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171|回复: 0

明哥:你买的保险,十有八九是错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4-29 20:2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周三,我们分享了文章《最近,保险公司在我身边,挖了两个“坑”》,讲述了某保险公司,在我们身边挖下的两个坑。

  文章发布之后,收到了1万6千人的阅读量,数千条留言。大家纷纷表示,家人、朋友是如何被保险代理人制度所坑害的,以及在没有做好知识储备的情况下,被诱骗购买了不合适的商业保险的。

  是的,保险本来和银行、证券行业一样,是金融业的3大分支。银行已经塑造了国有、稳定、储蓄的良好形象,证券已经塑造了投资者自主决策、自负盈亏的心态,而只有保险,在大陆地区,从一个保障人身财产的产品形象,变成了一个类似于“传销”的形象。

  但是,我们绝对不是在否定保险的价值。

  相反,如果在充分了解了家庭成员的财产、身体的基础上,调用基础的金融、医学、法律知识,精挑细选出来的商业保险,绝对是人生的护卫舰。
(图片来源:美国电影《当幸福来敲门》剧照)

  一份好的商业保险,必须满足以下5个要求:

  1、先规划,后产品。

  不同的家庭结构,不同的收入水平,不同的消费习惯,家庭成员处于不同的生命阶段,都会影响家庭配置保险的规划。

  2、先保额,后保费。

  买保险以“便宜为主”是一个误区,保险是一种抵御风险的杠杆工具。

  目前癌症的治疗费用平均在30万,如果家庭中最能赚钱的经济支柱成员,罹患了重疾,获赔金额太少,买保险就失去了意义。所以,配置保险最重要的是:杠杆越高越好,即,花最少的钱,获得最高的保障。

  3、先保障,后理财。

  买保险一定要做到先保障,后理财。或者说,理财功能可有可无。

  同样保障功能的消费型、返还型保险,后者每年要求缴纳的保费更多,即使将来有返还,贴现到现在的金额,还可能低于多缴纳的保费。

  记得,保险公司不是傻子,不会做赔本的生意。他们巧妙利用了参保人贪便宜的心理,无偿将多余的保费吸纳过来,供自己投资盈利。理财型保险的设计初衷,就是引诱参保人,将自己的闲钱,无偿送给保险公司。

  4、先大人,后孩子。

  我们经常见到,父母已经进入中老年,不急着为自己配置健康保险,却首先为家中身体健康、青春阳光的孩子,配置保险。殊不知,要保障的是不断为家庭注入现金流的大人,而不是财务处于消耗阶段、身体处于上升阶段的孩子。

  如果大人没得到保障,有了身体和财务风险,将来谁为孩子续交保费呢?

  5、先人身,后财产。

  重疾险和医疗险,应该是首先考虑的。保住身体健康和安全,比保住暂时的财产,更重要。

  但是,明哥毕竟不是专业的保险从业人员,无法详细剖析每一种保险类别的优点和缺点,针对不同的家庭,推荐最适合的保险配置组合。所以,今天我们邀请了一位资深的保险精算师:孙明展。

  他是中山大学统计系硕士毕业,国际金融理财师,中山大学金融系、统计系专业硕士导师。他在自己的公众号上,揭露各种理财骗局,提供许多专业干货和建议。

  以下内容,是他的自述。请花几分钟垂阅以下,希望对你有用。

  01

  保障意识近十年来逐渐普及,可惜国内众多保险产品遍布大坑。除非你不买,否则的话,很多人都会掉坑。

  如果说:富豪死于信托,中产死于银行理财,屌丝死于P2P;作为精算师,我要再加上一句:“全民死于保险理财”。

  到底是坑太大容易掉,还是人太傻往里跳?我姑且先讲几个掉坑的故事,读者们自己思考判断。

  第一个掉坑的故事,发生在我们诸多读者朋友身上。前几天,后台有一人问我:

  老师,我前几年买了一款保险产品,一年交几万元保费。交款三年后,每三年就可以返还一笔钱,退休以后每年还可以拿到一笔钱。另外,还有分红,分红最高档最终能拿回的保障,可以达到已交保费的五倍。

  您觉得这是好的保险产品吗?

