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516|回复: 0

龙之声经济观察第七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8 07:4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龙之声经济观察
第七期 2014 04 07

中国部分

【增长态势】
2014年1-2月中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增幅低于去年12月份的9.7%,也低于市场预期的9.5%。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9%,为2002年以来的最慢增速。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1.8%,去年12月份为增长13.6%。1-2月份房屋新开工面积下降27%。房地产销售异常疲软,商品房销售额同比下降3.7%,远低于去年26.3%的增幅。
   
总体而言,这些数据令人失望。虽然观察员觉得这些数据可能因春节假期而失真,但将1月份和2月份数据合并应该能将春节对数据的影响降到最低。数据给人的初步印象是,经济处于低迷状态,我们今年要实现7.5%的经济增长目标有一定难度。
   
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在于,在过去5年债务水平猛增之后,政府发力抑制金融风险。2013年下半年,央行开始不断运用公开市场操作从经济中抽走现金,以推高融资成本,同时也着力打击“影子银行”。不过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人大新闻发布会上含蓄地表示,不希望出现去年“钱荒”那样的重大市场波动,所以预计中国的货币政策未来不太可能变的更紧。目前,中国的采购经理人数据低迷,房地产交易量不断下降,国内市场首次出现债务违约,作为经济形势前瞻性指标的铜和铁矿石价格大幅下跌。所有这一切都增添了市场忧虑。
   
目前的通胀水平有上涨趋势,不过暂还比较温和。若能维持下去,就能给政府较大政策空间来缓冲增速放缓的影响。李克强总理曾说,中国有能力也有方法确保经济在一个合理区间增长。这说明政府对必要时的刺激政策是有所准备的。GDP目标增速确定在7.5%,是为了支撑起足够的就业和收入增长。为达到这个目的,经济增速的底线大约在7%的水平,若是7%都受到威胁,那么政府极有可能会被迫采取刺激行动。而如果增长趋势较好,料政府仍将坚持其比较鹰派的立场。
     
海关总署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我国海关进出口总值1814.33亿美元,同比增长45.2%。其中,出口869.10亿美元,同比增长44.7%;进口945.23亿美元,同比增长45.7%。1-2月合并的出口额同比下降2%。
   
应当注意的是,在同比大幅增长的同时,进出口总值、出口和进口环比增长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环比降幅分别为11.5%,13.7%和8.9%。出口同比实现正增长,主要受到基数极低的影响。2月的环比其实是负贡献的,所以同比数字高并不标志着出口数据的好转。 相反可以认为,出口总体形势严峻。
  
在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中,1-2月中欧双边贸易总值655.3亿美元,增长34.5%。同期,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493.2亿美元,增长25.1%。受益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运行,我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快速发展,1-2月双边贸易总值达391.2亿美元,增长66%。
  
在进口商品中,2月份,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价均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进口均价普遍明显回升。统计显示,今年前两个月进口较快的主要是一些大宗商品,这些和加工贸易的出口没有太大关系,所以不能从进口量大来推断未来的出口形势转好。而2月份铁矿石和铜的进口增速均明显回落,显示用铁矿石和铜作为抵押物的融资活动开始消退。当国内信贷环境收紧时,钢厂和贸易商会利用这类活动获取低成本的短期融资。近期期铜的暴跌已使得部分市场参与者损失惨重,这构成了对此种融资行为的打击。
   
观察员梳理了当前全球贸易总体状况,发现几个重要的趋势:美国的贸易顺差持续缩减,比最高值下降了约一半;欧洲已经从逆差经济体逐步转成为顺差经济体;日本更是在大幅贬值日元以促进出口,并将在4月开征消费税。因此未来我国的出口形势很不乐观,提振内需的战略需求变得越来越急迫。而从目前国内的状态来看,这一战略的实施还只进行在准备阶段。
   
国家统计局3月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7%,比上月扩大1.2个百分点,高于市场预期。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5.4%。   
   
尽管对春节所在月的消费热度有所预期,但2月份CPI同比涨幅高达2.7%,仍然出乎市场意料。食品价格的明显上涨,是2月份CPI涨幅偏高的最主要原因。由于食品价格占CPI的权重在1/3左右,导致2月份CPI季节性上扬。从去年11月CPI由负转正以来,物价总体向上的态势逐渐清晰。加上去年同期物价较低导致的“翘尾因素”,今年二季度物价指数还会进一步上扬,可能突破3%的水平,有一定的通胀压力。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分析预测处处长徐连仲表示,虽然数据有点出乎意料,但还是在正常范围内。他认为,这种短期、季节性的因素不会对全年物价走势造成太大影响,完成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3%左右”这一目标,不存在太大问题。
   
