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470|回复: 0

邱震海:中国经济差,但前景不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8 16: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今天开始一股寒流将席卷全国上下,我想无论是在南方还是北方,朋友们可能都会程度不同的感受到寒流的侵袭。在我们生活的广东和香港地区,据说明天星期五的气温将达到最低,所以希望朋友们无论身在何处都要程度不同的做好防寒保暖的工作。寒流侵袭华夏大地,这是今年1月份这几天的一个中国气候的情况,但是与此同时,另外一股寒流也在侵袭中国,那就是经济的寒流。

  我们知道昨天全球股市包括中国的A股又大跌,前几天A股稍微好一点,然后又大跌。其实说好了一点,完全不是事实。我们知道到今天为止,2016年整整3个星期,坦率来讲这2016年中国股市很不平静。我们知道从2016年的第一个股市交易日,中国也是实行第一个熔断日开始,其实就是被熔断,就是被烧停,然后第一个星期就两次垄断被烧停,然后熔断被烧停是一个表面现象。我当时就说了其实折射垄断设计机制的不合理等等,这我们就不再追溯了。但是为什么垄断会被烧断?还是因为股市大跌吗?股市冲破了5%这个底线,那么为什么会那么快的冲破呢?这不是熔断,不光是熔断设计的问题,而是我们去追究为什么中国股市会大跌。中国股市大跌的原因还没弄清楚,中国的人民币又开始大跌。这个在过去几个星期也是持续不断地跌,所以恕我直言,在过去的这3个星期,2016年开年伊始,这个关心投资,关心企业发展,关心中国经济发展的朋友们,其实是有点人心惶惶,有点忐忑不安,有点不知未来会走向何方。

  我记得2015年年底的时候,我当时在这里点评中国经济未来走向的时候,也提出几个命题:第一就是中国经济到底什么时候会着陆?这个什么时候会见底?现在在探底,什么时候会见底?见底以后它到底是以什么方式来反弹?到底是以V型反弹,就是见底以后忽然反弹;还是以这个L型反弹,那就不反弹了;还是U型反弹,在第一步整合以后反弹;还是w型反弹,就是忽上忽下。这些坦率来讲,都是些困扰很多经济学家的命题。与此同时这个中国的经济未来的走向也令大家非常的关注,从长期来说经济结构的调整的走向也令大家非常关注,那么就在前天中国统计局也公布了去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指数是6.9%。前天当天晚上,我在凤凰卫视的这个《全媒体大开讲》节目当中应邀做嘉宾的时候,被快速问到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的时候,我当时就说了一句这个数字来的非常得妥帖,政治上非常的正确。换句话说就既不太高,同时也不太低。哈哈,连3位主持人听了都笑了。由于时间有限,我当时就不再进行阐述了。那今天我在这里所稍微作一下阐述,我认为这就是政治上完全正确。第一它确实是倒行破机,这个破了7%,那么是6.9%,所以给大家一个心理上的感觉就是中国经济确实大家要做好准备了。但是它又不是那么低,我记得去年某一个季度大概第四季度的时候,也是6.9%,对不对?所以我说就是政治完全正确,既不太低也不太高。但是我前天还是说多了两句,我说其实我相信李克强总理是不会相信这个经济数据的,因为李克强总理从他开始在辽宁当省长的时候,就说他从来不相信GDP的数据。他只相信另外三个数据:一个是用电量,一个是货运量,一个是银行信贷量。因为什么呢?如果是用电量,你除非这个企业主生病了,精神生病,神经有问题,要不然他不会没公开的时候就去积极公开。同时货运量也是如此,货运量是实的,信贷量那更是实的,除非你这个企业精神出问题了,要不然他如果没有后一步继续发展的需求的话,他是不会像银行去借贷,哪怕银行的利率再低,所有的这些其实折射了一个道理,我其实并不很相信统计局公布的这个数据,因为这个数据我认为是政治上正确,但是其实大家也不用那么特别看重,那么我想说什么,我想中国实际经济的发展的数据可能要比这更低,这个点是大家做好准备的,而且长期来说恐怕还会更为艰难,所以用我以前的话来说,其实中国经济未来5到8年可能是处于调整期,那么5到8年可能相对悲观一点了,那我们取个中间数好吧,他未来6年左右的时间是中国经济相对比较困难的,因为这里面中国经济会遇到一系列的结构调整的一个进程。中国的服务业能不能占主导?中国的创新能不能占主导?中国的消费和内需能不能占主导,而不再是原来纯粹的是工业来拉动,纯粹的用这个简单的生产要素拉动或者简单的基建投资,包括很多的这个固定资产投资来拉动,所以这一些都是未来经济结构上要调整。

