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158|回复: 0

文哲:水浒中的女人之白秀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2-22 12: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白秀英的故事见于《水浒传》第五十一回《插翅虎枷打白秀英,美髯公误失小衙内》。郓城县都头雷横,一日闲来无事,听帮闲(没有固定职业而专靠他人豢养为生的人)李小二说东京新来了一个色艺双绝名叫白秀英的粉头,在勾栏里说唱诸般品调,吹弹歌舞戏曲无有不精,赚得人山人海价看。雷横听了便和那李小二一起来到勾栏,只见门首挂着许多金字帐额,雷横进去在青龙头上第一位坐了。那戏台上,正做笑乐院本(一般指滑稽小戏,在正戏之前演出)。不一会儿,锣声响起,白秀英走上戏台,参拜四方,豆般点动,拍下一声界方,吟首诗后,"说了开话又唱,唱了又说,合棚价众人喝采不绝。"

  白秀英唱到务头(指作品中精彩和关键的时候,这里有卖关子的意思),被父亲白玉乔喝住了--为了收赏钱。白秀英手里拿上盘子,首先走到雷横面前敛钱。可巧那日雷横身上忘了带钱,被白秀英和白玉乔好一顿奚落侮辱和斥骂,雷横气不过,抓住白玉乔,一拳一脚,便打得唇绽齿落。白秀英何许人也?

  她和郓城新任知县在东京就是老相好,特别奔着郓城知县来开勾栏的。见父亲挨了打,白秀英怎能不恼?马上乘上一顶轿子,径直到郓城县衙告了雷横一状。那知县听了白秀英百般撒娇撒痴的哭诉,也不顾及自己的"刑警队长"了,立等差人把雷横捉拿到官,当厅责打,取了招状,将具枷来枷了,押出去号令示众。

  第二天,白秀英再去做场,为争面子,非要知县把雷横绑在勾栏门首示众不可。这时,雷横母亲前来给儿子送饭,见儿子被捆绑在大街上,便哭起来,骂禁子们平和她儿子一样出入衙门,如今却恁不讲情面。禁子们只好低声将白秀英有县太爷做后台的事告诉了雷母。

  那婆婆不听便罢,一听便自己上前去为儿子解绳索。白秀英在茶房里见着有气,走上来,柳眉倒竖,星眼圆睁,指着雷母破口大骂。雷横老母也不是省油的灯,指着白秀英骂了个狗血喷头:"你这千人骑、万人压、乱人人的贱母狗,做甚么倒骂我!"

  一老一少两个女人当街骂了起来。那白秀英撑着县太爷的劲儿,抢上前一掌将雷母打了个踉跄,不等老太太站稳,上去打了她几个好大的耳光。雷横原本有气,见老母遭打,更加怒火万丈,扯起枷梢,对着白秀英脑门上一枷梢打个正着,打得白秀英脑浆迸流,眼珠突出,倒地而亡。

  在宋朝,卖唱的娼妓称为"行院"。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中说:"行院者,大抵金、元人谓倡伎所居。"称娼妓为"行院",是以所居称其人。剧场名为"勾栏",是宋元时演百戏杂技的场所,也指妓院。宋西湖老人《西湖老人繁胜录》、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均有记载。

  白秀英唱的是"诸般品调",指各种格律的曲调。而剧场门首挂着许多金字帐额,旗杆吊着等身靠背,则是招徕观众的大幅广告,也是捧场看客送给优伶的礼物。

  白秀英在场上说了又唱,唱了又说,一人在场,不用扮演,这与现在北方的大鼓书坠子、南方的弹词有相像之处。至于白秀英所唱的《豫章城双渐赶苏卿》,其情节与马致远的《江州司马青衫泪》相似,是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元人散曲中写这段故事的很多,见于《雍熙乐府》、《阳春白雪》等书中。明梅鼎祚《青泥莲花记》中有一则云:

  苏小卿,庐州娼也,与书生双渐交昵,情好甚笃。渐出外,久之不还。小卿守志待之,不与他狎。其母私与江右茶商冯魁定计,卖与之。.小卿在茶船,月夜弹琵琶甚怨。过金山寺,题诗于壁,以示渐云:"忆昔当年拆凤凰,至今消息两茫茫。盖棺不作横金妇,入地当寻折桂郎。云帆上豫章。"渐后成名,经官论之,复还为夫妇。

  这一节虽未提及双渐赶苏卿的事,但是《阳春白雪补集》中有无名氏《普天乐》云:"忆多情,忆多情直赶到豫章城。"可见那故事中原有双渐追赶苏卿直至豫章城一回事,不过梅鼎诈没有写进去罢了。从对白秀英在勾栏里的一系列描写中,我们可以清晰生动地领略到北宋勾栏演唱的全貌,而且还了解了艺人生活的情景。《东京梦华录》写道:"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即使像郓城县,"也有几座小勾栏"。当时艺人,称优伶,她们的生活十分艰难。白秀英能"说唱诸般品调",并工于"吹弹歌舞",业务上不谓"不过硬",为了生活与演出,她们不得不仰仗他人,受人钳制。即使像白秀英这样有"靠山"的行院,也不能不"来参都头"雷横,只不过雷横因公出差没见着面罢了。更不用说金翠莲和琵琶亭上唱曲的女娘了。

  女行院白秀英是从东京来郓城打踅(即新到一地演出)的,被段氏兄弟接来的女行院是从西京来打踅的,可见她们浪迹天涯,四海飘零的凄凉。对这些艺人,作者的态度多是同情的,那开黑店的孙二娘之夫张青就认为三等人不可加害,那"第二是江湖上行院妓女之人,他们是冲州撞府,逢场作戏,陪了多少小心得来的钱物。若还结果了他,那厮们你我相传,去戏台上说得我等江湖上好汉不英雄"。这既表达了对艺人的同情之心,也反映了北宋人对戏曲舆论力量的重视。

  色艺双绝的女行院白秀英最后仍不得善终。第一,她若不是郓城知县的旧相好,后台不那么撑劲,大概也不敢对雷横和其母态度那么强硬。县太爷对她百依百顺,连自己的"刑警队长"的面子也不顾,当众责打,号令示众,又依了她非要将雷横绑在勾栏门首大街上的请求,结果白秀英遭遇雷母,搭上了性命。第二,若白秀英父女参见过雷都头,二人及早相识,雷横去勾栏听戏忘记带上银子,白秀英也不好意思立逼雷横掏钱不可。第三,若是雷横身上带了钱,赏她个"标首",也定不会祸起萧墙,白秀英起码能在郓城勾栏里赚个腰包溜圆,全身而退,不至于落个脑浆迸裂,客死异乡的下场。想想白秀英也是怪可怜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 03:20 , Processed in 0.17194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