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107|回复: 0

张敬伟:陆港基金互认是救市催化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2 08:4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股市“牛熊”纠结的语境下,陆港基金互认7月1日正式实施。对此,内地媒体的报道是,酝酿已久的内地香港基金互认终于开闸。按照规定,两地基金互认的初始投资额度设定为南北向资金进出各3000亿元人民币。

  预期的基金开闸,和央行“双降”(降息、降准)及养老金入市的利好一起,被市场普遍解读为“救市”。就逻辑而言,波动起伏的股市,的确需要政策引导下的资金流注入,以强化市场信心,破解投资者“熊来了”还是“牛回头”的普遍心理焦虑。

  就资金配置和陆港两地股市的关系言,两地基金互认对于股市行情确实具有正面提振效应。但催化之效如何,是短期刺激还是长期效应,那要看两地股市的反应。但从沪港通的催化效应看,政策市也往往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这是全球股市的铁律,股市涨跌曲线既有逻辑理性,也受非理性市场因素的影响,甚至市场的一个传言和舆论场的一个报道,都能引发股市的大幅波动。因而,对于股市走向的政策性盘整或资本配置新政,还是要有基本客观的评价为好,切忌将其简单解读为所谓的“救市”。

  从沪港通到拟议中的深港通,再到陆港两地基金互认,凸显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的成果,即以香港市场为载体,实现了全球市场的互联互通。借助两地资本市场联通的载体渠道,中国资本可以通过港股市场向全球市场蔓延延伸,全球资本亦可更加通畅地进入中国资本市场。如果说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阶段招商引资成就的是全球制造业大国的地位,改革开放2.0版则使中国资本市场融入全球,中国资本深耕全球市场。

  当投资者为股市“牛情熊意”而癫狂陷入悲欢离合的剧情时,政策面也通过沪港通和陆港基金互认提供了投资者更多的资本配置空间和投资创富机会。甚至可以说,沪港通为投资者还设置了50万元的门槛,两地基金互认则使两地投资者依傍互认基金实现了低门槛更多元的投资机会。甚至可以说,内地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香港基金,在全球资本市场进行投资。也可以说,普通投资者借助两地基金互认机制,真正实现了自由投资的全球化。

  这是陆港基金互认的宏大意义。当然,两地投资者以及符合认证条件的两地基金,当务之急还是要洞悉两地基金互认的规则,明确权利义务关系,强化风险投资意识,切不可急躁冒进,跟风炒作,以免在资本大潮的涌动中迷失理性,导致不可预估的市场风险。

  按照证监会规定,基金互认并非大撒把式的方式,而是设置了监管上的“节流阀”。一是设定双向投资的额度上限3000亿元人民币。二是预设互认基金的基本门槛,即成立一年以上、资产规模不低于2亿元、不以对方市场为主要投资市场估算,符合这一标准的内地、香港基金数量预计为850只、100只。三是销售规模上的限制,香港互认基金在内地销售规模占基金总资产的比例不得高于50%。基金管理人应该严格按照规定,发挥销售“调节器”作用,确保内地销售规模不高于50%的比例。四是纳入陆港互认的基金销售类型主要是基本型基金,如常规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及指数型(含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黄金ETF、分级基金、保证基金、保本基金等产品目前都不在互认范围内。

  上述举措,具有初期谨慎施行的意味,未来不排除两地基金互认的大开大合,以至于良机基金互认的全面放开,形成统一的基金市场。

  资本市场的核心是资本,资本的活力在于流动,资本的本质在于增值。陆港基金互认在机制上形成了内地、香港和全球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中、港和全球资本有了更多流动的空间,也给予投资者更多投资机会和创富空间。大言之,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和拓展,也使中国资本有了畅行全球的机遇;小言之,则是各路投资者的利好。

  就现实而言,陆港基金互认将盘活各路资本,释放出强大的流动性,在内地股市和港股市场形成催化效应,提振投资者信心。

  后市值得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6 04:49 , Processed in 0.07817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