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560|回复: 2

朱蓝澜:霾之祸,谁之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6 16:54: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由北至南,霾,在这个冬天席卷了中国差不多三分之一的国土。在如今经济相对发达,人们更加关注环境与健康的时代,这件与一呼一吸紧密相关的事情,不可避免的成为了公众话题。

  学校停课、汽车限号、航班延误、医院里挤满了罹患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人……毫无疑问,霾已经成为“祸”,于是人们大声疾呼“治霾”。

  2015年,临沂大气污染被央视曝光,临沂市长被环保部华东督查中心约谈。5天后,临沂紧急关停57家污染大户。

  据说后果是6万多人直接失业,加上家属,停产波及人群达15万。没有被雾霾毒死,反而可能会因失去工作饿死,显然不会是他们乐见的局面。

  有人会说,这种制造污染的工作不干也罢,换个工作环境更清洁的,说不定对身体还能更好。可是,是不是所有人都能轻松的换工作,会不会有那么多岗位接纳这些人呢?当一个人掌握较多知识、技能,或者是门路时,当然可以轻松的变换工作。而对另一些人而言,现在手里的工作就是全部的生计。

  我们抱怨雾霾的毒害,却又挑剔着新能源汽车的不便,依然如故地驾驶着燃油汽车奔驰,少有人留意车窗外还有很多人暴露在室外工作,比如环卫工人。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去思考,少开一天车,是不是会使这些户外工作者遭受的雾霾伤害相对少些?

  燃煤是导致雾霾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寒冷的冬季,暖气是北方地区必不可少的标配。为向雾霾宣战,北方地区居民又有多少比例会选择放弃享受这冬日里的温暖?退一步说,可以找到很多比燃煤更加清洁的制暖方式,但费用会增加,又有多少比例的人愿意承担?

  我们不妨再问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雾霾不发生在发达国家,也不发生在落后地区,偏偏最容易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其实,这都不难理解。靠着几十年来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其带来的就业和财富,我们越来越好的生活消耗了太多的能源,但少有人在这一过程中关注到对环境的保护。而当我们被雾霾警醒,想要保护环境,却期望能够一蹴而就,这显然是痴人说梦。每个人都享受到了经济发展的成果,却也都想拒绝经济发展的副效果,只是鱼与熊掌总是难以兼得的。

  很多时候,我们抱怨雾霾,是因为我们都是受害者。很多时候,我们抱怨政府,是因为我们认为治理雾霾都是政府的责任。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是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但事实上,我们往往是严于律人,宽于待己。

  治理雾霾政府责无旁贷,但雾霾的发生,却也与我们的生活方式都有着深刻的关系。我们每用的一度电、每烧的一升油,其实都是雾霾之祸的帮凶。

  如果有理由要求政府在治理包括雾霾在内的环境上做得更多,那么,我们更有理由要求自己为减少雾霾做出点滴努力。

  我们可以为雾霾的发生找到太多的原因,提出太多的解决方法。但必须清醒的认知,我们不能停下发展的步伐。因为,我们不能因为环境污染问题就退回到不发达地区序列,应当早日进入发达地区行列。

  我始终认为,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为国家发展贡献多点,当大家凝心聚力将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时,我们也一定能冲破雾霾的包围,赢回头上的那片蓝色的天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6 18:43: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篇为地方环保部门洗地、无病呻吟的滥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6 22: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济要发展,雾霾也要治理!
挺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17 02:20 , Processed in 0.45418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