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103|回复: 0

文哲:水浒中的女人之潘巧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2-21 09:3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潘巧云出场是在《水浒传》第四十四回《锦豹子小径逢戴宗,病关索长街遇石秀》和第四十五回《杨雄醉骂潘巧云,石秀智杀裴如海》中。

  石秀在蓟州城内认识了在知府内当差的杨雄,二人言下投机,结拜为兄弟。于是杨雄热情邀石秀去自家居住,介绍其妻潘巧云认识,并请他同泰山潘太公一起在他家的小巷开了家卖肉的屠宰作坊,生意十分兴隆。

  潘巧云因暗地里与报恩寺阉黎裴如海有染,以为先夫王押司两周年做道场为由,请来裴如海为先夫超度亡灵。两人按捺不住欲火,眉来眼去,被石秀看在眼中。潘巧云又借口到报恩寺为老娘还愿,仔细梳洗打扮了,同父亲和丫头迎儿一起去了报恩寺。

  裴如海设下盛宴,用烈酒将潘太公灌醉,扶到一边休息,又将潘巧云引到楼上自己的卧房内,支开了迎儿,成就了好事。

  海和尚初次尝到了女人的甜头,便似"摄了魂魄一般",欲与妇人长期偷欢,这正中潘巧云下怀。于是二人商定分头买通了打更报晓的头陀胡道和丫头迎儿。自此,每当杨雄夜晚去当牢上宿,两男女便私下相会,如鱼得水,如胶似漆。

  俗话说:纸里包不住火。此事被早已发现二人私情的石秀看出端倪。石秀留心察看,这日听得巷里木鱼声响,便跳起来,从门缝里向外张望,恰巧看见一个顶戴头巾的人从杨雄后门闪出来,和头陀去了,然后迎儿把门关上。石秀看了个正着,恨道:"哥哥如此豪杰,却讨了这个淫妇,倒被这婆娘瞒过了,做成这等勾当。"心中有气,于是早饭后便到州衙前寻到杨雄,细说了根由。

  杨雄大怒,这日喝醉酒回到家中,指着潘巧云一番痛骂。潘巧云一听便知是石秀漏了底,于是恶人先告状,向丈夫说石秀调戏她不成,反诬她清白。

  杨雄听信了潘巧云的谗言,第二天一早,将肉铺砸了个稀里哗啦。石秀见此,知道杨雄酒后失言,被潘巧云抢了先,引起了杨雄的误会,于是主动收拾了行李,离开了杨家。石秀心有不甘,寻个店家住下,清早四更起头,悄悄来到杨雄后门巷内,杀了头陀和海和尚,将他们的衣服剥了献给杨雄,杨雄方知错怪了石秀。

  石秀同杨雄定下计谋,杨雄对潘巧云谎称要同去岳庙烧香还愿,将轿子引上了人迹罕至的翠屏山。杨雄先是将迎儿逼住,让她说了潘巧云对她施惠,请她帮忙私会裴如海的过程,然后杀了迎儿。又将潘巧云绑在树上,逼她说出了同海稀尚勾搭成奸的始末。愤怒的杨雄挥刀将潘巧云手刃,风流美貌娇娘,霎时香消玉殒。

  潘巧云是《水浒传》作者笔下的又一个"淫妇"。她"先嫁了一个吏员,是蓟州人,唤做王押司,两年前身故了,方才晚嫁得杨雄,未及一年夫妻"。杨雄对她是否百依百顺书上没赘述,可也确实从未驳回过她的要求。书中没有提过夫妻之间吵嘴怄气的事,自己家中为妻子的前夫请和尚张张扬扬地做道场他也无异议,不谓不宽容大度。石秀先对杨雄透出潘巧云与海和尚关系微妙的话,他心中窝囊,骂了潘巧云;但当潘巧云向他哭诉石秀调戏她时,他的心又软了,宁愿相信其妻之言,反过来又骂石秀"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将石秀扫地出门。由此可见,杨雄对她的感情也不谓不深。

  所以,潘巧云同裴如海私通,并不是因为在婚姻爱情问题上存在着苦闷;再就是如果两人久已情投意合,为什么不男的还了俗,不做和尚,女的不嫁给杨雄,二人光明正大地做夫妻,岂不比这样偷偷摸摸好得多?潘巧云死了前夫,裴如海又认了她父亲做干爹,如果他们有心结合,恐怕阻力不大。那么,潘巧云的行为,只有她生性好淫一个解释了。但潘巧云不同于潘金莲,也不同于阎婆惜。

