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588|回复: 0

侠客岛:这个项目开业,请来了习主席和李总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6 14:2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又是一个周五的晚上,想必很多岛友都在筹划着美好的周末生活。

  不过,对于我们的习主席和李总理来说,这个周末可是十分忙碌。因为亚投行的开业系列活动就在周六举行。

  这可是个大日子,因为亚投行是首个由中国倡导成立的多边开发机构;从倡议提出到正式成立,亚投行的诞生经历了两年多。这期间,有关亚投行大大小小的讨论也有过无数次,光是岛上就发了好几篇相关的文章。

  如今,亚投行开业在即,这开张之后,买卖究竟如何做呢?

  谁可以来开会?

  亚投行开张究竟要做什么?简单说,就是开会。虽然一听开会不少人都觉得头大,但是有些会不得不开,因为它们会有重要议程来讨论。从1月16日到1月18日,除了仪式性的开业、签约、合影活动之外,亚投行的理事会和董事会都要召开第一次大会。

  在这里,岛叔觉得还是有必要重提一下理事会和董事会的职能。

  理事会是亚投行的最高决策机构,一般由各成员国财长或中央银行行长组成,每个成员在亚投行有正、副理事各一名。而中国在亚投行的正副理事就由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和副部长史耀斌担任。确定议事规则、改变注册资本、选举董事或行长、修改章程、吸纳新成员,这些对亚投行运行就有决定性意义的事情都由理事会来承担。

  而董事会主要负责的是亚投行的总体运营,对管理层作出安排。权力包括理事会的准备工作、制定银行政策、就银行业务做出决定、监督银行管理与运营并建立监督机制、批准银行战略、年度计划和预算等。董事会将有12名董事,其中亚洲区域内9名,区域外3名。在1月16日至18日期间,各成员国将选举将选举亚投行行长和各选区董事,从而组成亚投行日常运行的领导机构。

  不过,有细心的岛友问道,57个创始成员里有的成员因为国内的法定程序还没走完,也就是说《亚投行协定》还没有正式被批准,那么严格意义上讲,这些成员国还不能算是正式的成员,那么它们能参加1月16日——18日期间的会议吗?

  这个问题倒是点出了亚投行的开放包容性。

  因为即便国内还没有最终通过《亚投行协定》的成员国还不能在第一届理事会上拥有投票权和被投票权,但他们能够以亚投行观察员身份参加第一次的理事会,以选区代表的身份参加第一次的董事会。这样的安排体现了亚投行对所有创始成员的尊重,因为即便有的成员国不能投票,但只要参会就能了解情况,讨论议题,那么最终决议还是有可能体现大家的意见,以求得最大共识。

  同时,对于新成员的吸纳,亚投行也坚持先让创始成员在国内走完审批程序,正式获得亚投行成员资格,然后再考虑吸纳新成员,这样更体现事情的严肃性及对创始成员的尊重,避免在创始成员的投票权重、股权分配还没完整落实之前就又要重新调整,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另外,在股权和投票权重方面,中国是第一大股东,持30.34%股权,有26.06%投票权,所以对于重大决议需要75%的票数同意来说,中国在事实上具有一票否决权。但这并不是中国刻意为之。将来随着未来成员的加入和股权的调整,中国的股权和投票权重也会被稀释。

  况且,亚投行的决策机制除了要求票数,还对出席人员数提出要求。特别多数的投票要求理事人数占理事总人数半数以上,超级多数要求理事人数占理事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这样的机制安排也体现了亚投行包容开放、尽力协商一致的要求。

  项目怎么推?

  亚投行开张之后,就要考虑项目的运行。去年底,候任行长金立群表示,亚投行将于明年第二季度启动运行第一批项目,计划当年放贷15亿至20亿美元。那么中国是否能获得项目呢?

