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553|回复: 2

碧翰烽:市长为何只干百姓看得见的大项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5 09:2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的水环境面临挑战,COD(化学需氧量)全国环境容量承受能力是740万吨,但是全国第一次污染源调查结果显示,我们实际排放量有3000万吨;氨氮环境容量不到30万吨,但我们实际排放量达到179万吨,都是好几倍的差距。” 5月1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孟伟在“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上介绍。(中国网2014年06月03日)

  从1994年大规模治理淮河至今,我国水污染只是有所减轻,并未得到根本上的改善和控制。20年来全国治理大江、大河、大湖,从未间断过,但实效与预期并不一致。

  在一个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城市调研时,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听到这样的声音,“市长说,地下铺了管网,把几百亿埋在地下,老百姓也看不见,我怎么能干这个事儿呢!”

  如此市长,如此理念,又怎么推得动污染治理呢?而这样的市长,在全国又有多少,那些只重面子、不重里子的政绩工程,能不能得到根本的改变呢?也许,新一轮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能够打开这个尴尬的局面,真正让城市美好起来,而绝不是表面文章。

  为什么市长不愿意去干百姓看不见的项目工程?即使明明知道这是一件百年工程,千秋万代受益,也不愿意去干。

  首先,“看得见”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什么,在眼下的中国,恐怕最多的就是形式主义,就是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其次,表面上是要“百姓看得见”,真正的实质还是要让“领导看得见”。尤其是那些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目的就是要让“领导看得见”,以显示自己的能耐,显示自己的成就。而且从实际的角度来看,百姓看得见赚的是“口碑”,领导看得见才是真正得“实惠”。

  另外,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老生常谈的“老实人吃亏”问题。为什么非得要干百姓看得见的项目,不能忽视一个因素,那就是今天的考核评价体系,比较重视“显性”的政绩,比较重视“短期”的结果,而忽视长期的、隐性的政绩。

  曾经有一个段子,说的是两个县长,一个县长平时大修水利,另一个县长平时不注重修水利,结果发大水的时候,修水利的县没有什么事,很平静;而不修水利的县大搞抗洪救灾,一幅惊天动地场面,大肆宣传。后来的结果是不修水利而抗洪的县长反而被提升了。

  对于一起事件,我们往往过多的强调如何处置事件,就如群体性事件一样。而很少去跟踪事件发生的根源与原因,更没有真正建立问责制度,往往使得出现问题的地方,反而因祸得利。

  就拿城市的排水系统来说,这些年一场暴雨就可以让城市瘫痪,甚至于在大街上淹死人,将人冲入下水道,如此惨剧,从来有谁去追责过。谁都把这样的事归究于天灾,很少去反思人的因素,你到底做了什么,干了什么?

  有一个项目摆在那里,至于能否发挥作用、产生效益,恐怕少有人去关心,但百姓会说,某某领导还是做了点事,修了条路,引来了一个企业,或是其它。而如果是看不见的项目,默默无闻,即使是效果也会是默默的,可老百姓不知道,就会说是不干事,庸庸碌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5 14:3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一起事件,我们往往过多的强调如何处置事件,就如群体性事件一样。而很少去跟踪事件发生的根源与原因,更没有真正建立问责制度,往往使得出现问题的地方,反而因祸得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6 12:5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一起事件,我们往往过多的强调如何处置事件,就如群体性事件一样。而很少去跟踪事件发生的根源与原因,更没有真正建立问责制度,往往使得出现问题的地方,反而因祸得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8 01:24 , Processed in 0.43765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