  潘金莲根本不把老实木讷"三寸丁谷树皮"的丈夫武大郎放在眼中,明目张胆地与西门庆私通,还亲手毒杀了丈夫;阎婆惜对宋江步步紧逼,又要休书,又要金子,还口口声声要同宋江县衙大堂上见,矛盾尖锐到你死我活的地步。应陔说潘巧云对杨雄是满怀敬畏之心的,且不说她是怎样煞费苦心地安排了同海和尚私会的时间,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她对杨雄也是小心周到的。比如她去报恩寺上香,自己不敢对杨雄提及,而是托自己的父亲潘太公说出;杨雄从监里回来,她也是端茶倒水,殷勤侍奉;杨雄醉酒后,她吓得大气也不敢喘,战战兢兢地和衣在杨雄脚后倒了一夜。原因是杨雄是个英雄,有一身武艺,不似武大郎的矮矬懦弱与宋江的手无缚鸡之力。她的罪状不过是私通了裴如海,挑拨了杨雄同石秀的关系,至于说她日后可能害死杨雄,那也只是可能,而不是必定。这点过错就受到剖腹剜心的惩治,不仅太重,而且手段太野蛮,使人不由得对潘巧云产生怜惜之情。可话又说回来,《水浒传》的作者只有这样写,才能让杨雄、石秀上梁山。不过这么一写,就显出了杨雄是个遇事欠果断的人,这样残忍地对待妻子,实在是由于石秀在旁边推波助澜。石秀机警、勇敢、爱打抱不平,只是太过分了。当潘巧云眼见迎儿被杀,知道自己在劫难逃时,抱着一线希望向石秀求救:"叔叔,劝一劝。"石秀则冷酷地回道:"嫂嫂,不是我。"实在心太黑、手太狠,让人不舒服。

  潘巧云只不过是为了保护自己诬陷了石秀,罪不当诛,可她死得却比潘金莲和阎婆惜还惨。潘金莲与阎婆惜不过顷刻之间命丧黄泉,而潘巧云不仅要面对迎儿血淋淋的尸首,还得在死亡在即的巨大恐怖中一一道出同裴如海的隐私,其精神上的煎熬可以想象。尽管她一再告饶认错,还是被先割了舌头,又卸成七件,真真是惨不忍睹。《水浒传》的作者同当时的道学家一样,把妇女看做"祸水",杨雄因为吃了妇女的亏在社会上不能容身,才被迫上了梁山,这是当时的社会环境所致,我们对几百年前的事情再有看法也枉然。

  梁山一带民间流传着潘巧云同裴如海曾私生过一子,小名海儿,自幼偷偷寄养在蓟州城外亲戚家。潘巧云得知海和尚被杀,心知这定是石秀所为,也明白自己朝不保夕,为防意外,她将自己的首饰细软悄悄收拾了交给潘太公,让他带海儿和迎出投亲逃命。潘太公舍不得女儿,劝她一同出逃,潘巧云哭着对老父亲说:"王押司、海师兄都是儿的心爱,如今都一命归西,我若死在杨雄手中,也是自己命里合该。若一起走,恐引起杨雄猜疑,大家都走不脱。您老人家若是能带海儿迎儿逃条活命,就是替女儿做了天大的好事,儿死亦无怨无悔了。"临,正该杨雄当值,潘巧云偷偷溜出城外亲戚家,将海儿抱在怀中,整整哭了一夜。次日清晨,她亲眼看老父亲和海儿、迎儿上了车,自己呜咽着哭晕在地。

  十八年后,潘巧云的海儿长大成人,找到流落在梁山泊一带的杨雄,割下他的首级祭奠了父母亲,这是后话。明末清初戏剧家沈自晋,字长康,号鞠通,是明代大戏曲家沈景的侄子。沈景写的《义侠记》在当时引起过巨大反响,广为流传。而沈自晋一生致力于曲律研究,有着家学渊源的承继关系。沈自晋写出了《翠屏山》,其主要故事梗概如下:杨雄之妻潘巧云与和尚裴如海私通,被杨雄义弟石秀撞见,告诉了杨雄。潘巧云反诬石秀调戏她,杨雄遂与石秀绝交。石秀怒而夜伺裴如海自潘巧云处出来,杀于道上,剥其衣示杨雄。杨雄醒悟,托名上香,将潘巧云骗到翠屏山,审明奸情后手刃之,与石秀同上了梁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 06:41 , Processed in 0.07815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