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304|回复: 0

道德修身与文化“基因”——熊春锦先生讲演选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7 15: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道德修身与文化“基因”——熊春锦先生讲演选辑
2009-01-21 21:53:09   来自: aishu
  
道德修身与文化“基因”(一)
——熊春锦先生有关道德文化“基因”的论述辑要
中国文化的基因就是唯道独尊、尊道贵德的道德文化
伏羲,修之身天人合一步入道境而创造了东方震旦的易道文化;黄帝,修之身天人合一步入道境而创造了法道文化;易道文化和法道文化为中华道德传统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只有代表道德文化最高形态的伏羲易道文化、黄帝法道文化和老子的德道文化,才是中国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基因文化”,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基因”。
精神文明始终是社会健康发展的灵魂,是物质文明正确发展的导航人。古老的中国之所以称之为“神州”,依据老子对精神文明和社会发展分期的揭示,我们不难看出,神州期就是道治、德治社会和仁治社会的时代。老子说:“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老子《德道经》第一章)
老子《德道经》是一部百科全书,包罗万象。老子在《德篇》开卷章中,就以敏锐的目光,洞察和揭示人类社会发展六个阶段的必然性。道治、德治社会时期和仁治社会时期,社会细胞的人类祖先们处在德性淳厚尚未朴散的状态,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老子《德道经》第一章)的境界,人们心中崇敬、信仰、顺应“无(○)”的大道,尊顺、服从道,恪守德的规范而展开行为,心灵和行为都充满着上善,心中无善无恶,所以德性完整而且淳厚,没有分解朴散开来,那时就是自然的无为而治时代,道治、德治、仁治三个社会发展时期,就是中国精神文明的神州时代。
无为而治的本义,是一种唯道而治,是唯道独尊而以德作为恪守不离的思想行为准则,进行治身和治国的方法论。无,是老子虚无生万有,用一(德)就足够了的“道”。无,是道的一种代称。无为而治,即道为而治,因为道生德养,道并不司理直接治理之职,故用“无”字表述尊道而治。当时的人类通过修之身,天人合一,能够直接与大道相感通,与神相感应,在道之下人人一律平等,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善恶美丑之别,人人都自觉地慈爱万物,平等相待。万物都是“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老子《德道经》第十四章),道生德养,在唯道独尊的自然信仰中,众生平等,人与人都是兄弟姐妹,物我一体,没有分别。“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也,夫莫之爵而恒自祭也”(老子《德道经》第十四章),只有道是最崇高至上之尊,而人类无贵贱,尊道而礼祭大道是社会共同自然信守的共识。
当人的私心欲望逐步滋生以后,由于修之身而天人合一实践的普遍性开始降低减少,能够达到修之身而天人合一境界的人数也同样逐步减少,这就使人们对道的绝对信仰开始产生动摇。由于当时社会的领导者仍然是修之身天人合一的佼佼者,他们在民众的公推下担任公职管理社会,因此社会的主流仍然是无为而治。当人们的心灵和行为的德性品质开始下降,进入德的崩解初始状态。这时整个社会就下滑进入了仁治时期。这是道治、德治转折过渡到仁治时代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仁治时期,人类就需要“法”的规范和制约,维护心灵德性和行为不离道德。因此作为五帝之先的轩辕,这位修之身而天人合一治世的黄帝,依据大道的规律法则创立了符合大道规则的人间法律,并且撰写了一部修身治世的经典之作——《黄帝四经》,尊道贵德,顺天应人而维系着整个五帝时代的仁治社会状态。
古代中国的神州时期,在道德治世开极和仁德治世开极时期,各诞生了一位大智慧的圣人级人物,这就是伏羲和黄帝,这绝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大道无为化生的必然结果。
伏羲,修之身天人合一步入道境而创造了东方震旦的易道文化;黄帝,修之身天人合一步入道境而创造了法道文化;易道文化和法道文化为中华道德传统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基因”,中国文化的“DNA”(脱氧核糖核酸,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就是唯道独尊、尊道贵德的道德文化。在自然科学中,生物学超越了细胞水平,发现了生物的基因DNA,才使得人类进入了生物工程时代;而物理学超越了分子水平,发现了原子、电子、中子、质子等物质“基因”,才使人类进入了原子时代。人类的精神文明要想进一步飞跃,就必须找到人类文明的“文化基因”,找到文化诞生的源头活水。由于任何“基因”都是产生在它本身的原生态之中, 而中国文化的原生态只要展开历史的画卷,就不难发现她并不是春秋战国文化,不是义治、礼治时期的封建文化,依据老子五千言开篇(指老子德道经第一章“论德”。)中的揭示,义治与礼治时期的封建文化只是次生态文化,并不具备中国根文化的全息性,它只是全息性“基因”的一种蜕化变质。所以,只有代表道德文化最高形态的伏羲易道文化、黄帝法道文化和老子的德道文化,才是中国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基因文化”。基因文化不能全面把握,那么社会发展也就必然残缺不全,社会的偏残缺废也就在所难免。
