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474|回复: 0

龙之声经济观察第八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3 14: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龙之声经济观察
第八期 2014 06 01

中国部分
  增长态势:
  2014年4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8.7%,比3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从环比看,4月份比上月增长0.82%。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

  2014年1-4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7078亿元,增速比1-3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

  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5月1日发布数据,4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4%,较上月回升0.1个百分点。

  据海关统计,前4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8.1万亿元人民币 ,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3.1%。其中,出口4.16万亿元,下降4.8%;进口3.94万亿元,下降1.2%;贸易顺差2154亿元,减少42.9%。其中4月份进出口总值2.2万亿元人民币,下降1.3%。其中,出口1.16万亿元,下降1.4%;进口1.04万亿元,下降1.3%;贸易顺差1122亿元,减少2.3%。

  央行5月12日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3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为1.05万亿元,4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7747亿元,低于预期。

  【解说】从数据看,企业对未来市场的悲观预期减弱,结合产成品库存、采购量库存指数的变化,预计企业去库存活动也将趋于减弱。未来经济增长将不会继续恶化。不过,新出口订单指数上月短暂回升后再次转降,预计未来数月出口难以转强。而海关数据证实了前4个月外贸形势的严峻。贷款规模的缩减,一是因为总体偏紧的政策所致,另一方面也有市场环境不好导致企业投资意愿不高、扩张不力的原因。总体来说,今年我国的增长态势至今仍处于一个较缓但稳定的状况。影子银行、不良贷款、地方债务、房地产泡沫四大问题将长期影响我国经济,限制增长的速度。

  中国财政部5月12日称,2014年前四个月全国财政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9.3%,至人民币4.75万亿元;同时,前四个月全国财政支出3.98万亿元,同比增长9.6%。

  据财政部网站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四个月的财政收入中,地方财政收入约为2.62万亿元,同比增长11.3%,与房地产交易直接相关的房地产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契税等对地方财政增收的贡献明显回落;而中央财政收入约为2.14万亿元,同比增幅为7%。

  之前财政部在全国人大会议上发布预算草案报告表示,预计2014年预算赤字为人民币1.35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约为2.1%;预计2014年财政收入为人民币13.95万亿元,较2013年增长8%。这其中包括政府从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中调入的人民币1,000亿元。

  【解说】中国政府的财政状况令人放心。收入的高速增长确保了政府的能力,也保持了政策选择的空间。政府投资对中国经济有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诸多领域如农林水利、铁路基建等都需要政府的大量投资,那些有益于生产和流通的投入将长期服务于中国经济,降低各个实体的隐性成本;中期内更有拉动经济逐步走出当前调整期的作用。

人民币汇率
  本月美国财政部长雅各布•卢访华时呼吁中国推进以市场为基础的人民币汇率改革。 他在与中国副总理汪洋会面时表示,中国朝着市场决定汇率的方向迈进十分重要。

  中国外汇监管部门表示,人民币汇率继续趋向合理均衡水平,并将继续推进汇率市场化进程。

  【解说】汇率问题对一国的经济影响极大。因此中国不可能接受美国人的忽悠。

  国内学者研究指出,人民币有效汇率的高低与中国工业企业的利润呈反向关系:汇率越高,我国工业企业的利润就越低;反之,汇率越低,我国工业企业的利润就越高。过去多年来,正是由于人民币有效汇率的持续上升导致了中国工业企业盈利能力不断受到削弱,并导致其资产负债率持续上升。宏观层面上,长期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高估必然会降低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再继续升高汇率显然会进一步伤害中国经济。

  从我国汇率的均衡水平来看,人民币既不存在大幅升值的基础,也不存在大幅贬值的可能,可预期的前景是在当前水平上下窄幅波动。未来若能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对美元日间中间价的波动幅度,却是有利的。日间中间价弹性的增强,才是真正提高人民币汇率波动率。而波动率扩大后给套利资本所造成的更大风险,将有效吓阻这些资金的进入,到时央行就可以退出常态化干预,让市场自主决定汇率水平以反映中国经济的基本面。

