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185|回复: 1

龙之声经济观察第六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2-25 09:53: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龙之声经济观察
第六期 2014 02 23

中国部分

   增长态势: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人民币9425.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增速低于11月份的9.7%。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资料显示,中国1月份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0.5,较1月份的51.0回落0.5个百分点。这一指数已经连续第二个月度出现回落。

   1月份官方非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从12月份的54.6降至53.4。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在公告中称,1月份服务业分类指数为51.5,低于12月份的52.5。建筑业分类指数从12月份的62.6降至61.0。当月整体非制造业新订单指数从12月份的51.0降至50.9。

   1月份中国出口较上年同期意外增长10.6%,增幅高于去年12月份。

   【分析点评】1月份PMI指数继续回落,预示未来经济增长稳中略降;由于PMI指数仍在50%水平线上,表明经济平稳增长的基本态势不会改变。从分项指标看,订单类指数继续下降值得关注,反映市场需求约束继续增强,企业分化和结构调整活动预计将增加。就业分类指数继续下滑,反映出就业状况的不理想。而生产成本出现的下降引发了对通货紧缩担忧。

   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放缓,这也契合PMI的回落,是又一个显示制造业发展势头放缓的迹象,表明增长遇到了阻力。总体来看,1月份中国制造业活动减少的幅度大于预期,而且有可能将继续下跌。非制造业的数据也下滑明显,不过毕竟还是处在比较高的位置。

   出口数据表明去年年中以来的出口向好势头正在延续。1月份进口增幅与出口增幅相差无几,表明工业和建筑行业依然对原材料有很大的需求。

   不过,数据公布后质疑的声音不小。因为此时正值中国主要贸易近邻出口下滑之际。台湾和韩国1月份出口额分别下降4.6%和0.2%,而它们通常与大陆的贸易量成正相关关系。而且一般来说,春节假期应该是削减了出口量,而不是刺激出口。基于这些考量,有人再度怀疑企业虚报了出口数据。这种虚报曾在2013年初出现过,政府部门经过调查后修正的数字与初报数据相差甚远。这种虚报做法使跨境贸易企业得以绕开政府的资本管制,将资金假借成商品的付款转入国内。因为中国的资金紧张状态还在延续,利率水平正在上升,人民币预计将会升值,热钱有许多理由要进入中国。

   监管机构已经在努力。去年5月份宣布将加大对跨境结算的审查力度,出口增速数据随之迅速下降。12月份,相关部门要求银行仔细审核其客户的贸易结算,并上报可疑活动。整体来说,政府已要求官员不要发布失真数据,并确保经济数据的准确性。

   中国发改委表示,政府今年将促进投资合理增长,同时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发改委在一份公告中称,将加强基础设施投资,推进城镇化。公告表示,政府资金将主要投向重大基础设施、重大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工程,以及保障性住房项目。

   发改委在这份公告中称,将加快在建基础设施项目的完成。官方数据显示,在中国去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投资贡献比例为54.4%,消费为50%,商品和服务贸易为-4.4%。

   发改委在1月29日表示,2014年将继续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并继续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研究设立铁路发展基金。发改委并披露,2013年铁路营业里程达10.3万公里,携手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双双突破10万公里。发改委称,铁路方面要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积极支持地方政府、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城际铁路及资源开发性铁路等;鼓励地方政府加强研究拓宽铁路投融资渠道。

   【分心点评】这两则讯息显示,今年政府投资还是将发挥重要作用,其力度不会小。投资的重点仍然不少不了城镇化所依托的基础设施和保障房。而随后跟进的产业培育和集聚则是城镇化进程的核心。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则是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直接牵涉到自然环境和高效能人才两大类生产要素的质量,关系到中国增长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的问题。这类投资势必具有量大面广和长期化的特征。铁路产业历经重大改革,其后续的发展成为需要破解的课题。需求方面,市场对高速高效的客货运输有着长期需求,而丝绸之路战略的提出又开拓了这一产业的国际化需求,在此领域的投资势必具有极高的效益。当然,所需的投资量也是惊人的。在当前中国经济再启动缺乏新的突破点的时候,这些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重大投资,或许能够成为未来中国继续快速增长的基础和保障。

