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440|回复: 0

邓元杰:第三方支付已经没有未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4 13:4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在我们平时买东西经常用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工具,但是1月14日有个重磅规定,将对生活产生重大影响,这就是从2019年1月14日起,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客户备付金交存比例,将提高到100%。

  很多人忽视了这条规定的严重性,马云、马化腾们也没出来说什么。现在的各种分析文章也都不疼不痒,好像只是支付宝、微信没法占有客户的资金(以及由此衍生的利息)了,影响不大。但如此重大举措腾讯和阿里居然不出来说话,恰恰说明这是对支付乃至金融生态产生重大影响的措施。

  先简单解释一些概念。所谓“备付金”,是客户沉淀在支付机构账户内的资金。以微信和支付宝的用户量和消费习惯,假设第三方支付一共有10亿用户,平均每个用户沉淀在支付宝或微信支付中的金额是1500元,那么将有1.5万亿元长期沉淀在第三方支付中。因此,支付机构可以拿出相当多的资金存银行产生利息,这是最稳妥的投资方式。如果拿钱进行IPO、风投、甚至亲自操刀网络借贷,利润将更高。

  1.5万亿元,这是沉淀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字太多,以下简称“支微”)中的资金量。

  有数字支持。

  2018年10月末,支付机构缴存到央行统一监管账户的客户备付金存款是9956.91亿元。到了11月末,央行手上的备付金已达到12446.46亿元。一个月增加2500亿。

  那么,12月末再增加2500亿,就是1.5万亿,到今年1月14日增加到100%,将达到1.6万亿以上。

  根据易观国际在2018年12月发布的《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8年第3季度》报告,2018年第三季度,支付宝的市场份额是53.76%,微信是38.95%,两者加起来占92.71%。所以“支微”沉淀的资金量,是1.5万亿元。

  1.5万亿是个什么概念?

  根据央行发布的金融统计报告,2018年11月,我国M0(流通中货币)的余额是7.06万亿元。

  由此可见,“支微”已经占了M0的20%多。这是何等强悍的力量。

  当然,“支微”中的资金到底算是M0还是M1目前还存在争论,但至少有相当一部分肯定算是M0。在政府眼里,这些钱必须控制起来。

  再次感叹第三方支付工具已经有了相当强大的力量。它们日益主导了支付,就主导了国家的资金流动。至少是民间、中小额的资金流动,“支微”已经是主导地位。

  所以国家才推出支付限额,并日益提高备付金比率。2017年初,央行开始探讨“备付金”制度,2018年起开始缴纳20%,以后基本上每个月提高10%(也有半个月提高5%的),到2019年1月14日,就是100%。

  这意味着什么呢?

  按时间顺序,有以下效果。

  一、这是严厉的去杠杆措施。

  从2018年初开始,支付机构每个月都要拿出大约1000多亿元给央行做备付金。这意味着,如果支付机构以前拿客户的钱进行再投资,必须按月缩小规模,一年才缩完。而且一年时间备付金就达到100%,速度很快。

  熟悉老邓的都知道,我在2018年2月份就认为去杠杆要结束,3月份更是认为已经结束。现在来看我犯了大错误。“支微”缴纳给央行的备付金从零暴增到1.5万亿,按5倍杠杆来算,“支微”至少减少了1.2万亿的资金调动能力,仅此一项就是严厉的去杠杆。

  幸运的是,现在备付金比率已经达到100%,这方面的去杠杆结束了。别的方面,考虑到过去几个月的国家政策,我认为去杠杆总体上已经结束。

  时间进入2019年,去杠杆真的结束了!

  二、余额宝之类的利率将降低,另一方面,支付机构借给客户的利率将有所升高,也就是利差增大。

  过去一年,天虹基金的七日年化利率如下所示。

  现在的年化利率基本上是2.6%,和几年前完全无法相比。

  三、大型第三方支付机构还能活,但小型机构日益艰难,很可能将被淘汰,“支微”的地位将更强大。

  四、支微把提现的手续费日益提高,将产生重大影响。

  “支微”的商家收款的手续费率,过去是0.55%,但从2月份开始将提高到0.6%。比如原来商家收100元的货款,需要给支付宝0.55元,现在变成了0.6元,长时间累积下来这是一笔巨款。微信的散户提现手续费,也已经从0.1%提高到0.15%。没办法,“支微”要赚钱,利息损失必须通过提高手续费补回来。现在是提高千分之0.5,以后可能还会继续提高。

  费率逐渐提高,商家怎么办?

