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417|回复: 0

天涯补刀:中国经济最难的时期即将过去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6-12 00: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我们再和大家说说金融战的问题。

  美元是国际货币,所以每次美联储货币政策发生改变的时候,网上总有各种所谓的“阴谋”:加息是阴谋,降息也是阴谋。

  同样的道理,美国是超级大国,有很多小弟,所以那些小弟的货币政策也经常被一些人解读为了配合美国而制造出来的阴谋。

  比如,3月份,日本开启了加息模式,有人就从“阴谋”的角度来分析,说日元在全球支付中的比例也比较高,所以日本加息是为了配合美国加息,让一些国家的日元储备也消耗光,从而达到让美国资本洗劫的目的。

  这里我们简单的给大家普及下,所谓的“外汇”并不是只是指美元,而是指除了本国外的任何货币。中国的外汇储备构成从来没有对外公开过,但是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报告以及中国外贸收支中各币种的比例估算,中国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占70%左右,日元约为10%,欧元和英镑约为20%。

  我们和其它国家做生意,其它国家的企业一般只收美元。但是,有些国家是例外的。比如,日本企业和中国企业做生意的时候,它们肯定希望要日元的,因为给它美元,它还要拿着美元再换成日元,汇率风险就不说了,还要手续费。

  中国的外汇储备中含有日元,所以就算没有美元了,我们还可以拿着日元到日本购买商品。很多国家和中国一样,其外汇储备中也含有少量的日元。

  日本央行加息,日元就会向日本流动,从而导致其它国家的日元储备减少——一些国家储备的美元被美联储加息搞没了,现在日本央行又加息,又把那些国家储备的日元给搞没了,这样一来,日元加息是为了配合美联储洗劫的逻辑就成立了。于是,一些人就把日元加息说成是阴谋。

  日元加息是为了配合美联储洗劫吗?

  当然不是!

  再比如,前几天,欧元降息,又有一些人将其解读为“阴谋”,说欧元降息是“背刺”美国——欧洲有“反心”,不再配合美国发动的金融战。

  欧元降息,一些储备欧元的国家就不再害怕欧元流出,就敢用欧元到国际上购买生产生活必需的商品,这样国内的通胀就会下降,老百姓就不会闹事了;欧元降息,一些欧洲资本就会从银行贷款到其它国家投资,其它国家就有欧元了,就能从欧洲购买商品了……美联储持续加息把一些国家储备的美元给搞没了,但是欧元降息,一些国家就容易获得欧元了,就能用欧元到国际上去购买商品,就不会发生经济危机了。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欧元降息是为了“背刺”美国,逻辑也是说得通的。

  欧元降息是为了背刺美国吗?

  当然不是!

  为什么网络上总有一些阴谋论能得到大家的认同?

  就是因为很多时候,它们分析的逻辑是没有问题的。

  逻辑没有问题,但是不代表它就是事实。

  前段时间,伊朗总统莱希坠机事件,很多人都分析这件事肯定是美国和以色列干的,因为从目的、动机、能力上分析,美国和以色列都很难摆脱嫌疑。

  为什么我们说日元加息和欧元降息都不是阴谋吗?

  试问:如果绝大多数人都能分析出来,你觉得这还叫阴谋吗?

  日元加息、欧元降息,资本市场,甚至稍微懂点经济的人都能分析出来,你说这能叫阴谋吗?阴谋不应该是绝大多数人看不出来的吗?如果你的每步行动都能被人预测出来,那还叫什么阴谋?

  我们可以明确的告诉大家,世界上大的经济体,其货币政策都是能被相对准确的预测出来的。所以,绝大多数时候,无论美联储或其它央行,它们的加息或降息,都不是阴谋,而是阳谋。

  不信,你去看看新闻:无论是日元加息、欧元降息、美联储按兵不动……都被市场给预测到了。

  美联储的阳谋就是:通过降息将美元流通到世界上,然后再通过加息将美元收回来,通过这种方式来制造金融、经济动荡,从中“剪羊毛”。

  为什么很多国家明知道美联储用的是阳谋,但是就是阻止不了美国的洗劫呢?

  今年猪肉价格暴涨,你明知道很多人肯定会介入,明年猪肉价格一定会下跌,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要介入呢?

  美联储降息,美国资本就会拿着大量的低价美元投资其它国家,其它国家的央行里就会有很多美元;手里有很多美元,就必然会“大手大脚”的到国际上购买商品;美联储加息的时候,大量美元就会流向美国,那些国家央行里的美元就不够用了,就会导致本国货币贬值,甚至发生金融、经济危机。

  所以,很多国家明知道美联储的“剪羊毛”手段,也避不开。

  这就是所谓的“阳谋”,你看透了,但是你就是很难控制住自己。

  如何能准确的预测美联储或其它国家央行的货币政策呢?

  其实,非常的简单。

  只要能记住两句话,稍微分析下,你也能预测:各国的央行存在的首要目的就是稳定商品价格,也就是控制通胀;央行存在的第二个目标就是维护本国金融市场的安全和稳定。

  为什么控制通胀会那么重要?

