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841|回复: 0

张志坤:关于“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几个断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1 08:4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正在进行声势浩大的反腐败,对此已世人皆知;但是,如果进一步问,这场反腐败反到什么时候或什么程度才能或者才算告一段落,对此则言人人殊。笔者以为,这的确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其中,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机制,大概就是反腐败工作的总体目标。仔细思考“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这九个字,实感其中神机渊深,只能做点滴片段之思。

  片段之一: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系统追求

  由“不敢”、“不能”、“不想”这样三个“不”,构成了中国反腐败的系统追求,覆盖了所有的一切人为动机——敢不敢、能不能、想不想,可谓全面而完备。果真实现了这样的目标,当今中国的严重的腐败就将基本祛除,还中国政治以清白的任务就将基本达成。中国历史就将因此进入一个清廉为民的时代。而众所周知的是,这样的时代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上凤毛麟角,即使有,也为时短暂、稍纵即逝。放眼全球,当今世界有二百多个国度,而真的的能达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之境界者吗,着实并没有几个。所以,实现这样的目标,还意味着中国已经在政治上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这样表述,并非危言耸听。

  片段之二:三项内涵也许并非可以并列

  “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这一系统目标包括三项内涵,分别是“不敢”、“不能”、“不想”。做到第一项,需要政策性的保障,即采取强有的政策举措,形成强大的震慑,使之望而生惧,不敢越雷池一步;实现第二项,需要制度性的保障,即编织制度的笼子,使那些有腐败意图的人无处下手无从得逞。这项内涵排在第一项内涵后面,意味着即使仍有一些在震慑面前仍然不顾死活铤而走险的人,也不可能腐败,因为他们已经被关在制度的笼子里了,大家都是笼子里的鸟儿,谁也别想飞出去;实现第三项,需要的思想性的保障。这一点至关重要,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念”,如果有一个执意要偷东西的贼总是惦念着要偷窃,经验就是防不胜防,防得了一时防不了长远,观念是要去掉其心中的“贼”,而“不想腐”就是要去掉这个心中的“贼”,只要大家心中都树立了“不想腐”的坚定信念,一切都好办了,什么政策震慑、制度保障之类,就统统归于形同虚设、可有可无了,所以,这大概是反腐败的最高境界。

  这样看来,上述三项内涵并非可以等列齐观。

  一是它们之间在层次上有高低。政策震慑是最低层面的,属于指标之策。制度保障是深层面的,属于向治本挺近。思想纯粹属于人心层面的,是彻底根除,这三者一个比一个高,最后一层达到了化境;

  二是各项内涵难易程度不同。政策震慑相对容易,制度保障难度相对较大,而最难的则是人心。古往今来,治理的最高境界就是人心,最难的也是人心,如果能做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天下就没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的了;

  三是各项目所需要的时间也很不相同。第一项短期就可见效,第二项需要假以时日,第三项则前路漫漫,总有点可望而不可即。

  片段之三:其中还有的若干疑问与不解

  尽管现如今人们对“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都耳熟能详,可以信口拈来,但笔者思维愚钝,就中仍然还有诸多疑惑与不解:

  一是现在的震慑已经足够吗?

  众所周知,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打掉了一系列老虎,拍到了无数只苍蝇,中国党和政府打虎拍蝇的成果举世瞩目,谁也不能否认,由此而产生的震慑也无法否认。但现在的问题有二,其一,打掉的居腐败分子的多数还是少数,折中一点的回答只能是发现一个查出一个,这意味着,潜伏隐蔽下来的相当不少,这些人冬眠了蛰伏了;其二,打虎拍蝇,“打”也的确“打”了,“拍”也的确是“拍”了,可其中一个也没有“打死”、“拍死”,这样的政策,能形成足够的震慑吗?会不会有“老虎”或“苍蝇”因此还偷着乐?当然,据说在这个领域取消死刑是国际潮流与“国际社会”的要求,中国如果不这样做,“国际社会”就不向中国引渡嫌犯,但这是否有顾此失彼之嫌呢?总之,一般老百姓对于无论如何腐败都不砍脑袋的做法颇有微词,也颇不以为然。所以,震慑够不够的问题值得探讨。

  二是制度的笼子可能没有漏洞吗?

  所谓制度,不过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契约,作为一种契约,制度的灵活在于认可与认同度,任何一种制度,如果人们的认可与认同度高,那么这种制度的效率与效力就高,反之,就要沦为摆设,就要形同虚设。任何制度,不管多么严密完美,如果有人刻意要钻它的空子,就总有空子可钻,退一步说,即使没有空子,也可以人为地搞出空子来,并最终摧毁之。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也折射出这样一个道理。所以,制度反腐也是有局限性的,不能腐只是相对而言,“能”与“不能”无非就是“魔”“道”之间的博弈,而这种博弈则永无穷期。

  三是祛除腐败的心中之贼,谈何容易!

  众所周知,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就是利益交换,而现如今的中国就是比较原始粗放的市场市场经济,因而利益交换的原则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渗透到人们的思想深处。在这样的背景下,想要一部分人在心中以崇高的思想信念代替利益交换关系意识,既难做到,更难衡量:因为并没有任何一种标尺或者指标评价体系来分辨谁做到谁没有做到。简单是说,关于“不想腐”,谁真的“不想”,谁是“假不想”,又有谁时刻“在想”,都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事儿,对此坐而论道可以,实际操作难办。并且明明知道大部分做不到,能做到的只是很少数的圣徒,但也许这些很少数的圣徒恰恰不幸地要沦落为“剩徒”,因为这些人大体都是不会搞关系,不善拉关系套近乎的耿直辈。总之,在利益交换时代让一部分人利益交换关系失灵,可谓难矣!

  基于上述理解,所以笔者认为,人称反腐败要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窃以为,这不仅仅是机制的问题,这是“仁以为己任”,任重而道远,没有一场深刻的政治大革命,恐非等闲可以企及。目前正在中国深入发展的反腐败,会在此基础上发育发生成为一场政治大革命吗?笔者当然希望是这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17 14:50 , Processed in 0.59523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