以CPI为核心指标的物价,不仅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也是经济运行情况的灵敏反映。若是中国经济能够企稳回升,通胀预期将逐渐显现。随之而来的,就是外界对加息的预期。而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尤其是民营经济增长困难重重,短期内进入加息进程显然是不合适的。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表示,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管理通胀预期的核心在于信贷调控而非利率调控。只有在未来出现持续负利率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会动用加息工具。但为了在补贴居民“负利率”损失的同时不增加企业成本,有可能采用不对称加息,即提高存款利率而贷款利率不变,或者存款利率多提、贷款利率少提。
   
中国政府公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发展目标为: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缩小2个百分点左右,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而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在于城镇化;城镇化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可参见第一期经济观察。)目前,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3.7%,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6%左右,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平均水平,也低于人均收入与中国相近的发展中国家60%的平均水平,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此外,除了提出速度目标,新型城镇化规划也强调城镇化的质量,着重提出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思路。在户籍问题上,规划明确,“逐步使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不仅要放开小城镇落户限制,也要放宽大中城市落户条件。”国务院还要求,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包括保障随迁子女教育权利、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改善基本医疗和拓宽住房保障等多项内容。这一规划的出台和实施将有助于解决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问题。

【汇率问题】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扩大汇率双向波动区间,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之前,中国央行每日为人民币汇率设定中间价,允许人民币在中间价上下1%的区间内波动。自2014年3月17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1%扩大至2%。
   
观察员注意到,自今年2月份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多次出现毫无预警的大幅贬值现象。这使得原本一直存在的人民币单向升值预期被打破,据此操作的投机者受到不小的打击。最近市场预期开始逆转,投机商开始买入美元、抛售人民币,短期导致中国货币市场人民币资金猛增,短期利率急剧下降。而为了重新平衡信贷驱动的经济,控制影子银行等监管宽松的风险性融资,去年开始政府一直努力将借贷成本维持在高位。因此这种情况的突然出现很出乎市场的意料。
   
我们相信此次央行引导人民币走软,目的是为了抑制投机性外资流入。近年来,人民币总是保持稳步升值或持稳态势,这促使投机资金不断涌入中国。瑞银估计2013年中国热钱流入规模超过1,500亿美元;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据表明,今年1月份银行代客结售汇顺差为763亿美元,创一年新高。这些08年后持续流入的资金增加了经济中的过剩流动性,导致房产价格飙升,带来了很大的问题。中国任何时候都不会欢迎这种热钱。中国政府既要确保经济增速不过度放缓,又要应对不断上升的金融风险并抑制投机性热钱,这意味着有时候需要采取一些短期措施,暂时搁置一些长远目标的实现进程。
   
观察员认为,按眼下的国际金融形势,欧美长期宽松后释放的天量货币有伺机而动、突袭全球的可能性,货币大量入境造成的潜在威胁更大,为保护资产安全,清场驱鬼的任务显然更为迫切。况且,一直保持资金面紧张对增长趋缓的中国经济也不是什么好的做法。

【信贷与利率】

今年2月份中国总体信贷增速急剧放缓。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中国2月份社会融资总量人民币9,387亿元,较1月份的人民币2.58万亿元下降了64%。2月份社会融资总量也比去年同期下降人民币1,318亿元。其中中资银行2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6,445亿元, 远低于1月份的1.32万亿元,但较上年同期增加了245亿元。
   
信贷增长放缓是在监管部门发出相关警告之后出现的。监管部门认为影子银行的过快增长会威胁到金融系统的健康稳定。社会融资总量增速放缓主要是因为上月新增委托贷款、信托贷款以及非贴现行承兑汇票大幅减少。2月份新增委托贷款从1月份的3,965亿元下降至799亿元,而2月份新增非贴现行承兑汇票下降了人民币1,411亿元,1月份为增加人民币4,901亿元。2月份新增信托贷款从上年同期的1,830亿元萎缩到784亿元。1月份此类贷款增速也有所放缓。
   
作为中国“影子银行”业的一个支柱,信托融资已成为向中国经济注入资金的一个重要渠道,特别是那些在传统银行看来风险过高的行业。监管宽松的信托贷款经常被用来为房地产、煤炭及其他面临产能过剩问题的行业提供资金,加大了可能出现信贷违约的预期。预计今年“影子银行”业务的增速将进一步放缓。

