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854|回复: 0

时晨晨:全球通胀失控!中日主动 欧美被动 重塑世界经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7-1 14:56: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经济告别最黑暗时刻。

  6月30日,中国前瞻性数据公布,经济复苏逻辑再次确认。

  6月官方制造业PMI为50.2%,较上月回升0.6个百分点,并且重回扩张区间。

  其中生产指数为52.8%,新订单指数为50.4%,与5月相比分别上涨3.1%和2.2%,也都重回扩张区间。

  6月新出口订单为49.5%,较上个月上涨3.3%,虽然未恢复到枯荣线之上,但是仍然快速恢复之中。

  6月非制造业PMI为54.7%,比上个月大幅回升6.9%,也相当超预期。

  最近几个月的宏观状况就是,4月经济最差,5月经济止跌,6月经济快速好转。

  原因很简单,疫情得到控制,且领导要求打通供需循环“堵点”“卡点”,这都帮助制造业和服务业快速反弹。

  这也跟过去两年的情况相似。

  过去两年,影响全球经济分配最大因素就是,“疫情差”。

  国内疫情控制好,国外疫情控制差,让全球订单重返中国;相反,中国疫情恶化的时候,订单又短暂离开中国,转到越南等制造业国家。

  未来,“疫情差”的影响将会减弱,取而代之的就是,“通胀差”!

  “通胀差”,成为上帝之手,重新分配全球经济。

  01

  全球通胀失控!

  当下,全球通胀已经失控。

  5月份,美国通胀再次爆表,继续刷新40年高位,一切又被打回原形。

  其实,不止是美国,德国、法国、荷兰、俄罗斯、土耳其等等,全球主要国家几乎都在面临通胀。

  关于大通胀,我们至少3篇文章提前做出了判断:

  1、2020年底,CPI+PPI同时转负,大家都担忧“通缩时代”到来了。

  但是,我们在《释放天量流动性,怎么就“通缩”了呢?》明确表达了“通胀”的观点:

  全世界释放了天量的流动性,未来全球的大趋势是,通胀,而不是通缩。

  2、2021年1月份,当时美国通胀还不到2%,丝毫没有通胀风险。

  我们连续两篇文章《菜价全面大涨 物价恐慌重现?》、《史诗级通胀和超级泡沫 獠牙毕露》,再次提醒通胀:

  流动性泛滥,包括资产价格在内的广义通胀,肯定会大涨。

  未来十年,流动性泛滥,将是宏观领域最重要的特征!

  流动性泛滥造成两个后果:1、通货膨胀;2、资产泡沫。

  我们对于通胀的判断,逻辑非常简单:一切都源于流动性泛滥。

  哪能想到到2022年,黑天鹅出现,俄乌战争爆发,供给端又遭遇冲击,全球通胀彻底失控!

  我们在《超级通胀时代 如何收场?》中全面解释过当下通胀的原因:

  1、需求端:欧美史无前例的货币流动性+美国数万亿美元的财政刺激政策。

  2、供给端:俄乌战争冲击能源供给+疫情冲击供应链。

  这轮超级通胀,各种因素汇聚一起,且每个因素在短期内都难以扭转。

  因此,我们判断,这轮通胀很难被驯服。

  6月29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英国央行行长贝利,罕见同台,表达了一个共识:

  疫情前的低通胀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世界正转向一种更高的通胀机制,过去二十年的低利率策略将不再适用。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全球化受到冲击、人口老龄化、低生产率和技术发展都导致价格不能再“保持超低位”。

  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低通胀时代一去不返。由于疫情和大规模地缘政治冲击,一些力量被释放出来,这些力量将改变我们运作的局面和格局。

  英国央行行长贝利:通胀是应对一系列大规模且接连而来的供应冲击的方式,这些当然会影响到预期,把所有因素考虑到一起,通胀就不具有传统意义上的短暂性。

  什么意思?

  全球最主要的央行,都暗示了,全球大通胀时代到来了。

  通胀,其实已经失控。

  02

  全球大通胀,中国能否难逃一劫?

  全球都在大通胀,中国和日本显得一枝独秀。

  5月份,中国CPI同比上涨2.1%,1-5月平均涨幅只有1.5%。

  问题是,全球大通胀,中国和日本能否难逃一劫呢?