  从我几年前开公众号开始,这样的疑问每隔几天就会在后台出现一次。版本大同小异,比如,到养老时返还、到孩子上学时每年返还、到孩子成人创业时返还,等等。关键词都离不开“保本”、“返还”。

  这样的产品看起来很美,其实却是典型的保险头号深坑——

  高保费、无保障、低收益、保本保息的分红险。

  此类分红险乃2008年股灾的产物。前一年乃股市最疯狂的2007年,保险公司兜售了大量的投资连结保险(投连险)。2008年A股从6124点狂跌到1600点,这些投连险也让投保人亏得一塌糊涂,老百姓对保险公司的信心也消失殆尽。

  为了追求业绩,保险公司设计并推出此类分红险,美其名曰“迎合市场”,果然击中客户软肋。

  细究此类分红险、返还险的几个特点,就知道为何我在前面加了“高保费、无保障、低收益”这样一长串形容词:

  第一,对于中产家庭来说,一年保费几万元绝对不菲,占用大量财务资源,此乃保费之高;保险期横跨几十年,如果中途想提前拿回钱,还要损失大量本金!

  第二, 保费等于保额,完全无保障;因为保费高昂,投保人以为自己花了很多钱,已经有了充足保障,殊不知完全相反。

  第三,所谓保单收益(包含分红和固定返还金),只要使用最简单的金融知识,在财务现金流分析工具里,贴现精算下来,真正的回报比一年定期还低。

  分红险风靡市场多年,真乃害人不浅的第一大坑。

  这个坑有多大?有人估计是万亿规模。

  02

  第二个掉坑的故事发生在我妈身上。没错,我们不担心“家丑外扬”。

  几年前,我偶然发现,我妈在银行买了一份“保本保息的理财产品”。拿回来一看,居然是一份“万能险保单”。

  “万能险”的名字实在诱人,沾了翻译的光,英文原文是Universal Life Insurance。universal 应该是“通用”、“普适”的意思,却被人煞费心机地翻译成了“万能”的意思。

  它本质上是一种可变的寿险。号称是既可以保障,又可以投资,其实,既做不了保障,也做不了投资。因为,每年缴纳的保费,都要扣除初始费用、风险保障费、管理费用,等。

  趸缴的万能险是前述“大坑”分红险的升级版本,把不透明的保险公司的分红,变成透明的公布利率,让你看得清清楚楚。

  但如果把每个月万能险公布的利率全部拉平,你会发现跟同期的货币基金收益几乎如出一辙。货币基金是什么收益水平,大家看看各种“宝宝”就知道了,收益率低得可怜了。

  当年我在就职公司设计万能险时,找的投资渠道就是给某外资银行做同业存款,即把收到的万能险保费存入银行,签订银行同业存款利息水平协议,获利后在扣除保险公司利润、账户管理费后,再把剩余收益返还给客户。

  银行大量销售的都是趸缴万能险,那就“万万不能”了!趸缴万能险除了流动性强,还真是“换汤不换药”的坑之所在。

  已经掉入上述二坑的朋友们,该拿保单怎么办?理性冷静地做出思考和选择吧。

  03

  以上是老坑,再说说互联网时代的“新坑”。
(图片来源:美国电影《当幸福来敲门》剧照)

  近年来互联网发达,社交关系和同情心在网上也更容易被频繁利用。不知何时起,朋友圈开始互助与众筹信息满天飞。

  有名的网络保险互助平台如 “X滴互助、抗癌X社、e互助、人人X助”等等。不少读者看到这类平台后问我:

  老师,我了解到网上某个互助平台,最低只要交1元,万一得了重疾就可以得到最高10万元封顶的保障。

  这可不可以参与?

