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060|回复: 0

刘著民:“裸婚”不是人人都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4 12:3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看到一则“法制新闻”:80后的安徽枞阳刘女士与丈夫徐先生本是高中同学,经历五年的爱情长跑,2010年,两人决定结婚,考虑到双方的家庭情况,两人商量后决定“裸婚”,只到民政局登记结婚,就不办婚礼了。今年2月,刘女士应邀参加了表妹的婚礼。婚礼的场面很热闹。五星级酒店,五十多桌酒席,十几辆婚车,漂亮的婚纱,再想想自己连个婚礼也没有,刘女士心中多年的委屈终于爆发,回到家后要与丈夫离婚。

  其实,这种消息我们经常看到,真不知道从何说起。

  “裸婚”,并不是人人都行。

  面对现在社会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物价飞涨、房价飞涨,唯独收入不见涨的社会现实,我对“裸婚”者无比同情,作为过来人对他们的举动是理解的,这不是在赶时髦,而确实是无奈之举。

  有人给“裸婚”定义,指是现在80后走进婚姻中最新潮的一种结婚方式,他们用“没房、没车、没钻戒、没婚纱、没存款、没婚礼和没蜜月”,用诸多的“无”来诠释节俭的结婚方式,总之,结婚时除了去登记处办理红艳艳的结婚证之外,其他的什么都可以不需要。我认为这位仁兄在技术层面定义的不错,但说是“最潮”的结婚方式,我说这位是有一点胡说了,是站在说话不腰疼的的典型代表。

  我理解的“裸婚”就是两人相爱了,准备结婚了,想有安居之所,对不起,房价高,买不起;想买车,对不起,消费高,买不起,结果不断的每天吃萝卜青菜攒钱,对不起,计划赶不上变化,你想要的东西在“梦想的前方”。现在社会竞争激烈,你总不会毅然决然的辞职下海吧?你又没有那样的精神和经济承受力,这样下来,“没房、没车、没钻戒、没婚纱、没存款、没婚礼和没蜜月”地结婚成为必然。

  还有人说,“裸婚”一方面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婚姻理解的转变,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现代社会物质观念的转变,这基本算是胡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裸婚”者从内心来说,都想风风光光地买个新房、戴上婚戒、开上新车,因为绝大多数人的婚礼只有一次(此文不讨论明星人士的婚姻状况),你硬要给这种无奈加上这么深刻含义,就说明这些人是做学问的,是高端人士或社会精英人士,善于拔高总结,却从不善于深入群众。

  其实,作为年青人“裸婚”没有错,这是面对现实的无奈反应,是不得以而为之的。在中国的父母几乎把全部才力投入到子女身上,当然要求回报。女儿养大了白白嫁给你,凭什么?对此,我也很理解。

  西方发达国家的婚姻很自由,那是别个国家的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健全,房子不忧、医疗不愁、教育轻松,这些都有保障了,父母对孩子的婚礼至少在物质上的要求就没有中国父母的要求高了,这是必然。我看,一个国家老百姓的婚姻还是和一个国家大的经济、社会环境分不开的。

  我理解现在年青人“裸婚”,这就是对这个社会现状的一个反应,是一种现实下的无奈,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我还算要说一句,“裸婚”者结婚后,还是赶快想办法赚钱(特别是男方),要是这样一直“裸”下去,没有物质做基础,结婚多年,仍一无所有的话,这样的婚姻恐怕难以维持下去。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就是万万不能的,这是实践证明了的。

  但愿我的担心是多余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4 15:16 , Processed in 0.15521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