区域经济合作

  在青岛举行的APEC会议上,中国希望开始着手建立亚太自贸区(简称FTAAP)。APEC成员国的贸易部长们达成一致,同意缓慢向前推进这一设想。

  中国商务部长高虎城在声明中称,此次会议将给最终实现FTAAP打下坚实基础。而美国官员则表示,目前已经进行协商的地区贸易协议应该优先于新一轮的谈判。FTAAP最终可以建立在已进行协商的地区贸易协议之上。APEC会议期间,美国一直设法放慢中国推动议程的速度。美国贸易代表弗罗曼甚至说,达成FTAAP的途径不在APEC内部,而是在TPP、RCEP和其他谈判论坛内。

  【解说】两国的分歧一目了然。美国一直专注于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简称TPP),协议规定各国将削减关税、开放农业贸易、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及为国有行业设定标准。美国希望TPP能为亚洲贸易设定标准。而目前中国根本就被排除在TPP谈判之外。

  另一方面,包括中国在内的16个亚洲国家为设立所谓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简称RCEP)而一直进行着谈判。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之上再加上一个亚太贸易协议可以使得中国更有力的影响太平洋地区的贸易政策,同时打击美国凭借TPP设定贸易政策标准的企图。
 
  TPP究竟对中国有多大的威胁?国内对此的研究早已有之。观察员在这里简单介绍下中国人大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的一项关于TPP研究的部分内容。

  TPP对中国出口产业威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TPP各成员国产业本身存在着很强的内部互补性及贸易转移效应。由于TPP是南北合作型区域贸易组织,域内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及出口产品有很大不同。其中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高新技术产品占有优势;东盟国家劳动力资源比较优势明显;智利、秘鲁、加拿大等国自然资源丰富。这种资源禀赋的巨大差异和互补性是TPP内部发生投资及贸易转移效应的必要条件。
  TPP的目标是在2015年前取消所有关税。因美国目前仍是东亚的主要出口独享,且中国在出口上与东盟和日本存在直接竞争,这意味着中国的出口产品会由于美国和其他TPP国家之间的关税免除而遭受变相成本提高,从而降低竞争力。TPP中的新兴经济体与我国的产业结构及要素分配趋同,在产品出口的市场和结构上存在强烈同构行竞争,这必然导致对我国劳动密集型、资源型产业的冲击。

  2、TPP高标准壁垒将使中国向TPP国家的出口遭受损失。在TPP的高标准下,资本流动更加自由,技术标准更加严格,还有很多旨在保护TPP内部市场的技术性壁垒使得成员国贸易结构及流向发生重大变化,而对中国产品出口TPP成员国造成威胁。TPP还有极为严格的检验检疫措施,将阻碍中国农产品向其成员国出口;安全、健康和环保方面的技术限制也会使中国工业企业陷入被动;“原产地规则”限制成员国使用来源于非TPP成员国的原材料以及中间产品,而中国有相当一部分出口产品是中间品,这就会降低对中国产品的需求,间接限制中国对TPP成员国的出口。

  因此中国牵制美国TPP的努力就可以理解了。推进中日韩自贸、深化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自贸等战略,可以弱化TPP对我们的冲击,对冲不利影响。对于中国在亚洲区域内的自贸谈判努力,我们将长期关注。

