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192|回复: 0

龙之声经济观察第二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28 15:0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龙之声经济观察
第二期 2013 11 27

本期观察我们从十八届三中全会说起。《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一经公布,引起了各方极大的关注。这个《决定》涉及中国经济运行的各个重大方面,对下个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长远方向给出了指引。在认真学习之后,观察员认为,经济方面有两条战略性主线,一是收入分配方面的重大调整;二是城镇化发展战略。
   
先来谈谈第一条主线。在《决定》的多项内容中,都体现出了收入分配方面进行调整的思路。
   
第一,“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决定》明确提出了保护私产。这意味着对公民合法私有财产权和民营经济合法财产权的保护将更加规范到位,有利于消除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关于私有财产的不安全感,也将进一步鼓励个人通过合法途径努力创业以争取成功。
   
第二,“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经济体。提出员工持股,让一般劳动者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以此来提高劳动者收入。这点非常直观和直接。
   
第三,“国有资本投资运营要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这不是第一次提出国有资本应当集中的方向。之前国家在提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已经对公私企业战略分工有过明确的指导。《决定》进行了再次重申,是因为中央看到了这些年来国有资本的任意扩张。事实上当前的国有资本涉及的领域远远不止上述的范围。在许多有利可图的行业,国有资本都凭借着超自然的压倒性优势强行介入,打的民营资本丢盔卸甲一败涂地。“国进民退”导致了与民争利的恶性趋势,大大减少了民间福利的份额。喊停的时机恰在经济结构开始重大调整之时,效果可期。
   
第四,“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二0二0年提到百分之三十,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这项改革惠及全民,也体现了全民所有制经济的本质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多年来国有资本得到了大量国家政策扶持,掌握了国民经济的命脉,更在市场中占有绝对优势地位。当前国家民生项目如养老、医疗、教育等等,面临的资金压力巨大,确实是国有资本更多的为中国人民做出应有贡献的时候了。当然这种调整面临的阻力会很大,但《决定》中的明确提法,体现了党中央坚定的决心。
   
第五,“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削减资质认定项目,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把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逐步改为认缴登记制。推进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
   
“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
   
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上一期观察中,我们已经开始关注中央鼓励创业的态度。这次《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具体的途径。一方面取消国有企业的特权,一方面取消针对非公企业的歧视和准入壁垒,中央对私营企业的保护一览无遗。有志于创业的人们,春天又要来了。
   
第六,“推进增值税改革,适当简化税率。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环节、税率,把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及部分高档消费品纳入征收范围。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加快资源税改革,推动环境保护费改税”。《决定》在税改方面的思路很清晰:减少企业负担、减少中下阶层负担,增加富有阶层税负。企业税负减轻,一方面有利于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也为提升劳动者工资水平释放了空间。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十分惊人。根据中国社科院的数据,2002年人均财产最多的10%的人拥有的财产占城镇总财产的份额高达33.85%,而人均财产最少的人口所拥有的财产份额只有2.75%。这是能够查到的最早的相关数据。之后十多年随着房地产业的疯狂,情况只会继续恶化而不是好转。再看职工工资占GDP的比例,1989年是16.1%,2003年是12.6%,2006年为10.51%。长期呈现下降趋势。不扭转这个趋势,所谓的提振内需、由内需拉动经济长期增长只不过是个笑话而已。
   
第七,《决定》用了整整一个版块的篇幅,专门谈了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其中四点内容,有三点都是谈如何增加农民家庭收入。重点分别是扶持发展农村产业经济、拓展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城乡经济要素的平等交换以及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的全面覆盖和提升。
   
可以预计,未来农村家庭经济和合作经济的发展将得到更多的政策扶持,农民的经营性收益会成为重要收入。而基于农村经济的产业,将因为土地成本的降低和便捷的劳动力供应而提升其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此外,随着征用补偿的提高以及土地流转制度的完善和实施,失地农民的保障性收益或投资性收益将大幅上升。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将逐渐缩小。
   
国民收入分配方面的重大调整,将改变我国业已非常严重的贫富分化问题。我们来看看之前的一些相关数据。2011年,西南财经大学联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一份《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数据显示,中国资产最多的10%家庭占全部家庭总资产的比例高达84.6%,收入最高的10%家庭储蓄占当年总储蓄的74.9%。中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从2000年开始就长期高于国际警戒位0.4,2006年达到了0.496。而2012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0.474的数值竟然遭到了国内外的一片嗤笑,一些国内院校统计的当年数据高达0.61!我们不必过于纠结那些数据的可靠性,只是社会贫富差距的过大已经是既成事实,幸而中央已经对此问题高度重视。这次三中全会形成的《决定》,将显著提高人民大众参与分享发展红利的份额,增加家庭财产收入,同时也将扩大社会保障的有效覆盖面并提高保障力度。这一重大调整,将有效缓和社会矛盾,构筑合理社会阶层结构,有利于我国社会的长治久安。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日子会更加美好。
   
《决定》的第二条主线,就是城镇化发展战略。关于城镇化,我们在上期观察中有过详细的分析和展望。这里不再赘述。本期观察仅提醒大家关注《决定》中特别突出的几个要点。
   
一是前文所述的,要让农民阶层参与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红利,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二是强调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出要创新人口管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的主要着眼点,在于公平公正的社会保障制度,目的是形成有利于人口合理流动的政策环境,改善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性条件。劳动力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一大主要资源,其利用效率将直接影响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若是这项资源的效率提升,仅此一条就将给中国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三是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城市化进程要继续推进,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农村的发展不能落后,这不仅是城市化进程的保障,也是提高农村生产率、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要求。
   