互联网金融

    【分析点评】近来,观察员注意到,互联网金融发展态势极为迅猛,其金融产品吸收储蓄的速度令人吃惊。

   春节前几天,“微信抢红包”的小游戏迅速在微信用户中传播,大批用户迅速绑定银行卡,开通微信支付。“抢红包”的资金事实上全部由用户提供。这场市场营销以鼓励更多人开通微信支付、培养用户习惯为目的,再加上用户数超6亿的巨大微信平台,让大批资金流入了“理财通”。同去年中上线的阿里巴巴“余额宝”同样吸引了大量资金,在短短半年多时间里已突破2500亿元,用户数超过4900万户。互联网金融抢夺存款的战斗简直势如破竹。

   回头看看银行的情况。2014年1月,央行公开市场净投放(含国库现金)达6110亿元,可资金市场流动性依然未能缓解,14天跨节资金价格达到6.8%,1个月回购价格更是高达7.56%。相比之下,2011年至2013年三年间,春节前一个月内,公开市场净投放(含国库现金)分别是4770亿、4570亿和3640亿。今年央行的净投放量最多,但资金紧张程度却比往年更甚。

    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吸引力,当然来自其更高的收益率。人们将活期存款从银行搬到“余额宝”中的原因,就是“余额宝”与银行间市场利率挂钩,收益率远高于银行活期存款利率。同时,“余额宝”、“理财通”这些互联网金融产品,虽然投资的是货币基金,却支持资金实时划转,基本上就是银行活期存款。而互联网金融产品吸收的资金,高达92.21%都投向了银行同业存款。银行协议存款风险小、安全性高,且由于目前央行货币政策中性偏紧,市场利率较前几年有所上升,在年底流动性紧张的时点,同业存款利率经常能超过8%。

   为应对这种现象,五大国有银行被迫将储蓄利率上调至央行设定的政策上限,以期留住储户资金。我国3个月至5年定期存款的基准利率水平在2.6%至4.7%之间。自2012年6月以来,商业银行获准将利率在官方基准水平上额外上浮10%,不过五大国有行通常遵照央行制定的指引,将储蓄利率设在低于上限的水平。但现在央行的指引已被抛到一边,五大行都上调了储蓄利率。除了中国银行之外,其他四家大行已将1年期储蓄利率上调至3.3%,高于3.25%的基准水平。

   由于拥有粘度高且分布广的用户群,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渠道成本要远远低于以开设实体网点为主的银行业。而且,“余额宝”类产品本质上是活期存款产品(货币基金只是其资金运作方式),但对应的监管目前存在空白,而银行的活期存款则面临各种严格监管,监管成本远高于前者。所以,“余额宝”产品本质上就是利用监管空白和低渠道成本,用高息与银行争夺活期存款。这一仗,银行必败无疑。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直接推进了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是中国金融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大势所趋。不过改革过程应该循序渐进,脚步太快可能会造成现有金融体系的失灵。

   毋庸讳言,目前中国银行的经营服务表现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这需要银行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和能力。一方面,要提升资产的规模和质量,增强对流动性风险的抵御能力;另一方面,要提升服务水平和效率,一边继续吸引储户,一边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

   但毕竟中国银行业不像美国银行业那样,可以通过金融赌博去博取超额利润。中国的银行当前主要的利润来源基础仍是存贷利差,而能够拉低存款成本的重要指标就是活期存款占总存款的比例。这恰恰是“余额宝”类产品目前同银行争夺的目标。这会导致对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冲击,引发局部的流动性风险。而且,由于银行要承担给实体经济输血的责任,存款利率水平的快速升高将直接提高企业贷款成本,加大实体经济负担。而互联金融的“余额宝”类产品,并不给实体经济输血,而是依托于银行获利。因此,其发展方向和空间应有提前的合理规划。此外,当前国内外金融形势多变难料,风险因素众多,银行与监管部门需要通力合作努力应对。在这当口,政府应迅速填补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空白,一方面降低互联网金融可能出现的风险,使之发展成为传统金融的一种必要补充;另一方面有序渐进地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若是长期监管缺位,容易使这一金融新形式走歪,甚至导致银行系统在勉力抵御内外风险时被抄了后路、断了粮道。

信托危机

   1月27日,备受关注的中诚信托30亿元“金开1号”信托计划的兑付方案出炉。中诚信托找到新的接盘方,投资者全额收回本金,但年收益率低于预期。金开1号为期三年,于2011年2月1日由中诚信托发起,共募集资金30.3亿元。在它即将到期时,融资方振富集团的资产盈利性和流动性恶化。与这一信托计划相关的账户仅剩500多万元,到期偿付能力明显不足。这曾在1月份引起了市场的恐慌。

