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96|回复: 0

[核心摘要] 衍射+东方讨论核心摘要,10月9日【第2024-1074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0-22 16:3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什么说美国务卿布林肯称“中国是唯一有实力重塑国际体系”的国家?

  【据媒体报道】

  10月8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提问,据报道,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日前刊文称,中国是唯一既有意愿、又有能力重塑国际体系的国家。拜登总统将中国称作“步步紧逼的挑战”、最具影响力的长期战略竞争对手。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毛宁表示,美方官员这些谬论也不是什么新话,我们也说过很多次了,大国竞争不符合时代潮流,更解决不了美国自身的问题和世界面临的挑战。毛宁指出,美方从战略竞争的视角看待国际形势,定义中美关系是对冷战思维的执念,把中国当作长期战略竞争对手和步步紧逼的挑战,是以自己的霸权历史霸权思维镜像他国,是对中国和中美关系的严重误判,既不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不符合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毛宁强调,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事实上所谓搞不公平竞争,采取咄咄逼人行动,到处耀武扬威施压胁迫的正是美国而不是别人。

  10月9日,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部发表声明,宣布将从当天起完全切断与韩国连接的铁路与公路,并进行防御设施要塞化加固工程。

  【讨论纪要】

  ●西方因俄罗斯背后站着中国,始终无法完成对俄罗斯的实质性消化。而西方在完成实质性消化俄罗斯前,又没有资本和中国彻底摊牌,这是一个“死局”

  以苏联解体的1991年开始计算,30多年过去了;以所谓“知华学者”章家敦在2001年出版?《中国即将崩溃》开始计算,20多年过去了;从乌克兰之乱爆发的2014年开始计算,10年过去了,西方始终无法做到完成对俄罗斯的实质性消化。而在西方完成对俄罗斯实质性消化之前,没有资本和中国彻底摊牌。今天我们就再来谈谈这个话题。

  我们注意到,10月8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就“美国务卿布林肯日前在《外交事务》刊文称,中国是唯一既有意愿、又有能力重塑国际体系的国家…”进行相关点评的新闻报道。对此,毛宁表示…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事实上所谓搞不公平竞争,采取咄咄逼人行动,到处耀武扬威施压胁迫的正是美国而不是别人。

  外交部批驳的是布林肯口中的“中国有意愿重塑国际体系”,我们想强调的则是“中国有能力重塑国际体系”,今天的俄罗斯背后站着的就是这样一个美国人都不得不承认的强大中国。当“军改”基本完成后(注:标志性事件是习近平主席将政治局常委带到毛泽东主席纪念堂),南海“战场建设”完成后,除非中国犯下不可逆转的重大战略失误,否则中国已立于不败之地。这使得西方只能选择进一步推动对俄罗斯的实质性消化。

  中国对俄罗斯提供的战略策应尽管因俄罗斯不肯实质性放弃阿富汗政策小九九而一直停留在“力所能及”的层面,但鉴于美帝与中国之间,或西方邪恶势力与国际社会之间综合实力的此消彼长,使得西方至今未能完成对俄罗斯的实质性消化。也就是说,西方因俄罗斯背后站着中国,始终无法完成对俄罗斯的实质性消化。而西方在完成实质性消化俄罗斯前,又没有资本和中国彻底摊牌,这似乎成了一个“死局”。

  ●因应乌克兰局势,尤其是中东局势的最新发展,美国眼中的“次要动员目标”就是至今仍死抱着阿富汗政策小九九不放的俄罗斯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上形成了美苏共管地球的雅尔塔体系格局,中国是雅尔塔体系的受害者。幸运的是,新中国在毛泽东主席的智慧领导下,凭借中国的地缘优越性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逐渐与美国和苏联形成“大三角”格局。当中、苏、美“大三角”格局基本稳定后,尤其在苏联解体后,本质上始于二战的雅尔塔体系已名存实亡。中国最终成为唯一逃离雅尔塔体系格局瓜分的独立的世界性政治势力。相比之下,欧洲就没有这样的好运了。某种意义上说,欧洲已被瓜分,典型代表事件就是柏林危机。

  值得一提的是,苏联对中国解放和统一的帮助很有限,苏联曾要求当时军事力量非常弱小的中国共产党为了牵制日本(注:对冲旧日本帝国在远东方向对苏联的潜在战略威胁)进入日军重兵集结的中国东北地区战斗到“最后一个中国人”。

  苏联解体后,之所以俄罗斯直到今天不敢公开背叛国际社会,落实为三句话就是:第一,只要俄罗斯不实质性放弃阿富汗政策小九九,国际社会绝不会对其提供实质性战略策应;第二,俄罗斯如果敢于做出实质性损害中国核心利益的事情,中国会毫不犹豫地将其送上被西方实质性消化的“快车道”;第三,中国关心的并不是俄罗斯能否被西方实质性消化,而在于绝不坐视西方顺利完成对俄罗斯的实质性消化。