四是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所谓的协调,就是分工与合作。要实现大城市、中小城市、城镇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各自发挥优势实现突破和提升,同时又互有保障、互补均衡的发展格局。这在上期观察中也作了较为具体的分析。
   
总之,收入分配的调整、城镇化的发展战略这两条主线,体现了如何分蛋糕、如何做蛋糕的规划,事关中国经济社会长远平稳发展的大局,是未来中国梦实现的可靠路线图。
   
除了这两条主线之外,《决定》关于上海自贸区的表述也格外引人注目。
   
积极推进自贸区的尝试,是经济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不可或缺的有益探索。如果说两条主线体现的是对国内社会经济建设的规划,那么自贸区创新则是探寻对外金融和贸易合作的努力。东亚经济的整合、新丝绸之路概念的提出,勾勒的是一个恢弘的全新大市场,这个新市场不仅需要物质的基础设施来支撑,更需要新的贸易规则和体系来构建。上海自贸区,以及未来可能的多个自贸区的各方面创新,将为建设这些个大市场提供可供推广和应用的探索成果。
   
我们坚信,这个新市场将比现行的世贸体系更优秀,更不是TPP之类的狭隘视野下的市场构想所能比拟的。未来的世界金融和贸易,中国将发挥更为重要的核心作用,与愿意参与的各国一道,为各国经济发展、为各国人民的福利而努力。
   
再来谈谈令人纠结的A股市场。最近有两条新闻。
   
一、证监会11月22日表示,虽然证监会拟简化发行审批程序,但新股发行重启仍无时间表。中国的新股发行已暂停一年有余。
   
证监会的一位发言人称,新股发行改革计划终将推出,目的是让市场决定新股定价、发行时间和发行方式。这位发言人还表示,信息披露和法规实施将进一步加强。自去年10月份以来中国已暂停新股发行,其主要目的是减轻投资者对新股发行打压股市的担忧,以便重振市场信心。第十八届三中全会于闭幕后,中共领导人呼吁建立以注册为基础的新股发行制度。这被视为政府试图放松资本市场管制的信号。监管部门曾经表示,实施注册制度并不意味着证监会在新股发行中不再扮演角色,它们将继续确保披露信息的准确性与监管规定的执行。
   
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中旬,沪深两市持仓A股的账户下降至5402.99万户,较2011年6月份5728万户的历史高点已经下降了325万户。
   
观察员认为,股市本身就是为企业直接融资的场所,长期关闭新股发行通道,等于放弃了股市的功能。因此,IPO开闸是迟早的事。但是,什么时候开闸是需要慎重考虑的。证监会称没有时间表,放弃了以行政意志干预市场,是值得肯定的。
   
目前的A股走势依然低迷。从大的结构来看,A股目前仍属于2007年见顶之后的调整阶段,至今未走出大三角整理。但是,已经接近这个整理阶段的尾声。这个时候市场人气涣散是正常现象。
   
如果在这个时候开闸IPO,或是设定具体时间,势必给弱势的市场带来又一次打击,导致资金外逃。如此不但不能给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反而进一步破坏了市场休养生息的节奏,使得A股低迷的状态雪上加霜,回天乏力。
   
什么时候重启IPO,关键是看A股市场自身的调整是否结束,人气是否再度集聚,对场外资金的吸引力是否重生。从技术结构来看,就是A股是否取得一定的明显涨幅,并确认突破整理大三角的上轨压制。观察员认为此时的A股沪指至少应在2500到3000点。那个时候再重启IPO,将是比较合适的时机。我们对于在未来数月内达到这个目标谨慎乐观。
   
短期来看,A股市场仍不大会走出强势上涨的态势,而将以震荡缓慢爬升为主。主因在于目前的资金面不支持A股普遍大涨。
   
现阶段中国央行势必不会放松货币政策,市场很难吸收增量资金,因此要通过推动权重股来获得指数上涨的难度很大。在这种情况下,未来改革预期主导的反弹将会分化,各题材需要重新梳理。国企改革是长期影响,而蓝筹市值规模又较大,所以赚钱效应应回到小市值品种中去寻找。新热点很可能在业绩高增长和改革预期效应相叠加的品种中产生。
   
国际贵金属市场近期的表现比A股还要低迷。
   
黄金在技术面上是空头趋势,空方第一目标应在今年前低处附近,即1160-1180美元/盎司。按浪型结构看,击破这一区域的概率还不小。下方目标依次为1088、1000~978美元附近,后一区域支撑较强。
   
白银下方同样先看今年低点18.2美元一带。如击破,目标则在14-15美元一带。
   
从技术角度讲,贵金属的调整时间与之前上涨时间相比,并不算过分,调整幅度也是如此。
   
从基本面上看,美联储QE的退出呼号已然数次击溃了贵金属多头的反攻,成为中期市场上左右贵金属走势的最大变量。贵金属走低是符合美国当前利益的。美国就是需要砸出存身贵金属的巨额资本存量,使之重新流动并流向美国。关注贵金属的投资者肯定已经发现,多年来某些金融势力对这个市场的操纵是非常明显的。
   
长期来看,数年来世界经济增长低迷,各世界主要货币的汇率波动剧烈,使得货币信誉度不断走低,这反过来造就了市场对贵金属的长期需求,这种需求即成为贵金属价格最大的支撑。在当前国际金融形势异常复杂的情况下,贵金属基本面发生大的突变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贵金属还远未到退出历史舞台的阶段,其价值还会有凸显的时机。但是在当前从事贵金属短线投资的风险,还是非常大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5 20:18 , Processed in 0.29709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