“影子银行”业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是投资者将资金存放在信托公司的兴趣减弱。人们之所以会对信托投资感到不安,与今年两起备受关注的信托公司偿付危机有关。1月末信托行业险些出现的违约引起高度关注,投资者此后变得越发谨慎。这部分内容上期观察中已有论述。

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没有提到将放慢信贷增速。一般而言,放慢信贷投放势必会导致增长放缓。国务院资深研究员向东在实现增长目标方面给了政府一定的回旋余地。他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不论经济增速是7.3%,还是7.7%,都是在7.5%左右。

李克强总理向全国人大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金融改革,内容包括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允许地方政府发债和扩大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区间。央行行长周小川也表示,存款利率放开在计划之中,很可能在最近一两年就能够实现。他说,“各种新兴的业务、新兴的业务方式,都对利率市场化有推动作用。存款利率最后要放开,这应该也是利率市场化中最后一步。”这是他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会议期间记者会上作出的表态。

政府近期多次公开表示将加速利率市场化的步伐。自从贷款利率放开后,存款利率何时放开成为市场普遍关注的焦点。要实现利率市场化,先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作为基础。李克强总理在介绍“2014年重点工作”时明确表示,中国将建立银行存款保险制度。这一问题已讨论了近20年。决策层之所以如此顾虑重重,是因为投资者普遍认为,所有金融机构的存款都由政府提供隐性担保,这给国家主权信用带来了很大压力。存款保险制度能够向市场明确表明金融系统存在风险。这一改革将有助于银行根据借款人的风险情况,而不是政治影响力来为贷款定价,同时将更多贷款发放给私营企业。

李克强总理表示,政府将稳步推进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以便引导更多信贷流向中小企业;但也有人认为,即便有存款保险,储户也会避开这类银行,原因是储户可能会认为不管政策如何改变,政府仍会全力支持中国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

银行体系仍受到了保护。央行周小川表示,人民币的完全国际化尚无时间表。对于那些期望中国在不久的未来解除资本管制的人,周小川此言给他们泼了一盆冷水。在中国银行业朝着利率市场化过渡的脆弱时期,将银行体系暴露在全球市场的冲击之下是很危险的。利率市场化的历史进程中充满了危机。欧洲如瑞典、挪威等国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进行了利率市场化并放松了资本管制,银行体系迅速通过宽松的贷款条件展开激烈竞争,最终导致了房地产市场泡沫的膨胀和破灭,导致了经济衰退。就是美国也未曾幸免。美国从1980年开始取消了存款利率上限。银行纷纷提高了贷款利率来补偿收益。而宽松的监管环境导致这些存贷款被用于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的高风险投资,后果是银行的坏账率飙升,政府最终不得不提供大规模救助来化解危机。

因此中国的改革不能激进。过去几年来,中国的债务规模迅速扩大,商业银行和影子银行的放贷行为难以监管,债务问题复杂,考虑到这些因素,过于激进的做法会导致出现严重的问题。

推进银行系统的市场定价机制对于改善中国的资本分配、更合理的回报储户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前方的路也一定是极为艰辛。中国还需应对信托产品、理财产品以及互联网货币市场基金带来的挑战,这些产品提供的收益率要比普通银行账户利率高很多。在两大互联网集团阿里巴巴和腾讯宣布将各自联手中信银行推出虚拟信用卡两天之后,中国央行暂时叫停了虚拟信用卡和二维码支付业务,给中国互联网金融踩下了急刹车。

虚拟信用卡被叫停的原因是涉嫌违反中国信用卡管理条例。商业银行要发行一款信用卡,应按照中国银监会2011年2号《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提前一个月向监管部门申请并获得核准后,才能发行。但中信银行、腾讯和阿里巴巴目前计划的合作模式,突破了上述条例中的“三亲原则”(在信贷或信用卡审批环节,对申请人进行亲访、亲签、亲核),同时也明显违反了条例中第四十三条(不得全程自动发卡)和第七十一条(核心业务不得外包)的规定。

在这类模式下,互联网企业只是把商业银行作为发放虚拟信用卡的渠道,不会按照传统业务标准作用户审核,很容易引发伪冒申请等欺诈风险。因此,从业务合规性以及潜在风险考虑,作为牵头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核心部门,央行对上述明显涉嫌违反现有管理条例的做法予以叫停,于法于情,都可以理解。此外,央行也强调仅是“暂时停止”此类业务,在对风险作出更完善的评估后,也可能再度放行这类业务。

对于目前央行的货币政策,观察员持的是批评态度。去年6月份的钱荒事件和利率攀升态势,在进入2014年后并没有消退,当前的债券利率水平又在节节走高。这种增长乏力和利率高企并存的局面究竟会给中国经济的未来带来什么影响,不知央行有没有认真研究过?