资本市场
  中国国务院5月9日正式发文,就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私募市场以及扩大资本市场开放等多方面提出一系列的指导意见,旨在进一步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对于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拓宽企业和居民投融资渠道、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解说】股票市场的反应比较积极。这个新国九条出台后,股指逐步震荡上扬,沪指迄今已反弹至2050点。对于此类文件,历史上恒河沙数,关键是以后的落实情况。股市倒是到了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上证指数围绕2000的争夺扣人心弦。场内场外气氛紧张。新华社奋力在舆论上打击空头,不惜以政治高帽威胁。各机构不少高管也因为过去的不法行为纷纷面对法律层面的清算。细看场内,主流资金的动作相当谨慎,不敢做空又不愿立即做多,大动作较少,指数上下波动不大,成交量也一直是不愠不火。不过对于新疆板块、软件板块等局部板块的炒作比较热闹,热点转换也是非常迅速。不过观察员认为这种小规模的局部突击,还不能成为大趋势乐观的有力佐证,毕竟重要的时间窗口已经被浪费,股市寻底还会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指数的运行应在这段震荡上行后做一个中线级别的方向选择。投资者们宜控制好仓位谨慎应对。

国际部分
美国
    美国劳工部公布,4月份美国非农就业人数增加288,000人,失业率从3月份的6.7%降至6.3%。这个月度就业人数增幅排在2009年经济衰退结束以来第二位。

  【解说】看到这些快要亮瞎眼的数据时,观察员非常感慨。一直以来人们最为佩服的是某国的统计部门,造数水平一流;现在看来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数风流人物,还看美利坚。

  如果美国就业水平真的如此大幅好转的话,那么联系到之前公布的、出奇疲软的美国GDP数据,令人不禁要怀疑美国企业主的智商是否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雇主们完全不理会最近几个月的经济颓势,正在大幅度增加雇员!不过下面我们补充的数据可以解除对于智商问题的困惑:美国当期劳动力总人数减少806,000人。同时家庭就业人数减少73,000人。这样我们就理解了美国失业率下降的真实原因,那就是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因为退休或者干脆放弃了就业努力,而被排除出了统计范围。这样实际就业人数继续减少的事实就完全被隐藏在了百分比数据的背后。

  这种统计数据连一些西方人都看不过去了。费城联邦储备银行行长认为,失业率迅速下降在很大程度上是美国劳动参与率下降引发的,并质疑就业市场的改善是否真实。

  加拿大央行5月13日公布的半年度审查报告也认为,美国官方失业率可能夸大了自衰退以来劳动力市场的改善。加拿大央行表示,劳动力市场指标(LMI)显示,加拿大失业率可能“适度”夸大了实际情况,而美国失业率可能“大大”夸大了实际情况。美国LMI下降了1.1个百分点,而官方失业率下降了2.3个百分点。

  美国为何要如此造假?
  答案是为退出QE找理由。

  从不断透露的信息来看,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路线图日趋明朗,将采取先完成缩减购债计划、然后停止再投资政策、最后启动首次加息的“三步走”策略,循序渐进地小步缓慢退出。虽然具体执行节奏仍取决于美国经济复苏走势,但美联储今年秋季结束购债计划已几无悬念。

  耶伦多次公开表示,如果美国经济复苏如预期发展,美联储将于今年秋季结束量化宽松政策。分析人士认为,由于市场对此已有充分预期,而暂停或加快缩减购债计划的门槛都相当高,这一缩减计划可看成已预先设定。

