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302|回复: 0

葫芦娃:大国转向: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请坚持做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27 13: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情回顾

  说好的,要用“三篇的系列连载”,三锹刨到根上,一次性讲清楚——

  大国转向后的中国楼市,将走向何方?

  昨天更了第一篇:世界何以乱?

  很显然,我用一个烂标题成功毁掉了一篇长文。

  我通过6000字的论述,告诉大家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

  技术红利和人口红利,双双进入浪潮退却期;

  一场疫情,又推了一把正在下坡路上的全球经济;

  人类社会,再也无法回到高效率的发展区间里;

  比烂时代里,大家都在抻劲苟着;

  边苟边等,等别人先崩盘,等着去剪羊毛。

  今天到场的新朋友,请先出门左转,一定、一定、一定要先把昨天的文章看完!(昨天原文链接:大国转向!兴风作浪的中国楼市,将走向何方?)

  先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再来看“中国的应对方法”。

  今天是中篇——中国何以战?

  1

  韧性,是属于中国的底气。

  同样是苟着,中国却拥有比其他国家更强的韧性——

  我们拥有比其他国家更强的政策韧性、需求韧性和底层韧性。

  我们先来说,政策韧性。

  2015年,人民日报发布了一篇文章,叫“五问中国经济——权威人士谈当前形势”。

  “权威人士”,是人民日报的王牌。

  从1946年至2015年,权威人士一共在人民日报出现过1600余次。

  每一次密集出现,都是这个国家的十字路口。

  从解放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从大跃进到改革开放。

  这一次,伴随权威人士的再次出现,中国经济进入了新一轮周期中。“供给侧改革”、“金融去杠杆”、“楼市大调控”,在大时代中交替出现。

  站在过去的五年时间里,看中国——

  股市在3000点震荡,散户被收割地不要不要的;楼市在调控2年后,深陷价格泥潭;出海的,默不作声;造车的,下周回国……

  难,很难,太难了。

  五年的艰难,给我们换来了什么?

  五年里,如果我们没有拦着国内资本的海外并购——

  疫情之下的今天,国内资本在海外欠下的债,不仅会掏空外汇储备,还可能把银行全部拖垮。

  今天,我们还有资本来拯救企业和民生吗?

  五年里,如果我们没有坚持楼市调控,即便在最困难的年月也没放松调控——

  疫情之下的今天,五年时间堆积起来的泡沫会远超想象,一波疫情,直接干趴所有人。

  今天,我们还有闲心在这见证美股历史吗?

  五年里,如果我们没有坚持金融去杠杆——

  疫情之下的今天,从居民杠杆到企业杠杆,整体的社会杠杆率会堆积到何种可怕的程度。

  今天,国家还有可以腾挪的政策空间和货币空间吗?人民还有可以维持高杠杆的现金流吗?

  我不是个狂热分子,但我们必须承认——

  五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感谢高层,尤其是下面这本书的作者。

  五年前,是他带领团队通过供给侧改革和金融去杠杆,精准拆弹,竖起篱笆。

  如果没有这道篱笆,以及篱笆背后的空间——

  任由股市破万点,任由房价顶破天,任由资本拿着国内百姓的血汗钱去海外扫货……疫情之下的一波危机,泡沫化的股房双崩,改开四十年的财富积累化为泡沫。

  于是,苟活待变的年代里,我们就将成为第一个倒下,并被别人分尸的那一个。

  远道而来的鹰酱财团爸爸,将拿着美联储超发的大把美元,冲进来廉价收割,顺手把中国的经济命脉捏在手中。

  1985年,鹰酱召集了日、德、法、英等四国财长,在纽约饭店广场签订了“广场协议”。

  自此,大和民族的崛起梦想,被雨打风吹去。

  如果没有五年前筑起的这道篱笆墙,“广场协定”的这一幕,也将中国再次上演!

  到了那一天,我们还能吹着空调,吃着瓜,看着抖音里的建国同志撕逼吗?

  五年前的这道篱笆墙,赋予了我们政策的韧性。

  2

  我们接着来说,需求韧性。

  都说中国经济增长,靠三驾马车拉动。

  90年代,出口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占比一度最高能达到40%;到了2006-2007这两年,出口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占比最高也能达到15%-16%。

  2008年,金融危机来了。

  买我们货的欧美国家,被直接打趴,我们的商品出口遇到了巨大的问题,大

  量沿海地区的工人在春节之后迎来了全面的失业潮。

  在那一年,我们被迫启动了内循环,启动消费市场。

  对,中国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启动内需,竟然是被迫的。

  一启动不当紧,我们立即就发现了问题——

  原来自己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这么强!