  据岛上斥候传来的可靠消息,作为中国目前亚投行最大的股东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有资格获得亚投行的贷款项目支持。但考虑到本地区基础设施发展需求更加迫切的国家较多,中方倡建亚投行的首要目的和优先重点不是支持中国的国内项目。因此,在亚投行成立初期,中方暂不考虑申请亚投行资金支持。

  不过,即便中国的项目暂时不获得支持,中国的企业仍有机会在海外参与这些项目。之前岛叔曾在一篇文章里提到,中国企业参与亚投行审批的项目在海外投资建设要比单纯自己到海外接项目的风险小,毕竟多边开发银行成员多,公信力也强,很多风险会事前得到评估,很多疑惑也可以在会议上、在审批环节进行沟通解答,减少了项目所在国的疑虑,尤其是涉及国家战略、安全领域的内容。

  另外,由于亚投行的主要目标在于服务亚洲的基础设施投资,所以修铁路、建港口、开辟高速公路、建能源设施都是必不可少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在实际推行过程中十分容易产生社会环境问题,比如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对特定种族原有生活状态带来影响等等。

  针对这种担心,亚投行自然会结合过去的经验与教训,制定合情合理的《环境与社会框架》,让项目在促进发展与保护社会环境的多样性之间平衡。毕竟对于亚洲大多数国家来说,发展是第一要义。如果过度强调环保原则,采取绝对的环保主义限制发展,那么这对人类的将来也不是一件好事。
  比如以电力开发为例,不过将来如何提倡节约用电,但电还是各项发展的基础。假设一些极端的环保团体认为核能可能会泄露,要限制;火力发电带来空气污染,要限制;风力发电可能对鸟类栖息和造成低频噪音,要限制;太阳能装置会占据土地,要限制。这样一来,不论是传统能源还是新能源发电都会受到限制,电力的缺口就会很大,那么对于亚洲地区落后的国家来说,这将对发展产生致命一击。毕竟有人说的“用爱发电”只是个笑话,并不能真的实现。

  而这也是亚投行会关注到的问题。既要有适当的社会环境保护标准,又要能推动基础设施项目开展,带来亚洲国家的发展。否则有时像世行、亚行一样采取过高的标准,那么发展就很难推进。近几年,像印度、印尼等国家在申请建设燃煤电厂时都被世行以不符合节能减排要求而被否决,这些国家都寄希望于亚投行能帮其实现目标。毕竟就像世界煤炭协会署理行政长官本杰明·斯伯顿说的那样,燃煤电厂完全可以像天然气电厂一样,做到绿色环保,并不是所有的火电站都应该被禁止建设。

  伙伴关系如何处理?

  此前许多岛友问道,既然已经有了世行、亚行,为什么亚投行还需要成立呢?是不是多此一举?还是中国要用亚投行来争夺国际事务中的主导权?

  对于这个问题,岛叔倒是觉得不必大惊小怪。既然要成立,就证明有所需求。亚投行全名亚洲基础设施投资开发银行,针对的是亚洲基础设施。据统计,在2010年至2020年期间,亚洲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投资总需求高达8万亿美元,年平均投资约需7300亿美元,而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现有多边开发银行在亚洲基础设施领域的年度投资规模仅约为100亿至200亿美元。

  这种情况下,亚投行的成立就是为了补这个缺口,专门为亚洲的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毕竟现有的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多边开发银行则强调以减贫为主要宗旨,亚投行与它们在国际多边开发中相互补充。亚投行成立后,将通过联合融资、知识共享、人员交流等方式加强与现有多边开发银行的合作。这意味着有合适的项目大家将一起投入资金支持、进行必要的信息共享和人员培训。

  研究表明:在基础设施项目设计和实施中,使用好的、成功的做法常常可以节约30%~40%的项目成本。亚投行与其他多边开发银行可以发挥发展经验共享平台的作用,促进不同国家间发展经验的共享和成功做法的传播。

  当然,亚投行的成员认缴资金也并不能满足整个亚洲基础设施投资的需求,因此通过市场机制,向金融市场进行融资也是必不可少的途径。假如亚投行能有发挥有限资金的引力,让市场资本看到建设项目中存在的商机,那么它将吸引更多外部资本,从而撬起金融杠杆,在投资建设中事半功倍。

  文/桃花岛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6-1 19:12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