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61|回复: 0

姚尧:《战国之策》第2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5-8 17: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1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

  【题解】

  《史记·封禅书》记:“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皆尝亨鬺上帝鬼神。”盖夏代的青铜铸造业已经相当发达,大禹将天下划分为九州后,又铸青铜以为九鼎,每鼎对应一州,鼎身所刻图形即为该州山川名胜之状,是故九鼎即为天下王权的象征。商汤灭夏桀,周武王伐商纣后,九鼎亦随之迁徙[1]。周武王在时,曾公开展示九鼎[2]。成王即位后,依武王之遗命在洛邑筑城,又由周公将九鼎迁移至此[3]。周室衰微后,各诸侯国开始觊觎王权。周定王元年(前606年),楚庄王攻打陆浑戎,行军至洛邑时,在周王室的城郊举行阅兵。周定王派王孙满前来犒劳军队,楚庄王问鼎之大小轻重,被王孙满以“在德不在鼎”之论回绝[4],故“问鼎”一词亦有觊觎政权王位之意。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即周威烈王封韩、赵、魏三家为诸侯那一年,九鼎曾经震动。之后周室益衰,秦、楚、魏、齐诸雄皆曾打过九鼎的主意,周王室则通过各诸侯国之间的制衡力保九鼎不失。本文叙述的就是秦国出兵想要夺取周王室的九鼎,而颜率通过外交手段为周王室保住九鼎的故事。

  [1]  《史记·楚世家》记载:桀有乱德,鼎迁于殷,载祀六百。殷纣暴虐,鼎迁于周。

  [2]  《史记·周本纪》记载:(周武王)命南宫括、史佚展九鼎保玉。

  [3]  《史记·周本纪》记载:成王在丰,使召公复营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复卜申视,卒营筑,居九鼎焉。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

  [4]  《史记·楚世家》记载: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王孙满曰:“呜呼!君王其忘之乎?昔虞夏之盛,远方皆至,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桀有乱德,鼎迁于殷,载祀六百。殷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必重;其奸回昏乱,虽大必轻。昔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王乃归。

  [5]  《史记·周本纪》记载:威烈王二十三年,九鼎震。命韩、魏、赵为诸侯。

  【原文】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①,以告颜率。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借救于齐。”

  【白话】秦国发兵逼近周朝边境,向其索取九鼎。周天子感到忧虑,将此事告诉颜率。颜率道:“大王不要担心,我愿意向东到齐国求救。”

  【姚注】

  ①周君:后世对周君的身份多有争议,有学者认为是东周君,盖因本文收录在《东周策》内。又有学者认为是西周君,盖因九鼎是存放在西周国统领的王城。秦兵既然来索取九鼎,自然就该是西周君感到忧虑,故持此观点的学者甚至认为应将本文收录至《西周策》内。其实,这里的“周君”既不是东周君,也不是西周君,而应该是周天子。与战国七雄相继称王不同,东周君和西周君依然尊奉周天子,故而作为封国君主的东周君和西周君都只是称公,而没有称王。因此,从颜率口称“大王勿忧”可以推知,周君必定是周天子。

  周显王四十八年(前321年),周显王姬扁去世,其子姬定即位,是为周慎靓王。周慎靓王六年(前315年),周慎靓王去世,其子姬延即位,是为周赧王。周显王和周慎靓王皆一直定居于东周,周赧王即位后返回王城,定居于西周。从本文收录在《东周策》来看,很有可能是居于东周的周天子在考虑如何保住九鼎,因此,这位周天子不太可能是周赧王,而应该是周显王或周慎靓王。又后文提到的齐王派大将陈臣思领兵五万,这位陈臣思,就是齐国名将田忌,而田忌在史书上的活跃时期是在周显王十五年(前354年)[1]至周显王二十八年(前341年)[2]之间,相较周慎靓王即位要早二十多年。综合以上分析,姚尧认为文中的“周君”必定是周显王,下文提到的“齐王”必定是齐威王。

  [1]周显王十五年(前354年),魏国庞涓领兵伐赵,赵国向齐国求救。周显王十六年(前353年),齐威王以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领兵救赵。田忌采纳孙膑围魏救赵之计,于桂陵之战中大败魏军。

  [2]周显王二十八年(前341年),魏国庞涓领兵伐韩,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以田忌、田婴、田盼为将军,孙膑为军师,领兵救韩。田忌采纳孙膑减灶诱敌之计,于马陵之战中大败魏军,庞涓自杀,魏太子申被俘。田忌此战获胜后,遭到齐相邹忌的嫉恨和陷害,不得已逃奔楚国。周慎靓王元年(前320年),齐威王去世,其子齐宣王即位。齐宣王知道田忌是被邹忌陷害,故将田忌重新召回,并官复原职。然此时距离桂陵之战已经过去三十三年,田忌已经步入暮年,不太可能再领兵出征,史书上亦再鲜有关于他的记载。

  【姚论】

  秦国向周朝索取九鼎,周朝仅凭自身实力是毫无抵抗能力的。因此,要想保住九鼎,就只能有两种办法:一是晓以大义和利弊,劝说秦国主动放弃此企图,二是引入第三方势力,通过第三方势力来迫使秦国打消此企图。颜率采取的是第二种办法,向东求救于齐国。那么,为什么颜率没有西向入秦,劝说秦王放弃索鼎的想法呢?为什么颜率求救的是齐国,而不是其它国家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原文】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实也。愿大王图之。”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①将以救周,而秦兵罢。

