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595|回复: 0

刘晓博:楼市:字数越少,空间越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5-23 12:55: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关于2020年中国经济的一系列悬念,都在上午揭晓了!

  但说实话,今天报告最大的看点未必是经济,而是香港。今天港股大跌超过1300点(截止下午3点),上证指数也下跌了超过50点,都跟最新动向有关。

  关于香港,我昨天晚上做了一节音频课,如果你有兴趣,可以点击本号首页左下角的“晓博课堂”,来收听。

  至于本文,还是谈纯经济问题,并偏重于楼市。

  我昨天在专栏里提出了8个悬念。现在答案来了,我们不妨先看看是否“押题成功”。

  关于经济增长,首次没有设立具体目标。在昨天的分析里,我也有这个猜测。

  然后是特别国债,只提出发行1万亿特别国债,跟此前坊间预测的3万亿、5万亿有很大区别。我的看法是:先发1万亿,如果不够还会增发。中央政府债务率不高,有空间。

  至于是否会出现“财政赤字货币化”,也就是让央行直接购买特别国债,官方没有给出说法,估计有难度。至于这批国债会是零利率吗?如果不是央行买,当然不会零利率。

  关于城镇调查失业率,我猜测目标是5.5%到6%之间,结果是6%。CPI目标,我猜测是3%左右,结果是3.5%左右,看来中央都预留了一定的空间。

  赤字率,我猜会达到3.5%,结果是3.6%。之所以是3.6%,是比去年增长1万亿,取其整数(赤字金额)的结果。注意,国际警戒线是3%,欧盟提出的指标。但个别年度突破一下,问题不大。

  地方债增长,我猜是增长4.5万亿。政府工作报告说“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我说的是“普通债+专项债”,报告说的是不计入赤字的专项债。

  M2增速,我猜表述应该是:“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要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并略高”。结果是:“综合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报告的表述更“直接”和“有力”。

  区域经济政策、利好片区,也基本上都猜中了,只是上海和深圳没有被单独提及。但实际上会如何,我们可以继续观察。

  最后是房地产政策,跟我此前预判差不多。下面主要分析一下房地产的最新表述。

  我把2016年以来,连续5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房地产政策的表述,做了一个集纳,大家可以对比一下。

最近5年“报告”对房地产的表述
年份
总原则
房地产税
棚改保障房等
2020
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带动作用,培育产业、增加就业。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未提及
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支持加装电梯,发展用餐、保洁等多样社区服务。
2019
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坚持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抓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更好解决群众住房问题,落实城市主体责任,改革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保障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改革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机制。
稳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
继续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城镇棚户区改造,保障困难群体基本居住需求。城镇老旧小区量大面广,要大力进行改造提升,更新水电路气等配套设施,支持加装电梯等生活服务设施。
2018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地方主体责任,继续实行差别化调控,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支持居民自住购房需求,培育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共有产权住房。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广大人民群众早日实现安居宜居。
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

启动新的三年棚改攻坚计划,今年开工580万套。加大公租房保障力度,对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要应保尽保,将符合条件的新就业无房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保障范围。
2017
因城施策去库存。目前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仍然较多,要支持居民自住和进城人员购房需求。
坚持住房的居住属性,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加快建立和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健全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
加强房地产市场分类调控,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住宅用地,规范开发、销售、中介等行为,遏制热点城市房价过快上涨。
未提及
今年再完成棚户区住房改造600万套,继续发展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因地制宜、多种方式提高货币化安置比例
2016
完善支持居民住房合理消费的税收、信贷政策,适应住房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因城施策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
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把符合条件的外来人口逐步纳入公租房供应范围
未提及
推进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今年棚户区住房改造600万套,提高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
  可以看出,2016年的表述是“最友好”的,那时正值去库存政策提出3个半月,也是政策发力的时候,很多地方取消了限购政策,一轮房地产牛市正在启动。在棚改政策上,首次提出了货币棚改。事实证明,对于三四线楼市来说,货币棚改威力堪称“原子弹”。

  2017年做报告时,一二线城市已经偏热、调控开始,但去库存仍然在继续,这时候强调“因城施测去库存”,并仍然在提“提高货币化安置比例”。

  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楼市表述出现逆转,开始强调“房住不炒”,而且提到了房地产税。

  2019年没有强调“房住不炒”,那时候(1月到3月),楼市有一波小阳春,北上广深甚至针对楼市减税降费。到了4月中旬,政策才再次收紧。整体而言,2019年的政府报告对楼市比较温和,但提及了房地税,把“稳妥”变成了“稳步”,有点想动的迹象。但到了下半年,由于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房地产税未能“一读”。

  跟前几年对比,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房地产的表述最简单,字数最少,可谓惜墨如金。

  最核心的一句话是“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大家可以品一下,完全是中规中矩、没有表情和特征。

  而这句话的前一句是“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带动作用,培育产业、增加就业。”可见,新型城镇化才是当前中国最大的内需,事关产业和就业。所以,跟新型城镇化密切相关的房地产市场,当然也不能冷场。

  注意,今年没有提及房地产税。

  前几天,中央在“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最新意见里,提到“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但后者是一个中长期计划,而政府工作报告是针对今年的。所以,2020年房地产税立法不会有新的进展,这一点基本可以肯定。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这句话没有出现在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

  或许有人会说:2016年到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也没有出现这句话呀?这有什么稀奇的?

  但你要知道,这句话是2019年7月首次被创造出来的,出现在政治局会议通稿里。所以,2019年和之前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没有出现是正常的。创造了这句话之后,它没有出现在最新一次的政府工作报告里,就值得留意。

  结论: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房地产、楼市的表述,是过去5年来最简练的、最中性的。字数越少,市场自由发挥的空间越大。

  注意,我说的“空间越大”,不是价格上涨的空间越大。暴涨暴跌是不允许的。但成交活跃,是管理层最愿意看到的。其实,随着资金越来越充裕,房地产商融资的成本越来越低,各地土地市场已经开始启动,很多城市卖地收入已经大幅超过去年同期。

  “报复性买地”已经开始,报复性买房也在部分城市出现。

  但中央不希望房价大涨,希望楼市成交活跃来带动相关产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如果涨幅太大,会有新的调控出台。整体而言,各地通过人才购房等方式,正在给楼市松绑,最新的案例是郑州。只要你有本科学历,找一家郑州企业开出就业证明,就可以买房子了,已经不需要社保、个税年限。未来,还会有更多城市这样做。

  2020年土地成交大涨、楼市成交量大涨,都是被鼓励的。至于房价、地价,就要表现得斯文一些,可以慢牛,但不能蛮牛、疯牛。

  对于有显著人口增量的大城市而言,如果你自有资金比较充裕,那么买房的时候到了。

  但话说回来,如果你自有资金不充裕,那么我劝你还是慎重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7 07:06 , Processed in 0.18756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