   【分析点评】这是中国信托市场发出的危机信号。虽然违约最终并未发生。在稳定大于一切的指导思想下,最终参与各方安然无恙。投资人本金安全收回,虽然到期收益率与预期存在差距;作为通道的中诚信托全身而退,顺利以现金兑付投资人。该项目的资金托管和代销行工商银行此前就高调公开宣称不兜底,令投资人知晓了信托产品真实存在的风险。

   表面上看,危机被化解。但实际上,按照最终的兑付方案,这个信托产品已属违约。该产品最初承诺,对于投资额为300万元的投资者,分别按照9.5%、10%、10%的年化收益率支付三次利息,其中前两次已按预期收益率支付,但第三年投资者实际获得的年化收益率只有2.8%。

   监管层的态度如何呢?从去年底传闻中的中国银监会9号文,要求银行不得接受或施加任何明保或者暗保,到国务院107号文,计划约束信托行业,再到近期媒体报道,银监会正酝酿要求银行总部设立同业、投资业务专营部门等等,这些都说明,监管方已经偏向破除“刚性兑付”,以规范影子银行业,并纠正投资人的盲目趋险情绪。

   其实在法律层面上,根本没有政府“刚性兑付”一说。这种兜底承诺并不受法律保护,只是一种心照不宣的惯例。这种隐性和模糊性导致“刚性兑付”的信念在金融市场中到处蔓延。同时,这种保证也无法精确量化到具体资产上,而只能是作为一种笼统的概念性认识存在于整个市场。这样,个体风险与系统性风险就纠缠在一起,一个信用事件的爆发将会系统性地推翻“刚性兑付”信念,从而引发资金对信托资产整体的挤兑,进而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这正是处理“刚性兑付”问题时令人为难之处。

   金融市场的任务是按照各个项目的回报状况分配金融资源。回报率高、风险水平低的项目较容易从金融市场中获得融资,反之则较难。在良性的市场中,金融价格能够合理反映资产的回报率和风险水平,从而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而不同项目所具有的各自不同回报率和风险水平,也有效地将各种金融资产区分开来,确保了某个金融资产的问题不会蔓延。在正常的市场中,信用事件不仅无法避免,而且相当必要。它们的存在,可以督促投资者更加重视对项目本身的审查,客观上起到提示风险、审视承受能力的作用。但目前中国的金融市场远非这般理想。

   在中央政府投资缺位的情况下,地方政府要想在基础设施方面进行投入,单靠地方财政收入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就会想尽各种办法从市场融资。因此政府对金融资源配置的干预一直未消除。结果就是扭曲了市场机制,提升了市场风险。有规模超过10万亿元的金融资产,其稳定性不是建立在坚实的微观项目回报率基础之上的。很多项目的回报率很低,覆盖不了上层资产所承诺的收益率。一旦刚性兑付的信念被摧毁,整个产品体系就会整体崩塌,其冲击力绝不亚于次贷危机。

   中国今年还有将近数万亿元信托贷款到期,这将严峻考验中国政府的政策。就在观察员写稿期间,又有类似的信托违约风声在市场间游荡。

外汇新规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1月7日表示,允许境内中资企业向境外子公司放款,并只需到所在地外管局办理境外放款额度登记便可,无须审批,前提是放款规模不超过其所有者权益的30%。与此同时,境内中资企业的境外子公司(其中许多向境内企业进行过资本注入)从境内企业(通常为母公司)获得股息也将变得更加容易。

   【分析点评】这一新规有利中国企业境外发债。
 
  中国企业通常通过境外子公司筹集海外资金,方式为发行债券或股票。原来中国企业在境外所发行的债券存在一种风险,那就是如果发债企业在国内的母公司发生违约,境外投资者将无法收回本金。这一风险严重削弱了国际投资者对中企的债券信心。

   对于相关债券持有者来说,境内企业是债券的担保人;不过中国企业要想让母公司成为担保人,需要从包括外管局在内的监管部门获得多项审批,难度较大。为绕过将境内母公司指定为境外债券担保人的困难流程,中国企业开始使用新办法来提高境外子公司的信用。这些企业会向海外子公司所发债券的持有人提供“支持协议”,即一份境内企业承诺将确保境外子公司维持运转的合同。此外,还会让境内母公司购买境外子公司一定的股权,从而能够向后者注入现金用于债务偿付。

