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586|回复: 1

冷香:煎饼人现象——中国教育的癞疮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29 07:5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今,网络上流行一个热词:煎饼人。何谓煎饼人呢?通俗点讲,就是俗语所说的那种“门门通门门松”的人。

  煎饼人的出现,表面上看,与今天的互联网的普及有关。现在,只要略知一点电脑操作技术,就可以借助网络了解各方面的知识,所谓“要帮忙,找度娘”,今天,许多人的“门门通”都是“度娘”教导的结果。

  当然,“门门通”是好事,我们也希望大量出现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但是,煎饼人是不在“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之列的,煎饼人的知识就如一张煎饼一般,虽然广大,但很浅薄,他们的关注点往往浅浅地散布在一个很大的范围内,但是,任何一个领域都不精通。所以,煎饼人就是那些博而不精的人,他们的知识只是基于百度可以提供的知识,因此,某种意义上说,煎饼人不过是能够行走的“百度”。今天,中国社会年轻人中煎饼人的普遍化折射的是中国教育的失范和失序,所以,煎饼人现象是中国教育的癞疮疤。

  为什么这样说呢?

  煎饼人的出现首先与十几年前开始流行的“报班风”有关。在一个竞争激烈但竞争规则不能一视同仁的社会,家长们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孩子刚会说话走路起,就给他们报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有些孩子一天要学四五种课程:乐器、舞蹈、奥数、国学等,总之,孩子们就如同“华威先生”一般,这个场子赶到那个场子。如此铺天盖地的培训,疲于应付的孩子们首先失去了主动学习的兴趣,既为被动学习,孩子们也就没有时间考虑自己真正喜欢什么,最该发展什么了;即使孩子们有选择,家长们也未必能够尊重孩子的选择。这样的开蒙教育,为煎饼人的成长奠定了“基础”。

  进入中学以后的孩子们又怎样呢?如今,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都是全科齐头并进。在这方面,中高考起了指挥棒的作用。以我们江苏为例,中考要考11门: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体以及英语口语。高考是9门: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为了通过考试,孩子们自然每一门都不敢懈怠,即使对某一门学科有浓厚的兴趣,但为了在中高考中“杀掉对手”,也只能忍痛割舍自己的兴趣。可以说,这样的考试科目的设置其目的就是扼杀专才培养庸才,就是要大批量生产“煎饼人”。

  煎饼人的出现与今天的高等教育也有密切的关系。表面看,高校的扩招为更多的人提供了高等教育的权利,而实际上,是剥夺了真正的人才脱颖而出的权利。目前,高校的设科和课程开设是跟着就业这个指挥棒转的:社会上什么职业流行,高校就开设什么课程。高校在开设这些课程时,并不过多地去考虑师资不足的问题,因此,赶鸭子上架,大量的对某门课程没有多少研究的半桶水教授和所谓的专家登上了讲堂。这些专家,自己先请“度娘”传授一番,然后,再将“度来”的知识贩卖给学生;甚至还有一些大学老师,自己不讲课,而是将知识点分配给学生,让学生们互相授课,于是学生就把“度娘”教授的知识转载给其他同学。没有大师的引领,学生的术业也就无法进入更高的层次。这样的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只能是“煎饼人”。

  这就是今天的中国教育,是煎饼人成长的土壤。煎饼人的出现反映了三十年来特别是这二十年来中国教育的失范与失序。

  何谓失范呢?范就是准则。一个国家,普通劳动者与专业人才的比例,不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师资的集中与调配、人才的培养与流向等等这些都应该是一个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好的范,是各级各类学校必须严格遵守的范,可是,从目前的自学前教育到高校教育的教育现状看,这个“范”要么不存在,要么形同虚设。因为无范可依或有范不依,目前的教育才乱象丛生,才进入了严重的失序状态。

  所以我说,“煎饼人现象”是中国教育的癞疮疤,这个疮疤不是阿Q的只长在头上的疮疤,而是遍布中国教育全身的疮疤。不治好这个疮疤,中国就出不了真正的人才;出不了真正的人才,中国就只能做“棱镜门”的受害者,而“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也将永远只是一个美丽的“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9 10:05:18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太对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 03:15 , Processed in 0.09379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