道德文化,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柢,也是中华民族衍生发展的灵魂,同时也是后世各家学派诞生形成的生命源泉。道德文化这个基因,主宰着中华民族两千五百年以前的漫长历史发展时期。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大系统性上,是一部道德文化而不是单纯的儒学文化,道德文化的历史远远早于儒学文化数千年,并且道德文化是儒学文化的源泉。道,是中华传统文化各家学说、各个学派的总归宿和最高境界,也是世界各宗教理义中的最高境界。中华传统道德文化,上溯其祖根,是初创于伏羲的“易道文化”,成形于轩辕黄帝的“法道文化”,成熟于老子创立的“德道文化”。这个“易道”、“法道”、“德道”,全部都是唯道独尊、“抱道无离论天下”、“执一以为天下牧”的学说和思想,她们共同构成“以易阐道”、“以法论道”、“以德证道”的三部曲,非常完美地构成中华道德文化大系统。
道德文化,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柢,也是中华民族衍生发展的灵魂,同时也是后世各家学派诞生形成的生命源泉。道德文化这个基因,主宰着中华民族两千五百年以前的漫长历史发展时期,同时她的升降浮沉、残缺重拾决定和影响着两千五百年以来的中国历史社会进程的跌荡起伏。
伏羲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被国人确认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如孔安国《〈尚书〉序》中说:“古者伏羲氏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现在能够见到的、最早期的有关伏羲的记载,多散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经典和诸子百家的著述之中,自秦汉至明清约二千年间,至少在将近数十部的经史古籍中,保存着伏羲事迹。
据文献记载,太昊伏羲氏继有巢氏之后,早于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为百王先”,为“三皇之一”。在人类社会文明进化时期,伏羲尊道而修身,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慧识和智识同步双运,具有丰富的科学创造力。他通过修身运用内求法证出身内的河图,从而天人合一感悟出无相的大道自然和有相宇宙的真理,从而演画出八卦,成为易道文化创始者。据文献记载,在中华民族流传的人文始祖中,燧人发明火,有巢发明居,神农发明农业、药物,惟有伏羲,他几乎集中上古时期所有的发明创造,立下了齐天功绩,后人因此称他为“始祖”、“斯文鼻祖”。“太昊”,即是人们对伏羲的赞词,意为伏羲功德无量,像日月那样光明无私,是道在人间的化身。
作为《易》的基本组成部分,八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是道家文化的创始,同时也影响了儒家几千年,所以《易》又有中华文化之源的说法。八卦的诞生,是伏羲易道文化的结晶。《周易》贲卦,《彖》曰:“刚柔相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文化由此发源,因此八卦是中华文化文明起始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文化史的首创,源自于肇始文明的伏羲。太昊伏羲氏时代,“不设法度而天下不乱”,所依靠的就是人们自觉信仰尊奉大道的心灵和八卦的经天纬地之功用。
八卦易道揭开了整个人类的文明进程。八卦是古老的一元四素学说(“德”与“道”为一元,“象、数、理、炁”为“四素”。)的完美体现,她既是道的规律性,又是德性能量物质,又是数,又是象,又是术,又是理,又是炁,又是方位。人们把八卦的八个符号称之为“无字天书”,把“易术”称之为“天机”。其有广大悉备的体系,囊尽道○、德一、太极、三才、四象、五行、八卦、九宫万象之体用。八卦的核心理论是阴阳一断一连两个爻符号,建立了“一阴一阳之谓道”(《周易·系辞上》),即一虚(道、○、无相)一实(德、一、有相)表述着“道生之而德畜之”(老子《德道经》第十四章)的真理,是修身治世实践道学的源头体系。中国古来史家奉《易经》为“群经之首”,是“大道之源”,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八卦高深精奥的理论,即使在六千年后的现代,当代世界的一流科学家也无不为之惊叹不已。
《易》为中华文化群经之首,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中国古代各种学术支派,无不起源于此易道文化。综观人类文明发展史,《易经》这部古籍文献使古今中外的社会科学家、自然科学家乃至国君、百姓均对其特别关注,千百年来探求不已,玩索不止。清朝乾隆钦定编纂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盛赞其为:“《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
《易经》是七千年中国文明史的源头活水,被中国三大学宗奉为圭臬:道学尊其为修身治世天人合一秘笈的奠基之作;儒学奉其为《十三经》之首;佛学也推其为“理宗”。而且也雄居世界著名经典之列。其地位之显赫、声誉之崇高、影响之深远、作用之神奇,不可不谓之为“天下第一书”。这在古今中外的人类文明史上,是绝无仅有和空前绝后的。
八卦的魔力,在6000年后使莱布尼茨的哲学、数学乃至数理逻辑学永远载于世界文化宝库中,使冼能跃居于“落实于电路之中”的首功地位,太昊伏羲氏也被推举为世界尖端科学舞台的巨擎!