   但是外管局不认可这些做法,而且在采用这些新做法后是否会出现违约还有待时间检验。

   现在,新政策允许境内中资企业向境外子公司发放股息和贷款,这有利于提高中国企业在境外所发行债券的信用水平,因为新政策加大了这些企业进行跨境支付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能让债券投资者更加相信,境内企业能够及时向遇到财务困境的境外发债子公司或担保人提供资金。外管局的这一新规有扩大跨境资金流动的作用,对中企利用外资提供了支持。

房地产形势

   2013年是中国房地产“大开发”的一年,国土部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国有建设用地供应73万公顷,同比小幅增长。其中房地产用地20万公顷,远超过去几年的平均水平。据了解,2010年至2012年,全国房地产供地量一直介乎15万公顷至17万公顷。国土部数据还显示,去年全国主要监测城市地价总体水平持续上涨。就住宅而言,全国105个主要监测城市地价达到每平方米5033元,同比增长近一成,涨幅远超综合、商业、工业等地块类型。国土部相关负责人表态称,今年国土资源部将进一步加强土地宏观调控,严格控制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但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日前发布消息称,今年将继续加大住宅用地供应,2月北京预计出让经营性地块16宗,总面积超过240万平方米。由于资源有限,北京等一线城市的“增供应”将主要依靠盘活存量的方式来实现,即促令已经批出的土地尽快开发,让企事业单位的闲置土地尽快利用起来。

   【分析点评】2013年大热之后,库存量明显上涨(参看前一期经济观察),房地产业已接近拐点,2014年各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将明显分化。

   有报道称,住建部正在草拟2014年重点监控房地产市场城市的名单,被列入名单的城市须从严执行限购限价等楼市调控政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明确在列。一线城市仍是房地产调控的重要区域,说明这些城市对于各地有购房能力人群的吸引力依然很大。这是符合市场规律的。房地产业在一线城市最受追捧、最有安全感,而三、四线城市则开始慢慢冷却,这是房地产市场整体景气程度开始转向的信号。

   2013年还有一个现象是,越来越多的开发商与投资者将资金、项目输出到境外。李嘉诚抛售国内房产、配置海外资产的行动最为引人关注。事实是,随着成交量的萎缩,以及房产税呼声的日高,国内最重要的投资品市场--房地产所面临的压力已经越来越大。在人民币大幅升值、资产仍在高位的情况下,尽快进行获利了结是经济理性人的自然选择。很多重量级的开发商已开始在境外开拓市场。

   房地产泡沫的存在是公认的事实。如何化解?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启动,大批外出务工人口的回流以及失地农村人口迁入城镇,能够消化大量的楼房,房地产市场泡沫因此被做实。这其实是幻想。外出务工人员与由于失地而进入城市的农村人口,需要依靠城镇化实现的产业集聚来摆脱贫困,而不是一进入城市就有了购置房产的能力。消费能力的培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培育出大量高净值人群花费了20年左右的时间,才实现了大规模置业。中西部地区通过城镇化来导入实体经济的时间,也料将不短。因此,就算一二线城市房价继续高烧,三四线城市的价格也很难挽回颓势,下行可能性较大。

   我们希望房地产泡沫能够慢慢被做实,而不是被突然刺破。突然刺破会引发地方债危机和金融系统危机等连锁反应,给社会经济造成动荡和难以预估的损失。要解决房地产泡沫决非易事。观察员试着提出一个思路。简述如下:将房地产泡沫的化解寄希望于稳步推进人的城市化,以及城市人群消费能力的加强。这就要求尽快发掘出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触发新的城市群、三四线城市的经济健康回升,以及当地产业的快速集聚和发展,以迅速提升城市人口的收入。同时,政府应克服困难,调整社会财富分配体系,使普通大众获得更多的分配份额。另外,也应严格捍卫合法产权、下大力气控制日益恶化的环境污染。如此,一方面提升国民的财富水平,一方面遏制国内财富外流的趋势,使之在国内消费和投资,才能提高全民总体的消费能力,从根本上化解房产泡沫难题。

   房地产市场即将出现调整,此时应采取的措施,是设法减缓调整发生的速度,并且尽快找到新的财富创造之路,来抵御和化解风险。

资本市场

   【分析点评】A股市场如期走出了一波反弹行情。2月10日沪指以一根中阳打穿了2070-2080的压力位,之后一路上扬至2150上方。2月20日沪指在两桶油的暴力拉抬下,短促脉冲至2177点,然后迅速掉头下挫,以2136点报收。走势基本符合观察员在上一期中作的预测。历史上,几乎每次中石化的大涨都意味着大盘调整的开始。21日,股指跳空低开,盘中跌破了2100点,受到13日和55日均线支撑后略缩窄跌幅。大趋势来看,股市依然处于弱势格局中。本轮反弹是否已经终结,尚需再观察几日。到观察员写稿时(21日),20日开始的调整幅度尚属正常,若股指能在2080点上方企稳,则仍有可能在整理后再度延续反弹,目标前期高点。若是接下去几日继续下挫并有效击穿2080,则股指有较大概率回补2月10日留下的跳空缺口。