两会期间,周小川说,货币总量不少、但微观钱紧。他说,我国房地产行业,家庭与开发商贷款占银行资产的20%,单从这一块看比例不高。但这个占比低也与我国开展商业房地产开发时间不长有关。这一块是不是主因,还得再分析;有人认为存在一些僵尸企业占用了过多货币,从贷款存量和增量两方面来分析,也还不能确定究竟是哪些企业占多了;政府方面,中央政府主要是1点几万亿国债,地方政府主要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10点几万亿,另外审计署公布银行直接贷款给地方政府有5点几万亿。这里面到底哪一块占多了,还得再研究。

左一个不能确定,右一个还要再分析,敢问这位央行掌门人在这么多情况没搞明白的时候,当前实施的政策其依据又是什么?

众所周知,提高利率可以有效制约信贷膨胀,能够促进经济体降低杠杆。但目前我国正处于调结构的艰难时期,经济下行风险不容忽视。紧资金高利率很有可能导致经济增长失速。因此应调整目前盲目一刀切的政策,采取措施定向抑制影子银行、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等高杠杆风险积聚区域信贷的措施,同时在货币方面适度宽松而不是收紧,来降低利率水平,使得非过剩行业的企业实体能够得到稍稍低价些的融资、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能在相对宽松的货币环境下运行和发挥其功能,从而平稳修正流动性错配风险,减少硬着陆的可能。
   
【资本市场】
   
证监会主席肖钢表示,今年将进一步扩大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的规模,同时研究明确QFII和RQFII税收政策方面的问题。肖钢同时指出,要推动中国的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到海外发展。

针对2014年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问题,肖钢表示,2014年中国资本市场改革主要是围绕着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来展开的。他具体解释称,其中,将进一步发展多层次的股票市场,此前国务院已经决定将“新三板”扩大到全国,今年还将在清理整顿的基础上,将区域性股权市场纳入到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同时,今年还将深化债券市场的改革,进一步发展期货和衍生品市场,并且大力发展私募市场。肖钢也表示,要平衡证券市场的改革力度和市场的承受度。

为中国的资本市场继续引进资金看来是政府的一项既定政策。实体企业们嗷嗷待哺,信贷渠道成本又太高。资本市场长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已然影响到经济发展大局。资本市场目前显然需要更多的增量资金来推动,而市场上各种落后的痼疾是最大的障碍。要开渠引水,自然需要多方面下手,但改革无疑是最根本最必要的举措。这方面需要主管部门认真履行职责,从呵护培育资本市场出发,真正做点有益的工作。两会期间,证监会在网友评出的“十大吃干饭部门”中名列前茅。虽是玩笑,但也多少反应了民意。希望明年证监会能够不再出现在这份喜剧名单当中。先看今年以来风波不断的债市:
   
3月5日,上海超日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宣布其2011年发行的公司债券(以下简称“超日债”)第二期总计8980万的利息无法按期全额支付,只能兑付400万元。这让超日债成为了中国债券市场第一只实质性违约的债券。债券市场“刚性兑付”的潜规则就此终止。超日债本金到期还有3年。未来事态会如何演变尚不得而知。

中国债券信息网显示,在超日太阳能表示将无法支付债券利息后,评级为AA-(中国的垃圾级)的5年期债券收益率上升。超日太阳能违约事件是中国债务问题日益加剧的信号。除了超日太阳能外,通过信托公司展期的总计达人民币2.7万亿元的公司债及1.2万亿元的高息贷款也将于今年到期。

超日债事件之后,市场将会对债券违约的信用风险更加警惕,并索要更高的风险溢价。因此观察员认为,信用债利率会普遍上扬,与无风险的国债拉开更大的利差。现实中,超日债违约只是证伪了产业债刚性兑付的存在,而城投债刚性兑付的信念则没有受到太大影响。这会让产业债的风险溢价上升得更多,相对城投债的优势进一步削弱,从而加剧债券市场的扭曲。