  【解说】美联储看来是铁了心要按部就班退出QE。在观察员看来,退出的重要原因就是伯克南关于QE的政策逻辑已经破产了。

  这里先详细解释下老伯的逻辑。对美国居民的财富、收入、消费进行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从1952年到2008年,美国的财富效应为3.8%,即财富性收入每增加1美元,就会刺激消费支出0.038美元。这个“财富效应”就是美国刺激虚拟经济带动实体经济复苏的重要理论基础。美国家庭财富从2009年初至今,已增长了25万亿美元。若是按历史水平3.8%来算,理论上财富效应会刺激消费支出增长近1万亿美元。但实际上,2009年以来,财富效应对消费的刺激比历史平均水平减弱了一半以上,仅为1.7%。在伯克南的政策逻辑中,刺激虚拟经济上涨,用财富效应提升居民消费,以此来刺激实体经济增长,是其货币政策传导的关键渠道。事实上的效应减了一大半,就使得美联储的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为什么财富效应会降低如此之多?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美国社会贫富分化的严重程度我们在之前的观察中已经分析过。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降低的原理,财富的集中会弱化对财富效应对消费的传导。二是资产增长抵押贷款增长不佳。美国人可以将房屋升值的部分拿去再抵押,把贷到的钱用于消费。这也是一种财富效应拉动消费的渠道。然而美国人民的消费信心大不如前,对这种再贷款的行为日益谨慎。三是金融市场的繁荣与美国居民财富的相关性显著降低,劳动收入未能跟上股市增长的速度。这里的原因之前的观察也分析过。美国股市的增长并不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结果,反而与基本面的走势大为背离。因此一般劳动者工资收入的提升根本就无法和公司在股市上的表现相对应。

  既然QE无效,副作用又那么大,美联储只有退出一途了。不过,喝了这么多毒药后能不能平安退出,还是个大问题。

欧洲
    来自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德国的经济增长率达到了0.8%,是2013年第四季度的两倍,并且为3年来的最高值。

  欧元区经济第一季度仅增长0.2%,逊于增长0.4%的共识预测。德国一马当先,而法国停滞不前,意大利略微收缩,荷兰则收缩1.4%。

  【解说】欧洲增长的不平衡性比较突出。而且总体来说,增速不如预期。一年多来,欧洲经济金融的趋势有系统性的好转,但依然存在两大问题。一是赤字水平虽然在不断压缩,但依然不是盈余,这就带来新的债务存量压力。二是依然没有找到困难国家化解债务存量压力的途径。按历史经验,解债务存量压力的途径不外乎5种:经济恢复快速增长、财政赤字收紧和整顿、债务重组、金融抑制、通货膨胀。

  欧元区之前指望的途径是前两种,即通过自身严厉的财政紧缩和经济增长的恢复来解决问题。但目前来看,一则增速不均衡,特别是困难国家增速更慢,短期内拉高增速似乎办法不多;二是财政紧缩的阻力很大,来自民众的政治压力很难让政府坚持长期紧缩政策;况且紧缩本身对增长也是不利的。

  美国从自身的经济金融战略出发,极力引诱欧洲选择极度宽松的政策拉高通货膨胀,以此来化解难题。通货膨胀之于债务问题,其本质就是两个字:赖账。也就是通过过量的货币来稀释债务,减轻本息支出压力。美国、日本都用过或者正在使用这种方式。美国的代言机构不断在对欧洲喊话,至于这种政策有无效果、危害几何,它老美是不关心的。

  在半年一度的经济展望中,经合组织呼吁欧洲央行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以使通胀更明确地朝着目标水平运行”,并做好准备采取非常规措施,例如负利率或量化宽松政策,来阻止经济陷入通缩。该组织表示:“欧洲央行的主要再融资政策利率应降至零、存款利率可能应降至略低于零的水平,而且此后应至少维持到2015年底。”

  欧洲央行暗示,他们准备针对通胀偏低的问题采取行动。有可能在下月将放松货币政策,以应对欧元区持续的低通胀。目前欧元区通胀为0.7%,还不到接近2%这个目标的一半。

  德国央行表示愿意在必要的情况下支持欧洲央行下个月推出一系列刺激措施,其中包括实行银行存款负利率及购买打包的银行贷款,以避免通货膨胀处于过低水平。但德国央行的支持也是有限度的。该行仍反对大规模购买公共债务和私人债务(即量化宽松政策)。如果欧洲央行维持对2016年的通胀预期不变,则德国央行可能将不愿支持新的刺激措施。

