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旁白:周三股市走了一个V型反转,据说是市场上传言降准所致:
彭博:经济学家们一致预期中国央行降准0.5%
彭博8月13日至18日对19位经济学家进行了月度调查,最新结果显示至2015年3季度末,中国主要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料降50个基点至18%,到2015年年底,有可能再降50个基点至17.5%。另据彭博8月14日开展的另一项调查,人民币仍存在进一步贬值的预期,中国央行干预汇率的压力有增无减,外汇储备余额预计全年将下降3930亿美元,为20年来首降。“我们判断还会有地方债置换和外汇占款流出,7月外汇占款数据显示流动性有明显收紧,”中国民族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朱启兵在电话采访中表示。“18日央行的逆回购也投放了1200亿,力度有些超乎寻常,但逆回购主要针对短期利率,如果要影响长端利率,还需长期资金配套,因此降准仍有空间。”周二央行在公开市场进行了18个月以来的最大规模的逆回购,分析认为这显示了央行积极管理流动性预期的意图。“逆回购经常发生在资金外流压力较大或资金季节性紧张时,且在资金外流时,量价变化较为频繁,”兴业证券分析师唐跃在19日的报告中称,“不过从历史上看,逆回购与降准并不冲突。”唐跃表示,资金外流和经济持续下行是准备金率下调的真正驱动因素。尽管在时间上具有不确定性,年内降准仍有可能。
旁白:周三下午著名财经人曹山石发微博,确认降准方案已经通过。市场一片群魔狂舞啊,大家这个嗨啊。事实上周三央行就开始搞MLF放水了:
周三中国央行MLF释放市场流动性
路透报道,三位消息人士周三透露,中国央行周三向部分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及城商行等进行了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全部为新增规模;此次操作应意在缓和因人民币贬值而导致的流动性趋紧压力。市场人士指出,本次MLF操作对象基本都是外汇业务规模较大的银行,人民币贬值后的客盘购汇相应也加大了银行的购汇压力,并对人民币流动性形成抽离,因此央行出手给予补血。从中间价改革的8月11日至今,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的成交量已达2,085亿美元。一位消息人士称,“应该是缓冲(短期资金压力),利率持平(于7月),也不是到期续做。”另一位消息人士则表示,本次MLF期限为六个月,利率3.35%,“我们也有,微量新做。”央行8月11日宣布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以增强其市场化程度和基准性,并一次性贬值近2%。
旁白:现在市面上其实流动性不宽裕,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一直持续小涨,大家心理现在都不踏实。在人民币大幅贬值,且外汇占款急剧缩水的情况下,不降准是不可思议的,不搞扭曲操作,更是不可能的。而且即使人民币贬值,指望因此刺激出口,似乎也不可能:
商务部:中国贸易形势严峻复杂高于预期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称,中国贸易比预想更加严峻复杂,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外部需求严重不足。从海关总署公布的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看,今年7月,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为34.1,较6月回落0.7,连续5个月下滑,表明今年第三季度我国出口压力仍然较大。沈丹阳还称,中国前7个月劳动密集型出口下降相对较快,不排除今年个别月份出口负增长,但全年仍有望正增长。此外,中国7月出口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商务部数据显示,二季度中国境内金融机构对境外直接投资净流出23.09亿美元,二季度境外投资者对中国境内金融机构直接投资净流入41.38亿美元。
旁白:总体上说,中国外贸数据会难看,但不至于难看到日子不能过的地步。尤其是资本流动这块,其实并未如人们之前所想的那样,这边贬值,那边疯狂出逃。实际上,大机构还是悄悄进入中国境内买资产的。对比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形势,中国算是可以了:
新兴市场资金流出趋势远未结束