  国内巨大的产能,瞬间有了释放的出口。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2009-2014年,这五年的国内产能几乎在满负荷运转。

  蒸蒸日上,咔咔就干。

  也就是从那一刻起,中国全面开启了消费驱动转型。

  上图!

  这是2008-2019三大需求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率——

  数据来源:东方证券

  如今,这一转型已经取得相当大的成效。

  2008年之前,消费的占比基本上在40%;

  十年之后的2018年,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一度能接近80%。

  消费,已经替代投资和外贸,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

  “全球抻劲苟着”的时代里,存在着两大必然——

  第一,脱钩与逐步走向脱钩,几乎是必然;

  第二,疫苗全面投入使用之前,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很难彻底恢复,几乎也是必然。

  值得庆幸的是,在这两大必然出现之前,我们已经提前换挡、消费当道!

  十二年前的这次换挡,赋予了我们需求的韧性。

  3

  我们再来说,底层韧性。

  刘鹤同志在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中,说过一句很重要的话——

  两次危机发生前,都是较少数人占有较多的社会财富。

  大萧条期间,“私人占有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严重暴露”。

  用句通俗的话讲,就是:企业主有钱,但产能过剩;工人有需求,但没钱。

  2008年金融危机,“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支配权分离”。

  再用句通俗的话讲,就是:权利和利益,集中到少数顶层精英手里。

  上图!

  这个时候,底层的生存空间就被压缩到一个极小的空间中。

  整体社会,就会陷入两种无解的棋局——

  如果放任贫富差距拉大,底层就会上街,也就是当下骚乱的灯塔国;

  如果扩大福利支出,就会让福利主义和过度财政负债成为增长的累赘,也就是欧债危机。

  7年前,我们开始干两件事:

  一件,是“扶贫”;另一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7年来,我们耗费了天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到这两场战役中,功劳不容污蔑。

  大家不要以为,所谓扶贫,就是单纯发钱。

  我给大家举个栗子——

  上栗子!

  前两年,四川的一个悬崖村很火,村民日常上下山,要依靠相当于200层楼高的悬崖梯。

  今年,悬崖村分房了。

  6层小洋楼,带家具家电,拎包入住,连沙发都配齐——

  不仅分房了,而且悬崖民居也进入了旅游开发期,村里也有了对口帮扶的茶叶加工厂。

  一场扶贫分房,达成了三个目的:

  第一,百姓的生活,肯定得到了不容置疑的提高,这点真的没得黑;

  第二,更多的边缘人口被拉进现代社会,他们日后创造的产出及消费将远大于搬迁扶贫的成本;

  第三,一部分过剩的产能,以大空间转移的形式进入到了内需市场里。

  在“扶贫”和“小康”的过程中,边缘人口被拉入社会化大生产中、过剩产能被转移到存量需求力,底层有活干、有钱赚。

  七年扶贫路,赋予了我们底层的韧性。

  4

  上次直播的时候,我讲过一句话——

  未来几年,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

  2008年的需求换挡,让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我们拥有了需求的韧性;

  2013年的精准扶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天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我们换来了底层的韧性;

  2015年的供给侧改革和金融去杠杆,用一次可控的小型危机,提前排雷,我们作出了巨大牺牲,赢来了政策的韧性。

  站在“全球苟着待变”的大环境里——

  我们上有政策韧性;下有底层韧性;中有需求韧性。

  这就是,我说出那句话的根本理由!

  我知道,肯定会有人说我是五毛党。

  没关系,我坚持“看多中国”。

  5

  在今年5月份的大会,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

  未来的政策走向,将继续做足“三大韧性”。

  我们先来说,继续做足政策的韧性。

  会议召开前的一个月,很多人都在讨论一个问题:

  今年的政策,到底是扩张增长型政策,还是防御收缩型政策?

  一场大廷议在网络上疯传。

  《财经》杂志直接刊登了专题文章《对垒疫后衰退:中国力推10万亿财政刺激计划》。货币系统的朋友说,“10万亿”可期。

  紧接着,财政系统的刘尚希院长,在专题会议上说,“财政赤字货币化”可行。

  我在朋友圈里看到很多人在说,类似2008年的强刺激和强放水就要来了。

  在大会上,今年的任务目标放出来之后,基本上一锤定音。

  上图!