   每一个历史大底的形成都是在经过了反复和充分地夯筑之后,这次当然也不例外。而且这一次,由于基本面状况迟迟未有改善,加之外围金融风险渐高,A股可能要错失崛起的理想时间点,而在低位徘徊很长的时间。2014年,股市也许艰难依旧。

贵金属市场

    【分析点评】随着美联储逐步退出QE的实现,国际金融市场风雨交加,避险需求对贵金属价格的反弹起到了促进作用。并且,渐渐浮现的市场利率水平上升的预期,也支持贵金属价格上行。上期观察指出了对于黄金和白银的重要价格分水岭,分别是1260美元/盎司和20.5美元/盎司。金银各自在这两个价格附近做了几次试探后,终于实现了有效突破,由此展开了一波较为强势的上涨。目前,金银价格分别在1340美元每盎司和22美元每盎司下方做整理。观察员认为,金银在调整蓄势之后实现再度向上突破的可能性较大,而下方支撑分别为1307和21.4美元。突破后短期目标分别为1360和23美元。若是突破失败并跌破支撑,则本轮反弹终结。总体上看,贵金属的下行趋势在逐渐扭转,观察员对于中国大妈的解套充满信心。当然过程中会有很多反复,好在大妈们根本不在乎。

国际部分

欧洲
增长态势

   欧盟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欧元区经济景气指标由100.4升至100.9,这是2011年6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但欧元区经济景气指标上升主要受德国带动,而另外11个成员国的经济景气指标均低于100.00,其中包括法国和意大利。

   德国去年全年贸易顺差1,989亿欧元(合2,685亿美元),超过了危机前2007年创下的前纪录高点1,953亿欧元。去年德国进口额下降1.2%,远远大于仅0.2%的出口降幅。德国去年全年经常项目盈余为2,010亿欧元。

   【分析点评】这组数据显示,德国的经济状况要远远好于欧元区其他国家。这种不平衡性对欧洲的整体复苏而言显得有些刺眼。去年欧洲经济的表现尚可,市场渐渐从危机中苏醒,显示出逐渐稳定和回升的态势。欧元区各国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来巩固这种势头。作为火车头的德国表现突出,但其大量的贸易顺差将引发伙伴国家的不满,给地区合作蒙上阴影。在观察员看来,德国这个经济体确实是比较均衡稳定和高质量的。可以预计,德国将在欧洲政治经济事务中占据更强的主导地位。

   欧洲央行2月6日宣布保持利率不变,而且几乎没有做出有关短期内可能放松货币政策的任何暗示。市场有关欧洲央行将迅速采取行动的预期破灭,因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决定将基准再融资利率维持在0.25%。

   【分析点评】今年1月,欧元区通胀率出人意料地跌至0.7%,因此有人预测欧洲央行将采取更多的放松操作。原来欧洲央行曾设定了2%的通胀目标。但这次欧洲央行的24位利率制定者没有一个人提出降低利率方案,也没有人提出增加流动性以反制货币市场利率近期上升的措施,一致的表现出对再度货币放水的谨慎态度。

   虽然德拉吉表示相信近期不会有通缩,才维持利率不变;但观察员认为再度宽松的政策根本无法对经济增长产生长期的有益作用。欧元区的低利率已经维持了很长时间,其负面影响已经逐渐积累,金融风险日渐升高。欧洲人还是应该设法支持自己的实体经济复苏,而不是追随美国的饮鸩止渴疗法,何况他们的制造业看上去至少不比美国弱。另外,欧元对美元的相对坚挺,也符合欧元在货币竞争中的需要。
   
能源政策

   根据欧盟发表的一份官方报告显示,欧洲工业用电价格超过美国两倍,比中国高20%;欧工业用气价格是美国和俄罗斯可比价格的3到4倍,比中国高12%。居高不下的电价和天然气价将继续困扰欧洲至少20年,损害雇用近3000万人的产业的竞争力。