北京时间19日早FT报道,过去13个月已有1万亿美元的资本洪流退出新兴市场,差不多两倍于金融危机期间的资本流出。各方对全球发展中经济体信心低落。持续的资本外流强化了这样的担忧:遭受经济增长放缓和本币走低的新兴市场经济体,正在交出它们扮演了多年的全球经济增长火车头的角色,转而沦为需求的拖累。分析师们表示,随着人们对预期的美联储加息感到紧张,加上中国的人民币本月贬值,资本流出可能会提速。“这些流出远未结束,”投行NN投资伙伴的新兴市场高级策略师马尔滕-扬-巴库姆表示。当一个国家的投资者、企业、金融机构和其他实体纷纷把资金转移到海外时,就会导致资本流出,进而对该国货币的汇率形成下行压力。根据NN对官方数据的汇总整理和估计,在截至7月底的13个月里,19个最大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资本净流出总量达到9402亿美元,近乎两倍于2008-09年金融危机时三个季度的4800亿美元净流出总量。资本流出标志着一个急剧逆转;金融危机过后的6年里,随着新兴市场帮助重振虚弱的全球经济,它们曾得到强劲的资本流入。NN发现,从2009年7月到去年6月底,上述19个新兴市场的资本净流入总量达到2万亿美元。资金不断外流已经引发了一个恶性循环。新兴市场货币兑美元汇率大幅下降,抑制了进口需求,压低了总需求。以今年6月为例,根据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编制的移动平均数据,新兴市场的进口同比降低13.2%。“新兴市场进口崩溃,反映了更为根本的需求下降,因为资本外流迫使国内需求萎缩,同时大宗商品价格走低导致大宗商品生产国的收入缩水,”凯投宏观的尼尔-希林表示。“到目前为止,没有什么迹象显示我们已经触底。”
旁白:下面就看美联储怎么出招了,貌似九月加息没商量,你看看下面数据:
美国7月新屋开工户数超预期增长
继6月创七年半次高后,7月美国新屋开工户数继续超预期增长,创近八年来新高,预示着美国房产市场今年下半年有望稳步回升,给美国经济第三季度强劲增长开了好头,美联储则更有可能下月启动加息。体现新屋开工趋势的营建许可户数7月环比降幅创七年新高,意味着新的增长动力还需要时间来蓄积。路透报道认为,继就业、零售销售和工业生产增长企稳后,新屋开工数据又带来好消息,它们预示着今年第三季度美国迎来经济强劲增长的开门红,而经济数据乐观会让美联储更有信心今年9月启动加息。数据公布前,投资机构Evercore ISI的经济学家 Stan Shipley评论美国房产市场称,房产现在是美国经济表现良好的方面,就业增长向好、家庭结构有利、利率低、消费者信心相对较高,所有这些都推动了房产需求增长。
旁白:美国房地产形势这个好啊,好到让新兴市场国家吃不消的地步。因为按逻辑看,这种确信无疑的复苏形势,你不加息,还等到啥时候?但且慢,如果人民币汇率再贬值怎么办?美国企业还活不活?这不是开玩笑,现在中国经济能不躺下,其实就靠地产撑着,但你看看下面,还能撑多久?
中国房地产企业集体寻求转型之路
房地产行业进入低利润时代,多家房企谋求转型,投身向金融、体育、医疗等更为火热的行业。18日,浙江广夏发布公告称,公司决定在未来三年内逐步退出房地产行业,进入有发展潜力和增长空间的新领域,实施产业转型。公告称,不再新增其他房地产开发项目。同一天,莱茵置业宣布正式更名为莱茵体育。早在6月份,莱茵置业便公告称,拟将旗下多家置业公司的股权全部或部分转让。这也意味莱茵置业将全面退出房地产行业。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对《证券日报》表示,“目前已由36家上市房企公布了半年报,平均净利润率历史上首次跌入个位数,仅9.12%,表明房地产行业已经进入中低利润行业范畴”。就连老大万科,面对传统住宅产业不断下滑的利润率,也开始积极布局新型业务。其总裁郁亮也表示,“行业进入白银时代,盈利水平受到一定局限,需要精打细算做事情,从管理要效益”。即便有业绩不错的公司并不全面退出房地产行业,但也开始搞起了“副业”。以目前业绩增幅最高的苏宁环球为例,其也在积极谋求转型。公司自2015年确立大文体、大健康、大金融“三大板块”战略方向以来,便一直积极寻求与相关领域优势企业合作机会,筹划推动战略转型。而去年销售额超200亿元的阳光城,也在开拓医疗健康领域。据悉,经过1年多的平台搭建,目前公司在人才储备,顶层结构建设以及激励机制的制定上都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2015 年具体项目将会逐渐落地。广发证券预计,在2015 年下半年到2016 年上半年,医疗健康业务有望开始为公司贡献业绩。
旁白:这都属于日子没得混了,只好想办法的那种。说利润低到个位数,其实只要有钱赚,哪怕少点,只要能长久,地产企业还是不会转型的。现在大家都一股脑的考虑转型问题,就在于他们预期到,这个位数的利润率估计也保持不了几天啦。那么,现在中国经济能有什么出路?改革啊:
深改委:集中出台一批接地气的改革方案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8月18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今年以来,在去年全面深化改革开局良好的基础上,各方面改革继续呈现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改革定力、保持改革韧劲,加强思想引导,注重研究改革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锲而不舍、坚韧不拔,提高改革精确发力和精准落地能力,扎扎实实把改革举措落到实处。会议强调,要把有利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改革举措往前排,也要在有利于建章立制的改革举措上下功夫,依靠改革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要在国企、财税、金融、司法、民生、党建等领域,集中推出一批力度大、措施实、接地气的改革方案。要保持督察工作力度,在是否解决了突出问题上下功夫,让实践来检验、让基层来评判、让群众来打分,确保改革落地见效。
旁白:接地气的改革方案?什么意思?18日晚出台公安部方便群众异地办理身份证的政策。嗯,不错,确实便民也接地气,大家很高兴,但这个不能刺激股市上涨啊。话说国泰君安的首席干脆挑明了:不改革没有底。下面是他报告的节选:
任泽平:不改革没有底
1、现在经济很差,不改革没有底。所谓的底,一定要新经济崛起对冲旧经济退潮,这有赖于改革放活,目前看,寻底路漫漫,我们担心会超调。2015年上半年真实的GDP实际增速5%,名义增速仅3%。预计经济3季度回调,4季度在新财政计划带动下暂时回稳,2016年初由于金融业高基数再下一个台阶。好消息是,中国的改革都是倒逼,形势比人强。4、改革进入深水区,开始触动利益和灵魂。跟国资委谈国企改革,跟计生委谈放开二胎,跟发改委谈投融资体制改革,无异与虎谋皮。当然也有超预期,不改革也就算了,国改竟然倒退,这算不算超预期?6、没有改革,注定平庸。现在:经济不上不下,货币不松不紧,改革不进不退,市场不牛不熊。舆论导向:经济不能说差,货币不能喊贬,市场不能唱空。结论:震荡啊震荡,不停的震不停的荡,推荐交易性和结构性机会。7、我和改革,从热恋到陌路。没有改革照亮未来,一切都暗淡下来。缺的不是资金,是信心。我们深信,市场经济的理念已经在这个国家扎根,伟大的梦想推动社会进步。太阳会再升起,我们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旁白:这哥们,就是在去年上证指数2000点的时候唱多5000的分析师,牛吧?当时唱多,不是瞎扯,现在悲观,也不是没缘故。确实事态发展有点超乎市场预期,谁能想到十八大三中全会一年之后,改革大业居然会演变成今天这样?谁能想到?那是组织的工作纲领文件啊!就算打折吧,也不至于打折成负数吧?但事实就是国企改革会走回头路,大家都因此抓狂了!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最新数据显示,上周(8月10日至8月14日),证券市场银证转账净流出831亿元,连续四周净流出。18日市场因此暴跌,国泰君安的市场部估计也吓得够呛,连忙出来澄清说这是误导性言论云云……。但国际大佬们动作显示,他们也许比任先生更悲观:
国际四大佬重仓黄金
自2011年高位以来黄金价格已经下跌了40%。CNN称,现在对冲基金巨头的行动正暗示,黄金市场最坏的情况已经结束了。Stanley Druckenmiller的Duquesne基金是最近才下手的,其在二季度大幅增持逾3亿美元的黄金ETF,创下其家族基金对黄金史上最大手笔买入。截止2015年8月14日,在美国股票投资组合中,Duquesne持有的跟黄金有关的股票比例已经接近25%。据华尔街见闻此前文章,二季度中,索罗斯的家族基金维持了76.1万股黄金矿企股ETF持仓量,并且增持了大约190万股的Barrick的股票,总价值2010万美元。据递交监管机构的13F文件,二季度鲍尔森的Paulson & Co持有全球最大黄金ETF SPDR Gold Trust由1020万股降至920万股,减持幅度9.8%,市值降至10.4亿美元,仍然是黄金市场最大的多头。绿光资本的David Einhorn持有的黄金矿业ETF规模也达到1.513亿美元。
每日综述:中国央行现在严格按照“蒙代尔三角不可能定律”操盘,即放弃汇率维稳,争取资本自由流动和利率政策独立目标。人民币汇率走势,从此让市场随意。中国金融系统资源重大错误配置因此而被矫正。但这不足以对冲改革滞后带来的负面影响。因为“新经济”增量受制于技术官僚阶层的狙击,而“老经济”存量又受制于既得利益集团,改革几乎毫无进展。这个角度看国际大佬重仓黄金,也许更有意思:盛世的古董,乱世黄金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