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36|回复: 0

悦秋堂时事点:“东施效颦”?印度推进“东进”政策有点可笑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9 09:07: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来,不管是哪个国家,自己确定自己的国家发展战略是无可非议的。

  无论是“印度制造”,还是“新印度”,抑或是“向东看”“东进”政策,这些“印度梦”是我们乐见其成的。

  但是,如果在确定自己国家发展战略时掺杂了太多的其他因素,心态发生了扭曲,不但不利于促进地区经济繁荣和稳定,相反是有害的,这就是问题了。

  印度深耕东南亚也有20余年。

  1996年,印度获准加入东盟地区论坛。此前,印度未能在两年前论坛成立之初与中国同时加入。

  新德里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并于2003年,紧随中国之后,开始与东盟进行自由贸易谈判。

  2005年印度成为东亚论坛的创始成员。论坛的目的是冲淡中国的影响力。

  截止2015年的数据,印度—东盟双边贸易额仅为580亿美元。(来源《参考消息网》)

  相较于中国。自从上世纪90年代中国---东盟开启对话进程到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运行,中国东盟经贸关系进入一个崭新时代。

  到2016年底,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达到4522亿美元,是1991年双边贸易额80亿美元的355倍!

  到2020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可望突破1万亿美元。

  这诱人的数字,当然也引起了一些地缘学家特别是一些智库的注意了。

  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印度中心研究员德鲁瓦·贾伊尚卡尔说:“亚洲的很大一部分将由东南亚决定。”

  中国与东盟的这组对比令印度眼馋,并且,还有些尴尬。

  中国与东盟这些年来打的火热,好像这,就是中国崛起的秘方了吧?

  2018年1月24日,澳大利亚洛伊解读者网站一篇题为《印度致力于东盟义务有中国因素》中说到:“印度无时无刻不与东南亚保持来往,其实是一种潜在的愿望,渴望跟上中国的步伐,或是效仿中国,防止出现以中国为核心的地区秩序。甚至出台“向东看”政策的初衷也与潜意识里对北京向东南亚的外交进军感到焦虑有关。”

  因此,印度更加强了与东盟的关系。早在2014年,莫迪就把“向东看”战略改为“东进”政策。

  2018年1月25日,印度总理莫迪在不确定的“十面霾伏”的季节中,邀请东盟十国领导人齐聚印度首都新德里,出席“印度-东盟纪念峰会”。

  2018年1月26日,是印度第69个共和国日庆典,印度打破了外交常规,东盟领导人悉数为获邀嘉宾,参加印度共和国纪念日庆典。

  印度媒体普遍叫好,认为此举意在“牵制中国”或“遏制中国”。

  甚至有人认为这次峰会几乎就是印度版的“亚太再平衡”了。

  这是不是有点莫名其妙。

  印度与东盟搞好关系,完全是双方各自的事情,与中国八百竿子打不着,为什么印度每干一件事总是把中国牵扯进去?

  再说,东盟国家又不傻,把如此复杂的感情带进与东盟发展经贸关系之中,难道东盟国家就没有看法?

  如果有如此严重的“嫉妒”心态,印度发展与东盟的关系效仿或模仿中国与东盟10国,岂不就有点“东施效颦”了。

  印度的“东施效颦”也不简单就这一种。

  中国“一带一路”的海上丝路也被印度“克隆”。

  2017年5月印度和日本携手提出的“自由走廊计划”就与中国“一带一路”中的海上丝路高度相似。

  效颦就效颦吧,先不说“自由走廊计划”能不能干好或能不能干成,你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不要捎带中国。

  但这老先生倒好,印度齐呼“自由走廊计划”将抵消中国“一带一路”的影响,印度打造抗衡中国的“战略长城”,印日联合制衡中国的自由走廊计划,啥事都要与中国比一比。

  因此,印度的这种什么事都要与中国比一下的心态,难道不是“东施效颦”是什么?

  悦秋堂有诗为证:

  东施效颦说印度,心态不好没出路。

  事事抗衡或遏制,长江东流谁堵住。

  2018.1.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17 08:14 , Processed in 0.10940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