为什么对城投债刚性兑付的信心暂时不能动摇?首先,城投债募集的资金是投向基础设施建设,而基建投资占总投资的1/4,对中国经济增长稳定至关重要。基建投资的稳定若是出问题,今年7.5%的GDP增长任务肯定完不成。而当前并没有迹象显示财政支出会大幅扩张以满足基建投资的需要,因此城投债这条融资渠道不可或缺。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中国将扩大可发债城市的数量。这预示着城投债甚至还要继续扩大规模。

其次,城投债对应发债主体的回报率很低,如果没有刚性兑付的信念,是很难吸引投资者的。因此,一旦城投债的刚性兑付被证伪,城投债整体都会被投资者所抛弃,从而引发挤兑式的大规模金融危机。而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明确要求“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因此从稳增长和防风险两方面来看,我们都有充分理由相信城投债的刚性兑付会依然存在。

事实上,城投债在债券市场信用风险上升的背景下仍然受到资金追捧。今年2月城投债发行量冲高至接近1000亿元的水平,增速明显加快。这样一来,超日债违约产生的效应,将使与民营企业更相关的产业债在风险溢价的上升中受到更大伤害,从而在债券市场中面临更加严重的挤压。债券市场的资金配置将更加偏向于与政府相关的城投债,令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降低。原本就融资困难的民企,将进一步被排除在债券市场之外。而股票市场这些年僵尸一般的存在,更丧失了为企业融资的功能。

再来看看股票市场:3月21日证监会发布的《优先股试点管理办法》。《办法》规定了可以发行优先股的公司范围、发行对象、以及发行的次数等相关细节。也就在当天,A股指数大涨,收复了前日的全部跌幅。

最近股市最热门的话题恐怕就是这个《办法》了。很多人认为是这个《办法》带来了重大利好,拯救了大盘。果真如此么?在观察员看来,这个《办法》问题很多。从发行募集的资金用途上看,发行优先股所得的资金主要是用于实施资产重组或支付回购减资资金,而不是用于改善公司的生产要素。从发行次数上看,对于发行公司来说,经过一次核准后,发行次数基本没有限制,换句话说就是可以无限制的多次融资。这给上市公司圈钱大开方便之门。对于当前IPO都极为艰难的A股市场,这显然是一个巨大利空。

关于发行对象的规定,据称是为了避免利益输送。而从公开发行的优先股不能流通交易的规定看,公开发行的优先股就是一种不能变现的永久投资;投资了优先股就意味着只能靠公司分红获取回报,而不能依靠估值变化获利;相信这样的股对原本能够得到利益输送的群体而言唯恐避之不及。

一般优先股不能流通交易。不过银行是个例外。《决定》规定,商业银行可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监管规定,非公开发行触发事件发生时强制转换为普通股的优先股。这样,银行股中对特定发行对象发行的(非公开)优先股,不但可以分得固定利息,而且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上市交易的;而对二级市场的普通投资者来说,如果买了公开发行优先股日后却是不可交易脱手的。这明显是偏袒极少数人利益的不公平规定。而且银行优先股可以抛售本身,也是给银行股埋下了又一个“大小非”地雷。因此,这个《决定》对A股投资者来说无论如何算不得什么利好。

再来看看指数情况。沪指在2月中旬未能延续反弹走势,2月24日跌破2080重要点位后,25日更是以一根大阴线回补了2月10日留下的跳空缺口,并在随后的下跌结构中再次跌破2000点。3月21日被逼到墙角的多头再度发力反击,展开新一轮反弹。随后沪指在2080这个原来的支撑、现在的阻力位被阻击,截至观察员写稿时(3月28日),回落正在继续。对于未来的短线趋势,观察员谨慎乐观。3月21日的大阳线余威尚在,至少在4月上旬的交易日,大盘还能向上做一定的延伸。我们仍然关注2080重要点位的争夺,若能向上突破,那么反弹有望向2160上方进军;若不能,大盘还将进入反复夯底的过程。不过观察员认为,大盘短期再度大跌的可能性较小,激进的投资者可适当把握短期行情。而中期看,大盘指数仍不具备走牛的条件。创业板最近跌幅较大,短期风险释放也很快。不过该板总体估值过高,还是不建议多碰。

【贵金属市场】

全球央行从2009年开始对黄金采取了净买入策略。2012年全球央行购买量535吨,2013年约350吨,依旧保持净买入态势。各金融发达国家均储备了大量黄金。美国黄金储备8300吨(接近其外汇储备的80%),德国黄金储备3500吨, 法国2500吨,意大利2400吨。我国的黄金储备对外公布量也超过了1000吨。