  今天的俄罗斯已经沦落,对于国际秩序的改变,俄罗斯是可以接受的。所以,对美国来说,主要动员目标是欧洲。与“主要动员目标”相对的就是“次要动员目标”,其指的就是至今仍抱着阿富汗政策小九九不肯放手的俄罗斯。这恐怕也是近期西方因应乌克兰局势,尤其是中东局势的最新发展,对俄罗斯抛出“乌克兰土地换和平”之“胡萝卜”的原因所在。

  ●洞察到美国拜登政府处理当前非常棘手的巴以问题的急切之心的俄罗斯,索性提出了更加苛刻的和谈要求

  在美国看来,以色列或是动员欧洲,甚至动员俄罗斯的“抓手”。

  我们注意到,有关犹太人大批进入乌克兰的传闻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流传起来。这就是美国借以色列这个点笼络欧洲,笼络俄罗斯,甚至笼络中国(注:战后重建与“一带一路”)的一个可能的可行性方案。将近三年的战争,乌克兰已被基本摧毁,如果犹太人在乌克兰重新建国,战后重建问题就会立刻浮出水面。而且这绝对是一笔大买卖。对西方来说,可以将“重建乌克兰”(注:犹太人是否前往乌克兰不重要,关键在重建乌克兰)作为“优质项目”发行债券,包括:国债、银行债、企业债、国债等。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可以稳住世界经济的。这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其中自然也包括中国(注:中国有意愿,有能力参与重建,此外,中国始终支持乌克兰问题和平解决)。

  对俄罗斯来说,重建意味着战争结束。对拜登政府来说,把以色列“挪到”乌克兰,也就是把巴以问题的“文章”放在乌克兰做,对稳定中东,赢得大选大有益处。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我们始终认为,所谓“犹太资本”只是西方资本利益中的一部分,但毕竟世界范围内大家仍聚焦于“犹太人”和“犹太资本”等概念上,显然,拜登政拿着这个做文章,就是因为至少表面上支持以色列最坚决的就是所谓的“犹太资本”,足见,拜登政府对于如何处理当前非常棘手的巴以问题非常焦急。

  我们注意到俄罗斯外交部部长拉夫罗夫就乌克兰问题发表的最新言论,拉夫罗表示,我们应该谈论结束冲突,而不是停火。拉夫罗夫指出,谈判开始的先决条件是乌克兰采取俄罗斯总统普京在 6 月份谈到的步骤。在这些步骤中包括乌克兰武装部队撤出俄罗斯领土(注:包括已写入俄罗斯宪法的俄罗斯边界,也就是东乌四州)以及乌克兰转变为不结盟国家以及乌克兰保护讲俄语公民的权利等。

  不难看出,洞察到美国拜登政府处理当前非常棘手的巴以问题的急切之心的俄罗斯,索性提出了更加苛刻的和谈要求。显然,俄罗斯对西方充满了不信任。尽管从我们的角度看,客观上,将犹太人“搬迁”到乌克兰一事具有可操作性,但对于俄罗斯来说,则完全不知道是否这是拜登政府的权宜之计。俄罗斯很清楚,在11月美国总统大选前的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无论如何,西方很难做到在俄乌战争中击败俄罗斯。

  我们注意到有关“马斯克向摇摆州签字支持特朗普提案选民每人支付47美元”的新闻报道。

  围绕美国总统大选,双方可谓无所不用其极,马斯克的做法本质上就是在用钱买选票。所以,一个月内到底会发生什么,真的不好说。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副总统,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哈里斯因移民政策导致选情开始慢慢落后共和党,对此,民主党感到非常焦虑。如果俄罗斯提出的苛刻条件拜登政府接受了,恐怕这份焦虑已经到了溢于言表的地步了。对伊朗来说,其并不愿意自己被全面卷入中东全面战争中。所以,在黎巴嫩二号人物说愿意支持停火的背后,是否意味着拜登政府与伊朗之间谈及了什么呢?

  此外,拜登政府可以通过“搬家到乌克兰”的方案拉拢以色列,甚至以此拉拢、稳住方方面面,但特朗普和特朗普们又怎么会善罢甘休呢?他们对于总统宝座也是志在必得。也就是说,无论“搬家到乌克兰”这个计划是如何的精妙,但对拜登政府来说,最大阻力不在美国之外,而在美国内部。

  乌克兰和平置换中东和平也许会延续到美国总统大选之后。如果是这样,俄罗斯也就避免了最大危机,也就是避免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对俄罗斯“孤注一掷、战略冒险”。所以,某种意义上说,美国总统大选尘埃落定之后反而没什么,只是在尘埃落定之前,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对俄罗斯而言,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其中,回复核威慑有效性对俄罗斯至关重要。

  ●朝鲜显然借此发出了正在做最后的战争准备的强烈信号。而战场会外溢,一个是乌克兰方向,一个是中东方向

  10月9日发表声明,宣布将从当天起完全切断与韩国连接的铁路与公路,并进行防御设施要塞化加固工程。

  朝鲜的意思是要把三八线固化,作为国界。韩国不要再想统一。在我们看来,没有统一,韩国也没有未来。朝鲜显然借此发出了正在做最后的战争准备的强烈信号。而战场则未必在韩国,这是给美国看的,会外溢,一个是乌克兰方向,一个是中东方向。

