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497|回复: 0

云石:中美贸易战——中国为什么没有选择“合纵”抗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26 11: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美贸易战已经告一段落。关于这场贸易战的结果,云石君也在之前的《中美贸易战停火——中国是赢了还是输了?》、《中美贸易战——为什么特朗普会浅尝辄止?》中做了分析。总的来说,这次贸易战的停火,中国基本上还是达到了预期,虽然中国最后依然对美做出了让步,但这种让步是有限的,并未超出中国在开战前所设定的底线,更没有伤及到自身的根本。也正因为如此,休战协定达成后,中美双方均能对此表示满意。

  不过,虽然是达到预期,但也不能否认,中国确实在现实中做出了一定让步。尤其是,美国基本上都没有付出什么,仅凭着自身的强力,就逼得中国不得不白白让渡一部分利益,所以这种“双赢”背后,依然是中国做出了一定的牺牲。

  当然,这也不是头一回了。过去几十年里,几乎每隔上几年,美国就要把中美贸易拧出来比划一番;而作为弱势一方,中国为了息事宁人,也每次都不得不支付一定限度的好处,以换取美国的暂时罢手,为中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崛起争取时间。所以,这一次的让步,不过是对过往博弈周期的又一次重复罢了。

  但这依然不能平息许多人的愤怒。以前的妥协很多人都能理解——毕竟当时中国国力孱弱,需要以空间换时间;但现在,中国早已不是吴下阿蒙,在中国已成长为全球第二大国以及最大工业国后,国人的自信心大幅增强,这种情况下再沿用过往的方法,自然让人多少觉得憋屈。

  当然,美国毕竟还是世界老大,中国虽然成长迅速,但跟美国比还是有很大的距离。对于这个现实,绝大部分人还是承认的,所以以中国一国之力与美国拼个两败俱伤,这只能做为最后手段。

  不过,看美国的架势,他不仅对中国来时汹汹,对其他国家也是一样!放眼中国,欧日印韩等等,莫不受其大棒威胁。

  按道理说,这就有机会了。毕竟美国的优势只是相对的,它的实力,只能确保能够压制任意一个对手,但如果所有主要对手联合起来,美国肯定也只有抓瞎的份。这种形势下,中国似乎完全可以趁机倡议合纵,联合所有遭受美国大棒威胁的一起抗击美国。只要合纵成功,不仅无需重复妥协让步故事,甚至还不乏逼迫美国让步的可能!

  但事实上,中国并没有选择力推合纵。或者说,在中国的所有选项中,有限度的向美国让步,其优先级依然排在在合纵之前。而现在的结果就是,美国虽然没能让中国伤筋动骨,但依然成功的捞到了一定好处,然后抽出身来,去收拾欧印日韩等一众小兄弟。

  分明都在受美国讹诈,为什么大家不合纵抗美?或者说,作为其中实力最强,也最为美国忌惮的中国,为什么没有挺身而出,去倡导合纵,甚至做“合纵”的纵长呢?

  这里面不仅涉及到当前主要国家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也与中国对未来中美关系的定位息息相关。

  首先,虽然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都面临着美国的讹诈,但真要想组成合纵,却依然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和不稳定性。

  我们就从中国的角度来说。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国,如果这种对美合纵想要成功,自然少不了中国参与,甚至由其领衔发动。

  可对中国来说,作为全球最大工业国和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它的发展,确实在相当程度上对其他工业国构成了竞争和挤压。随着中国制造的崛起,其他国家的中低端商品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已经大不如前;而且,伴随着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升级,这种趋势还在向中高端蔓延。

  这就给合纵带来了阻碍。虽然眼下是美国来霸王硬上弓;但中国这种润物细无声般的攻势,并不比美国给他们造成的威胁小。相应的,各国对中国的忌惮,其程度也绝不比对美国低。

  这种情况下,首先要大家和衷共济就很困难。就算中国费劲千辛万苦,甚至不惜让渡部分利益,把合纵队伍拉扯起来,但美国只要见势不妙,对部分参与者放松制裁,那他们很有可能就会退出合纵——甚至不有可能在美国的威逼利诱下对中国反戈一击。战国时六国合纵抗秦屡屡失败,就算偶尔成功也不能持久,就是因为这种合纵国家内部利益冲突太大,导致难以齐心。

  而除了经济层面的利益冲突,合纵各方与中国的政治分歧更为严重。意识形态、政治体制、地缘格局、种族、文化和文明体系,这些领域,欧日印韩都与中国存在好几项分歧——甚至这种分歧还比较严重。而且最重要的是,欧日韩均为美国不同程度的盟友,印度也一直与美国在对华问题上勾三搭四。

