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多数股市都开设“国际板”
——中国A股市场将推出国际板已无需争辩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 董登新教授
近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明确指出要“稳步推进金融国际化”,包括“支持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研究允许境外机构在境内发行股票、债券、基金等,逐步放宽境内机构在境外发行有价证券,拓宽境内投资者对外证券投资渠道。进一步研究放宽其他资本项目跨境交易及拓展境内外汇市场的参与主体。”
意见在谈到“推进金融改革创新,深化金融对外开放”时指出:“研究制定境外企业到境内发行人民币股票的制度规则,认真做好相关技术准备,适时启动境外企业到境内发行人民币股票试点。”
目前,大约有500只中国概念股在美国、新加坡和英国等地挂牌上市,其中,绝大多数选择在美国上市。然而,至今尚无一家外国企业到中国股市挂牌上市,因为中国股市的大门对外国企业仍然是闭关紧锁的。这当然不是一个大国的小气,而是因为我们一直准备着。
上交所国际板——作为中国股市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和窗口,既是国内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我们对本国企业“走出去”到海外上市的一种礼尚往来。
从世界大多数股市来看,无论是成熟股市,还是新兴股市,它们对外开放的程度都比较高。在成熟股市中,拥有外国上市公司数最多的市场分别是美国和英国,其中,美国本土市场挂牌的外国公司分为三块:一是纽约证交所(527家),二是NASDAQ(297家),三是庞大的场外市场(OTC),也有大量外国公司在此挂牌。
在新兴股市中,墨西哥交易所最开放,它拥有最多的外国上市公司,共计346家。其次是秘鲁利马证交所,拥有53家外国上市公司,我们的台湾证交所也拥有51家境外上市公司,韩国证交所为17家,上交所和深交所均为零。
根据世界交易所联盟的统计,截止2012年第一季度末,外国上市公司数超过本国上市公司数的证交所分别是:墨西哥交易所挂牌的本国公司只有128家,而外国公司却有346家;卢森堡交易所挂牌的本国公司只有27家,而外国公司却多达266家。此外,新加坡交易所挂牌的本国公司和外国公司大体数量相当。
相比之下,中国股市仍比较封闭和保守,除了市场准备工作不到位,最主要原因就是来自国内舆论压力与观点纷争。一些人从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角度出发,坚称“国际板”祸国殃民,因为这些人认为国际板就是外国企业来中国股市抢钱、骗钱、圈钱,这是肥水流向外人田,我们绝不能容忍、绝不能答应。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国际板会加大扩容,并分流中小板和创业板的资金,导致无力暴炒自家的股票。
2012年第一季度末世界主要股市上市公司数统计 注:纽约证交所和NASDAQ均为跨国并购后形成的交易所,因此,其市场均区分为美国市场和欧洲市场分别统计。 事实上,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一流的跨国公司已不是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私有独占的,它是世界人民共同智慧的结晶,也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投资它、消费它,都是世界人民的权利。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虽然我们没有那么多世界一流的跨国公司,但国民有权利消费它、投资它、共享它。
其实,上交所开设国际板,引入世界一流的优质公司来中国挂牌上市,这有利于中国投资者参与其成长,共享其发展成果。尤其是当我们已引入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QFII)的同时,再引入境外优秀的上市公司来华上市,必将给国内机构投资者和本土上市公司带来榜样的作用和示范效应。这是一个国家市场对外开放、走向成熟的必经过程,我们不可能回避。
在国际板准入门槛和扩容速度上,我们拥有完全的主动权和决定权,大家不必担忧。在准入门槛上,我们可以设定“按季分红”标准,重点考察公司盈利能力的稳定性,从欧美及香港市场筛选世界一流的跨国公司来国际板挂牌。至于国际板挂牌公司数量,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稳步扩容,以满足投资者的投资需求。
“按季分红”的国际板,既能为机构投资者和稳健投资者提供一个全新的投资平台,同时,又能导向市场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的理念,并为国内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和跨国经营提供借鉴与学习的模板。
中国股市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股票市场,作为大国股市,我们应有大国风范,敢于包容优秀、更敢于引入优秀、学习优秀、竞争优秀。我们相信,总有一天,中国股市定会成为真正的国际股市。
国际板的推出,将有利于将上交所打造成货真价实的蓝筹板、大市值板,为将来上交所与纽约证交所的对等竞争作好基础准备。最后设想:上交所国际板首批上市公司数可设定为10家,下一个目标50家,再下一个目标100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