  这种互助形式,还真不是新鲜事。虽然互助会组织筹集了资金,但并没有合适的监管,科学的风控,没有精算师也没有核保员。成员每人交点钱,万一谁家出事了,互助组织就按照当初商定的金额进行一部分的赔款。

  随着互助的发展,人越来越“聪明”,越是身体不健康的人越会参与这样的互助,出险概率越高,拿到钱的可能性越大。于是,参与互助的出发点不是出于对保险的需求,变成了对钱财的贪心,严重违背了保险本质。

  最终,互助组织要维持下去,会遭遇巨大挑战。

  如果你要解决家庭保障的缺口,千万不要依赖“互助”形式,一旦耽误大事将追悔莫及。

  再说众筹。

  一般是在当事人罹患重病后,家人通过某些官方众筹平台向大众求助善款的一种方式。朋友圈里常见的“我的同事生病了,大家救救他吧!”、“孩子遭遇癌症,帮帮我们!”之类的众筹信息,转发人往往号称与求助人有一定利益相关,为信息的真实性背书。

  这种慈善方式无可厚非,但信息真实性一旦经过社交工具扩散,很难核实,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也无法预估筹款是否能圆满解决问题。

  我们不妨把问题想深一层:与其出事后手忙脚乱,为何不一开始就购置好充足的疾病保障,非要等到出了事,才想起临时求助呢?

  每个人都肩负责任,既然患病是生命中无法预料、无法避免的事情,责任就对应着一份保障,人一旦出险就会影响家庭财务,这才是需要保障的根本原因。

  等到在朋友圈看到救助众筹,才想起自己需要家庭保障时,往往就晚了。

  04

  大坑年年有,每年都很多。客观上,我们不能奢望它们自动消失。但好歹我们也是受过教育,积极生活,每天学习以求不被时代淘汰的人,为何还老掉坑里?本质上是思维出现了误区和盲点。如果不改善和修正,只会反复掉坑。

  我们总结了几个最容易导致中产阶级掉坑的心态,分享给大家。

  本末倒置,是掉坑第一核心原因。

  最常见的两种情况,一个是颠倒了保障的目的。比如一提到买保险就先想保本、返还、收益,最后才考虑是否真的有保障作用。另一个是颠倒了保障对象的重要性和顺序。比如许多家庭想到买保险,首先是要保孩子,反而忽略了家庭支柱。

  摆脱本末倒置的心态,要从整个家庭的保障需求考虑(如家庭支柱收入、全家的健康医疗开支等需求),更要防止因父爱母爱严重泛滥,忽略了家庭支柱才是家庭财务的基石,孩子并非是家庭财务来源。一旦家庭支柱的收入中断却又无保障,那才是灭顶之灾!

  第二,不想看病急着开药。

  谈起保障,大多人第一个问题就是“哪个公司的产品好?”

  所有的关注点全在产品上,根本不从家庭需要何种保障,需要多少保障出发考虑问题。一说到要从家庭财务诊断做起,就退避三舍。这与生了病去看医生,不听医生诊断直接催促开药,有什么区别呢?如果不用诊断,就直接开药,什么样的医生能给你开出一副包治百病的药?

  只关注药品广告,不管病因,你不掉坑谁掉坑呢?

  第三,总想一张保单搞定所有问题。

  当家里许多财务上的需求聚集在一起时,许多人往往就被搅糊涂了。最典型的情况,莫过于当家庭支柱的保障、孩子的教育金、夫妻的养老金、老人的医疗金等需求都存在的情况。

  许多人分不清紧急顺序,被五花八门的产品功能迷惑,干脆期望用一份保险搞定所有问题,进而掉坑。

  事实上与保障相比,其它目标虽也重要,但都是延时需求,只有保障需求最为紧迫。

  切记——家庭坍塌是瞬间的,而其它目标的达成是漫长的过程。

  05

  如果你能耐心看到这里,恭喜你已经成功迈出了构建家庭保障的第一步:绕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4-19 11:23 , Processed in 0.10937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