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884|回复: 3

占豪纵横谈:全球视角下南海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2-11 18:0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历史上,南海并不存在所谓的领海和岛屿争议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十一段线的基础上,划出了九段线领海国界。从划出国界到战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南海诸国没有任何国家对中国在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行使主权提出过异议。1975年以前,越南明确承认我国对南沙的主权。在上世纪70年代前,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国也没有任何法律文件和领导讲话提及本国领土范围包括南沙群岛。1898年美国和西班牙签订的《巴黎和约》及1900年两国签署的《华盛顿条约》,都明确规定了菲律宾的领土范围,其中并不包括南沙群岛。1951年,菲美军事同盟条约和1953年菲律宾的宪法等,也对此作了进一步确认。至于马来西亚,直到1978年12月,才在其公布的大陆架地图上,将南沙群岛的部分岛礁和海域标在马来西亚境内。

  客观上,如今的南海问题,是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条件限制,长期对南海岛屿未能作出实际控制,才导致南海诸国乘虚而入。南海问题,涉及到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我国退无可退。但是,现实问题在于,我国在南海近200座岛屿中只占据了9座(实际常露海面的有54个)。在处理南海问题时,我国近些年一直较为被动。如今的南海问题,虽然中国尽量避免国际化,但客观上也已是半国际化问题,包括美国、日本、印度、欧盟、俄罗斯等,都有涉入南海的意图和动作。特别是美国,一直和菲律宾、越南等国一唱一和,试图插入南海,扮演调停国的角色。而一旦美国真的插入,南海问题将彻底成为国际化问题。美国就能充分发挥其国际政治、军事影响力,在中国的核心航道上呼风唤雨,给中国制造麻烦。

  因此,某种意义上说,如今的南海问题,已非单纯的南海问题。解决南海问题,也不能仅从南海问题本身着眼,而应从全球的视角去观察、分析,制定更能良性影响全局的应对方略。从地缘政治、近些年中国和东南亚经济发展现实、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未来双方长远发展等战略高度来看,东南亚国家与中国是天然、长期、唇齿相依的互惠互利关系。对中国来说,东南亚国家犹如中国的后院,是我们未来在国际上发挥更大影响力的支撑力量之一;对东南亚国家来说,中国更是东南亚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战略性机会,是他们在国际上维护自己利益的战略性依靠。这种唇齿相依的互惠关系,由中国和南海诸国的地理位置、文化同源性、经济发展规律等重要因素决定。

  但是,站在霸权主义国家的立场,最担心的事情之一,就是有共同利益的发展中国家联合起来。特别是,一旦这些国家形成利益攸关的共同体,并据此齐心协力维护共同利益,将会让霸权主义国家更加头疼。因为,一旦如此,作为依靠金融殖民对其它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进行剥削以持续行使霸权的霸权主义国家来说,那将意味着霸权主义的终结,剥削利益的消失。

  因此,一直试图长期维持世界单极化的美国,必然会有将南海之水搅浑的念头。通过挑拨中国与南海国家的关系,制造地区矛盾,达到对中国的牵制、削弱中国国际影响力、避免发展中国家抱团之战略目的。一旦中国和东南亚诸国离心离德,美国即可很容易地遏制中国,分化小国,并利用这些矛盾,轻松压制南海诸国和中国。如此一来,美国就能继续维持世界霸权,稳定在世界范围、特别是在亚洲的统治,实现对包括东南亚国家和中国的长期金融剥削。

  综上所述,针对南海问题,无论是中国还是南海诸国,都应从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考量。对于南海问题,要客观理性去看待,而非落于简单粗暴。特别是东南亚国家,更不应在中美大国博弈中走钢丝,试图利用美国之力,在中国身上渔利,成为美国挑衅中国的工具。因为,中国维护领土完整、维护自身核心利益的决心非常坚决、不可动摇,任何国家都不应在这一点上心存侥幸。否则,必因小失大。新中国成立后,因小觑中国维护核心利益的决心而吃大亏的国家不在少数。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之时,尚能不畏强权先抗美国后击苏联的霸权主义。如今面对实力早已今非昔比的强大中国,南海小国能与之抗衡吗?因此,在南海,不但中国要从大局和战略角度出发,南海诸国更应从大局和战略出发,从国家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角度考量,为实现多赢、共赢创造历史条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3 18:39:42 | 显示全部楼层
事实证明瞻前顾后是没有用的,只有杀一,才能儆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1 14:05 , Processed in 0.18756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