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36|回复: 3

李蒙:摄影师侯波眼里的毛泽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26 11: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按:这是应新浪某栏目的一篇约稿。但在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的日子里,作为毛泽东的一位粗浅的研究者,我一定要写下一点文字。既缅怀毛泽东,也缅怀我一直敬爱的徐肖冰先生。

  当前,有两种错误的思潮:一是试图通过肯定毛泽东来肯定文革;二是通过否定毛泽东来否定中共的执政合法性。毛泽东已经逝世快40年了,他最起码是不能为自己死后的事情负责,时至今日,通过否定他来否定中共执政合法性,实在是缘木求鱼,不仅政治上说不过去,逻辑上也说不过去。

  在中共依然稳坐江山的情况下,毛泽东能够任人臧否,这恰恰是社会宽松、言论自由的表现,也体现了执政党的自信。我是把毛泽东作为一个历史人物来研究的,在历史上,他毫无疑问是一位伟人,开创了一个党、一支军队和一个国家。

  不管写下多少有关毛泽东的文字,我要求自己坚守的只有一条原则,那就是:诚实。只要我是诚实的,我想,哪怕写错了,也有改正的机会。只要我是诚实的,我就可以问心无愧。我写的,都是我看到的,我听到的,我了解到的,一定不可避免地会有偏颇和错误,但我保证我是诚实的。

  -------------

  1949年全国解放后,侯波成为毛泽东的第一位专职摄影师,时间是从1949年9月到1961年3月。她共为毛泽东拍摄过多少张照片?还无法统计。已经公开发表的有上千张,而没有发表的比发表的要多。

  侯波最初见到毛泽东是在延安时期,那时毛泽东经常到陕北公学、延安女子大学去讲课,侯波正在校学习,她在街头也能时常见到毛泽东。但第一次与毛泽东交谈是1949年4月,她随丈夫徐肖冰一起去的。徐肖冰在延安时期曾为毛泽东拍摄过不少照片,1949年春毛泽东进入北平后,又承担了为毛泽东拍照的工作。那天,毛泽东与苏联特使科瓦廖夫谈完话后,徐肖冰夫妇去见毛泽东。毛泽东得知侯波是徐肖冰的妻子,是山西夏县人,马上说:"山西是个好地方,关云长就是山西夏县人,武艺高强,人又忠厚。"毛泽东博闻强记,谈笑风生,很快就消除了侯波的紧张情绪。临别时,毛泽东提出与徐肖冰夫妇合影,两人一左一右站到毛泽东两侧,毛泽东却说:"这样站不行,女同志是半边天,要站中间。"从此以后,徐肖冰养成了合影从不站中间的习惯,如果有女同志,更是要让女同志站中间。

  不久,侯波调入中南海,成为毛泽东的专职摄影师。10月1日开国大典那天,侯波拍下了她一生中最重要的照片。那天,徐肖冰也在天安门城楼上,扛着摄像机拍下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部纪录片,还被侯波摄入镜头。

  此后,侯波一直在中南海与毛泽东朝夕相处,见证了这位伟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毛泽东生活非常简朴,衣服缝缝补补不肯换新的,就连火柴盒都很珍惜,火柴没有了,就让工作人员找些散火柴放进去接着用,这样的火柴盒有好几个。

  他的一双拖鞋,在武汉时让工作人员拿出去修补,补鞋师傅一看说"这么烂了还补什么",随手给扔了,毛泽东却硬让工作人员再去找回来,让补鞋师傅缝了一块麂皮上去,接着穿。

  他住的"菊香书屋"里从来不摆一盆盆景,但他并非不爱花,每年都要到新街口刘挈园老先生家里去看老人培植的菊花,刘是日本留过学的花卉园艺专家。毛泽东曾对侯波等身边工作人员说:他不摆盆景,是担心上行下效,全党全国都摆起来,不得了。

  五十年代毛泽东经常去外地视察,有的年份在外地的时间比在北京还多,毛泽东也很轻车简从。只要情况允许,他总是坚持在专列上休息和办公,不愿下车去打扰地方同志。毛泽东在外地住得时间最多的是杭州,开始在刘庄住,当地政府出于好意将刘庄简单装修了一下,也并不奢华,毛泽东知道后却很生气,再也不肯去刘庄住了,后来到杭州就一直住在汪庄。