  这是大会上提到的“今年主要目标和任务”——

—今年的主要目标任务(大会原文)

  就业和民生、脱贫、小康社会、物价、外贸、金融、环保。

  有几个关键点:

  第一、通篇不提增长,甚至连GDP的增速目标也没有;

  第二、七个主要目标,五个都是民生问题;

  第三、顺序更关键,前四个全是民生问题。

  而2008年和2009年的工作报告中,关于年度目标任务的开篇都是是:“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两者对比之下,一条很清晰的脉络,就出来了:

  目标,已经发生转向!

  2009年的目标,强调的是发展和增长;2020年的目标,强调的是民生和底线。

  政策方向,自然也要跟着发生转向!

  既然要发展,2009年的政策方向,就是强刺激下的扩张型政策;

  既然保民生,2020年的政策方向,就是防守之下的收缩型政策。

  疫情之后,我们的政策走势,尤其是货币政策走势——

  并没有像2008-2009年那样,摸着鹰酱过河,上来就直接一梭子撸到底!

  而是,拥有着相当大的定力!

  上图!

  这是全球三大央行的资产负债表——

  跟欧美相比,我们几乎没有想要放水漫灌的样子。

  这是疫情期间,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力度——

  跟欧美相比,我们更几乎没有想要加大刺激的样子。

  更有意思的是,从5月份开始,央行突然将货币政策的重心转向打击资本空转套利,并且连续三个月的LPR降息落空。

  也就是说——

  底线防守思维下,我们抛弃了过去遇到点困难就强刺激、大放水的逻辑惯性!

  我们为什么不再延续2008-2009年的强刺激、强扩张和大放水?

  第一个原因是,放水真的没luan用,只会拉大贫富差距。

  当下的问题,我们在上一篇文章中已经说过了:

  技术红利和人口红利双衰退,偏偏又遇上了疫情冲击。

  下坡路上被人推了一把,正好把膝盖摔的稀碎。。

  单纯的开闸放水,解决不了以上根本问题。

  还将因为传导机制不通畅的问题,资本和顶层食利,底层和老百姓遭殃。

  正在骚乱的鹰酱,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第二个原因是,想留存点弹药。

  上篇文章,咱们说了,全球都在苟着。一起等着某个倒霉蛋,扛不住,第一个崩盘倒下。

  大家一拥而上,分赃恰饭,度过危机。

  我们不过早放水,不过早把子弹打完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

  避免迅速拉升全球资产价格,留下更多的政策空间和货币空间;

  严阵以待,等待未来可能出现的全球资产收割。

  讲了这么多,只是想让大家认清一个现实——

  类似08-09年那样,能快速把房价拉上去的大放水和强刺激,今年真没有!

  我们要留点硬货交给变数更大的未来。

  这是属于今年的继续做足“政策韧性”。

  6

  我们接着说,继续做足底层的韧性。

  在今年的工作报告中,有两个词不仅被排在主要任务的最前面,而且出现的次数最多。

  一个是就业,另一个是扶贫。

  一个是解决城镇的底层问题,另一个是解决村镇的底层问题。

  对于我们这个拥有14亿人口的国家来说,就业是一切的根本。如果年轻的城镇人口,不能匹配就业需求,国家就会陷入混乱。

  埃及,就是典型的样板。

  埃及的人口结构非常年轻,18-30岁的青年人口达到2020万,占人口总数的21%。

  但是,因为这个国家没啥工业,无法吸纳就业人口。年轻人没事干、没钱赚,天天闲出个屁。

  年轻的荷尔蒙无处释放,那就总会想去上街找点事儿。

  特殊之年,我们的高层不再摸着鹰酱过河,走出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坚定地与底层人民站到了一起!

  以就业和扶贫为目标,把底层稳定下来。

  甚至不惜开了一把倒车,把关停数年的地摊经济和夜市经济都拿了出来。

  去年下半年,老家创卫,任何一条大街上都不允许摆摊。今年,老家城管已经挨着联系以前的老对手们,出来支摊儿吧。

  摆摊,是能消化掉社会上的很多戾气。

  工作的不好,或许摆摊能好呢?

  摊练的不好,或许是选品选的不好呢,选址选的不好呢?

  如果说,农村的三块地,是村镇底层的托底;

  那么,地摊经济和夜市经济,就是城镇底层的托底。

  关于“如何在全球苟着的环境里,抻下去”,我们在上篇说过一句话——

  一定要把底层安顿好!

  现在我们各种政策的初心都是:把底层安顿好,把矛盾消灭在内部。

  围绕“就业和扶贫”的底线目标,高层的解决方案就是八个大字:两新一重,以工代赈。

  所谓两新一重,就是:新基建、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

  这与08-09年,也有很大的不同。

  2008-2009年,4万亿的的一半以上,都流入到了铁公鸡和泛地产的行业里。

  上图!

