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422|回复: 2

井底望天:自带干粮的五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25 12: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历史,是要看大势。

  这种大势,是可以奠定几十年局面的。

  读者会问,那么怎么不能奠定几千年局面呢?

  要奠定几千年局面,是非常难的事情。在中国这样几千年历史的国家,也没有出现几件。

  俺搬开指头数了一下,其中第一件,应该是起源于周朝的民族,以文化而非血缘而定。这个观念,引申下去,就成了华夷之辩,教化而定。

  因此早先的各族,还要拐弯抹角地扯到炎黄的血缘,后来就彻底以文化而定了。

  第二件,当然就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书同文(但不同音),车同轨等专业化标准。然后在这个标准下的中央集权的郡县制。

  当然彻底实现了这套制度,是要到汉朝。这个时候,天下的概念,才真正变成了现实。

  第三件,就是隋唐开始的科举制度,奠定了中国社会人才竞争,而防止了阶层固化的问题。

  第四件,就是推翻帝制,确立了现代国家的概念和制度,从而奠定了中国今天这样的一个多民族和多元文化的情况。

  那么影响几十年局面的事情,就可以谈很多了。这两天,看了《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间的一段,就是在中苏关系极度恶化的时候,硕果仅存的几个老元帅碰头讨论国际大势,得出的结论,是中苏矛盾,大于中美矛盾,美苏矛盾,大于中美矛盾,因此中国的战略转变,应该是联美抗苏。

  这个转变,是一个战略大转向。从《中苏和平友好协定》成型的1950年代,中国当时最大的威胁,是美国。因此联苏抗美,在朝鲜顶住了美国的军事北侵,保住了东北之后,就可以把苏联势力,从东北赶走。

  而在东边,是对沿海岛屿的一系列清除,最后是炮打金门,稳住了局势。

  在南边,是把美国遏制在了17度线以下,在西边,是稳住了西藏,教训了印度。

  但是当中苏在珍宝岛冲突的时候,主要的威胁是来源于北方。这个时候,毛泽东读了明史,看了朱升给朱元璋的九字真经,于是提出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口号。

  这个口号,就是今天非常出名的外交政策,叫做“人畜无害小白兔”。

  毛泽东对美国记者雪老哥(Snow)说,苏联你怕啥子嘛?俺中国人全挖了防空洞在地下呢,怎么可能威胁你老大哥呢!

  而对美国,就是俺都不称霸,老老实实在第三世界呆着呢。承认你当之无愧的老大地位。不过你要俺承认你是老大,你就干老大的活儿,也要管一管北极熊吧!

  广积粮,后来换了一个叫法,叫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这个战略转变,一直延续到了2008年。

  这两天,俺也学习毛主席,开始读一些历史。不过俺看的不是明史,而是清史。

  看的是洪秀全的太平军造反这一段。

  这段历史,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官军都是饭桶。要么是吃里扒外,要么是尸位素餐。

  本来调去应付广西情况的林则徐,病逝于路中,结果继任者都是肉食者鄙。

  因为肉食者鄙,曹刿就只好自己出来打仗了。

  曹刿这样的人,是不拿国家俸禄的。按今天的话说,就是不是官方的五毛。

  但曹刿这样的人,又是现存制度的维护者,因为他自身的利益,和现存制度有关。

  所以曹刿,应该叫做自带干粮的五毛。

  千万不要小看了自带干粮的五毛。在太平军起事之前,官兵在鸦片战争中的表现令人为耻辱,导致当时招聘的地方民兵,都看官军不起。比如在广东的抗英战争中,人家三元里的民兵,也要强于人数最多的官兵。

  这种情况,在之前的历史,比如说金兵南下入江南,南宋官军望风披靡,还是浙江一带的山民,对金兵杀伤力颇大。

  在后来,当日本皇军,从广西入侵贵州,国民党大军也是跑得比兔子还快,倒是贵州少数民族的山寨军,打得小鬼子求生不得。

  在太平军起事之后,邻近的湖南,也出了一些自带干粮的五毛党。

  其中一个最著名的文人,叫做江忠源。因为对官兵的鄙视,他带着自己筹集的五毛军楚勇,在湖南全州城外的蓑衣渡,伏击了太平军,几乎将太平军搞得全军覆没。

  如果不是其他官兵的配合不力,太平天国估计这里就报销了。但是这一仗,太平军最重要的组织者冯云山战死,为未来太平天国的失败奠定了基础。

  冯云山这么说呢,可以说,他就是太平天国的周恩来。

  除了江忠源,当然还有当时在贵州做知府的另一个湖南人胡林翼。虽然是朝廷命官,但是他的钱粮和兵马,都是属于自带性质。这之后的湖南的曾国藩、左宗棠,和安徽的李鸿章,大家都走了大致相同的路子。

  不过这个情况,就是靠人家自带干粮的五毛来稳定社会次序,而你官方的五毛们只顾大吃大喝,不体悯恤,前方吃紧,后方紧吃,也导致了中央集权和政府信用的日渐破产,导致后来当自带干粮的五毛党,就是袁世凯领衔的北洋军,不合作了,那么你就被几个反贼在武昌给咔嚓了。

  自带干粮的五毛党江忠源,写了一首诗,抒发了对造反民众的同情:

  哀此贫氓力耕种,年丰仅足偿什一。
  今年不复望有年,坐令沟壑填白骨。
  但见富人百无忧,谁怜贫者为饥出?
  贫人一旦为饥驱,富人岂得安其室?井底望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6 11:01: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还以为作者说搞强折的,点开—看是说湘军,不过也有可比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6 11:3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井大的文章,深入浅出,诙谐幽默,最近更新比较慢啊。
中国人以文化来区分华夷,这个有利有弊,强大的时候,开疆拓土无往弗届,衰弱的时候,一盘散沙带路不耻。
文化不能泛泛而谈,它是饮食、服饰、居处、典章、制度、语言、文字的相加,有时强调这方面,有时强调那方面,比如北魏,是鲜卑人建的国,它在孝文帝改革之后,在文字、典章、制度方面已经完全汉化,但仍部分保留着自己的饮食服饰居处的特点,官方语言则是汉语鲜卑语并存,但他们的确是认为自己才是华夏正统,认为南方的朝廷是伪政权,当然还有更北更西的柔然吐谷浑,他们也是蛮族视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1 06:38 , Processed in 0.14069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