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774|回复: 0

刘晓博:8个“最大悬念”,明天揭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5-21 19: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将于明天(5月22日)上午开幕。

  “政府工作报告”是“两会”的重中之重,它将揭晓一系列重大悬念,其中在经济方面有8个,它们关系到你的“钱途”。

  悬念一:经济增速,目标是多少?

  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最大的看点,就是经济增速,这是中国发展的“第一指标”。

  今年,全球遭遇了百年罕见的“新冠疫情”,对经济打击非常大。一季度,中国的GDP出现了“-6.8%”的增速,基本上是1962年以来最差的一个季度。

  那么全年情况将如何?从3、4月份情况看,如果全球疫情逐步被控制住,中国全年GDP实现正增长还是有可能的,甚至有望超过2%。但如果疫情反复,就很难说。

  1953年以后,中国全年GDP增长为负数的年份为:

  1960年(-0.35%);

  1961年(-27.3%);

  1962年(-5.57%);

  1967年(-5.67%);

  1968年(-4.06%);

  1976年(-1.59%)。

  可以看出,负增长多跟“各种折腾”有关。所以,最近领导在山西视察的时候再次重申“不要反复、不要折腾”,随后出台了“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

  之前,政府工作报告里关于经济增长目标,一般设定为一个点,比如7%。2016年开始,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议下,设定为一个区间。比如2019年目标是“6%-6.5%”。

  至于今年,由于疫情存在高度不确定性,所以存在两种可能。一是仍然设定一个区间,但会比较低,比如“2%到3%”;二是不设定具体目标,但提出尽可能实现正增长。

  悬念二:特别国债怎样发,怎样买?

  3月27日的政治局会议提出:今年将发行特别国债。那么,今年的特别国债规模有多大,利率水平如何,怎么购买,都特别引人关注。

  此前,财政部下属的“财科所”所长刘尚希提出,中国应该把赤字货币化。说白了,就是让央行直接向财政部购买国债。他的建议是,发行5万亿特别国债,零利率,由央行直接购买。

  如果是这样做,意味着中国开始放弃“常态化的货币、财政政策”,开始走向欧美日。也意味着,宽松跨越了一条重要界限。

  根据“人民银行法”,中国央行不能直接从财政部购买国债或者包销国债,只能在二级市场上购买(但基本上没有买,而是接受大银行抵押)。如果“赤字货币化”,就要修改人民银行法,动静比较大。

  特别国债如果是央行直接购买,不论是3万亿还是5万亿,都等于投放了基础货币,按照目前6.73倍的货币乘数,5万亿就可以衍生出33.65万亿的广义货币M2,而目前中国的M2还没有到210万亿。

  如果特别国债以零利率的方式发行,那么影响就更大。会带给市场一个心理预期,我们距离负利率也不远了。

  对于刘尚希的建议,央行系统的前官员、研究人员表示不赞成。不过,每到重大历史时刻,央行和财政部有通过旗下研究机构“辩论”的传统。这种政策辩论是好事,可以摊开问题让大家充分讨论。

  我个人猜测,今年或许还难以实现“央行直接购买国债”,也很难出现“零利率国债”。但长远看,这都只是时间问题。因为欧美日的央行早这样做了,他们甚至购买企业债券、ETF基金。

  所以,特别国债的发行方式、利率水平、发行规模,都将是今年经济领域里的重大问题。如果财科所的建议成真,楼市、股市都将感受到比较显著的利好。

  悬念三:失业率、CPI的目标会是多少?

  失业率和CPI同比增幅,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指标,也是央行“印钞”最重要的参照物。

  近年来,政府工作报告对失业率和CPI一般设定为:每年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2020年CPI回落到3%左右是有可能的,因为此前CPI飙升主要是猪肉造成的。猪肉供应存在周期,下半年CPI回落是大概率事件。

  比较麻烦的是就业。根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4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比3月上升0.1个百分点。其中16到24岁人口的失业率,达到了13.8%。

  估计今年的调查失业率目标会有所上调,超过5.5%,低于6%。

  悬念四:赤字率会达到3.5%吗?

