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642|回复: 2

云石:俄罗斯是怎样被忽悠成“民主国家”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20 10: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众所周知,俄罗斯在政治方面有着悠久的专制集权传统。从早期的莫斯科公国,到后来的俄罗斯帝国,再到苏联,专制集权整体贯穿了俄罗斯的几乎整个国家发展史,成为俄罗斯根深蒂固的政治文化之一。

  对于俄罗斯之所以会长期采取专制集权政体的原因,云石君在之前的《地缘政治:俄罗斯为什么崇尚强权政治》一节中已有解释。简单的说,俄罗斯复杂的地缘人文环境,决定了它有必要采用中央集权体制,来增强国内的凝聚力,维护国家统一;而俄罗斯地处亚欧大陆北部中央,被全球其他强势地缘文明势力多面包夹的地缘格局,也使得俄罗斯有必要集中国家资源,统一应对外部威胁。

  总而言之,地缘条件决定了,集权乃至专制,是俄罗斯保证国家延续和发展的政治必须。

  不过,也有例外。苏联解体后,现在的俄罗斯联邦,至少在形式上,已经接纳了以分权制衡为核心的西式民主政体。现在的俄罗斯,采用联邦民主制,以俄罗斯联邦宪法和法律为基础,根据资产阶级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又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原则行使职能。

  当然,很多人会认为,这只是徒有其表罢了。毕竟现实中,总统的权力,凌驾于政府、法院与杜马之上,被形容为“超级总统制”。从这个层面来看,俄罗斯政治的集权基因并未改变。

  当然,这种看法是有道理的。但这种总统权力的越界,并未从根本上颠覆俄罗斯联邦的西式民主政体。因为无论总统权力有多大,但其权力的合法性,依然是建立在全民选举基础上——这与沙俄、苏联时代国家领袖由统治集团内部选定有着本质区别。纵然叶利钦或普京可以借用总统权力,为自己的选举保驾护航,但只要全民选举作为总统权力来源的基础性地位不被动摇,那俄罗斯联邦的西式民主政体本质就没有改变。总统权力范围的扩大,充其量只能是俄罗斯根据国家实情,对西式民主政体的一些本土化改造和修正而已。

  为什么有着悠久历史传统,国家地缘条件和利益发展需要也有赖于集权专制支撑的俄罗斯,会在现在接纳与基本国情不太相符的西式民主政体呢?在云石君看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当其冲的,是国民对苏联极端恐怖政治的极端逆反心理。苏联时代的集权专制,不仅在俄罗斯历史上可谓登峰造极,就是放之于全球范围内,这种集权专制的程度,也是十分之高的,甚至可以说达到了极端的程度。

  过度公有化,对国民从出生到死亡的高度控制,对民生的长期忽视,以及以克格勃、政治清洗为代表的恐怖政治,这种种过于极端的做法,在为俄罗斯国家崛起立下汗马功劳的同时,也由于其之太过严苛,引发了民众强烈反感。这种反感,不单单针对极端专制本身,而是扩散到整个集权政治体制,使这种本来属于社会治理模式之一种的政治体制,也被民众深深厌恶。再加上西方坚持不懈的对西式民主优越性理论的灌输,以及冷战末期西方物质文明高度发达,苏联物质层面濒临崩溃所形成的强烈反差,这内外因素夹杂到一起,使得俄罗斯民众对集权政体产生了严重的抵触和厌恶心理。这种国民心理的形成,为俄罗斯接纳西式民主奠定了基础。

  当然,民众因为地位、知识储备、视野的限制,在看待事物时未免更加偏于感性,更多的是通过直观感受和参考外部舆论,来决定一己之好恶。而作为精英阶层,他们更好的学识储备,更多的阅历和视野决定了,他们更有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规律和逻辑的角度来看待政治体制。

  而从理性客观角度来看的话,集权与民主,本质上不过是人类社会治理的不同手段而已,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只看是否适用而已。

