本帖最后由 piyanan 于 2014-7-14 15:46 编辑
欲知前事如何,请翻阅上篇文章。本文主要论述了用户粘性、UI设计和营销手段
鸦片级产品的要素2 用户粘性极高。在中国,凡是用户粘性极高必须要有以下几项中的至少一项: 1、现有产品最方便全面(案例百度地图) 2、最美观(案例B&O各种硬件) 3、最习惯(苹果各系产品) 4、兼容性最强(谁都有QQ和微信)。
已有优势: 1、淘宝、海淘等留下来最多的尖货在购物车,这是微信京东等不具备(且不容易被替代) 2、扩大对屌丝卖家的重视程度。天猫只注重大卖家,但是货物和平台的易替换和重叠性,导致用户对店铺有忠臣,但是不能凸显平台的优势。致力于保持自己最全商品购物平台的地位,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购物车交际 “买家卖家朋友圈”的深度远不如“买家买家朋友圈”,车友会、汽车俱乐部、豆瓣阅读、旅游等等兴趣小组都是已成交买家之间的交流。有购买力的屌丝买家在购买商品前,都会想询问已经购买物品的使用情况,最好是有测评对么?咱们的购物车要做的,不仅仅是买家和买家之间的交流,还包括买家和有意愿买家,有意愿买家和他好友之间的互动交流。
上面这个说的貌似有点虚,说下我对用户设计界面的设想,以便于大家的理解(有阅读困难可以直接看营销手段):
就“来往”产品修改而言,只要将“扎堆”功能移到探索页面下,将“扎堆”换成“购物车”在“购物车”页面下设功能: 1、购物车产品单列清单显示,增强物欲的接触频率。(购物车多的也可分类,让部分需要强烈的用户个人感觉时时刻刻在超市) 2、购物车清单所示物品可设置显示价格与否。(给予隐私保护,消除部分人价格顾虑,同时满足年轻人定向晒东西的需求)。 3、购物车所示清单物品可以设置对好友可见与否。(给予交际便利,生日送礼,情人节送礼等等方便) 4、可以选择对购物车产品进行排序。(这是产品上升哲学高度的部分,这是在拷问欲望序列,经济学叫做如何确定“边际消费者效用”,一旦排序完成,“来往”可以举行营销活动,对于幸运用户清空购物车,或者选择排序第一的物品进行购买赠送) 5、“可见你购物车清单物品”的好友可以为你的购物车物品支付部分和全部货款。 6、购物车清单物品可采用资金进度条形式。(类似众筹和自己出资大部分等等形式,这个比如你自己只愿意出2000对于一件标价3000的物品,你妈觉得你需要就会给你补上1000,如果她可见你购物车的话)。 7、你为别人购物车物品支付部分或全部资金时,你可以设置对购物车主可见或者匿名,但是资金打入会自动推送提醒物主。 8、物主收到别人支付资金,有权利在12小时内选择系统退还资金。也可以瞬间达成交易 9、购物车清单或者已购物品,你可以选择某5个物品类似,来寻找相同的癖好者。增加品味类似的朋友。形成类似豆瓣小组的圈子。通过商品癖好,这个可以纳入探索页面下面“扎堆”项。 10、在购物清单最下面可以增设一栏已购商品栏目。(增加产品潜力,用户购买了一个产品,往往懒于写评论,但是如果其他人有兴趣针对用户个人问,用户也会不奢回答,这是提升现有的产品评价系统的一个操作,特别是旅行或者其他体验式消费,因为体验的不可数据描述性,可以在这个平台得到更多的交流,同时也就完成了移动端的支付,这是抢占体验式经济的网络管道)。这个栏目要增加乐于助人指数,给予资金或者物品奖励。 11、在购物清单下面可以增设任务发布平台,在平台发布任务。类似游戏中的猎人之家,发布劳动力或者目标性任务。(比如表叔事件,真正的事件推进者是一个手表发烧友,而不是任何其他的记者能够发现的)。这里举个例子,巴菲特的一顿饭(时间),来往团队的10分钟看完我这篇文章我都可以支付资金。甚至面试机会,减少企业和雇员之间的筛选成本,比如百度雇人,面试者500,筛选太麻烦。通过对面试定价,将人员减少到50人,只要符合自己要求的,可以将钱退回,甚至可以将其他人的面试资金整理成一个英雄榜,赢家通吃。 12、购物车一旦购物达成后,你可以选择直接发布朋友圈与否。
以上12条可以基本可以完成用户频次,人与人之间的礼尚往来需求。同时可以将部分的AA制购物也可以放在这里。笔者在今年参加一个婚礼,因为朋友圈和同学圈叠加,礼金不好统一,几个关系相对较好的就合资买了个3000元左右的物品,作为小纪念品作祝福。 以上12条同样也充分满足了鸦片级别产品需要的服务提升和用户粘性的两大要素。
营销手段 第一个一亿用户当然不是那么简单,需要营销手段: 1、比如马云清空李连杰的购物车并进行公示。要是京东的话,刘强东清空奶茶妹妹的购物车等制造话题热点。吸引用户关注! 2、双十一,情人节等进行购物车进度资金赠送。按着一定的算法。阿里巴巴都是大神,算法自己去想,别太简单送红包,太直给低级。通过这个活动扩大影响力和使用度。 3、某女神可以通过对某屌丝单独显示购物车一个物品,比如狗尾巴草戒指等。将购物车的欲望清单转变为表达平台。脱离俗套。这是我对这款产品唯一的担忧,因为太过鸦片级别。
笔者不希望该产品成为大家物欲扩大的工具,而是希望该产能能够帮助用户管理欲望。这也是为什么增加上文所说第四条,甚至可以适当的进行评估奖励,对于物欲控制的好的用户。
以上操作手段,帮助来往应用积累第一批5000万优质屌丝用户,但必定忠诚。且容易形成持续热点和效应。 目的,第一个让世界没有难买的产品。第二个,创建一个持续的,交流平台。先从购物车物品开始然后转移基因,让来往来往,变成全方位交流平台。生活,旅行,体验式消费等等交流平台。用户需要积累和复制,微信用了2年,第三年才爆发。而我认为本产品只要1年就可以达到一亿用户。 以上全文自以为解决了1. 用户的开拓。2. 第一批有质量的1亿粘性用户。 为什么“购物车”APP单列。因为手机淘宝的使用,大多是看购物物流情况。真正购买物品的筛选大多还是通过电脑屏幕更方便。但是购物车是一个已经确定的欲望清单。它只需要持续在用户心中发酵即可。而手机是离你大脑最近的一个带屏幕电子产品。
按着这个思路,来往产品甚至可以和阿里旺旺融合,成为电脑屏幕的聊天通讯软件。真正全面抢占腾讯市场,而在体验消费端口的巨大影响O2O也不过如此。大众点评之类可以洗洗睡了。
PS:经济学和供应商影响 本文所述产品若无技术难题,能够达成。那么会在经济学界引起爆炸式的影响。因为功能4完成了对边际效用的数量化拷问。在大数量用户群体下,“理智人”这个假设将会有相对变量,时间,年龄等的“理性曲线“。其他影响不一而足,但是对经济学界会是一个巨大的可用数据支撑。 对于商品供应商,当你一款2000的耳机,发现有1万人愿意1800资金进度的时候。你会不愿意降价或者扩大部分产能么?能够有效的加速供需达到新的平衡。加速商业社会效率
本文完,小鸟团队因为与互联网界联系相对较少,本文也是小李第一次突破经济学,写关于互联网的文章。希望有相关渠道的能给互联网大佬看看,若能多一些反馈意见,那是极好的,有助于团队认识和技术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