    国际能源署表示,未来20年,由于欧洲的能源价格会持续高过美国,其在全球能源密集型产品出口市场所占份额将损失三分之一。

   欧盟委员会1月22日公布2030年气候和能源政策目标,规定欧盟成员国在2030年之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削减至比1990年水平减少40%,并保证新能源在欧盟能源结构中至少占27%。

         【分析点评】在欧盟委员会公布《2030年能源和气候框架》之前,制造业界努力在呼吁欧盟采取行动降低能源价格。他们宣称如果不采取行动的话,能源成本将会继续上升。这可能摧毁作为欧洲经济支柱的制造业。业界还认为,即便是最先进的工厂也达不到欧盟制定的不切实际的减排要求。这种严格的减排目标将让欧洲无法完成再工业化。欧盟应该先从解决碳排放交易体系(简称ETS)的失败着手。(ETS引入了交易许可制度来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其初衷是鼓励行业减少能源使用并投资于更可再生的能源,从而以一种节约成本的方式来减少排放。)制造业界认为当前的ETS背离了初衷,而变成了另一种税收。

   《2030年能源和气候框架》决定了未来15年欧洲能源政策的方向。从数据上来看,委员会抵制了来自制造业的呼吁,继续坚持之前的政策方向。在观察员看来,欧盟其实是不想让欧元在国际货币竞争中过早的退出。当初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提出,就是欧洲为了争取欧元国际地位而做的努力,利用环保问题将碳排放额度设计为一种可能的货币之锚。之前也尝试过提出航空碳排放税,但遭到中美双杀,欧洲一直耿耿于怀,预计还会寻找机会再度出击。当下美元危机随时可能爆发,欧元自然要咬牙顶住,争取未来。
   
新兴市场国家

   近一个月来新兴市场不安情绪显著。最糟糕的可能是阿根廷,它的货币比索遭遇又一轮暴跌。去年,阿根廷央行已经抛出59亿美元(近三分之一的外汇储备),以支撑比索汇率。同时,土耳其、印度、印尼、巴西和南非等国的货币也遭到大规模抛售,资金的快速外流导致这些国家的加息压力骤增,维持近期的金融稳定再一次成为首要任务。印度央行在1月28日被迫再度上调关键贷款利率。货币下跌也带动本币债券跟着下跌。新兴国家债务市场出现了连续17周的资金外流,股票市场则出现了连续13周的资金外流,后者是2002年以来资金外流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

   【分析点评】毫无疑问,美联储缩减债券购买计划是造成这种波动的主要原因。因为这一计划带来了市场利率水平上升的强烈预期。基于此可以进一步推测,美国国债收益率将上升、黄金价格继续走强。国际资本流向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全球金融风险将逐步升高。这将导致新兴市场的美元资本加速流出,造成经济体失血。

   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也成为其他新兴市场压力巨大的原因。

   之前多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使得中国对所有物资的需求推动了其各个贸易伙伴国的增长。铁矿石、煤炭方面对澳大利亚、巴西、印尼等国的需求;农产品、木材、石油等自然资源方面对非洲、南美洲国家的需求等等。中国经济增长的放缓,将显著地影响这些国家的收入。因此中国增长放缓成为了引发市场担忧情绪的放大器。此外,由于中国一年多来一直在抑制信贷过快增长,银行的流动性承受了巨大压力。年底流动性压力更是突出,境外市场也受到连锁影响。中资银行要求部分离岸借款人不要在短期内动用信贷额度。而中国资金的撤出,恰逢这些国家国内银行自身也在收紧信贷之际。这更增加了这些国家的压力。

   新兴经济体面临的市场形势极为严峻。更高的利率水平以及更慢的经济增长几乎不可避免。未来全球再度爆发更为严重的金融危机的话,新兴市场国家要依靠自身的力量进行抵御恐怕是难上加难。
   
美国
退出刺激

   美国财政部在月度报告中称,美国联邦政府去年10月至今年1月预算赤字总计1,840.2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2,904.1亿美元下降37%。美国财年从10月1日开始计算。2014财年头四个月联邦政府收入增长8%,至9,606.0亿美元。个人所得税和薪酬税收入是联邦财政收入主要增长来源,这很大程度上反应了2013年开始上调税率带来的影响。政府支出下降3%,至1.145万亿美元。国防、农业及失业保险等方面支出下降。美政府1月份预算赤字为104.2亿美元。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月29日决定将其每月资产购买规模再减少100亿美元,至650亿美元。此举符合伯南克先前提供的指引,即在今年的每次会议上缩减100亿美元,并意味着美联储仍将在2014年底之前停止资产购买。

