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055|回复: 3

吴永麟:日本文化的“死穴”在哪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15 10:24: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上世纪90年代起,每年至少有10万名日本人失踪。因为生活中遭遇了或大或小的耻辱,比如离婚、负债、失业、考试失败……这些男男女女决定实施自我惩罚,他们一手导演了自己的失踪事件,让自己从家庭和社会里“蒸发”。(《中国日报网》12-14)

  日本每年10万人选择“自我蒸发”呢?这些“自我蒸发”的人群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呢?

  一、日本存在“失落之城”,这些“自我蒸发”的人群就生活在“失落之城”里。据记者的调查,“三崖”(Sanya),这是一个在日本的地图上没有标记的地方,严格意义上讲,它不是一个小城,只是东京市内的一个贫民窟。在这里,选择自主消失的人们可以通过打黑工勉强生存下去,他们挤在狭小逼仄的、没有窗户的旅馆房间里,没有网络、没有独立的卫浴间,甚至晚上6点过后被禁止说话。现年50岁的德宏已在三崖隐居多年,他原本是一名受人尊重的工程师,十年前的某一天,他突然失去了工作,巨大的耻辱感汹涌袭来、慢慢将其吞没。

  二、日本存在一种“消失的文化”,这种文化依然影响现代的日本人。根据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报告,日本的自杀率比全球平均值高出60%,每天有多达60至90人自杀。同时,延续数百年的“荣誉自杀”传统观念,从古时的武士切腹自杀到二战时的神风敢死队,今时今日仍对日本社会影响巨大。

  笔者点评,日本“消失的文化”,这是日本文化的一个弱点,也是日本文化的一个“死穴”。日本人一出生,就被“荣誉”的文化所影响,一直到成年。日本人受了人生的挫折,经受了耻辱,如果不能再过着有尊严和体面的生活,就可能会通过“消失”的方式来寻找解脱,日本存在“失落之城”与富士山地区出现“自杀森林,原因就在于此。日本的文化崇尚统一性、一致性、纯粹性,日本的文化,缺乏多元性,因此,日本文化包容精神缺失,是日本文化的致命弱点。

  中国的主流文化渊源,由儒、释、道三大文化组成,中国的文化有入世、出世、高处、低处的文化内涵。儒教宣讲入世的生活,人生要追求功名,要以德立世;佛教崇尚真、善、美,立足出世,带有拿起、看破、放下的智慧;道教讲“无为”和“善为下”的智慧。中国文化有崇尚事业成功,也有出世的超脱,有高处的成功学,也有善为下的人生智慧。所以说,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包容万象,能屈能伸。

  中国文化崇尚成功,也包容失败者、挫折者。中国文化中有著名的“卧薪尝胆”的历史典故,这源此于中国文化的多元性,如果勾践生活在日本,恐怕早就因此耻辱而剖腹自杀。从此来看,中国文化对于拯救、启示、唤醒失败者,留有余地,期待成功。从此来看,中国文化对于人的持续发展要优于日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5 22:2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也不知道在说啥,并且对儒、释、道的解释也基本是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6 10:0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也不了解日本文化!
日本人的文化就是用美丽的外表包装极端的丑恶,“残忍”最适合于他,对别人对自己都是这样的!
残与忍,能够成为一体!心里不是一般的阴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7 14:5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有点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0 22:08 , Processed in 0.09379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