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370|回复: 7

井底望天:话说安倍经济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9 11:3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者注:美国外交协会网站登载了一篇探讨安倍经济学的文章《Voodoo Abenomics——Japan's Failed Comeback Plan》。本期周报我们翻译了这篇文章的全文以飨读者,并且邀请了较为熟悉日本情况的淡定同学对相关话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饮鸩却不止渴的安倍经济学

  编译者——清水里的鱼

  当下的日本,越来越多的三十出头的人们面临如下的困境: 尽管经过多年学校教育,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还是无法在好公司里谋到一份全职工作。日本僵硬的劳动法说了,在经济下行时,企业们别想轻易裁永久雇员。于是企业家们的应对之策就是大量雇佣兼职员工甚至临时工,这么搞还能顺带少付1/3的工钱。现如今,25到34岁的日本男性中有17%干的就是这种所谓的二流工作,而1988年时,这个数字是4%。总体上讲,如果计入所有年龄和性别的话,38%的日本人目前干的是低收入或者兼职工作——天下大同的“一亿中流“已然成为历史传说。

  安倍首相上台时说了,他要复兴日本。现在的他不停的自夸自己增加了多少就业机会。不过事实是,所有增加的工作都是非正式的岗位;正式岗位的工作机会已经又降了3.1%。结果工人们的实际平均收入在安倍治下已经跌了2%——于是消费者们不花钱了。再者,心理上,干着二流工作的人已经很郁闷了,你还指望他们积极向上的去组建新家庭?于是,三十来岁的男人,干正式岗位的话,70%都结婚了;干非正式的嘛,这个比例只有25%。

  个人的悲惨放大后就变成了日本国家的悲哀。基本上,社会的人力资本受到影响。这是因为非正式工人不会去学习最新的技术技能,于是这影响了劳动力的水平。再进一步,二流工作干得越久,你也就越没有希望跳出这个坑,技术水准恢复就更难。另外,干着二流工作不结婚,也就不生育。老龄化的日本想找更多的年轻人供养老去的一代就更麻烦。

  对症下药,安倍理应处理这些相互关联的,造成日本经济乏力的核心问题。可实际上这些问题连提都没人提,即,安倍啥也没干。当然没人有兴趣让非正式工作也能享受同工同酬。如果日本不能对劳动法做实质性的修改,那么企业们在雇佣方面还会继续现在的招数,因为这样经营的灵活性更大。同工同酬既然没影,企业们当然想通过招非正式岗位的人来变相减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9 13:06: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法律是表象,改出花儿来没有足够的经济支撑也是镜花水月,结果适得其反,日本的实际困境是在中美对峙的过程中被经济窒息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30 13:2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坏通胀

  2013年2月,黑田东彦被安倍任命为央行行长,并保证使劲儿印钱,要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把通胀推到2%。安倍和黑田现在号称他们正一步一个脚印的印着,毕竟,三月份的价格比一年前高了1.3%。

  不幸的是,这样的价格上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日元高达25%的贬值。日元贬值造成进口的一切物品价格上升,相当于把日本消费者的财富转移给一切对日本出口的人。另外,日元现在已经基本稳定,贬值很难再继续推动通胀了。

  彭博社征询了36个经济学家,其中34个说2%的通胀不会实现。不过好吧,让我们假定黑田成功了,可他倚仗的通胀仍然不会刺激经济增长。黑田想当然的说,只要物价上涨,人们就会赶在上涨之前赶紧消费,而增加的消费也会增加投资和就业。可过去十年的历史显示,日本消费者越是涨价越会捂紧钱包。原因是:只要工资涨得没物价快,人们根本消费不起。不过黑田显然是和赵括一样的纸上谈兵高手,对现实不屑一顾。安倍这个经济盲则跟黑田穿一条裤子,因为黑田的理论让他觉得只要印钱就能解决问题,简单有效干嘛不干。至于什么结构改革说说就好,没必要费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31 01:06:1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过三体么?日本的地缘态势是被中美俄三个大国夹在中间。目前对日本来说乃是一个双星凌日的乱纪元,经济凋敝是正常的。日本经济最好的时期乃是冷战后期,彼时美国一家独大,相当于只有一个太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2 12:3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倍丧失推动结构改革的政治力量不过是个时间问题

  97年以来,日本的实际工资已经跌了9%,并会持续跌下去。尽管靠日元贬值在海外大赚一笔的大公司们在给自己的工人加薪,但这不会改变大局。安倍声称,只要大家有通胀预期,工资就会涨,所以请通缩赶快走吧。实际上,通缩问题不是日本经济麻烦的原因,而仅仅是一个症状。缘木求鱼的安倍啊!