  直接说答案:不能。

  但是,中日有更加充裕的时间,而这个时间,给了中日操作的空间,这是最佳机遇期。

  未来,中国会面临输入性和内生性通胀压力。当然,日本也类似。

  输入性通胀:

  国际大宗商品原材料涨价,比如国际粮价、能源、矿石等等,这些价格涨幅已经新上一个台阶,中长期内价格上涨已经成为大趋势。

  现在,中国的PPI已经起来,这迟早会传导至CPI。

  内生性通胀:

  中国通胀影响最大的内在因素是什么?政策。

  我们知道,上一次中国通胀起飞,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去产能和查环保。

  未来影响中国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碳中和”,以及各地的减排政策。

  我们认为,在疫情影响过去之后,世界经济重回正常之后,“碳中和”一定会被摆在重要位置。

  另外,由于我国CPI构成不同,猪肉是影响我国CPI最重要的因素。

  现在,猪肉价格处于磨底阶段,新一轮猪周期正在逼近。

  特别注意一点,即便这次中国通胀起来了,跟欧美国家相比,它仍将处于相对低的位置。

  03

  “通胀差”出现 全球经济重新分配!

  这个“通胀差”,对中国和日本的好处,以及对欧美国家的影响显而易见。

  “疫情差”直接影响全球贸易格局,而“通胀差”直接影响各国内生增长,进而导致全球经济格局变化。

  1、“通胀差”导致,中外货币政策相悖,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空间更大。

  现在,美联储已经进入加息周期,欧洲央行、英国央行等也都暗示,未来将大幅加息,加息50个基点等等。

  而中国呢?逆势而行,处于货币宽松周期。

  年初以来,中国央行先后进行了降息、降准。

  前两天,易纲接受采访是又明确表示:货币政策将继续从总量上发力以支持经济复苏。

  这个表达让市场预期,下半年我们还会降息、降准,“宽货币+宽信用组合”。

  宽货币主要是流动性合理充裕,或略高的水平;宽信用主要是信贷总量保持稳定增长。

  如果中国经济复苏不如预期,房地产起不来,那么可以进一步下调房贷利率,进一步刺激社融。

  坦白说,易刚这个表态,相当超预期,因为目前资金面相当充裕,总量的货币政策工具必要性不大。

  这也从侧面说明,由于通胀约束较小,中国货币政策空间大,可以采取更加“激进”的货币政策。

  2、财政政策可以大展拳脚。

  当下,中国经济发力的一个方向就是,财政政策,特别是基建。

  未来,各个部门都已经明确,如果有必须,会加大财政支出。

  财政扩张,当然一个约束条件是,杠杆率。

  其实,除了债务,财政扩张还有一个约束条件就是,通胀。

  我们之前讲过,理论上,扩张财政和扩张货币,都可以引发通胀。

  但是,实践上,扩张货币更“市场化”,资金会在金融市场上找到更高效的“套利”途径和方法,比较容易引发资产泡沫;

  而扩张财政的“计划性”更强,资金配置和导向更加明确,资金不容易出现“空转”,因此更容易引发通胀。

  所以,在中国较低的通胀环境之下,中国的财政政策可以更加激进的扩张。

  3、人民币汇率弹性更大。

  人民币汇率贬值,有优势、也有劣势。

  劣势就是,汇率贬值对进口商不利,进口价格会上涨,加大输入性通胀压力。

  优势是,汇率贬值对出口商有利,而出口是拉动中国经济三驾马车之一。

  如果中国经济复苏遭遇挫折,人民币汇率就可以适当贬值,拉一下出口,而不必过分担忧输入性通胀压力。

  4、国际资本流入中国,人民币资产吸引力增强。

  中国通胀较低,货币政策处于“友好”阶段,而欧美国家面临通胀和货币紧缩风险,海外资产出于避险考虑将流入我国资本市场。

  在“通胀差”的影响下,人民币资产将成为海外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这会给货币政策、汇率政策,更大操作空间。

  全球经济,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主线,现在又到了主线切换的时刻。

  过去,是“疫情差”;未来,可能是“通胀差”。

  坦白说,这是全球经济最好的假设。

  因为代替“通胀差”的因素还很多,比如“政治预期差”、“战争预期差”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22 00:33 , Processed in 0.09380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