  英国央行官员5月9日维持主要利率不变,这是失业率降至去年8月设置的门槛下方之后该行召开的首次政策会议。

  【解说】从上面一组信息来看,欧洲明确释放了进一步宽松的信号,不过仍然给自己留了些空间。从政策目标来说,欧洲进一步化解债务压力是重要的,可选择的途径也还有债务重组、金融抑制和适度通胀等等,并不是一定要像美国建议的那样搞极端的宽松。显而易见的是,若是当真愿意配合美国搞货币洪流、搅乱世界金融秩序,那么大规模宽松势必造成欧元大幅贬值;接下来欧洲与其他重要经济体业已达成的合作,无论从经济角度本身还是从政治角度来看,合作成功的可能性肯定要大打折扣,甚至是彻底打了水漂。如果美国货币政策不能顺利在全世界大剪羊毛的话,欧洲是反过来要承担惨重损失的。如今欧洲的政策模糊期越来越短,到了不得不做出抉择的时候了。

亚洲
印度方面  
  亲企业的印度人民党在印度议会大选中大获全胜,令外界期待由该党总理候选人莫迪带领的强大政府能够重新启动印度商业。

  【解说】应该说,印度民众对印度经济在国大党领导下停滞不前很不满,因此这次莫迪能够以就业和发展等竞选承诺赢得大选。印度经济增长这几年一直低迷,2012年增长率仅为3.2%;2013年受美联储政策影响汇率狂贬,股市暴跌;而 2014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速仍然低于5%。

  增速缓慢之外,由于生产和基础设施瓶颈问题一直没有改善,企业长期无法显著增加产量,这也是印度的通货膨胀水平仍处于高位的原因之一。据EIA、CEIC等机构的数据显示,印度轻工业发展水平与中国相比落后约15年,重工业落后约20年。

  还有就是就业。其增速没有赶上人口增长,未能提供足够的劳动岗位。对于这个每年新增适龄工作人数达到1,000万人的国家来说,这是一个重大问题。(这也就是中国为什么一定要设置增长底线的原因。)

  印度还有长期存在的财政赤字,这也导致了印度对外资的依赖。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由于印度政府采取了扩张措施提振经济,政府支出由此大幅膨胀。但在危机过去后,预算赤字一直没有得到缩窄。印度未来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实在令人担忧。未来可能会更为依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等外部力量。

  莫迪在赢得大选后与中国方面进行了接触。希望两国能够携手合作共同面对挑战。

越南方面
  5月13日开始越南发生了以排华为主、针对外国投资者和企业的打砸抢烧暴力事件,震惊了中国和国际社会。据中国外交部信息,造成上百人员伤亡。

  【解说】此次事件对中越关系、越南经济均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相关影响可能表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越南的投资环境严重恶化,将造成资金外流。由于此次暴力打砸抢烧事件针对的是外商投资企业,包括中国、韩国、新加坡和日本企业。许多大型外资企业已经开始认真考虑撤出越南事宜。部分厂商决定暂时停工,或将订单转往其它地区。越南对境外资本的吸引力势必因此减弱。

  其次,越南经济将受到很大的影响。中国对越南的投资额在最近随着越南的逐步开放而不断加速,两国之间的紧张局势升级可能会导致这个过程发生中断。而越南近期的强劲发展正是基于资本的大量流入。更重要的是,来自中国的进口占越南进口总额的25%以上。这些进口产品主要涉及制造业产品,尤其是机械设备。作为进口装配型经济体,越南面临着促进工业结构现代化和升级换代的挑战,因此中越间的贸易联系中断可能会严重打击越南的工业。此外,越南旅游业也将可能受到显著影响。旅游业占越南出口总额的5%以上,比重不小。

  第三,中国与东盟的经济战略融合将受到影响。东盟是中国对外经济整合的重点区域,中国努力推动的“海上丝绸之路”、泛北部湾合作、“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都是为了强化与东盟国家的合作。越南此次爆发的排华暴力事件,将会给这种合作蒙上阴影。原本期盼在2015年前完成RCEP谈判,以及亚太自贸区谈判,可能都将面临更多的阻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4-20 15:16 , Processed in 0.10938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