  但是在2020年的救市计划中,真正流入到泛地产里的钱,少之又少。

  两万亿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决不允许截留挪用。

  鹰酱的覆辙,重蹈在前——

  漫灌的大水流入到了资本市场里,华尔街和上层吃的脑满肠肥。

  底层毛都没落着,反而被进一步的洗劫,最后在别有目的的dang争忽悠下,走上街头。

  我们作为一个无限责任政府,决不允许鹰酱的覆辙重演在我们这片土地上。

  货币越宽松,楼市管控只会越紧。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年初的时候,高层和媒体大量提及的,只有跟楼市毫无关系的新基建。新型城镇化和重大工程建设,也是最近这几个月才被纳入到重视范围内。

  这背后的一个根本原因是——

  只有新型城镇化和重大工程建设,才能够大量解决底层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未来两年,楼市的最大机会,也将诞生于此。

  大家去翻开新型城镇化的纲要,再看一看重大工程建设的分布,满屏写满6个字——

  城市群!

  这是未来两年,真正能在楼市里搞钱的方向!

  这也是我们下篇要重点去讲的东西,今天我们先给个方向,留个钩子。

  讲了这么多,只是想让大家认清第二个现实——

  高层已经彻底站底层,金融和楼市等传统食利者,暂时无法感受政策红利!

  楼市的唯一机会,就是城市群。

  这是属于今年的继续做足“底层韧性”。

  7

  我们再来说,继续做足需求的韧性。

  大家可以对比一下过去的工作报告,今年有个很重要的不同——

  提振内需的篇幅占比,比以往都要多。

  涉及外贸的篇幅占比,比以往都要少。

  单纯从这一点上,我们也能明显看出来“政策的转向”:从向外扩张的走出去,到向内要需求的走回来。

  大量的基层领导,都在抖音上,干起了出口转内销的直播带货买卖。

  在这个部分,真正和楼市有关系的只有两点:

  第一点是,以新型城镇化,激活农村存量。

  第二点是,以旧改的升级,激活城市存量。

  这部分的楼市机会,我们也放到下篇来继续讲,同样留个钩子。

  在这里,高层再一次特意留下一片外需的政策空间——海南。

  2020年,FDI(国际直接投资)将从去年的1.54万亿美元下降到8000亿美元,这是2005年以来第一次回国到1万亿以内。全球的跨国企业,都将受到重创。

  更艰难的是,互相苟着抻劲的环境里,全球被一片保守主义情绪笼罩。

  这是千载难逢的,我们去抢占开放制高点的时机。

  我们留下一片海南自贸港,就是为我们留下一片抢外贸的政策空间。

  讲了这么多,只是想让大家认清第三个现实——

  外贸半放弃,继续全面深耕内需!

  这是属于今年的继续做足“需求韧性”。

  8

  以上,就是我们“三篇连载”的中篇——中国何以战。

  我第一个想告诉大家的是:

  未来几年,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

  得益于长达7年的未雨绸缪、或阴差阳错,我们打好了提前量!

  今天,我们拥有比其他人更多的“政策韧性”、“需求韧性”和“底层韧性”。

  我第二个想告诉大家的是:

  继续做足韧性,是未来的主旋律。

  我们要给未来留下更加充足的政策空间和货币空间。

  不会有强刺激,也不会有放水!

  我们也很难在短期内看到类似09年强刺激下的楼市大行情!

  我第三个想要告诉大家的是:

  高层丢掉增速,彻底站向了底层人民。

  传统食利者,无法享受政策红利,尤其是金融和楼市!

  把矛盾消灭在内部,稳定住了底层,就稳定住了一切。

  我第四个想要告诉大家的是:

  今年的楼市,只有小浪潮,没有大风波。

  典型的小浪潮就是,城市群和旧改。

  至于这个,下篇我们会详细说。

  讲到这里,我相信大家应该对未来的政策走势已经非常清晰了——

  抻着苟着,留足子弹;

  稳定底层利益;留下政策空间;

  等别人抻不动发生系统性风险的之时,打开弹药库,重启刺激;

  割韭菜,剪羊毛,咔咔一顿干!

  下篇文章,我们就来聊聊——

  政策转向后,中国楼市将会如何走?何时才能迎来真正意义上的大牛市?在哪里迎来?

  楼市何以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7 20:09 , Processed in 0.15631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