  本来商家是不在乎的,但现在也不能不在乎了。于是在一些网络平台上购物,用支微的要缴纳额外手续费。羊毛出在羊身上,如果客户愿意使用“支微”,那么对不起,手续费你出。这必然带来“支微”市场份额的缩减。

  1、“支微”的市场份额将明显缩减,网上银行的份额将大幅提升。

  例如,孔夫子二手书店(kongfz.com)如果用支微,费率都是0.6%,也就是读者在买书时如果用“支微”支付,要多缴纳一小笔钱。

  如果用银行卡来支付,OK,这0.6%就省了。

  恰好最近我在孔夫子买书,孔夫子之前的手续费率还是1%,现在调到了0.6%应该是为了留住用户,自己不赚这个手续费了。但不管是1%还是0.6%,几天前我在这里买了几百块钱的书,一算好几块钱呐,于是就用网上银行支付了。用银行卡支付还要输账号密码,确实不如“支微”扫二维码方便,但没办法,像我这种人宁可麻烦点也想多省几块钱。

  而这,对于“支微”来说就是市场份额的明显损失。

  2、“支微”市场份额的缩减,将导致用户沉淀在“支微”中的资金减少,至少增长率不会那么快了。相比之下,用户留存在银行卡中的资金将明显提升。

  这资金一增一减,对双方力量的影响很大吧?所以我们还要熟悉网上银行的支付方式。当然土豪除外。

  如果使用银行卡消费,现在的费率已经明显低于“支微”。例如,如果用户用银行卡在网下购物,借记卡的费率为不超过交易金额的0.35%,单笔收费金额不超过13元;贷记卡交易不超过0.45%。如果在网上购物,费率水平降低为不超过交易金额的0.065%,只有“支微”的九分之一,而且单笔交易的收费金额不超过6.5元,这很划算。当然土豪可能不在乎,一些定价弹性很大的商家也不在乎。

  所以像孔夫子等平台对于银行卡支付不收取额外费用。不是他们不收,而是商家不想收,直接计入书价里了。

  3、手续费的提高将是大趋势。

  因为竞争对手少了。不管是“支微”还是银行卡,手续费的提高都是大趋势。没办法,挣钱的渠道越来越少,必须从交易渠道中挣钱。而且“支微”将领头,因为“支微”方便,一些人不在乎手续费,那就多交点。

  但是手续费率越高,大宗交易就越不愿意使用“支微”,加上额度限制,大宗交易或转账将仍以传统银行为主。于是,“支微”将越发沦为小型支付工具,民众和小商贩之间的支付工具。

  四、蔬菜等小额商品的价格将更高。

  用户买几十块钱的东西已经形成了用“支微”的习惯,主要还是方便,卖菜的商家把0.6%的手续费早算上了,你用不用“支微”都一样。但是由此菜价会只提高0.6%吗?根本不会,菜价的提高将是十倍级的,也就是提高6%左右。

  这是因为商家月底一算,这个月支付宝收款5万,微信收款5万,一共10万,要给“支微”缴纳600元手续费。“支微”凭什么拿这么多?我累死累活一个月才赚多少?更何况小商贩一个月收10万“支微零钱”怎么花出去?进货根本用不完,缴纳房租、水电等等说不定又要扣手续费(现在还没有,“支微”还有小红包)。所以在很多情况下,可能还得转到银行卡上,而这又要扣提现费。如果不转,而要巨额支付给其他商家(如缴纳房款或孩子学费),今后很难说不会扣手续费,各种手续费将比过去多得多。所以思来想去,必须明显提高商品价格。因此,小额的刚需商品的价格只会更高,从而加剧通胀。

  五、加剧通胀。

  请注意,这和五年或者十年前不一样。现在的人已经形成了手机支付的习惯,而在各种因素影响下“支微”在不断提高手续费率,等于横插一杠子进来分享利润。那么所有商品的价格、人力成本都会他高,从而加剧通胀。

  六、加剧贫富差距。

  因为通胀加剧贫富差距。

  七、很多人将在很大程度上回归传统支付。

  因为各种手续费太多而且越来越高,此时现金支付反而成了一部分人的反向选择。

  八、在众多政策下,“支微”沦为小额支付工具,无法动摇银行的地位。中国的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发展速度将严重变慢。

  所有这些,难道不值得引起人的重视吗?

  第三方支付是怎么发展起来的?是2003年的淘宝和支付宝异军突起,尤其是支付宝各种都免费,击败了易趣和ebay,这才引发了中国电商和网络支付的繁荣。

  免费是网络时代的特色。而现在,越来越多的环节在收费,而且费率越来越高。

  折腾了半天,支付宝仍然无法撼动银行。

  微信就更不行了。

  第三方支付已经沦为低端支付工具,沦为玩具,所以已经没有未来。

  “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将改变银行。”很多年前马云的豪言壮语,如今再也听不到了。

  或许央行做的是对的,因为过去几年网络金融乱象丛生,至今都没人为P2P、网贷造成的乱象承担责任。不过,第三方支付工具的备付金覆盖客户100%的存量资金,“支微”已经沦为小型支付工具,也够狠的。

  很多事情,都将在2019年继续回归过去。

  不要对新经济、网络经济有过高期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 09:02 , Processed in 0.10941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