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587|回复: 0

陶短房:以色列何以如此“任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8 07:4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份安理会决议引发的雷霆

  12月23日当地时间21时,联合国安理会以14票赞成、1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了关于谴责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建造犹太人定居点的第2334号决议。

  这一决议几乎立即引发了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Benjamin Netanyahu)的强烈不满和激烈反应,以色列随后的反应可以用“雷霆之怒”来形容,火气之盛、“杀伤范围”之广,在当代国际关系史上都是罕见的。

  这些措施包括:召见投反对票14国中10国大使以示抗议;召回以色列驻新西兰和塞内加尔大使;取消塞内加尔外长1月访问以色列计划;冻结以色列对非洲国家援助方案;和14个投反对票国家中12国“暂停工作关系”;取消和乌克兰、英国等国领导人在达沃斯论坛等场合会晤的既定安排……

  这些雷霆之怒可谓“无差别”:美国是以色列最有力、最长期的支持者,但貌似最让内塔尼亚胡难抑火气的正是奥巴马(Barack Obama)和克里(John  Kerry),以及他们此时此刻所代表的美国政府。决议通过后内塔尼亚胡在公开场合大骂奥巴马三天,并紧急召见美国驻以色列大使夏皮罗(Daniel Shapiro),要求其“解释美国的相关立场”。投反对票的14国中虽有10国大使被召见,但其余9国都是外交部召见,惟独美国大使是内塔尼亚胡亲自见;投下反对票的14个国家中,12个被宣布“暂停工作关系”(据解释主要内容是减少官方互动、要求本国官方人士尽量不去对方国家访问旅行等),例外的两个国家(马来西亚和委内瑞拉)和以色列并未建交,本无工作关系自然无所谓“暂停”。换言之,能折腾的,以色列都折腾了个遍。

  最后“未能幸免”的是联合国:1月6日,以色列驻联合国大使达农(Danny Danon)表示,考虑削减以色列应交联合国会费600万美元,以示对2334号决议的抗议。

  怨气乃因“坏了规矩”

  在以色列第一轮怒火“倾盆而出”之际,英国《独立报》对“内塔尼亚胡何以如此光火”表示了大惑不解。

  正如《独立报》文章所言,和2011年2月18日就同一问题的上一次安理会表决、乃至36年来安理会在犹太人定居点问题上的历次表决相比,此次除了美国罕见未曾否决,其它安理会成员的表态和以往30多年毫无两样,这表明国际社会普遍认为1967年分界线以外建设犹太定居点是非法的,这是国际社会的一贯立场,决议不过是各投票国对自己在这一问题上一贯立场的重申,不会改变任何事实,而以色列的反应却是召见10国大使表达抗议,召回驻两个安理会成员国大使,取消和英国首相梅(Theresa May)、乌克兰总理格罗斯曼(Volodymyr Groysman)5月达沃斯会晤的原定计划,甚至停止向联合国计划捐款……文章讽刺以色列政府“认为国际社会在孤立自己,然后便自己把自己孤立起来了”。

  英国《卫报》也称内塔尼亚胡的一系列“任性”有些“莫名其妙”:除了美国行将卸任的奥巴马政府,其它各国不过把36年来每次都做的事、表的态又重复一遍,何至于如此失态?别人且不去论,接任英国首相不算太久的梅“差不多是当代英国所能找到的、最亲以色列的首相”(她最近称赞以色列是“接触的国家”和“展现包容性的灯塔”,还在国内引发争议)——以色列人如此“无差别攻击”,不怕为渊驱鱼、为丛驱雀么?

  问题是,在内塔尼亚胡及其支持者看来,情况紧急,他们已别无选择。

  如前所述,在定居点问题上,以色列是绝对的“孤家寡人”,最惨的时候15个常任、非常任理事国中能凑上个十三、四张赞成谴责以色列的票,全靠美国那张否决“铁票”才能过关(2011年2月那次就是如此),如果美国的“变卦”让巴勒斯坦、让本就同情巴方立场的大多数国家产生“有希望打破铁板”的想法,后果很可能是崩溃性的:巴勒斯坦方面将可能将充分利用安理会决议抵制定居点,包括对参与建造定居点的公司采取法律行动,让定居点导致流离失所的巴勒斯坦人在国际刑事法院起诉以色列领导人,敦促国际当局确认以色列是否违反日内瓦公约等,而他们背后的伊斯兰国家在国际平台会更活跃、更针对以色列,其它各国也会更无顾虑地加大对以色列施压,迫使其冻结、甚至拆毁已建成的定居点,按照巴方“要价”恢复巴以和谈,甚至以国家身份加入更多国际组织、乃至联合国。

  这并非杞人忧天。

  “巴勒斯坦国”1988年11月15日就宣布独立建国,随后成为联合国观察员。2011年,对巴以间长期僵局感到不耐烦的巴勒斯坦权力机构单方面推动“入联”,2011年10月31日它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而首次以独立主权国家身份加入了一个联合国机构;2012年11月29日,联大又不顾美国强烈反对,以压倒性结果通过6719号决议,接纳巴勒斯坦成为“非会员观察国”——虽然“非会员”,但毕竟是“国”了。只有在安理会层面,由于美国的否决权一言九鼎,“巴勒斯坦国”尚不得其门而入。如今美国居然在“涉以”决议表决中弃权,此例一开,以色列岂能不担心“巴勒斯坦国”因此“不国将国”?