  安倍还喜欢吹嘘他把日元兑美元的汇率打下去了25%。这种盲目的乐观也够误导大众的了。没错,货币贬值增加出口,但是贬值之后进口成本也上去了。由此造成的物价上涨伤害了全体人民——这远远不是那少数出口企业的获利能抵消了的。安倍以来,实际出口的钢铁汽车之类基本没有上升。索尼继续亏损,显然也不是日元高估造成的(而是由于该公司搞不出像walkman一样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产品)。而日本汽车生产商将生产转移到海外,自然不会增加汽车出口。在1970年以来(价格调整后)最便宜的日元的推动下,日本仍然出现贸易赤字,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即日本竞争力的下降。现在是治本的时候,不能再来点止痛片敷衍了。

  看看第二支箭,本应该给老百姓发钱好让大家消费的。所以你要么减税,要么花钱花得是地方。结果安倍同学一边加消费税,一边通过财政预算玩政治分赃的把戏,这种同时踩油门和刹车的行为令人费解。对了,已经升到8%的消费税在2015年10月会再进一步升到10%。实在不知道老百姓被安倍抢了钱后拿什么消费。

  安倍团队说,为了不让日本变成希腊,财政紧缩极为必要。这种恐吓论调出自黑田这样的官员之手,实在是不应该。财务省出身的黑田一直奉行财政紧缩,固执地用主观意识取代客观证据。没错,外债和内债一样,如果弄不好,本来可控的问题都会演变成危机。欧洲的情况是,金融危机发生的国家都不但有着巨额政府债务,还拥有常年贸易赤字造成的巨量外债。这些危机国家的外国债主抽身而出,结果造成利率暴涨,结果经济崩盘。与之相对的,比利时、法国、还有德国这样的国家,虽然政府债务规模一点也不小,但是因为几乎没有外债,所以免于危机打击。

  日本常年的外貌顺差积累了大量的盈余,这个国家根本就是个债主,一时半会儿贸易上亏点钱,一点不会影响它巨大的外汇储备,外资也不会恐惧撤出。在日本,本国银行而非外资为政府融资,而日本央行在压低利率上又很有成效——可是这些重要的因素在黑田给安倍上课时没讲。于是安倍简单的认为,不紧缩就必然导致利率狂飙。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认为,安倍的加税政策会在几年内拉低经济增长。而如果同时安倍还紧缩财政,减半预算赤字的话,经济将会更加的低迷。安倍因为时机选择错误,把一件本该是正确的事给办错了。日本当前的耽误之急是恢复增长,而不是降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3 11:45:28 | 显示全部楼层
  该退的,就退了吧

  再来看看第三支箭:结构改革。这关系到日本能否将长期平均经济增长率从92年开始的0.8%拉升到首相许诺的2%。注意,就连日本自己的经济学家都承认,不改革,长期增长率顶天也就维持个0.5~1%的水平。随着日本工作人口进一步老化,数量降低,想增长,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效率。本来日本人平均每小时GDP产出比其他富裕国家低25%,有很大提升空间。可是,还记得二流岗位么?其造成的人力资源水准恶化让生产力提升变得很不容易。

  提高生产力,日本唯有依赖“破坏性创新”——让该死的死掉,让能活的活的更好。日本参与全球竞争的领域无不有着超高的生产率,比如汽车制造。可是日本经济活动主体是对内的,而且仗着法规保护和产业联盟,根本不参与国际国内的竞争。这些领域的竞争力可想而知。举个例子,非处方药至今不能在线销售,因为这会伤害实体药店。安倍的顾问团里甚至有人因为想改变这一点而被迫辞职。

  奶制品工业也一样。日本政府已经明确拒绝TPP里开放这部分产业的要求,继续保持其在国内不容挑战的地位。“日本农业”这么个机构利用它的渠道强力保护本土绝大多数地区的低效奶农,让北海道的高效奶农们欲哭无泪。由于“日本农业”对当前政府选举的重要性,政府那边对这个问题干脆装哑巴。安倍君你真要改革么?那就拿“日本农业”开刀吧。反正日本又不是没有反垄断法。

  日本需要一个有代谢功能的经济,让新来的能干掉早就该死的,让工人们可以更自由的流动,让社会保障帮助暂时失业的人们找到新机会。只要这么干了,那些拖后腿的部门就可能在国际竞争中慢慢赶上——美国就是这么干的,革新了它的零售业,传统工业,还有一大堆其他部门。美国的IT业这么牛,还不就是因为它鼓励初创公司。IBM挂了,还有微软和英特尔。微软和英特尔老了,谷歌和苹果就自动顶上。可惜在日本,索尼松下之后再无别人。1946年以后,这个国家排名前20的电子公司里就再没出现过新人。