太昊伏羲氏所创画的八卦,作为当代世界尖端科学的标志,被嵌在完成于1946年的世界首台电子计算机(ENIAC——EI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rd Conputer)上,成为中华民族始祖太昊伏羲氏对世界尖端科学贡献的历史见证。
正是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与广泛应用,世界其他尖端科学亦籍以迅速拓深和发展。当代世界尖端科学,诸如混沌理论、一元数学理论、物元分析理论、天地生偶次序理论、全球地质构造吕德斯线理论、地球经络穴位理论、地球自然节律理论、自然同期可公度理论、生物全息理论、宇宙全息理论、生物64种遗传密码破译理论、人类基因工程理论等,其中就有13项的母体理论皆源于“八卦”原理。
由此可见,古往今来,人们盛赞“八卦”,称之为“无字天书”,这种说法的确不是空穴来风。正因为八卦以大道最简洁、最直观、最简易的象数形式,高度概括涵纳了天地万物的变易气理,才使她具有了无中生万有的无穷生机和魅力。
三皇时代的道治与德治社会,随着社会人们私心和贪欲的增加,尊道贵德的信仰与信念开始在私心贪欲的阻隔中相对道治和德治时期有所淡化,不能保持住纯真的“少私寡欲”的状态。不能无私无欲,也就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见素抱朴”,也就不能毫无条件地遵从、顺应大道。此时,易道治世也就失去了道德心灵并行不悖的稳定支撑。仅凭易道就难以达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地发展。此时,在整个社会离道失德出现重大转折的关键时期,就诞生了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修之身”而治天下的一位奇才,他就是轩辕黄帝。黄帝通过“修之身,其德乃真”,天人合一而掌握着无所不包的道法,依据道的法则,创造制定出世间法、人间法、社会法,用以规范心身、实践天人合一以明大道。他创造出法道文化,针对人们离道失德而产生的身国内现象和社会国家的共象,进行符合自然大道法则的规范性制约,使中国社会离道失德的现象不至于失控而迅速衰败,法道文化规范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不要脱离大道。这就是他所创造的法道文化,他的法道思想,修身而治天下的理论和方法,主要保留在他的《黄帝四经》一书之中。
黄帝法道文化与伏羲易道文化,有着极深的渊源。都是源出于修之身天人合一以后,感悟自然大道法则规律诞生的大智慧和科学创造力。例如伏羲氏“造书契,作甲历,定四时,造琴瑟”;而黄帝则招纳以道修身而有造诣的人才,共同进行“造文字,定干支,作甲历,作音律”等,这些都是在先祖伏羲易道文化的基础上,全面予以继承和进一步发展。黄帝轩辕氏带领先民开发原始农业,研讨医药经典,发明指南仪,制造干戈、战车,烧制陶器,冶炼宝铜,立铜为币,定历法律历,官有官室,民有定居,集五行之大成,立干支算数等方面,对人类文明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依据史载,在太昊伏羲氏作甲历之后,就只有黄帝这位远古帝王制作甲历。在中国历史上,伏羲氏和轩辕黄帝作甲历,中国的纪元与纪年就正式开始了。
从太昊伏羲氏至炎帝神农氏,从炎帝神农氏到黄帝轩辕氏,中华古姓氏伴随着龙的图腾,一脉相传。至黄帝轩辕氏之后,一直到舜、禹,个个古帝,皆是黄帝轩辕氏的后裔,即龙的子孙。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故黄帝为有熊,帝颛顼为高阳,帝喾为高辛,帝尧为陶唐,帝舜为有虞,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姬氏。”