从以上两组数据看,黄金自非货币化之后,其金融属性却并未降低。尤其在金融避险方面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发达国家大量的黄金储备即说明了这一点。近几年来,各主要货币国家如美欧日等,都采取了货币宽松政策,信用货币的不稳定性世界瞩目。黄金的地位更加凸出。况且,据观察员预测,新一轮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离爆发的时间点也不很遥远,快则2014年尾,慢则2015年,再度爆发世界性危机的可能性很大。各种主要货币的命运会如何,很难预料。因此观察员判断,黄金的基本面恶化的可能性不大,黄金断不会在短期内被市场抛弃。

上期观察曾预测了贵金属的短期走势。黄金在突破平台后不但到达了1360美元每盎司的高度,还一度上冲至1389美元。之后回落,展开调整。目前已回落至本轮涨势的50%幅度,即1286美元,短线看,上方压力1310;下方主要支撑在1262美元,投资者可以重点关注。白银走势弱于黄金,始终没有有效突破22美元的压力,短暂上冲后就大幅回落,目前已跌回行情启动前的平台,在19.5美元每盎司附近企稳。由于白银跌幅较大,且目前的位置支撑较强,观察员认为继续大幅下挫的概率不大。上方20.2和20.5分别为短线压力位。近期金银走势都比较弱,但回调幅度也已不小,现在的短线操作难度很大,投资者宜谨慎。

国际部分

【日本】

2013年第四季度日本经济极为疲弱。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在去年10月至12月份的年化增幅为1%。去年第三季度日本经济增速为1.1%。日本财务省公布,1月份该国连续第四个月出现经常项目赤字,而且受贸易逆差飙升影响,月度经常项目赤字规模连续第三个月再创新高。1月份日本经常项目赤字总计1.589万亿日圆,是上年同期3,484亿日圆的四倍多。
   
这些疲弱的数据表明,日本经济在去年第三季度急剧减速之后进一步放缓。本月日本的消费税就将从5%上调至8%,这将给依靠内需驱动的日本经济带来进一步的打击。这一加税举措将导致该国4-6月份的经济陷入负增长。一旦新的消费税率生效,需求肯定会降温。而为了应对这预期的需求下降,包括丰田汽车在内的一些公司已经表示将在4月份减产。贸易方面,尽管日元持续大幅走弱,日本的出口情况却一直没有好转。

第四季度日本消费需求也不及预期。家庭开支环比上季度仅增加0.5%,此前预期增幅为0.7%。而日本内阁府发布的2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38.2,为连续第三个月下降。这不仅是该指数自安倍2013年1月就任首相以来的最低水平,也是2011年9月以来的最低纪录。受访者甚至比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安倍担任首相时还要悲观。

上调销售税税率的同时又要实现2%的通胀目标,在如此政策方向下,期待老百姓的消费信心会提高的人肯定是脑子出了问题。这种政策对依靠退休金生活的人们伤害最大,近乎直接掠夺退休人员的财富。很难想象这会发生在一个人口老龄化严重的国家。

日本经济不是没有机会。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提供了日本上岸的可能。但日本政府的态度由最初的积极快速反转,时至今日仍未在自贸谈判中与中韩携手推进,反而越来越倾向于美国主导的TPP。TPP意图将日本市场完全打开,且彻底封杀日本攀升产业链的可能,从而实现机制化的向美国进行利益输送的目的。安倍政府在国际政治上的选择,决定了经济方面倾向于走上被奴役的道路。在安倍政府划出的一批经济特区中,对TPP条款持反对态度的地区无一在榜。

一旦日本加入TPP,对中国来说,东亚经济整合就不可能再包含日本。日本在经济层面上,将完全成为美国要挟、威逼甚至封杀中国经济的帮凶。那么,中国无论在经济还是政治上,对日策略基本也就无其他选择了。

【美国】

3月19日,美联储公开市场业务委员会(FOMC)指示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从4月起以每月购买250亿美元的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和300亿美元的中长期国债。与此同时,美联储放弃了将6.5%的失业率作为加息参考的指标。

对于削减QE的计划,伦耶这样解释道:“下个月起美联储计划每月购买550亿美元的证券,比现在减少了100亿美元,即便缩减生效,持有中长期债券的规模将继续显著扩大。”