  日本僵硬的劳动力市场,加上根深蒂固的公司间一锅粥样的乱伦关系,使得初创企业要钱没钱,要人没人,销售渠道也更别说了。没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个经济体也就慢慢死水一潭了。

  安倍本可以干点什么,比如可以用法律手段惩戒那些妨碍竞争力的行为,提高劳动力流动性(不是靠临时工啊),再补上失业保护。可是他不过和前任一样,继续不停地玩合并烂公司的把戏。瑞典这样的国家花了1.5%的GDP在成人教育,职业匹配,以及帮助人们找到新工作上。安倍呢?正忙着财政紧缩呢,这些花销就算了吧。真是捡芝麻丢西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4 11:3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政治操弄下的劳动生产率

  改革如果容易,那么轮不到安倍出场早就改完了。问题是结构改革带来的竞争会打击那些已经惯坏了的日本企业,而日本工人又非常依赖自己所属的公司,所以避免结构改革就成了维护社会稳定的一种选择。为了减少结构改革中的阵痛,日本应该选择财政和货币双刺激。

  日本过去曾经改革过,而且还成功了。金融系统的烂账被清理,小零售商店被迫直面大型连锁商的竞争,新的手机运营商也被引入打破原有垄断。这些改革极大地提升了零售和电信业的生产率(甚至连带了电信业的顾客们),还部分地给后来者开放了渠道。

  安倍笨拙的对着这些成功的改革照猫画虎,然后失败。农业改革不过是把原来对生产的补贴改成了对收入的补贴,完全不考虑让小农场合并提升效率。安倍号称要提高妇女的就业水准,可是完全不考虑妇女保护——女性一旦怀孕,升职也就不用再想了。在增加消费税的同时,安倍还鼓吹减少公司税以促进投资,但这种说法连财务省都表示不屑。日本的大公司手头的现金已经远超过他们在国内的投资需求,减公司税不过是提高大公司股价,增加他们对安倍的支持而已。

  电力系统的改革通过拆分搞厂网分离,表面上好像要引入新的竞争者。但是实际上地区垄断者们可以搞控股公司继续保持控制。至于核电部分,什么改正也没干,原本那些胡来的措施在导致福岛事故之后也没有被纠正。所以人们没信心重启核电站也就情有可原。于是日本原来三分之一的电力供应继续瘫痪中。缺电和高涨的能源成本也自然让汽车制造之类的产业加速外流。综上,第三支箭也就是安倍给大家唱支曲子听,谁也别认真哈。

  安倍在TPP谈判中的表现最能说明他对结构改革的态度。安倍政府坚持对农业贸易保护。最近几个月, 日本的TPP谈判裹足不前。安倍和他的团队坚持为某些农业领域设置高门槛和高价格。其实这些农业领域不过提供了10万个家庭的就业。真正的动机是,这可以为“日本农业”提供丰厚的利润。五月中旬为止,谈判共识仍未达成。其实就算最终签署了什么协议,以安倍的作风,我们几乎可以肯定看不到进一步的内部改革。韩国人借助自由贸易协议改革了,经产省也这么说了,但是好像对安倍没啥影响。

  60%的支持率加上本党在议会的绝对多数,安倍有足够的政治能量来挑战既得利益。不过首相连一次真正的挑战都没担当过。在努力浪费他的政治生命之余,他最热衷的居然是给70年前的战争罪行翻案,激怒邻国。就算较为理性的对集体自卫权的追求也需要克服太平洋地区巨大的反对,消耗他巨大的精力。第三支箭,还是算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5 11:42:44 | 显示全部楼层
  结语

  所以令人悲哀的事实是,安倍其实根本不打算改革复兴日本经济。安倍经济学的真正目的不过是忽悠大众,博取支持以推动他在军力和历史方面的诉求。忽悠得来的支持难以持久,安倍也已经开始付出政治代价。高达80%的民众认为安倍的经济政策完全没有改进他们的处境。目前首相还在享受成功忽悠的成果,不过等到他的经济政策的失败越来越严重的时候,民众就不会再盲信,安倍也会彻底丧失进行政治改革的影响力——如果他那时还真的有种改革的话。

  日本终将改革并复兴。只不过这个国家有太多的精英至今沉浸在过去的辉煌中,不肯向已经腐朽的政经系统动刀子,悲剧地让这个国家的精英们不断地做1 1小于2的加法。日本彻底改革之日就是它迎来复兴的那一天,只不过安倍挑不起这个历史性改革的重担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1 05:38 , Processed in 0.12507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