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608|回复: 0

云石:日本Ⅱ——日本为何对军国主义如此沉迷?【地缘政治24】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12 12:3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明治维新后,日本在工业化的同时,在意识形态体系上选择了军国主义,在给亚洲各国带来巨大灾难的同时,也最终毁灭了自己。那么,日本为什么会选择军国主义这个魔鬼呢?

  这要从近代日本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来看。

  首先,工业文明的到来,使海洋的地缘屏障作用大幅削弱,这种变化,使日本面临巨大的外部威胁——这是农耕时代所未遭遇过的。

  近代的人类世界,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大行其道。列强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抢占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浪潮。

  面对携工业文明之势而来的西方列强,即便是中国这样的庞然大物都无力应对,日本这种地缘实力有限的弹丸小国,想保证独立的难度更是可想而知。

  如何抗击列强冲击?首先要做的就是中央集权。

  在云石君看来,中央集权的好处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可以最大限度的集中内部资源,以应对外部的冲击——古代中原王朝便采用了这种体制,以应对来自蒙古高原的游牧军事威胁;其二,通过权力的集中,可以打破各地区之间的政治藩篱,为大规模工业化的开展提供基本的社会条件——对于日本这样一个诸侯割据,各自为政的国家来说,这显得尤为重要。

  在亡国的背景下,日本精英阶层开始了行动。

  最先开始的便是倒幕战争,而发动者,则是位于本土西南部的四强藩——长州、萨摩、肥前、土佐。
  鉴于德川幕府的政治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日本近代化转型的迫切需要,所以他的倒台是必然的。只是出手的却是西南四藩,这就有点意思了。而这里,也就涉及到我们上节所介绍到的古代日本三大地缘政治板块之一——泛九州地区。

  泛九州地区位于日本本土西南,与日本的关东、关西两大地缘核心均相距较远,而与中国核心区和朝鲜半岛却相对较近,这种特殊的区位优势,使他能够相对最好的接受华夏等外来先进文明的熏陶,从而获得较强的现实实力。而这种实力,和它偏居一隅的地理位置结合到一起,又反过来使他成为日本最不服王化的地区之一。

  尽管华夏文明此时已经衰落,但南来的西方势力,却填补了华夏文明的位置,所以盘踞于此的西南诸侯依然实力强劲,对外部的变化也更为了解,因此成为倒幕的中坚力量。

  德川幕府早已是冢中枯骨,外不能抵御列强,内不能压制诸藩,很快便在倒幕军的打击下倒台。在倒幕势力的拥护下,明治天皇重掌大权。

  在掌握政权后,明治天皇和维新力量迅速开始推行中央集权,并大力开展工业化。

  中央集权和工业化,是日本挽救自身命运,甚至做大做强的唯一选择。而随着一系列维新政策的推行,日本内部的地缘格局发生了变化。具体来说,就是以新的本州地缘板块兴起。

  这其实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农耕时代时,由于日本内部地缘结构支离破碎,且缺乏强大到足以压制四方的核心地缘板块,所以早造成了政治上的四分五裂。

  但随着工业时代来临,铁路的发明和普及,使陆上各地缘板块的联系大幅加强。相对于中俄这种国家,日本的地势并不是太复杂,凭借铁路的力量,日本完全可以将原本相对独立的各次级地缘板块连接起来。

  尤其是关西、浓尾、关东三大平原,位于本州岛中部,实际距离并不遥远。在农耕时代时,限于文明发展水平,三者间的山川或可形成较强的地缘屏障。但当人类进入到工业时代后,本州岛的那些许山丘就不再是阻碍联系的障碍。借助铁路、公路、轮船等近代交通设施和工具,三者的地缘关系可以得到极大加强,甚至最后整合成为日本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本州核心地缘板块。

  本州核心区的出现,彻底颠覆了关东、关西、泛九州三强并立的传统地缘格局。本州核心区不仅面积更大,而且由于这一核心区主要为沿海低地平原,更适合工业发展,所以随着工业化的启动,它迅速拉开了与其他次级板块的实力差距。

  一个位居领土中部的超强地缘板块,意味着日本可以以此为依托,压制其他边缘势力。这在地缘上为日本的中央集权提供了巨大支持,是这一崭新政体能够站稳脚跟的根本原因。

  只是,这种地缘格局的颠覆,意味着泛九州地区的相对没落。

  这其实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泛九州地区的地缘实力本就有限,不过是靠与外部接触的优势,才能与与关东、关西两大板块分庭抗礼。随着日本的开放和工业化的推进,泛九州地区的外贸枢纽优势迅速被填平,而关东、关西却依靠工业的力量整合到了一起。当强大的本州核心区出现后,泛九州板块被压制也就不可避免了。

  可是泛九州势力不能接受这种结果!毕竟他们可是倒幕运动的发起方和主力军,日本能够中央集权,全赖他们当年的振臂一击!