  赤字率=(政府开支-政府收入)/GDP×100%。说白了,就是赤字占当年GDP的比重。

  去年中国的GDP是99.1万亿,今年如果增速是2%,名义增速是5%,则GDP有望达到104万亿。

  如果赤字率达到3.5%,那么今年财政支出就可以超过收入3.64万亿。而在2019年,赤字率是按照2.8%安排的,财政赤字为2.76万亿元。

  此前政治局会议已经提出:今年将增加赤字率。坊间一般预测,赤字率或许会达到3.5%。那么,可以给经济多提供接近1万亿的支撑。

  注意,这里说的赤字率不是全口径的,不包含特别国债、增量地方债。

  悬念五:地方债将增加多少?

  根据财政部的数据:2020年1-4月,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18973亿元。其中发行新增债券16626亿元,发行再融资债券2347亿元。

  2019年全年,地方债新增是3.06万亿。2020年要抗疫,必须要有显著增量。所以2020年新增地方债估计要达到4.5万亿,也就是要增加1.44万亿左右。

  预计“特别国债+新增地方债+新增赤字”的总规模,有望超过8万亿,甚至达到10万亿。

  悬念六:M2增速会有多高?

  M2(广义货币)的同比增速,可以看做是“印钞速度”,其超过GDP增速的部分,可以看做是“真实通胀率”。所以,这个指标非常重要。

  2018年之前,一般会在政府工作报告里,给广义货币M2的同比增速设定目标。比如2016年目标为13%左右,2017年目标为12%左右。

  到了2018年,变成了“保持广义货币M2、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目标消失了。2019年又调整为“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要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

  估计今年的表述,将在2019年那句话后面加上“并略高”。但事实上,今年M2增速超过“名义GDP”的增速会非常多,弄不好会达到4%到5%。最终M2的同比涨幅,在2020年末有较大概率会超过13%。

  至于“管好货币供给总闸门”这类表述,恐怕会删除。

  悬念七:楼市政策(房地产税)会怎样表述?

  “房住不炒”、“房不刺激”这些表述,一定都还会有。但这不意味着楼市可能收紧。事实上,2020年楼市必须活跃,才能稳增长、保就业。

  从前四个月看,楼市成交、土地成交都不够。所以5月出现了大干快上的局面,至少在土地市场,热度已经回来了。而各地仍然会继续放松楼市政策,方式是人才购房的放松,落户的放松,还有房贷利率上浮幅度的降低。

  房地产税,国家最新的表述是“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而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说法是“稳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相比之下,“稳妥”比“稳步”更谨慎。

  所以,2020年不会有房地产税法的“一读”,恐怕2021年和2022年也不太可能有。所以,房地产税的落地还比较遥远。但选一两个城市试验,有可能提前发生。

  今年楼市比较鼓励的是老旧小区升级改造。但说实话,这个能带动的投资非常有限,因为居民不会愿意出钱的,光靠财政能搞几个小区?

  悬念八:哪些城市、区域会有利好?

  中国未来经济增长主要靠什么?当然是内需。

  内需主要靠什么拉动?新基建、传统基建?其实都不对,而是新型城镇化。而新兴城镇化,其实就是围绕中心城市构建都市圈、城市群。所以,区域经济发展非常重要。

  2020年,哪些区域将迎来利好?从国家规划落实看,上海、海南、深圳、黄河流域和成渝,是几个重要的区域,可能会在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及。

  上海和海南是在试验自由港政策,其中上海临港新片区打头阵,负责突破。而海南,则是中国最大的自贸区、自由港,而且可能试行零关税。上海和海南,会继续有利好,其中海南最值得期待,力度也会更大。

  深圳在拿到“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之后,会不会借助今年“特区成立40周年”扩容,是一个重要看点。

  此外,已经纳入国家战略的黄河流域和成渝,都将在今年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其中前者叫“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后者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

  至于会不会增加新的“国家中心城市”,也有待观察。如果有,沈阳的几率更大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6 16:13 , Processed in 0.28132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