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274|回复: 0

明哥:请退场!你以为这是财富机会,但有人对你“磨刀霍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7-24 10: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每一个众口宣传的财富盛宴,背后都有人在磨刀霍霍。如果不是为了引你入场,那是为了谁呢?

  为了少数永生的人,大部分人都得死。
  美国电影《In Time: 时间规划局》

  01

  昨天,万众瞩目的股市新板块:科创板,隆重开幕了。科创板的历史使命,是把社会上股民们的资金,向具备科技创新能力的拟上市公司输血,支持它们解决资金来源问题,所以,承载了来自于高高的庙堂的很高期望。

  明哥之前在文章《满场子都是镰刀,却看不到韭菜?》中预计,由于科创板在制度设计上存在着流动性枯竭的特征,个别股票上市后还可能跌破发行价,事实上,被严重打脸了。

  我们低估了机构、游资和大户们的炒作热情。

  50万元的开户门槛,导致流动性会逐渐枯竭,算什么?

  估值严重泡沫化,算什么?

  当天买了,只能第二天再卖的T+1结算模式,算什么?

  只要有钱,就猛干,不怕没有韭菜进场!如果涨幅在10%,场外的人还在犹豫,那就干到50%;如果进场资金不多,那就干到100%的翻倍涨幅。

  在吸引场外韭菜进场这件事情上,没有什么是股价翻倍涨幅还解决不了的;如果1次翻倍不行,那次来2次。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炒作最凶猛的安集科技(SH:688019)公司,上市第一天股价就上涨了4倍。

  科创板25只新股票,全天涨幅均超80%,16家公司涨幅翻倍,平均涨幅140%。25家公司的成交额合计逾480亿元。

  然而,全线飘红的背后,掩盖着怎样的危机?

  换手率,普遍在65%以上,个别股票的达到了86%。这说明什么?每个公司可流通的筹码,2/3以上都卖出过一遍,就没什么人想过要长期持有,价值投资。更有可能的解释是,不断提高报价,左手卖给右手,自己人对倒。目的就是为了把股价拉升起来,吸引眼球。

  但是更严重的问题是,一部分公司,要么存在严重的基本面问题,要么估值已经泡沫化了。

  2015年,新三板刚推出时,被市场和媒体誉为“中国的纳斯达克”,于是所有为了从制度上套利的钻营公司,纷纷挂牌上市。几年下来,真正实行了注册制度的新三板,由于有着500万元开户门槛的制度性缺陷,和几乎没有审核的注册制度,导致筹码的供给近乎于是无限的,而能收割的韭菜越来越少,导致最后成为一个“死板”了。

  这3家公司之前在新三板上过,现在看到了科创板的机会,又申请了第一批挂牌上市。各位可以对比一下它们的市值变化:

  嘉元科技:新三板时市值26亿?,科创板第一天市值130亿;

  天准科技:新三板时市值18亿?,科创板第一天市值91.77亿;

  西部超导:新三板时市值47亿?,科创板第一天市值242亿。

  那到底是投资于新三板的投资者,太过愚蠢,还是投资于科创板的投资者,太过聪明,导致同一家公司的市值,会差异这么大呢?

  但是,在国内资本市场的不同板块之间的套利行为,在跨国套利行为面前,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有这么一家公司,2014年11月从美国股市退市了,因为遭遇了财务造假的指控,被两次警告后摘牌。它退市前私有化的估值为6.93亿美元,按照当时的汇率,约人民币43亿。

  而昨天成为了中国科创板首批上市公司之一的它,收盘市值是846亿,增长了约20倍。当然从账面利润来看,2019年的净利润,大约是2014年的5倍,所以科创板给予这家公司估值水平,是美国股民的4倍多。

  先不说,在短短的5年时间内,公司是如何把净利润做到原来的5倍的,就说这国内股民们活雷锋一般的奉献精神,也应该第一时间回归国内股市。

  明哥把话放在这里,凡是从国外股市私有化退市,再回到股市重新上市的公司,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是为了“割韭菜”。别管他们的口号是为了重新估值,还是为了国家利益,等。

  今天是第二个交易日,板块总成交额才200亿元出头,跟第一天的480亿元相比,不到一半。25个股票中只有4个飘红,其余21个股票平均下跌幅度达到了10%。

  科创板喧嚣的第一个交易日结束了。刚出道就巅峰,往后就要迎来漫长的下跌和回归之旅了。

  02

  房地产市场,近来又迎来了国家的严厉管制,之所以没在市场上掀起太大的风暴,是因为这次重锤砸向了开发商的融资渠道。

  这次管制,表面上来看,和购房者无关,实际上,这是一次威力十足的调控措施:

  http://zfxxgk.ndrc.gov.cn/web/iteminfo.jsp?id=16229

  一、房地产企业发行外债只能用于置换未来一年内到期的中长期境外债务。

  二、房地产企业在外债备案登记申请材料中要列明拟置换境外债务的详细信息,包括债务规模、期限情况、经我委备案登记情况等,并提交《企业发行外债真实性承诺函》。

  三、房地产企业发行外债要加强信息披露,在募集说明书等文件中需明确资金用途等情况。

  发改委关于对房地产企业发行外债申请备案登记的通知

  我们回顾一下这3个月以来,高高的庙堂,从房地产开发商一侧,施行的监管措施。

  4月19日,在政 治 局 会议上,重磅声音重申:“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好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城市政府主体责任的长效调控机制”。

  5月17日,在最懂中国经济的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的决策下,23号文明确打击房地产信托以“名股实债”模式向开发商们违规输血,并且要求商业银行、租赁等金融机构不得违规向开发商放款。

  5月31日,央行与证监会暂停部分开发商,在资本市场发行债券、ABS融资。

  7月以来,银保监会又对信托公司展开了一系列窗口指导、约谈、警示,几乎所有房地产信托项目都被禁止。

  再到7月12日,开发商们的最后一道防线,那就是在境外发债,也被限制住了。这会成为压垮开发商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为什么?

  因为开发商的经营杠杆是非常高的,没有外部资金的输血,必然经营不下去,而2019年下半年,95家主流开发商到期要还的债务为1706亿元,2020年到期债务为4430亿,2021年高达7155亿。

  持续了4年以上的“棚改贷款刺激计划”水龙头,早就关上了,民间购买力锐减,盖好的房子很难卖出去来回款,而融资渠道又被国家掐断,开发商们会怎么办?

  只好把手头的房子大甩卖!如果无法卖给居民,那就卖给同行。

  2015年的“地王收割机”泰禾集团,在进入2019年后,一直处于疯狂甩卖地产项目的节奏中;

  曾经市值千亿的“新城控股”,也决定甩卖40个地产项目,断臂求生。

  前一段时间,6月底,深圳进行了一场“史诗级”土地拍卖,一次性出让5宗住宅地块,起拍总价为154.35亿元。开发商们拿地的成本价,已经高出了周边住宅的房价。

  很多人在惊叹,房价还将上涨,因为开发商们不可能把“地王”土地上的住宅,亏本来卖。

  明哥听完之后,心里一声呵呵,这些人是忘记了曾经的地王开发商:泰禾集团的结局。

  开发商也只是普通的企业,只要经营,就有赚钱和亏钱的结果。当房价上涨的预期被打破之后,拿地的成本加大了,融资的成本也急剧上升,如果不加速周转,不降价促量,如何保证不亏本呢?

  如果有人在资产上涨周期中,用尽了杠杆赚来了财富,却区分不清楚是运气还是能力带来的,那么资产下行周期的时代浪潮一出现,就会再次将他席卷进历史的漩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10 08:36 , Processed in 0.07815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