  可现实就是这么残酷!虽然凭借倒幕之功,泛九州势力在早期明治政府中占据重要位置。但随着本州地缘板块的兴起,以此为根基的当地势力迅速壮大,而以泛九州地区为根基的旧日功臣迅速被边缘化,这引发了他们的强烈不满。当这种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冲突就不可避免——这就是日本维新史上著名的西南战争。
  在被边缘化后,以倒幕英雄西乡隆盛为代表的泛九州势力退出明治政府,纠集西南部萨摩等藩的武士,与政府的新军武装对抗。最后,凭借强大的实力,政府军取得胜利,西乡隆盛自杀。

  在这里云石君多说几句:后世史家通常把这场战争定性为新兴资本主义势力与封建武士的冲突。这种理解当然没错,但探其实质,其实也是泛九州板块与本州核心区的地缘冲突。

  文明形态的质变,大幅提升了本州核心区的地缘实力,使他们成为工业文明的最大获利者,所以本州地缘势力得以转型,进而更多的以新式资本主义的形态出现在世人面前。

  而泛九州地区因体量和地缘结构的限制,在向工业化转型的过程中大大落后,当地势力自然也就更多的保持了传统的封建武士面貌。在工业文明条件下,本州地缘板块在体量和质量上都获得了大幅提升,获得了压制各方的绝对优势,以泛九州为代表的边缘地缘板块,便再也没有割据自雄的本钱。

  西南战争的胜利,标志着日本最后的地方势力被摧毁,中央集权大功告成。日本工业化的内部阻碍得以消除。

  但这并不代表日本的危机就消除了。毕竟日本只是一个地盘有限,资源匮乏的小国。就算把地缘实力充分变现,也依然不能和列强抗衡,成为强国更是想都别想。所以,要想保全和壮大自己,日本唯一的选择,就是发展军事力量。

  发展军事力量,从保守的角度,可以增强抵御列强的能力;而从发展的角度,则可以为日本争取更多的地盘,提升自身的地缘实力,进而更好的保全和壮大自己。既然如此,那近代日本崇尚武力和军事扩张也就不足为奇了。

  崇尚武力和军事扩张,是军国主义得以形成的基础。

  可话又说回来,近代列强谁不符合这两项标准?

  军国主义的定义,是将国家完全置于军事控制之下,使政、经、文等各个方面均服务于扩军备战及对外战争的思想和政治制度。纵观近代列强,并不是每家都达到这种程度——就云石君所知,英法美三强就没有。

  那为何日本最后就形成了军国主义呢?

  时也!势也!

  势很好理解。日本就那么巴掌大块地,又资源匮乏。在家底不足的情况下,只有推行军国主义,才能将国家资源最大程度的集中到军事方面。

  而所谓时,则是日本时运不济。日本转型时已是19世纪后半页,世界上好点的地盘要么已被西方列强占领,要么也被他们虎视眈眈。日本这么一个后发小国,不在军事投入程度上重重加码,是抢不过这些欧美列强的。

  甚至想抢中国都困难。虽然大清朝已经衰落的不成样子,但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日本只有拿出全部家当发展军事,才有可能抵消中国庞大体量带来的规模优势。

  总而言之,在先天不足的情况下,军国主义是日本生存发展的唯一之选。在看透了这一层之后,日本义无反顾的投入了军国主义的怀抱。

  有了军国主义的加持,日本终于获得了自保和扩张的本钱。

  而另一方面,由于军国主义极端压制人性,并且将民众利益剥削到极致;所以日本必须大力军事扩张,用扩张取得的巨额收益来平息内部的不满,才能使这一体制得以继续维持。

  当国家和民众的问题都需要通过抢劫来摆平时,日本的对外扩张也就顺理成章了。

  大日本帝国的扩张史,基本上中国人都十分了解。只是,日本为什么会选择侵略中国?他又凭什么能击败清朝和沙俄?为什么日本能在一战中获利甚丰?又为什么会与美国发生冲突,最终在二战中被美国摧毁?我们下一节继续解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2 11:55 , Processed in 0.10940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