  在济南,当地政府特意给他修了别墅,毛泽东听说后坚决不去看。杨尚昆被邀请去看了看,回来告诉毛泽东,那里很好很不错,劝毛泽东去看看。毛泽东摇摇头说:"我不去。"终其一生,他也没去看过那座楼,更没有去住。

  毛泽东是个工作狂。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有时甚至连续几天几夜不休息。有时被工作人员逼急了,就说:"我去睡觉你来干?这工作停得下来吗?"就是不肯休息。

  抗美援朝初期的半个月,毛泽东就一直在床上办公,偶尔下下地,困了打个盹,几乎没有睡过觉,用他的话说是"床上地下""地下床上"。五十年代,侯波无数次跟随毛泽东外出视察,火车一停,当地负责人就会上专列向毛泽东汇报工作,毛泽东要找五级、六级干部到专列上来谈,一直找到最基层的干部。他也会走下专列视察工作,时间也排得非常满,不停地听汇报、视察、作指示,开会,很少有休息时间,以至于身边工作人员也一直紧张工作,但大家毫无怨言。

  毛泽东有他自己的工作方法和风格。他喜欢做开创性的工作,工作局面一旦打开,就交给他信任的人,知人善任,用人不疑。如抗美援朝初期,对志愿军进入朝鲜后的作战方针和计划,毛泽东的指示是事无巨细的,来电必复,每天几十通,而等到取得了几次大的战役胜利、志愿军在朝鲜站住脚之后,毛泽东就将这一工作放手交给了彭德怀,对彭德怀充分信任。后来的停战谈判也是如此,谈判刚开始时,毛泽东对谈判的指导达到了事无巨细的程度,包括谈判会议场所、对方代表团宿舍以及我方代表团宿舍的布置,各种用具、设备和食品的准备,甚至连我方代表到达谈判地点的具体时间、车辆挂什么旗这样的细节,都从国格和政治的角度一一明确指示,心思之缜密令人惊叹。而谈判局面一旦打开,他就将这项工作放手交给周恩来,主要精力投入到国内建设上。

  毛泽东非常关心同志,体现在一点一滴的细节上。1951年4月,彭德怀从朝鲜战场回到北京,因为前线给养困难问题,气冲冲地冲进他的卧室,将刚刚睡着的他叫醒。毛泽东长期失眠,睡着不易,但他能充分理解彭德怀作为战场统帅为志愿军安危困苦担忧的心情,当然不会责怪。当得知彭德怀连饭都还没有吃,就说,你去吃饭,不吃饭我不听你汇报。彭德怀只得去食堂吃了个馒头再来。

  谈完战事后,彭德怀谈到毛岸英的牺牲,自责没有保护好岸英,毛泽东淡然地说:"要奋斗就会有牺牲,千千万万的志愿军战士不是都牺牲在朝鲜了吗?岸英只是个普通的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停战谈判后,彭德怀的脑袋上长了个瘤子,当时美军在朝鲜前线投下细菌武器和生化武器,毛泽东和党中央担心彭的病情,多次催促他回国治疗,彭德怀却一直拖着不肯回国治疗,最后中央连发几电严令彭回国,才把彭叫回来。回国治疗痊愈后,彭也没有再去朝鲜,而是接替周恩来开始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

  在侯波眼里,毛泽东时时表现出激情和豪情。许多人曾提出将毛岸英的遗体运回国内安葬,毛泽东坚决反对,他说:"人生处处有青山,何必马革裹尸还?千千万万的志愿军战士不是都安葬在朝鲜吗?"1958年,他曾对苏联驻华大使尤金说:"共产党员死在哪里就埋在哪里。我的儿子毛岸英死在了朝鲜,有人建议运回国安葬,我说不必了,死哪儿埋哪儿吧。"

  毛泽东喜欢游泳,而身边工作人员总是担心他的安全,毛泽东则说:你们年轻人不要做温室里的花朵,要到大风大浪里去锻炼。有关他游泳的故事很多为中国人民耳熟能详,侯波印象深刻的是1958年毛泽东在南宁邕江游泳,当时水温不到15度,毛泽东却坚持要下水。身边的警卫员下水后冷得直哆嗦,毛泽东一出水就如临大赦,纷纷跑上岸。65岁的毛泽东却从容自若,气定神闲,光身子坐着晒太阳。当晚国民党飞机夜袭南宁,全城停电,毛泽东却坚持让警卫员点起蜡烛看楚辞,对国民党飞机不屑一顾,说:"我什么时候怕过他们?"