  【白话】颜率抵达齐国,对齐威王道:“秦国大逆不道,想要出兵夺取周的九鼎。周朝君臣商量后认为,与其让秦国夺取,还不如留给齐国。对于齐国来说,能够保存危难的国家,这是美好的名声;能够获得周朝的九鼎,这是实在的利益。希望大王考虑一下。”齐威王大喜,出兵五万,命大将田忌统率以救周,于是秦国撤兵。

  【姚注】

  ①陈臣思:即齐国名将田忌,田氏本陈国公族之后,《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亦记作“田臣思”。

  【姚论】

  要使强大的齐国愿意出兵,帮助自己去对付同样强大的国家,不许以重利是很难达成目标的。于是,颜率承诺将九鼎送给齐国,使得齐王在存危国的美名和得九鼎的实利的诱惑下,以有道之君的姿态出兵帮助周朝以抗击无道之秦。可是,秦国退兵之后,颜率又该如何保住九鼎不被齐国拿走呢?是再去求救于其他大国出兵干涉吗?我们继续往下看。

  【原文】齐将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解之。”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①。”颜率曰:“不可。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晖台之下、沙海之上②,其日久矣。鼎入梁,必不出。”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对曰:“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于叶庭之中④,其日久矣。若入楚,鼎必不出。”王曰: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颜率曰:“弊邑固窃为大王患之。夫鼎者,非效醯壶酱甀耳⑤,可怀挟提挈以至齐者;非效鸟集乌飞、兔兴马逝,漓然止于齐者⑥。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九九八十一万人,士卒师徒,器械被具,所以备者称此。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齐王乃止。

  【白话】齐将索取九鼎,周天子又感到忧虑,颜率道:“大王不要担心,我愿意东行以解决此事。”颜率抵达齐国后,对齐威王道:“仰赖大国的仗义相助,周朝的君臣父子得以保全。为此我们愿意献上九鼎,不知您准备从什么途经将其运抵齐国?”齐威王道:“我打算向魏国借道。”颜率道:“不行。魏国君臣为了得到九鼎,已经在晖台之下、沙海之上谋划很久了。九鼎一旦入魏国,肯定就出不来了。”齐威王道:“那我向楚国借道。”颜率道:“不行。楚国君臣为了得到九鼎,已经在叶庭之中谋划很久了。九鼎一旦入楚,肯定就出不来了。”齐威王道:“那我要从什么途径才能将它运抵齐国呢?”颜率道:“敝国也在私下为大王感到忧虑。九鼎可不比醋瓶酱罐,怀里揣着、腋下夹着、手上提着就能达到齐国;也不比鸟聚鸦飞、兔奔马驰,很畅快地就能抵达齐国。当年周朝灭商,获得九鼎,一只鼎就动用了九万人来拉,九只鼎就得用九九八十一万人,其他作为辅助的士兵民众、器械工具,也得要这个数量。如今大王即便能有这么多人,又该从什么途径运抵齐国呢?臣私下里一直为大王担忧。”齐威王道:“你这样说来说去,无非就是不想把九鼎给我。”颜率道:“不敢欺骗大国,请您快速确定运送途经,我们就把九鼎迁出以随时待命。”齐威王只好作罢。

  【注释】

  ①梁:即魏国。周显王八年(前361年),魏惠王将都城由安邑(今山西运城)东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因都城在梁,故魏国亦称梁国,魏惠王亦称梁惠王。

  ②晖台:魏国台名。沙海:魏国地名,在今河南开封西北。

  ④叶庭:又称“章华之庭”、“章华台”,是春秋时期楚灵王修建的豪华宫殿,在今湖北潜江。

  ⑤醯(xī):醋。甀(zhuì):瓦罐。

  ⑥漓然:水渗流的样子。

  【姚论】

  为应付齐国索鼎之难,颜率没有再请他国出兵干涉,也没有直接回绝齐国,而是用技术性难题令齐国知难而退:“我愿意给,只是你没法拿。”那么,齐国君臣事先就不知道九鼎难运吗?答案是他们还真就可能不知道。自从周公将九鼎迁移至洛邑后,到当时已有七百多年,一直都没有搬运过。作为王权的象征,九鼎必定是严禁外人参观,其大小轻重也必定是被严格保密的,故有楚庄王问鼎之说,这也就为颜率在齐国君臣面前极度夸大九鼎的运输难度提供了可能。齐威王当然不相信搬运九鼎真的需要九九八十一万人,可即便只需要九九八十一人,那就不可能将搬运九鼎之事保密,也就不可避免地会遭到魏楚两国在半路拦截,而这正是当初颜率选择齐国作为援手的根本原因。(图1-4)
图1-4 九鼎由周至齐线路图

  可以看到,二周的北面是黄河,其余三面被韩国包围。韩国的西面是秦国,南面是楚国,东面和北面是魏国。要将九鼎由西周运送至齐国,最便捷的路径就是直接向东,取道魏国。如果担心魏国劫掠,那就只能先南下楚国,自西楚向东运抵东楚,之后再北上进入齐国。以当时的天下局势而言,韩国的实力不足以抗拒秦国武力夺鼎。若是西向入秦,则颜率并无足够的说服力劝其放弃夺鼎。若是东向入魏或南向入楚,则颜率无法再以技术性障碍使其知难而退。因此,颜率求援的对象就只能是齐国。身处于七雄争霸的夹缝之中,周朝要想凭实力保全自己的九鼎是绝无可能的,只能通过智谋来创造均势平衡,从而为自己求得一席生存空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4-26 01:40 , Processed in 0.09371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