耶伦这番话意味着美国政策制定者将放弃现有的以就业和通胀率为门槛定量方法,转而采用定性的方法来制定货币政策。毫无疑问这样的表态将会引发市场对美联储提前加息的预期,这可能正是耶伦想要的。既然利率水平逐渐升高是不可避免的(参看上期观察),那么与其让市场规律不声不响的一枪扎到喉咙,不如先阴恻恻的嚎上几嗓子,给那些资本赌场的狂欢者提个醒、早做些准备。与之相对应的,还有欧洲方面传来的降息传闻。这些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预期”背后,其实反应的是世纪大审判来临之前,内心极度恐惧、又各怀鬼胎的欧美资本势力那狰狞扭曲的心理。
  
美联储的水龙头还在泄,只是开的比以往小了一些。资产泡沫还在继续扩大,爆裂的风险还在继续增加。这就是观察员判定的新的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将要再次来临的原因。而危机正内生于欧美日等经济体内。谁的泡沫越大,谁就可能死的越彻底。一旦危机爆发,将会比上一次更严重,更长期。因为08年以后,欧美等国应对危机的手段已经使尽,再也没有更多办法来腾挪化解了。世界经济将面临严峻的世纪大审判,谁都无法逃避。欧美的目光在全球游移,做梦都想设法吃掉谁的肉来补充元气,以期能够扛过这次审判。

对于国际社会来说,此时正处在霸权货币奴役即将解除的最黑暗时刻,更应认清形势,扎紧篱笆,携手抵御欧美可能的撕咬,千万不能倒在黎明之前。

美联储不顾许多外国银行的反对,颁布了针对在美国经营的外国银行的新规定,这些新规旨在迫使许多外国银行增加资本金。预计受影响最大的银行包括德国的德意志银行和英国的巴克莱集团,因为这两家银行在美国资本市场的业务规模庞大。这些新规中包括:大型外国银行必须满足最低杠杆率的要求,该要求实际上是对外国银行的借款设定了上限。美联储称,如果新规导致外国银行收缩它们的“业务系统”,这将符合其“金融稳定的总体目标”,说白了就是让外国银行缩减业务规模。

从微观层面说,美国的银行在修复资产负债表、调整业务模式方面的进步要比欧洲银行大。德意志银行、巴克莱等欧洲银行仍处于大规模去杠杆化的进程之中,还在权衡哪些业务必须舍弃。去年在重要的固定收益、外汇和大宗商品业务领域,巴克莱和德意志银行的市场份额明显流失,而其竞争对手美国银行如摩根大通、高盛和花旗的市场份额均有所增长。

美联储对欧洲银行提出的监管要求,严于欧洲对美资银行提出的监管要求。欧洲已经开始骂骂咧咧了。外界猜测这增加了两地监管部门将来针锋相对的可能性。   

欧美本是同林鸟,事到临头各自飞。这里观察员提醒大家注意两点:一是,欧洲资本和美国资本并非铁板一块,更不是一体;二是,他们已经感受到了危机来临前极大的压力。这种压力越大,他们的裂痕就会越明显。有关方面应注意研判世界经济金融整体形势,并对欧美资本的利益分化加以有效利用。

【欧洲】

3月底,习近平主席在法国访问期间,法国与中国签署了合同总额高达180亿欧元。其中包括中国东风汽车公司与标致-雪铁龙公司合作的协议。这将使后者走出最近几年陷入的严重财务困境,而中国则可以接触到法国汽车工业最先进的技术。中国向空客公司订购了70亿欧元的70架飞机。空客还与中方签署了关于共同生产上千架直升机的协议。法国公司得到了在沈阳建设生态园区项目的机会。

为增加金融方面双方就加强两国银行和投资合作达成协议。为支持巴黎发展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国政府将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RQF2)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至法国,授予法国人民币800亿元额度,这是继英国之后,第二个获得RQF2额度的欧洲国家。

不过法国似乎仍不满足这样的合作规模。《回声报》焦急的称:巴黎希望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取得一席之地,目标是获取相当一部分的人民币交易。在这场争分夺秒的竞赛中,尽管巴黎欧洲金融市场协会对法中双方达成的投资协议感到高兴,但尚未出现有关在巴黎成立一家人民币清算中心的消息。

随后习近平主席访德。中德双方签署了农业和能源领域的几项协议以及戴姆勒与中国北汽之间价值10亿欧元的协议。西门子公司与华能国际电力公司和上海电气公司签署了在生产燃气涡轮、建设汽轮机发电站、风力发电领域进行长期合作的意向书。德国联邦银行与中国人民银行商定在法兰克福设立继伦敦之后的人民币结算中心。习主席还访问杜伊斯堡,亲自迎接远道而来的“渝新欧列车”。