  毛泽东的为人坦然,也表现在他从来不干预摄影师的工作,你爱拍什么,不爱拍什么,悉听尊便,从不过问。哪怕游泳时光着身子,你要拍,他就笑笑,从不说不让你拍。拍完的照片,他从来不看,哪张发表在报纸上,从来不过问。最多是已经见报的照片,会评论一两句,也总是说"拍得好""不错"。所以当毛泽东的摄影师,从来没有来自毛泽东这方面的任何压力。

  毛泽东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很深,他总是希望能了解到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情况。1953年在河南开封柳园口大堤,他在一家面馆里被一位老农认出,警卫员急急忙忙地把他推上车走了。这位老农却让人到黄河里打了五十条两斤多重的黄河鲤鱼,连夜送到河南省委,死活让省委收下,让毛主席尝尝黄河鲤鱼。

  1954年在北戴河,一位渔民没有认出他,两人攀谈得非常高兴,以至于毛泽东舍不得让老渔民走,把他船上的所有螃蟹都买了下来,让大家打了一次"牙祭"。那也是毛泽东在北戴河最愉快的一个夏天。

  1958年11月,毛泽东在湖北接见晏桃香、官木生等劳模和农村基层干部,了解到"放卫星"造成的严重后果,叹息道:多好的人民啊,我们对不起人民。唐代诗人韦应物说,邑有流亡愧俸钱,我是国有流亡愧此生。侯波记得,在三年困难时期,中南海的工作人员和全国人民一样,也吃树叶,把中南海的树叶都吃光了。当时有的警卫战士回家后把家乡人民吃的窝窝头带回来,有的很难吃,毛泽东也请大家一起尝尝,说"这是劳动人民吃的,不能忘本呢"。

  跟随毛泽东12年,侯波也见证了人民群众对伟大领袖的热爱。"下不去的黄鹤楼,出不去的正阳春",这样的经典故事大家都知道,而侯波还知道许多更为感人的细节。1958年在安徽合肥,毛泽东视察之后,当天晚上合肥的所有邮局直到深夜都关不了门,人民群众都涌到邮局去给外地的亲朋好友写信,有一个共同的内容是"今天我见到了最最敬爱的伟大领袖毛主席"。

  毛泽东每次接见群众,侯波都会拍照,而事后毛泽东总是叮嘱侯波,要把照片给群众寄去,不要让群众老记挂着照片。他总是说:"人民群众是拥护我们的,支持我们的,我们要对得起他们啊。"1980年代侯波去新疆,发现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家家挂着毛泽东会见库尔班大叔的照片,还一定要跟拍摄这张照片的侯波握手,说是握到侯波的手,就相当于跟毛主席握手了。

  笔者自2003年认识徐肖冰、侯波夫妇,听他们讲述了许多有关毛泽东的故事,也时时能感受到他们对毛泽东的热爱和崇敬,是溢于言表的。他们跟李敏、李讷等毛泽东的家人常有来往,在李敏、李讷送给他们的书里,扉页都恭恭敬敬地写着"侯波阿姨""肖冰叔叔"。他们家中摆着彭德怀元帅的铜像,侯波与王光美也有很深厚的感情,去看望王光美时谈起少奇同志还会一起落泪,回来后情绪低落好几天。但她和徐肖冰对毛泽东的热爱,是深入骨髓的。

  去年,我到医院探望因病长期住院、快90岁高龄的侯波老人,侯波老人的记忆已严重受损,不认识我了,她甚至连儿媳、孙子都不认识了,只认识儿子一人。但当我们拿出她当年拍摄的毛泽东的照片,发现她依然认识毛泽东。甚至在许多人的合影照片里,只要指到毛泽东,问她"这个人是谁",她就会心地一笑,说:"伟大领袖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26 13: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伟大领袖无需神化,他已经是神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26 15:4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去年,我到医院探望因病长期住院、快90岁高龄的侯波老人,侯波老人的记忆已严重受损,不认识我了,她甚至连儿媳、孙子都不认识了,只认识儿子一人。但当我们拿出她当年拍摄的毛泽东的照片,发现她依然认识毛泽东。甚至在许多人的合影照片里,只要指到毛泽东,问她"这个人是谁",她就会心地一笑,说:"伟大领袖啊!"
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26 17:07: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永放光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3 22:19 , Processed in 0.09377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