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510|回复: 0

悦秋堂时事点:“脑瘫诗人”余秀华蹿红网络的思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3 10:3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脑瘫诗人”余秀华蹿红网络的思考

  近日,身患严重残疾的脑瘫诗人余秀华的诗歌作品在微信群中走红,首批诗集15000册一日卖断货堪称洛阳纸贵,影视公司欲将”脑瘫诗人”搬上银幕,学者沈睿称赞余秀华为“中国的艾米丽·迪金森,更有媒体大胆推测“脑瘫诗人”余秀华离诺奖有多远?各类媒体的报道、访谈如排山倒海,《凤凰卫视》邀请余秀华做了专题节目。以“脑瘫诗人”“农妇诗人”为标签的余秀华仿佛一夜之间红透了大江南北。

  现年39岁的余秀华,是湖北钟祥市石牌镇横店村的一介农民,虽无能力下地干农活,但因生活在农村仍称之为农民,因出生时倒产,致使脑缺氧而造成脑瘫,因身体残疾,上学上到高二下学期便辍学,从此之后,她赋闲在家,由于病痛和极度的寂寞,诗歌成了她忠实的伙伴。

  我是从窦文涛主持的节目《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了解到这一情况的。在QQ、微博、微信为资信手段的今天,我的微博被新浪封杀了几个月了,因此我无法看到从文化快餐方面得到的信息,因此,我有点老化了或不和时宜了。

  一开始我对余秀华的印象也就是一个其貌不扬、吐字不清,谈不上有一点好感的残疾病人。但随着节目的深入,我逐步改变了我的看法。我也见到过因脑瘫而残疾的病人,普遍是因活着而活着,好像对生活的态度也没有那么阳光。有的脑瘫病人也就像鲁迅在《祥林嫂》描写的:“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余秀华却不一样,她的谈话与她的思维好像不在一个层面,她很有思想,对一些事情的理解有自己的一套看法,有并有其独到的见解。她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对世界的一套看法。用她自己的话说:有时好像自己的身体不是自己的。还有更雷人的的话,她有自己的爱人,“他(余秀华爱人尹世平)从来没走进过我(心里)。生活习惯,思想体系,认识世界的方式都不一样。”有脾气的时候,余秀华说,“我希望他滚出我的生活,越远越好。”

  写到这儿,我感觉你对脑瘫诗人余秀华有点了解了,她还很有点个性,用现在最时髦的流行语是太“任性”,有朋友说了,你的条件也就那了,脑瘫病人,还要求有爱情,你的男人看上你也就不错了,你知足吧!

  这一段话引起了我的思考。像余秀华这个情况,她的身体情况(脑瘫)与她的思想并不匹配,这说明在她的灵魂和躯体并不是一回事,换句话说,她的躯体拖住了她的灵魂。也就是说,虽说她的身体残缺(脑瘫),但她的思想是健康的,完整的。我们可以通过余秀华的一段话来了解:“有时候就是自己一刹那的感觉,不高兴的时候,就去表达一种不高兴的情绪,并不是说要用诗句达到什么样的表现。……对我来说写诗是一件小我的事情,我觉得我的残疾就是命,有些事情你改变不了,改变不了的就是命运……你在这个地方,你想走你想飞,但是你飞不起来。”

  我觉得,这一点也颠覆了传统(我本人的体会,不代表全部残疾人)。通常我所了解的残疾人(还不是脑瘫)有的因为身体的缺陷扭曲了自己的性格,表现吧,各有各的表现,有点脾气暴躁,有的性格古怪,有的破罐破摔,有的对生活不抱希望,有点性格阴暗等等。从余秀华的谈话中,虽然也能反映出一点什么来,但整体她有一套体系,有自己健康的灵魂。

  网络窜红后,有人把她比作美国的艾米丽·迪金森我倒真的不懂怎么回事,但我想英国科学家霍金(好像也是脑瘫吧?)也是这种情况,他身体的严重残疾没有影响他对科学的执着探索,他的思考能力健康人有几个能超越他?我的意思是想说,有时候人的肉体和灵魂还真的不是一回事!

  说到这一点,话题就应该转一转了,关于对余秀华的创作评价。虽说对文学评论一窍不通,但我觉得评价她的作品虽然离不开她的创作环境,能不能从另外一个角度,那就是从她的健康的灵魂方面,纯艺术方面去着眼,就像评价霍金一样,先不说他的身体状况而说他的学术水平。

  就余秀华的诗歌,说法五花八门,褒贬不一。但对她的诗歌的传播,得益于现在的传媒,微信、微博、QQ等成了最简便最快捷的传播工具是毋庸置疑的。在以快餐文化风行一时的今天,余秀华的诗是不是能给乌青体相提并论,我认为他们不是一个档次的东西。那余秀华诗歌为什么能“火”上一把,有很多网友认为余秀华的诗沾了“脑瘫”的光,人仅“脑瘫”一项就够啦,“脑瘫”+能写诗,“脑瘫”写出来的诗是什么样的,吊人胃口了,吸人眼球了,雷人效果也就有了,加上快捷的传媒,余秀华也就“红透了”。

  我思考余秀华固然脑瘫,但她的诗歌是不是也触动了一些人的灵魂,与其内心世界产生了一些共鸣,唤醒了人们长期以来的文化“干渴”,加上我们民族“诗词王国”的基因遗传,就像《百家讲坛》前几年于丹讲《论语》时,激起了自文化大革命以来我们集体的传统文化回忆一样,形成一股传统文化热,有没有这种可能?的确不敢妄下结论。

  2015-02-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17 23:48 , Processed in 0.09376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