这次习大访欧,与欧洲签下了金额巨大的合作协议,且实体、金融并重。观察员详细的罗列了这些新闻的细节,因为这些合作真的称的上是重量级的。实体经济方面,对于法国,汽车和飞机制造方面的合作是重头戏,是法国制造业看家的宝贝。而给于空客的订单毫不令人意外,马航事件后中国对波音的重重疑虑恐怕会长期存在。对于德国,中国在汽车、机械、电力设备等德国制造业的最强项方面也与之加强了合作。

中欧实体经济的深度合作其意义绝非一般。因为下一轮危机之后,实体为王是清晰可见的世界经济大格局。中欧的制造业若能在合作中联手做强,将有力的增加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欧洲肯定是看到了这一层,因此在车辆转弯之前,拉紧了中国扶手。而中国也需要欧洲的一些技术,同时通过扩大与欧洲实体的合作,为未来打造巨大的欧亚大陆经济圈做些铺垫。

因此“渝新欧列车”很值得重视,以至于习大亲自去接车。该列车始发于中国,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经波兰抵达德国,每周3趟, 全程1.1万公里,历时16天,是一条新时代的真正意义上的新丝绸之路。长650米的列车最多可装载51个集装箱。从始发站到终点站速度比走海路快一倍,而运费仅为空运的一半。这条通道是欧亚物资交流的大动脉,其战略重要性无疑十分凸出。

金融方面,中国人民银行与英格兰银行签署了在伦敦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随后将确定伦敦人民币业务清算行。接下来法兰克福也将成为人民币的清算点。这将有利于中英、中德两国企业和金融机构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交易,进一步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跨境贸易额的15%已由人民币结算。伴随着中欧贸易的不断发展,欧洲地区经济体对使用人民币结算并投资保值的需求正在上升。所以法国会感到焦急。不过法国得到了RQF2的800亿额度,获得了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机会。这是继中国香港以及新加坡和英国之后,第四个获批RQF2额度的国家和地区。从近期欧洲各金融中心展示出来的对人民币的浓厚兴趣,可以预计,未来欧洲会形成人民币“多中心”格局。这对中国也是极为有益的。

随着未来欧洲人民币清算机制的正式启动,获得授权的人民币清算行将在合作国处理人民币结算,而不再需要像眼下通过香港完成结算。香港的金融重要性将逐步降低。习主席本次欧洲之行总体而言目标是经济合作。在观察员看来,这是针对渐行渐近的世界经济金融危机的提前安排,也是对危机后重塑世界经济格局的一种努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呼吁欧洲立即出台债券购买等特殊货币政策措施,但欧洲央行没有理睬这一呼吁,而是连续第5个月将利率保持在0.25%。但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表示,央行管理委员会一致支持在前景令人失望的情况下出台更为激进的举措;政策制定者已经在会上讨论了QE政策。

然而,他强调称,管理委员会尚未用尽其传统政策工具,这似乎表明欧洲央行只有在进一步降息之后才会出台QE措施。德拉吉暗示,不仅是价格下跌,而且只要有更多迹象表明通胀将在相当长时期内保持非常低的水平,欧洲央行就会购买债券,这个表态降低了欧洲央行出台QE的门槛。欧元区通胀率目前为0.5%,处于4年来的最低水平。欧洲央行的通胀目标是略低于2%。它的最新预测表明,通胀将向目标水平上升,到2016年达到1.7%。

很明显,中欧签署了大量合作协议之后美国坐不住了,通过拉加德开始对欧洲施压。欧洲一方面继续顶住压力不降息,一方面在嘴皮子上释放了“预期”。拉加德施压的借口是担忧欧洲的通胀水平过低,可能发展成为通缩;而欧洲央行自己其实是心里有谱,两年后预计1.7%。欧洲的态度其实是清楚的。在观察员看来,在当年欧债危机最危险的时候,欧洲都未曾采取如此激进的宽松政策;这几年调整下来,欧洲经济已逐步趋稳,难道还有进一步放水的必要?更何况欧洲刚刚让中国给打了强心针、找到了中国扶手,正好借力上岸,再度往泥沼里跳的可能性实在已经不大。若事实真是如此发展,那美国资本真该找个偏僻的地方坐下来,独自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4-20 21:14 , Processed in 0.10938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