  我在各种场合,包括我的电视节目好还是很多的电台,还是我的演讲,包括书籍,大家现在看了很多的《当务之急,2014到2017中国最大的风险》这本书,包括现在供给面好多的问题都在这个书里面,两年之前我就有所预测,那么现在发生的事情可能在当时都已经或多或少的被预见到。我当时就说,其实中国经济未来如果要长远发展的话,必须是突破这3个瓶颈。我再重复一遍,必须由现在第二产业主导变成未来的第三产业,尤其是生产类的服务业主导,必须由现在的固定资产和基建投资拉动变成未来的消费拉动,尤其是内需拉动,必须由现在的简单的生产要素劳动变成未来的创新拉动,那么从过去欧洲,包括日本和韩国那些发达的经济体情况来看,其实都有这么一个阶段,都有一个就是所谓世界银行在2007年提出的这个中等收入陷阱,只不过当时在美欧、在日韩发展过程当中还没有这么一个名词而已。但是进入中等收入陷阱之后,如果及时的完成这三大经济结构调整,其实是可以走出低谷。但这个走出低谷的时间一般在5到8年,所以我们假如说快一点的可能中国未来在6年左右的时间能够走出低谷,如果能够走出低谷,能够完成这个三大经济结构的调整。我说这三大经济结构调整完成之日就是中国经济走出低谷之时,那么那个时候中国经济可能真的还有20年,就像林毅夫所说的还有20年的高速增长期,甚至溢满。虽然不会充满鲜花,但是我相信会一马平川,但问题是今天中国就是扣在这个瓶颈上,什么叫瓶颈?瓶颈就是热水瓶的盖子,里面很多热水,但打不开。你瓶颈一打开,里面呼噜呼噜地水就倒出来。今天中国也是如此,中国不是没有发展潜力。中国的经济不是没有发展空间,而是中国经济现在遇到三大瓶颈。刚才我说的是三大结构调整,现在我说三大瓶颈:第一周期性的这个本身,我认为不用担心,因为经济周期就像人的生理周期一样,它到了一定程度生长就会停止,或者至少是放慢,这反而是好事。他换来是人格的成熟,知识的成长,对不对?跟人一样;第二是结构性,结构性的主要是现在在供给面很多的结构问题,比如说我们人口宏利下降了,比如说我们的创新不足,比如说我们的劳动生产率还不够,凡此种种,所以未来如何从供给面来加强改革,但是供给面的加强改革这个可能发力会比较慢一点,见效会慢一点,所以在需求端,我们依然需要关注。实在不行,投资基建还是需要拉,因为中国经济不能让它自由落体式的掉下来。如果掉价的话,就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乃至政治问题,所以现在虽然是这个高层强调要加强供给面的供给侧的改革,但是很多的学者还是认为需求端还是需要加强管理,所以供给面的改革,需求面的管理,这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第三是体制性的问题,我们现在政府还在依然的大包大揽,对吧,虽然没有大量的下放审批,解决了很多了在李克强总理这个前几年,但是中国的各级政府还在进入到各种体制的内部,那么这个问题能不能解决也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但与此同时我个人对中国经济还是有信心,因为什么呢?

  我们经常以前开玩笑说,世界上只有两种事情,一种是世界的,第一种是中国。对中国这么一个大国来说,他总有一些东西叫成功自有过人处。现在过去的5年发生了很多事情,大家开玩笑说,五年之前很多事情都没有发生,5年之前我们至少没有智能手机。5年之后,我们现在很多人都不用电脑了,只用手机。5年之后又会发生什么?这5年移动互联网彻底地改变了世界,也彻底改变了中国。而大家也没有发现,我现在首先是说指中国大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其实很多的发展,包括人们生活形态,包括人的社会的很多形态的发展,如果仔细去观察的话,已经超过了香港,超过了台湾,也超过了美国和欧洲的许多的发展形态。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所以这个就说明什么呢?如果我们能够在这一轮移动互联网时代,或者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能够迅速的抓住机会,说不定用我经常说的话,就能四两拨千斤,说不定就能一步到位,说不定就能后来居上。所以在互联网+的时代,大家能不能及时抓住这个机会,伴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无论是企业,还是整个的经济体迅速的进行整合。我认为这是一个挑战,但同时更多的是一个机会,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个人认为对中国经济,我们一则以忧,但另一方面,一则以喜。忧当然是现在经济数据不好,而且未来中长期可能还会比较艰难,但一则以喜,就是一切就在我们的一年之间,我们能不能及时地抓住机会,及时地进行自我结构的调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8 23:40 , Processed in 0.26571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