  而俄罗斯的地缘条件和基本国情,以及历史的经验都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个国家采取集权制度,是有其道理和依据的(否则也不会在民主化二十年后,再次出现普京式的政治强人回归)。

  而从更久远的西方古典文明发展脉络来看,古罗马由共和制向帝制的过渡,以及帝制时代罗马文明达到发展巅峰的历史事实,也证明集权并非在适应人类发展需要方面天然逊于分权民主(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崛起,同样证明了这一点)。苏联集权之所以遭人恨,不过是其之做法太过极端罢了(任何政治制度,在太过极端后都会出现反文明、反人类特征),并不代表集权制度本身存在原罪。

  只不过,虽然明白这一点,俄罗斯的精英阶层,却并没有在苏联瓦解后,继续捍卫传统集权制度。而是对西式民主,顺水推舟的大幅接纳。

  为什么会这样?直接动因其实与民众接纳西式民主并无二致——苏式专制的极端恐怖,同样让精英阶层心有余悸,而苏联的全盘崩溃以及西方的长期灌输,以及西方物质文明全面超越俄罗斯的现实,使得即便是精英阶层,其理念和认识也产生严重动摇。

  再加上经过苏联解体,集权派精英阶层被大幅清洗,新的精英阶层即便不是本身认同西式民主,至少也是打着要民主、反专制旗号上位的。

  这种精英阶层短期内的激烈动摇和洗牌,使得其整体社会科学素养和认识水平出现了大幅下降。再加上反集权国民心态的形成,这种情况下,莫说对西式民主满心认可,认定其能一举挽救俄罗斯的民主化精英,哪怕仅仅是利用民主化理念进行政治投机的传统政客,在这股浪潮下也不敢捍卫自己的主张,只能随波逐流。最终推动了西式民主在俄罗斯的落地生根。

  这是从社会层面来看的。而从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国家形势来看,当时的俄罗斯,即便是在基本面方面,也确实出现了一些有利于民主化推行的客观条件:

  首先,国内地缘与人文结构更加单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丢掉了中亚、东欧西部以及南高加索三个边缘板块。这其中南高加索与中亚,区位过于偏南,游离于俄罗斯东西向国家地缘主轴之外,是典型的边疆地区,地缘结构相对独立;东欧的乌克兰等国,虽然与俄罗斯主体核心区——东欧平原地缘关系比较紧密,但由于其处于西方、伊斯兰、俄罗斯三大文明体系教会,所以受外力影响较大,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对冲掉了俄罗斯文明对当地的影响。

  这种地缘格局,体现在人文层面,就是中亚、南高加索、东欧西部这三大板块,当地居民多保留了自己的独立民族特征甚至宗教信仰——并未被俄罗斯民族和东正教所同化。

  也正是因为这些分离主义倾向甚强的边缘板块与未归化少数民族的大量存在(据苏联70年代末统计,当时俄罗斯族占全苏总人口比例才刚刚超过50%),决定了这个国家内部存在强大的离心力,苏联采用高度集权的政治形式,这也是原因之一——它需要用政治上的高度集权,来对冲国家地缘与人文结构存在严重缺陷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但随着苏联解体,东欧西部、南高加索、中亚这三大独立性强的边缘板块被剥离出去,剩下的俄罗斯联邦,其地缘结构的规整性得到提高,民族成分也较苏联时代单纯许多(现在俄罗斯族占俄罗斯联邦人口比例为77%)。虽然现在的俄罗斯,依然面临南俄(车臣)、鞑靼共和国等分离主义地区的困扰,但情况较苏联时代,已经好转很多。

  当然,这种好转,是以苏联国土大肢解为代价换来的——这种成本太过高昂。但一码归一码,至少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用政治集权来对冲地缘、人文离心力的必要性已经相对下降。