  前段时间拜登说了一句话:通胀证明大家有钱花。

  拜登这句话被美国人喷惨了。

  按照正常的道理,在商品数量不变的情况下,购买的人多了,价格就会上涨。美国物价上涨那么厉害,这不正是证明美国人比以前更有钱了吗?只有更有钱了,你才会去购买以前舍不得购买的商品,从而导致商品供应低于需求,价格上涨。

  你要按照这个逻辑来分析,通胀好像还真是一件好事。

  但是,傻子都知道,这句话是有问题的。

  问题出在哪里?

  美联储印了很多钱“撒”到市场上,但是那些钱并没有所有人赚走,而是被少量的人赚走了。市场上钱变多了,导致了商品价格上涨,但是并不是所有人的工资也都上涨了。对于那些工资没有上涨的底层人来说,商品价格大幅度上涨立刻就会让他们陷入困难之中,他们必然要起来闹事的,社会就会不稳定。

  另外,如果通胀起来了,不加以控制的话,就会形成可怕的“通胀螺旋”。

  什么叫做“通胀螺旋”?

  从名字就能看出来:如果通胀起来了,央行不加以控制的话,那么通胀就会像“螺旋”一样越长越高,最终导致钱变成了废纸,经济也就崩溃了。

  物价飙升——工人要求涨薪——企业转嫁成本——物价继续上升——通胀持续恶化,这就是可怕的“通胀螺旋”。

  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最终可能导致钱还不如纸贵!

  对一个国家央行来说,在通胀起来之前,一定要进行压制,唯有如此,才能压制住通胀螺旋。

  所以,如果你想要预测一个国家的货币政策,必须要盯紧物价指数:只要你盯紧了物价指数变化,你的预测至少就能提高60%;如果你再能分析物价变化构成,那么你就能再提高20%;如果再考虑国际形势等,你又能提高点。

  重复一句异常重要的话:

  如果通胀大于3%,说明经济过热了,需要加息;如果通胀小于2%,说明经济过冷了,需要降息;如果通胀在2-3%之间,说明经济是正常的,不需要进行货币政策调整。

  如果加息还不管用,那么就“缩表”(销毁钞票);如果降息还不管用,那么就扩表(开动印钞机)。

  注意:这个规律不适合发展中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

  我们来看看中国的物价走势图:从2023年开始,中国的物价指数非常的低,甚至出现了负值。

  从这个图,我们很容易地就能得出结论:中国必须要采取降息措施。

  为什么?

  物价指数那么低,除去特殊情况外,最可能的原因就是:经济形势比较差,大家都赚不到钱了,不敢消费了。大家都不买东西了,商品就会“过剩”,价格就会下降。

  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刺激大家消费。

  如果不刺激大家消费,商品价格下降,企业普遍处于亏损状态,就会缩小生产规模;缩小规模,大量工人就会失业;工人失业就更不敢消费;更多的人不敢消费,商品价格就会继续下跌;商品价格继续下跌,更多的企业就会亏损……如此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了。

  如何才能刺激消费?

  最常用的办法就是:降息。

  降低存款利息,你就会觉得把钱存银行不划算,就把钱拿出来,要么消费、要么投资,这样钱就“活”了;降低贷款利息,你觉得划算,就会从银行贷款去买房、买车等,经济也就“活”了。

  在近一年半的时间内,中国物价指数非常低,这就说明我们的经济形势非常差,必须要采取政策刺激了。

  中国出台经济刺激政策了吗?

  太多了,什么降低房贷首付、取消购买限制、降息(降低存款利息和贷款利息)、降准等。

  中国降息了吗?

  当然降了!

  央行的基准利率由2022年3.7%降至现在的3.45%了。

  日本为什么要加息?

  是为了配合美联储?

  显然不是啊,而是因为日本的通胀太高了。

  欧元为什么要降息?

  是为了背刺美联储?

  显然不是啊,而是因为欧元区的通胀已经下降了,需要提前降息。

  各国的货币政策主要是服务于国内的经济,而不是国际!

  很多人非常喜欢“大棋”,什么事情都要从国际层面去分析,而忽略了国内,于是就得出了很多的“阴谋论”。

  试问:美联储加息周期内,我们国内经济形势不好,难道仅仅因为害怕资本外流,我们就不降息了吗?

  在国际和国内不能兼顾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服务于国内——国内经济形势不好,需要降息刺激经济,那么即使会有一些资本外流,我们也必须要降息。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那么,是不是说物价指数大于3.0%就一定要加息呢?物价指数小于2.0%就一定要降息呢?

  这个不是绝对的。

  所以,如果你想要分析得更准确,就需要看看通胀的构成。

  2019年的时候,中国的物价指数大于3.0%,但是中国央行并没有加息,为什么?2020年,中国物价指数远低于2.0%,我们也没有降息,又是为什么?