  这就是个巨大的潜在威胁。且不说中国与各方在经济领域本就存在巨大矛盾,就算大家真能为了经济利益同仇敌忾,一致抗美。但美国一旦见势不妙,在意识形态、地缘政治领域挑起事端,把经济问题政治化,这就会出大麻烦。当大伙儿不再算经济账,而算起政治账来时,中国就会面临冷战时期苏联的尴尬处境。基于经济利益而兴起的合纵,也极有可能会被基于政治站队的连横给消解掉。

  此外,中国如果选择合纵抗美,也会颠覆一直以来的对中美关系定位。一直以来,中国威胁论就是西方,尤其是美国热炒的话题。而伴随着中国的强势崛起,中国未来或将取代美国霸权的声音更是甚嚣尘上。

  不过,虽然中国威胁论一直存在,但美国朝野在对华政策方面却依然存在诸多分歧,反华一直没有形成共识——在美国,一说对付苏联或者俄罗斯,那历来都是朝野齐心,就连作为总统的特朗普都难以将其逆转;但要说起对付中国,虽然鹰派叫的很响,但杂音也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实与中国“和平崛起”的理念有关。具体到中美关系方面,中国“和平崛起”的理念核心,就是国际权力的此消彼长,全由大势决定。中国所做的一切,仅仅是营造有利于己方的大势,而绝不是采取直接的方式,对美国霸权发起正面挑战乃至颠覆。

  这种对美交往基调,对中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个后发国家,即便中国现在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坐稳了全球第二大国的宝座。但客观的说,中国综合国力依然与美国有相当的差距;国际影响力更是远远不如。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必须要想办法,尽可能的避免被美国全方位战略锁定——如果做不到的话,至少也要尽量拖延这个时间点的到来。

  避免被美国锁定,中国可以采取的办法有很多——既可以凭借自己已经够强的实力,来约束美国的决心;借助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来掣肘美国的精力;靠对美国的经济捆绑,以及游说公关等,来从内部消解其反华的欲望。而释放出足够的善意,尽量回避与美国的强烈度正面冲突,也同样是打消美国敌意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

  当然,回避强烈度正面冲突,并不是无原则的妥协。当美国的进逼触及中国底线时,那该干也就只有干。但如果没有达到这个程度,中国其实还是可以、且有必要想办法的。

  这也可以解释中国在这次中美贸易战中的表现——当特朗普狮子大开口,直接触及中国底线时,中国就表现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但同时,中国也积极寻求谈判,并明示暗示,只要不侵犯中国核心利益,它也愿意在不触及底线的情况下,做出一定的让步——这就是回避强烈度正面冲击,打消美国敌意的诚意。

  而贸易战的停火,也证明,美国其实并没有跟中国两败俱伤的决心,特朗普的狮子大开口,也不过是想在不触犯中国底线的前提下,尽量多割中国几块肉而已。

  既然如此,中国就没必要去搞合纵了。因为一旦组织起合纵,且不说成败如何,光这个举动本身就意味着着中国已在全球范围内,与美国展开了强势对攻。

  这样一来,中美关系的性质和定位就彻底变了。中国就从美国的竞争对手、长远威胁,直接变成了美国的正面敌人——而且是个大敌!虽然现在这种对攻仅限于是经济领域,但既然对攻的架势已经摆出来,将来自然也能蔓延到政治乃至军事领域。

  这样一来,麻烦就大了。如果仅仅是对手,潜在威胁,那美国还可以因为这样的掣肘、那样的顾虑,而在反华方面有所保留;可一旦变为敌人,这个性质意味着美国对中国再不是不成体系的敲打,而是全方位的战略锁定,其目的也从普通的遏制,变为要将其打倒——至少也是将其严重削弱——换句话说,美国在反华方面的决心、欲望、行动力,以及对自身失血的忍耐力都会大大提升。

  这对正处于崛起半途的中国来说,当然是极为恶劣的局面。如果真是已经被逼上梁山,逃无可逃,那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去打去扛;但如果局势明明还没到这份上,却因为中国的举动,导致了中美关系的彻底变质,那就实在是太不划算了。

  总而言之,现阶段的中国,虽然已经成长到相当程度,但在国际领域,其之经济吸附力,以及政治、文化的吸引力,都还存在较大不足,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尚不具备打造稳固经济合纵的能力,强行上马,且不说难以成型,就算把这摊子给拉扯起来,也必然会有许多难以弥补的漏洞,甚至会引发中美关系的变质,给自己招来原本可以回避的大麻烦。基于这种逻辑,中国很难用合纵的方法,来抵御美国的贸易战;在坚守底线的前提下,适当的妥协让步,虽然看上去有些窝囊,但却是相对最不坏的选择。

  现在,中美贸易战虽然整体上已经告一段落。不过接下来细节层面的博弈依然在持续。特朗普在休兵之后,依然拿中兴等事件敲打,无非就是想在具体条款方面,多榨中国一点油水。那么,对美国的这种企图,中国又该如何应对呢?云石君会根据形势发展,持续追踪解读。

  本文为云石海外风云系列1834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 19:28 , Processed in 0.10901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