  此次2334号决议通过后,巴勒斯坦方面同样喜气洋洋,巴勒斯坦自治权力机构外长马尔基(Riad Malki)表示“希望2017年是以色列占领结束的一年”,自治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Mahmoud Abbas)“希望国际社会为结束以色列定居点计划制定一个时间表”,并称决议为解决定居点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而素来在欧美特立独行的法国,已居然真的倡导在1月15日举办一次中东会议了。当然,鉴于内塔尼亚胡的态度,开不开都没特别意义。

  对美国的复杂情感和对奥巴马的怨气

  对美国,以色列人的感情其实是非常复杂的。一方面,没有美以特殊关系,四面受敌的以色列非但很难成为如今这样一个发达、繁荣的国家,甚至连生存都会有问题;另一方面,精于算计的犹太人可不敢相信那些煞有介事的“阴谋论传奇”,深知犹太人或以色列对美国政策的影响力,远不如某些传说中那样“吓人”,美国之所以大力支持以色列,首先是出于自身战略利益的考量,是为了美国、而非以色列。

  以色列独立之初,美国虽率先承认、支持,但很长一段时间更重视“中东条约组织”和伊朗巴列维王朝,对以色列的军事扶持相当有限,迫使以军在前三次中东战争中不得不更多依靠法国和自力更生。随着冷战的白热化,以色列在美国全球及中东军事战略格局中重要性大增,第四次中东战争及以后历次以色列对外军事行动成了“一线美国军事装备在海外的展示会”,以色列更在冷战后期和“后冷战时代”,成为美国在中东最重要的一枚棋子,和“最特殊的战略伙伴”。

  对于奥巴马政府,内塔尼亚胡的情绪同样是复杂的。

  一方面,奥巴马对给予以色列军援的手笔还是颇大方的:2016年9月13日,美国和以色列达成长期性军事协议,根据协议,自2018年起的10年内,以色列将从美国总计获得380亿美元,平均每年38亿美元,这虽达不到以色列政府“每年平均40亿美元”的期望值,却比此前10年每年30亿左右(2014年和2015年都是31亿美元)高出了一大截,此外,美国还向以色列提供了大量经济援助。以色列方面有分析认为,自2002年起,美国每年向以色列所提供各项援助,约占以色列GDP总量的2%,这对于已有相当基础的以色列而言,是个相当庞大的数据。

  但另一方面,奥巴马一心想在中东“另搞一套”,推动自己版本的中东和平进程,希望以色列停建并拆除定居点,而以色列自内塔尼亚胡重新上台后对此并不买账,双方在这方面的龃龉始终存在,如2014年10月以色列国防部长亚阿龙(Moshe,Yaalon)访问美国,副总统拜登、国务卿克里和国家安全顾问苏珊.赖斯(Susan Rice)居然都避而不见,时任国务院发言人普萨基(Jen Psaki)更直接批评东耶路撒冷定居点计划“可能影响美以关系”;2015年3月,内塔尼亚胡访美并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共和党掌握的国会邀请),奥巴马政府高官以“不想给外界以奥巴马为内塔尼亚胡站台印象”为由纷纷回避,

  双方在伊朗核问题等方面的分歧也在2012年起日趋明朗化。美国和以色列虽然都希望遏制伊朗,不希望伊朗获得核武器,但奥巴马政府主张“外交解决”,对武力选项虽然“保留”但实际上不感兴趣,且正如苏珊.赖斯所言,美国只要保证伊朗不会拥有核武器即可,至于伊朗发展非武器范畴的核研究则并不太在意,而以色列则多次发表刺激性言论,希望“拉美国下水”,对伊朗核设施实施“外科手术”,并反对任何与伊朗在核问题上的“交易”

  当然,双方并非未想过妥协:2009年奥巴马上台后至2014年以前,内塔尼亚胡一直公开表示“支持奥巴马中东和平进程”,还曾默认过奥巴马“冻结定居点10个月”的倡议,而奥巴马也投桃报李,2015年3月2日曾特意表示,他和内塔尼亚胡间的争执“不会是永久性破坏,充其量不过是一种干扰”,当时内塔尼亚胡也表示认同。但时隔一年半,两人的争执却再度公开化、白热化,这一方面表明,即将卸任的奥巴马“打破底线”,令内塔尼亚胡不得不“寄希望于后来人”——与以色列关系更密切的共和党人,另一方面,“奥巴马时代”进入倒计时,也让两个当事人不再顾忌“撕破脸皮”。