  前者,对俄罗斯提供常规军事支援。后者,俄罗斯做了“有效反击”那就是“两核联动”,默认伊朗跨入核门槛。最暴力破局,也是一种中东局势的彻底失控。此时,俄罗斯的核威慑也有效恢复了。此时俄罗斯也就等同于选择实质性联手。

  最后需要补充的是,美国和俄罗斯之间很像以色列和伊朗之间,就看谁先下决心,谁先动手。

  【相关话题】

  第7384期-东方点评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叫嚣以色列应将打击伊朗核设施作为反报复目标(2024-10-5)

  第7388期-俄罗斯正完成将塔利班移出恐怖组织名单法律工作与10月7日卡拉奇中企车队遇袭事件之间有何关联?(2024-10-7)

  第7392期-西方企图实质性解除俄罗斯核威慑有效性所谓的“暗线操作”是什么?(2024-10-8)

  市场期待“四万亿”2.0版本落空,A股、原油等大宗商品波动加剧大幅回落等

  【据媒体报道】

  10月8日,在沪深两市成交再创历史天量之际,超40家上市公司股东计划减持离场。9月24日至今,已有超100家公司披露减持进展或减持计划。更有上市公司股东出现“清仓式”减持。

  10月9日,开盘即高点3674之后,今天大盘延续调整,创业板指调整大跌10%。截至收盘,沪指跌6.62%,收于3258点,深成指跌8.15%。沪深京三市成交额29666亿元,较上日缩量5170亿元。全市场超5000只个股下跌。尾盘券商股掀起跌停潮。

  10月9日,发改委高规格释放重磅信号,但“四万亿”2.0版本并未出现。

  【讨论纪要】

  发改委发布的政策不及预期,对股市连续两天大跌影响较大。显然,前两天,投资者在媒体,尤其是自媒体的宣传下显得过于亢奋。这一情况在我们此前的评估之内。以上证指数为例,我们仍然认为,长期运行在3700点以上,开始积累泡沫。超过4200点,则泡沫积累加速。此前有关股市跌破2700点一线后“应该反弹”的评估,是基于股市维稳的角度做出的。坦率地说,如此大规模的反弹我们也始料未及,这本不应该出现。

  美国总统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访华期间对中国做出了某种承诺。但鉴于美国内部围绕总统选举产生的激烈“内斗”、美国已经“没人说了算”的现实。中国也好,俄罗斯、伊朗也罢,恐怕与在野的,在朝的,谈什么都没有意义。原因很简单,谈好的事情无法落地。所以,沙利文说的,听听也就算了。但遗憾的是,从货币政策提前落地的情况来看,在客观上的确给人一种我们拿沙利文的承诺“当真”的感觉(注:这种承诺更多是基于非传统安全层面的。传统安全层面中国不会相信美国人说的任何话)。当然,也许大家误解了中国金融当局快速推动货币政策落地的真实意图,比如,只是想借机为承受较大升值预期的人民币减减压。但问题是,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在我们完成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之前,维持房地产基本稳定是重要的。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房地产调控,建立在乌克兰战争长期化,也建立在美国不可信这一基本原则上。美国是否降息对美国经济意义不大,反而政治意义更大。也就是说,美国内部有一部分人要求拜登政府降息。既然宣布降息,那么随后维稳美元就很重要,“求帮”或是沙利文访华的原因之一。也许我们是出于“不能就这么干等着”而提前落地了货币政策,这一点无可厚非。关键在于把握进程细节和节奏。值得一提的是,大摩昨天的总结很到位。今天发改委发出的消息恐怕就是这个意思,踩刹车(点刹)、控节奏。再次强调,光有制度是不够的,必须执行到位,尤其“金融反腐实质性突破”这一条件必须具备,尽管我们“金融反腐实质性突破”可以“或今晚”就完成,但毕竟不等于落地。也就是说,从内部说,仍有一批内鬼在金融体系中没有清除掉。从外部说,国际局势因美国总统大选具有高度不确定性。所以,股市没有安全上涨的空间。

  最后就国际油价简单说两句。在此前,我们对中东局势影响国际油价的问题说得很明确,“分第一反应”和“第二反应”。“第一反应”就是避险,“第二反应”则是市场对中东局势一旦彻底失控,全球经济滑向“满地鸡毛”之“深水区”,以及中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对国际原油需求量的预期——原本世界上就不缺原油供应,所以,大概率世界范围内将不再需要那么多的原油。其他大宗商品也是如此。必须回到经济的基本面。

  【相关话题】

  第7374期-如何看待网传所谓“房地产牛市行情已经开启”的观点?(2024-9-30)

  第7391期-串讲:美国银行存款突然显示为“0”;为什么说目前中美在金融层面已经“短兵相接”?(2024-10-7)

  第7395期-串讲:上证指数逼近“涨停”开盘、金融部门窗口指导银行信贷资金严禁违规进入股市、降息预期削弱后美国股债双杀(2024-10-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1-13 22:32 , Processed in 0.07813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