  这是从俄罗斯内部结构而言。而从外部环境来看,随着苏联的解体,冷战终结。虽然之后的西方,依然对俄罗斯步步紧逼,但毕竟与冷战时期那种正面拉锯,强势对抗不可同日而语。

  俄罗斯国家安全环境的相对缓和(这种缓和同样是以被肢解为代价——所以依然是个大悲剧),使得其最大程度集中国家资源以应对外部威胁的必要性也有所下降——所以,相应的,其内部政治结构设计上,对权力集中的迫切性也有所削弱。这也为以分权制衡为特征的西式民主在俄罗斯的推行,打开了一定的战略空间。

  最后,俄罗斯的国运走向,也不利于集权的形成。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国运开始进入一个长期的下行周期。在下行周期中,社会动荡不可避免的加剧,各阶层、族群的矛盾也会趋于激化。这种情况下,国家要维持正常运转,通常只能采取两种办法:

  首先是政治高压。用政治强力压制不满,制止冲突,用国家机器的强制力和威慑力确保社会稳定和秩序正常。

  不过这一招,朝鲜或许还可以用,但俄罗斯肯定不能再玩。当时俄罗斯的经济和社会危机已经达到相当程度,已不是光凭政治高压就能解决的了的——如果能,苏联也不至于土崩瓦解了。俄罗斯联邦的政治能量再强大,难道还能强大得过苏联?

  既然不能堵,那就只有疏了。疏的办法,就是民主化。有了民主这个缓冲阀,许多群体间的矛盾和冲突,就可以通过体制内的政治博弈来解决,不至于要闹到引发社会冲突和暴力抗争的地步,社会秩序可以最大限度的维持稳定。

  而且从经济层面来看,政治集权的好处,是可以通过国家资源的集中调配,对外开疆拓土,夺取资源,对内提前规划布局,重点投入,推动工业的规模化扩张。

  但是以俄罗斯联邦的处境,根本就没有开疆拓土,向外掠夺资源的可能——能保住现存利益不被继续剥夺就阿弥陀佛了。

  至于内部的工业规模化扩张方面,经过几十年的苏式计划经济模式,传统的工业扩张,基本上已经走到了尽头,俄罗斯联邦迫切需要的,不是工业量级的扩大,而是结构的优化以及质量、尤其是技术含量的提升。而后者的发展,需要的是市场的自我配置功能,需要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而集权模式下政治权力对社会资源的高度控制,使得市场功能受到限制,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也会因为自主权力,以及所掌握的资源的匮乏,而难以充分发挥。这种情况下,传统的苏式高度政治集权已不再适合当下的俄罗斯经济现状,通过简政放权,给予市场和个人一定的发挥空间,有利于俄罗斯的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而这种经济层面的需要,也在侧面为俄罗斯由集权向分权的过渡提供了一定的有利条件。

  国民心理的推动,国内外地缘形势的缓和,国运衰退的倒逼,以及经济发展的阶段性需要,各种原因,共同推动了俄罗斯在短期内,由集权向民主的极速骤转。

  不过,虽然俄罗斯政治机制的骤然转向有千万种理由,但最重要的,还是为了重振经济,改善民生——这是引发苏联解体的最大肇因,也是俄罗斯民众的最迫切需求。

  但是俄罗斯朝野的期望落空了。虽然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达成了废除集权,接纳西式民主政治的目标,但是在经济上,他们却一败涂地。整个九十年代,俄罗斯经济持续衰退,国运也是江河日下。而这种局面的形成,“休克疗法”占了相当大的原因。

  那么,当时的俄罗斯,为什么会采用“休克疗法”?云石君下一节继续解读。

  本文为云石地缘政治系列第127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1 16:03:17 | 显示全部楼层
越来越退化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1 14: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俄罗斯很多经验还是有很大参考价值的,很多方面和中国很相似。中国其实现在很很多国家发展的过程都很相似,比如日本,德国,俄罗斯等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 10:22 , Processed in 0.12518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