   美国商务部宣布,去年第四季度美国经济同比增长3.2%,去年全年增长1.9%。

   【分析点评】美国正在逐步退出危机以后的刺激政策。不是因为经济形势转好,而是因为这些政策已经难以为继。财政赤字的规模已达到了令人恐惧的程度。长期的QE政策进退维谷,已把美国金融形势带入了绝境。

    随着削减赤字的进行,美国人将不得不承受福利减少、保障降低的痛苦;而国防开支的缩减也令喜爱战争的恶势力遭遇到了一定程度的掣肘。

    QE也不能再继续下去了。美联储已经吃进了太多国债,而这是回购抵押市场的优质抵押品。继续QE将使得优质抵押品的进一步匮乏,从而继续推高这个市场本就已经高企的风险度;而风险度的提升最终会引起市场恐慌,从而导致利率水平大幅上升。当然,退出QE的话,其过程也是灾难性的。美联储削减购债将导致国债价格长期走低,收益率上扬,逐利资金将在各个市场上要求更高的回报,这同样将导致利率抬升。而利率上升对现下的美国来说是致命的。最直接的就是,这将导致美国债务利息支出的暴涨,国债利息上涨无疑会严重吞噬财政收入,恶化国家财政状况;公司债利息上涨则会直接让本就苦苦挣扎的实体企业无法负担。最终,利率不断上升将引发资产价格超级泡沫的崩溃,带来新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

    我们再回头看看短期的状况。新兴市场面临的抛售的结果之一,就是部分资金涌入美国国债,压低了国债收益率。这当然是美联储非常乐意见到的,因为它暂时不需要担心缩减购债规模会导致长期收益率快速上升。不过当前发生的,仅仅是短期现象。从新兴市场撤离资金的行动不会长期持续,其数量也不会无限庞大。更何况各国都已果决地采取行动提升利率阻击资本外流。美国的问题还是无解。

    一面是刀山,一面是火海,美国已经没有第三条路可走!这就是华尔街无限量化宽松政策的恶果!
   
就业形势

   美国劳工部公布,1月份经季节性因素调整后的非农就业人数增加11.3万人,虽然较去年12月份的就业人数增幅有明显提高,但远低于去年平均增幅。去年12月份非农就业人数增幅仅7.5万人。与去年8月至11月期间20万人以上的平均增幅相比,今年1月份的就业人数增幅实属疲弱。

   美国劳工部称,从最新数据计算,美国去年全年平均每月的新增非农就业人数为194,000人,高于此前估算的182,000人。不过,在过去三个月内,平均每月的新增非农就业人数已经下降至154,000人。

   【分析点评】这份数据确认了去年12月份就业市场低迷。意味着12月份是去年就业人数增幅最小的一个月。劳动参与率仍然很低,不仅较上年同期下降了0.6个百分点,而且仍徘徊在35年低点附近。美国就业情况的惨淡一览无遗。

   美国的劳动力市场在去年秋季的数据很是靓丽,然而在年末却突然衰弱,其数据真实性实在令人怀疑。作假毕竟无法长期遮掩事实,真相迟早要水落石出。
   
联储换帅

   珍妮特•耶伦接替伯南克就任美联储主席。在宣誓就职美联储主席不到两周后举行的国会首演中,她向议员们表示,她的政策将与前任保持极强的连续性。

   耶伦向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表示,她认为只有经济前景发生显著变化才会促使美联储考虑暂停缩减计划。此外,如果非常担心低通胀无法向2%的美联储目标靠拢,美联储的决策思路也会发生改变。耶伦同时认为就业市场依然相当疲软。

   关于何时可能开始加息,美联储政策声明中给出了五项不同指标:一、失业率降至低于6.5%的水平之后;二、如果通胀水平看上去可能超过2.5%;三、购债结束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四、失业率降至6.5%的门槛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五、取决于关于劳动力市场和通胀水平的其他信息。

    【分析点评】耶伦是不幸的。在这个时候登场的她,恐怕难逃替罪羊的角色。继续还是缩减QE,都无法使美国经济走出泥沼,而且都将引发新的严重危机。耶伦面临的问题就如同《水浒》中的张横问宋江等几人的问题:“你三个却是要吃板刀面?却是要吃馄饨?”

   美联储设定的加息条件也很有意思。这些让人无语的条件让观察员想起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时过境迁,沧海桑田啊!原来用来在全世界剪羊毛的工具,现在成了割自己喉咙的屠刀,你让美联储如何下的去手?只能忽悠忽悠旁人,而后仰天哀叹--武功废了!
   