黄帝自己同时亦对修之身而天人合一、治理天下的经验进行著述。《汉书·艺文志》载其典籍有:《黄帝四经》4篇,《黄帝君臣》10篇,《黄帝铭》6篇,《杂黄帝》58篇,《力牧》22篇等,共计12类26种。其它还有《黄帝内经》等等。黄帝的学说和思想是一个尊道贵德、修身治国的庞大系统型文化体系,其中以《黄帝四经》论述“法于道而修身”治天下,最为全面,在汉代时与老子《德道经》并称黄老学说,被皇室所用而开创了文景之治的辉煌,在历史上最。
相传黄帝在乘龙归位以后,他的孙子高阳即位,就是颛顼帝。颛顼传位给帝喾,帝喾传位给尧。
《史记·五帝本纪》上说,尧帝的仁德如天,智慧似神,同样是一位修身有明显成就者。他按照二十八星宿在天空中出现的方位来掌握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等节气,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并教民众按照节令从事生产。
尧帝知道自己的儿子丹朱不贤,就没有把帝位传给他。尧说:把帝位传给丹朱,虽然丹朱得利但是天下人受害,不传给丹朱,虽然丹朱不得利,但是天下人得利。总不能为了一个丹朱害了天下的人啊!尧观政于舜二十年后,让舜接掌天子之位,又过了二十八年,尧帝驾崩,百姓悲哀,如丧父母。舜治丧三年,然后将天下让给丹朱,自己避居南河。但是来朝觐的诸侯都到舜那里去而不朝觐丹朱,诉讼的人也来找舜而不找丹朱,讴歌者讴歌舜而不讴歌丹朱。舜说:这是天意啊!由于这样他才登临帝位治国。
尧舜治世之时,百姓自觉摄受教化,敬天畏神,自我约束,传说当时“景星耀天,甘露下降,行人让路,犬无吠声,稻生双穗,夜雨昼晴”。诗人屈原歌颂这段盛世时唱道:“皇天无私阿兮,揽民德焉错辅;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其意思是:上天对一切人都是公正无私、平等慈爱的,见具有德性的人就给以扶持。古代的圣王贤君都是因为德行高尚,才能够享有天下的土地。
从黄帝开始,五帝的统治都自然承传了唯道独尊,尊道贵德,清静修身,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孔子赞叹说:“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古经《左传·桓公六年》上说:“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然而,如果不是唯道独尊,人们自觉地尊道贵德信于神,那么哪有什么力量能够保证孤寡不善、权倾天下的人间帝王“忠于民”呢?难怪当万章询问孟子,尧将天下让给舜这件事是否真有其事时,孟子干脆地回答说,没有这件事,尧没有权利将天下给舜,是上天将天下给舜的。这全是唯道独尊的必然。
这就是孔子所神往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尊道贵德时代,这就是经过修身实践而自觉地尊道贵德信于神、畏于天、顺于道、敬大道的古老神州。尽管人间的罪孽从未中断过,尽管出现了荒淫暴虐的夏桀与商纣,祖先们却未失去对大道的坚定信仰。这就是:皇天公义荡荡,大道明察昭昭,罪恶必遭惩罚,因果周期律循环必有报应。这个道德的信仰,就是扬善弃恶的力量,就是天下大同的基石,也就是孔子当年的梦想。
从炎黄起,经尧、舜、禹,到夏、商、周,凡两千五百年间,唯道独尊,尊道贵德,信仰大道,修身证道是神州大地上的主旋律。祖先们确信,他们与昊天大道之间有天经地义的血缘关系。“凡人皆道之子”,“天生庶民,有物有则”。大道是炎黄的大道,是尧舜禹的大道,是文武周公的大道。在清纯古朴的眼睛里,大道并不遥远。盈盈万物,生生不息,无一不是大道的奇妙作为,“道生之,而德畜之”,(老子《德道经》第十四章)无一不饱含着大道的深情厚爱。
(摘引自熊春锦先生著作《道德复兴论修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3-29 18:09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