  还会“任性”下去么

  1月20日将是“奥巴马时代”的终结,随后美国将进入“特朗普时代”。

  内塔尼亚胡已放出风声,暗示可能将在特朗普(Donald Trump)上任后撤销对巴以和平计划的支持,而在这一大背景下,以色列耶路撒冷市政府在去年12月28日批准批准东耶路撒冷600套犹太人定居点住房项目,而这不过是“一期5600套”的一小部分(此前两天以色列政府已宣布,将在东耶路撒冷建造更多定居点房屋,并警告各国“不要采取更多行动”)。很显然,内塔尼亚胡政府是借此向美国新政府“叫价”,希望在美国政权更迭的非常时刻,捞取到更多的“实空”和未来腾挪的空间。

  但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此时此刻,最大的一张牌,其实掌握在美国和特朗普的手中。

  特朗普已公开批评奥巴马政府在第2334号决议问题上的做法,并表示一旦自己上台,在类似场合将回归以往历届美国政府的一贯做法(即继续无保留支持以色列),而他并非共和党中表现得最亲以色列的公共人物:前总统候选人提名竞争者、参议员科鲁兹(Ted Cruz)甚至呼吁美国在第2334号决议被逆转前“切断对联合国的资助”。

  随着共和党在美国府、院的双双得势,亲以色列院外活动集团的能量将再次得到更充分释放,内塔尼亚胡在巴以和谈上的强硬立场、在定居点上的顽固态度,也将变得更有底气。

  但美国和以色列的“友谊”说到底是建立在彼此间利益、而非单纯“传统友谊”基础上,两国未来关系的走向,将不可避免受到利益的牵制和驱动。

  对以色列而言,“三面受敌、腹心有患”(西面是地中海)的不利战略格局,和幅员狭小、资源贫乏的现实困难,在相当长时间内都不会有根本改变,美国则是其唯一“靠得住”的一棵大树。

  而对美国来说,“海合会”诸国的原教旨色彩、土耳其的离心离德、埃及(在中东是仅次于以色列的美援受益国)的动荡不稳,都让其在中东这个对美国全球战略至关重要的“五海三洲之地”只能将以色列作为自己的最忠实伙伴和最可靠落脚点,如果说战后某些时候美国曾经有别的选择(艾森豪威尔时代的伊朗及“中东条约组织”、海湾战争后的“中央司令部”),如今及今后一段时间却不再有了。

  正因如此,特朗普时代的美国,恐还不得不继续“惯着”以色列的任性——但同样不会毫无节制,只是“忍耐值”应该比奥巴马高得多。

  问题在于,内塔尼亚胡会否得寸进尺?

  很多人都认为——会。

  这不仅仅因为他的个性,也因为以色列当前的国内政治形势。

  尽管在以色列国内,质疑内塔尼亚胡“任性”的声音并非没有(如反对党领导人阿提德Yesh Atid26日在议会要求内塔尼亚胡对表决后一系列造成以色列外交形势恶化的动作作出解释,而以色列专栏作家本加斯皮特Ben Caspit则将内塔尼亚胡的一系列做法称之为“现代外交史上最蛮不讲理的举措”,称内塔尼亚胡为“最孤独的人”),但对其执政的最直接威胁,却来自更“任性”的一派,来自执政党利库德集团内部:直接挑战其党内领导权的保守派人物贝内特(Naftali Bennett)认为增加和扩大定居点已“不过瘾”,主张直接吞并约旦河西岸(作为补偿,可以给巴勒斯坦人以“城市自治权”),这一主张在党内、社会上存在强大的支持群体,如果内塔尼亚胡不设法安抚,就可能“后院起火”。许多观察家认为,正因如此,他才近乎“一根筋”地扩建定居点计划(2009年奥巴马上台前共有297000人住在西岸、193737人住在东耶路撒冷的定居点,而根据反定居点组织“现在的和平”数据,2014年底东耶路撒冷犹太定居者增至208000,2015年底西岸犹太人定居者增至386000,如今还要再扩大)。

  问题是美国政府至少在官方层面,是不便启齿支持“定居点计划”的,事实上内塔尼亚胡在定居点问题上的“任性”,令越来越多西方外交官质疑其真正目的究竟何在,并怀疑其是否真的打算认真解决巴以冲突,倘若未来内塔尼亚胡“任性”过了头,就算特朗普能忍,他的专家团队、他背后的共和党国会及院外阵营,恐也是会坐不住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2 21:36 , Processed in 0.12501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