  因为通胀大于3.0%主要是因为猪肉价格大幅上涨导致的:2019-2020年,中国发生了大规模的猪瘟,大量生猪死亡导致猪肉价格暴涨,从而拉动了物价指数。

  也就是说,在2019-2020年物价指数大于3.0%的那段时间内,除了猪肉,其它方面都是正常的。而且,随着猪肉价格的上涨,国家出台各种利好于养猪户的政策(放松环保要求、给养猪户提供贷款等),很快,猪肉供应量就会上去,价格也就会恢复正常了。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使物价指数大于3.0%,我们也没有必要采取加息措施。

  简单地说,货币是否要调整,不仅仅要看整体,还需要看通胀是不是可持续的?由于猪瘟导致的物价指数上涨是不可持续的,所以我们也就没有必要加息。

  货币政策不能简单的只看一个总数,有时还需要看构成,然后通过构成变化来预测通胀是否具有持续性?如果没有持续性,那么就不需要调整货币政策;如果通胀是持续的,那么就必须要调整货币政策了。

  货币政策调整中,最难的部分就是分析通胀是否具有持续性?

  美联储就犯过一次大错。

  大家看下面一个图:

  2021年初,美国通胀开始加速,从2020年12月的1.2%逐步升至2022年6月9.1%的40年高点。然而,美联储直到2022年3月才开始加息。

  通胀大于3.0%以上10个月才开启加息模式!

  太迟了!

  试想:如果美联储在物价指数大于3.0%后的两三个月内就开启加息模式,那么也不会到现在都没有将通胀降至3.0%以下。

  美联储为什么那么迟才加息?

  因为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和财长等人分析出现了错误,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认为美国的通胀是“暂时性的”,不需要加息。

  他们为什么会误判呢?

  因为疫情!

  2020年疫情发生以后,当时共和党控制的州无视疫情,民主党控制的州则进行了封控,再加上世界上很多国家都进行了“封控”,很多商品无法正常出口到美国,导致了美国物价飞涨。

  按照正常道理,如果疫情结束了,进口正常了,物价自然就下降了,也就是所谓的通胀只是“暂时性”的——如果是这种情况导致的通胀自然不需要加息了。

  我记得当时我们就给大家分析了:美联储的分析极有可能是错误的。

  为什么?

  因为美国的通胀不只是疫情引起的商品无法正常进口,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叠加因素:疫情发生后,美联储疯狂地开动了印钞机。

  在短时间内印了那么多钱,物价指数能不飙升?

  现在的欧洲物价指数已经降下来了,已经开启降息模式了;加拿大也开启降息模式了……为什么美国的物价指数迟迟下不来?

  说白了,就一点:当年印钞机开得太猛了,印了太多的钱了。

  我相信,通过上面的分析,大家一定能明白:在绝大多数的时候,除了极特殊的情况(疫情、猪瘟之类),我们普通人也能很容易预测各国的货币政策。

  现在的现状是什么?

  很多国家的通胀都已经下来了,已经或即将进入降息模式了。

  我们来看看G7的通胀:

  美国3.4%,暂时不具备降息的条件;

  英国2.3%,马上就要进入降息模式;

  法国2.2%,欧元区国家,已经进入降息模式;

  德国2.4%,欧元区国家,已经进入降息模式;

  日本2.5%,日本这个国家比较特殊,物价指数常年不增,目前这个数值是偏高的,所以我预测,日本即使再加息,空间也极为有限(日本央行的目标是通胀达到2.0%);

  意大利0.8%,欧元区国家,已经进入降息模式;

  加拿大2.7%,已经进入降息模式。

  G7中的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已经开启降息模式了;

  英国马上就要降息了,而且降息的幅度可能会非常大——看物价指数走势就知道了,不大幅度降息,英国经济可能就由过热直接变成熄火了;

  现在也就剩美国暂时还看不到降息的希望,日本也没有什么加息空间了,而且它的利率也很低,仅有0.1%而已。

  那么,这些对中国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世界都陆续进入降息模式了,其它国家的资本就不会因为高利率再流向那些发达国家,也就没有了金融危机的风险了,他们也就敢消费了,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家,生产大量生产生活必需的中低端商品。

  直白点说,其它国家没有了外汇被掏空的风险,也就敢从中国大量进口了。

  世界进入降息模式以后,不仅仅能促进中国出口,同时也给中国进一步降息创造了条件——以前欧美的利率都非常高,中国物价指数很低,需要降息,但是为了防止资本外流,我们降息的幅度相对比较低。

  世界进入降息模式以后,我们就敢大点幅度的降息了。

  当然了,对很多人来说,这可能不是一件好事,因为降息后你把钱存银行的利息更低了。但是,降息能促进经济发展,能让更多的底层人找到工作。

  我知道很多人非常关心股市,我们也简单的给一个参考意见:只要中国的物价指数没有出现明显的上涨(没有达到2%),只要中国还处于降息通道之中,就暂缓进入股市。

  总之,最难的时期,即将过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30 17:26 , Processed in 0.14066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