美国股市

   1月以来美国股市出现大跌。道琼斯指数从16588直接跌到了15340点,幅度达到近8个百分点;标普500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也分别下跌了6.1和6.5个百分点。

   【分析点评】很多人都以美国企业现金规模庞大(当前约1.3万亿美元)而保持对2014年股市前景的乐观看法。因为美国企业自金融危机以来一直在囤积现金。法国兴业银行策略师拉普索恩则看到另一面事实,那就是美国企业拥有大量现金的同时也背负着创纪录水平的债务(约1.5万亿美元),较2008-2009年的困顿时期还高15%!

   虽然这些债务的利率很低,但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被企业用于回购自身的股票,而非投资于资本项目或用来招聘新员工。因此这种负债支出根本无法提振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美国股市2013年飙升了近30%,2013年同时也是各公司大规模股票回购的年头,有分析人士估计, 2013年股票回购规模将较2012年增加20%,至约4,790亿美元。事实上,上市公司通过股票回购来减少流通股,人为地推高了每股收益的增长。上市企业的高利润,不是真正的企业收入增长,而是会计算法制造出的假象。企业的核心资产得不到更新和维护,必然导致未来盈利能力的进一步下滑。这和股价的节节攀升形成了最不容忽视的背离。

   造成美股下跌的直接推手,还是QE的缩减。事实上每次QE的退出,伴随的都是美国股市的大跌,这次也不例外。债券利率上升的预期就足以使得企业回购股票的动力消失,这可是推动美国股市上涨的主要力量。美股开启了一扇门,不是芝麻开门,而是地狱之门。
   
金融监管

   美国政府已与多家主要银行达成诉讼和解协议,这将为银行支付约160亿美元的额外罚款铺平道路。包括美国银行和高盛集团在内的银行因向政府控制的房屋巨头房利美和房地美销售的抵押贷款证券而面临罚款。

   金融危机爆发后,联邦住房金融局开始监管房利美和房地美。这两家政府机构为美国大部分住房抵押贷款提供担保。2011年,联邦住房金融局起诉18家银行,称其涉嫌向上述两家抵押贷款巨头销售问题证券。

   【分析点评】和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的救助款,以及天量QE的隐性救助相比,区区160亿美元对那么多银行来说简直就是毛毛雨。这反映出美国政府对金融业的监管何其无力。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艾伦.布林德在2013年出版的《音乐停止之后:金融危机、应对与未来的工作》一书,部分道出了美国经济的缺陷。书中认为,美国经济存在七个缺点,其中之一是:因为法律不足或现有法律不能实施以致对金融机构的管制不足。书中还认为,让经济单位自由运作不会使经济稳定,因为一个不受管制的经济基本是不稳定的。

   金融监管长期以来一直是政府和金融寡头重点博弈的领域。美国在1933年通过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曾经是金融监管的楷模,它规定将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进行了彻底分离,保护了商业银行储户的存款不被用于金融冒险。而自愿冒险的投资银行是得不到政府救助的。70年代开始,金融寡头们就竭力要废除这个法案,通过操纵几任总统,终于在克林顿的任内完成了任务。一部《金融现代化法案》彻底否定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解放了金融寡头肆意掠夺的欲望。从此各个银行都可以拿储户的钱去金融市场对赌,赢了归银行,输了储户买单;到了爆发危机时,还能让政府用纳税人的钱来救助银行!2008年的金融风暴时演绎的一幕幕好戏相信大家还记忆犹新。为了把华尔街的贪婪关进笼子,奥巴马力推《多德-弗兰克法案》,企图重现金融监管。金融寡头自然不愿让步。于是这一法案反复讨论了数年,被改的面目全非,至今仍未获得通过。

   贪婪是会无限膨胀的。因此失去制度约束的资本就像是瓶子里放出的恶魔,恨不得能够吞食天地,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恶势力。而无限贪婪也是富豪阶层的共性,不仅仅在美国是如此。就在观察员写稿期间,中国富豪任志强公然跳了出来大呼要把政府权力关进笼子里。政府的约束是限制资本妄为的最有力工具,是把资本贪婪牢牢关押的最后的笼子。资本只有解除了这一管束,才能肆无忌惮的掠夺人民的财富,难怪它的代言人总是恶狠狠的瞪视着政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5 21:54: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不愧龙之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3-29 05:59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