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765|回复: 2

方孔世界:沉迷于自我的陷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8 22:3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南華一夢 于 2016-12-9 01:20 编辑

一、时代精神

燕赵英烈,魏晋风流。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风骨,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形容。

我们处在一个与众不同的时代,这种不同不是缘于它的异彩纷呈,而是因为它的无序。

盛唐的璀璨,在于它的多元与包容,在于它文化汹涌澎湃的张力与深入血脉的自信。

李白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现的是知难而进,战天斗地的昂扬斗志。

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不是无人区的荒凉悲歌,而是写给新世界的赞歌。

千载已逝,透过诗歌承载的唐人情怀,我们仍能感受到一个伟大国度迈开脚步去拥抱世界的壮志豪情,感受到一个伟大民族开掘疆域的雄浑气魄。

即便到了晚唐,面对战乱频仍,山河破碎的悲惨景象。诗人也未曾绝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故园虽破,家国仍在,此身不灭,来日可期。

正是这种顺境不骄,逆境不绥的深沉的乐观精神,不断强化与塑造了这个民族的脊梁与灵魂。

前有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后有岳武穆“直捣黄龙,与诸君痛饮”,梁启超“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在数千年的时间跨度中,浩歌与悲歌的交替淬炼,华夏民族的血脉精魂,愈发精纯。漫长岁月积淀的文化精神,渗透在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滋养每一个国人。

上世纪的最后几十年,在蛮族与列强的铁蹄下沉沦数百年之后,这个积贫积弱的古老民族终于爆发出前所未有的钢铁意志与旺盛的生命力。“为有牺牲多斗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从任人宰割的砧上鱼肉,一举变身为独立自主的东方大国,在历史的长河中,亿万百姓第一次做了主人。

在许多人的心底难免存有疑问:伟人作古之后,这个民族的昂扬斗志与人定胜天的乐观精神哪里去了?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那种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昂扬自信,一往无前的豪情去了哪里?

二、三重诱惑

历史的时针已悄悄拨转,如今已指向二十一世纪。

新世纪的巨轮已然启程,沿着一带一路,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正以崭新的姿态拥抱世界。这一次,国人籍以迎接新世界与新时代的,并非全是开疆拓土的进取精神,朝野上下,也充斥着许多不和谐的时代杂音。

国家与时代不再与社会发生共鸣,国家与政治逐渐从个人生活中退潮,越来越多的生活主题围绕着个人展开。

在朝着天下为公的高轨道变轨努力失败之后,个人奋斗的目标跌入了私有化轨道的不可逃逸区。公天下,变成了瓜分天下。

当个人从国家政治生活的轨道变轨到个人生活轨道之后,遇到的第一个诱惑,叫物欲。

属性的改变,刺激了欲望的发展。出于对枯竭的恐惧,出于对失去的恐惧,出于对变化的恐惧,出于对未知的恐惧……恐惧的放大催化了病态的占有与消费,并进一步刺激了占有与消费欲望。

于是,沉迷于收藏,沉迷于财富,沉迷于酒食,沉迷于色欲。

这种沉迷不同于贵族地主置地窖银的那种惠及子孙的长期投资,而是基于侈欲,怀着过期作废的,甚至于只有去国他投才能安心生活的病态的物欲沉迷。

显而易见,无论多么夸张的占有与消费,都不能通往心安理得的幸福。

物欲沉迷是种病,这个社会病的不轻。

为什么要有恐惧呢?

如果相信明天会更好,社会更公正,更透明,又何必贪婪无度,在患得患失的恐惧中生活呢?

在物欲之后,人们遇到的第二个诱惑,叫自恋。

占有的本质是人无我有。有了这个,就有了炫耀的基础,看到别人没有,就拿来炫耀。炫耀多了,就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满足感。

因为这满足感,是物或技术的垄断所产生的。源头是拥有物或技术的是我而非他人,然后内心的焦点逐渐从技术与物移向我,自我崇拜或自恋便产生了。

如同爱恋一样,爱一个人,从最初的好感,到最后的爱得死去活来,不可自拨一样,自恋也会萌发壮大。“我”从正常社会的一个分子,膨胀为整个世界。在自恋界的大宗师那里,没有他人,没有国家,也没有世界,他就是世界。

在希腊神话中,纳尔西斯极度自恋,因为那时希腊的神话和魔法都变不出青铜镜,所以只好临水顾影。他最爱做的事情,就是欣赏水中那个美丽的身影。

对于他而言,现实的世界愈发没有意义,这世界还能有谁,能美过这水中的倒影?月亮与影子相思成疾,终于有一天,纳尔西斯与影子合二为一,变成了一株水仙花。

在自恋者看来,世界没有意义。那在世界看来,自恋者的意义又何在呢?

水仙花之后,第三个诱惑出现了,它叫趣味。

吃饭就好好吃饭,睡觉就好好睡觉。

这应该是生活本来的样子。

可是偏不,对很多人来说,原本的生活,很没品味,太没趣味。

面不能用碗装,要用很大很大很大的盘子。

中间放几根面条,边上放一朵花,再抹点蕃茄酱。

筷子不能用,要用叉子。

不能一口吃完,要一根一根吃。

嗯,这样吃,才有趣味。

……

什么?喝葡萄酒怎么不翘兰花指?

真是个不长进的土包子,下次不带你玩了。

……

楚国有最美的服饰,齐国有最优雅的举止。

为什么一定要千里迢迢跑去赵国学走路?我不会走路么?

有人以为西施倾城倾国的原因是手捧胸口而面有苦色,而非西施本人的丽质天成。

如果程序的拙劣模仿替代本体的天性就能实现相同的效果,那么人挥动手臂也能像鸟一样飞翔。

与物欲和自恋相比,趣味更是一种难以治疗的精神病。

物欲链结的是物、自恋链接的是我,而趣味链接的是一种机械程序。

程序美不美不知道,只是有人认为它很美。

极简主义趣味,执行的是回收站程序,不停清空,再清空。

小资趣味,执行的是咖啡、红酒、美食、旅行、艺术诸元素的展示程序。

杀马特趣味,执行的是反审美展示程序。

摇滚趣味,执行的是集闹、集乱、集恨程序。

先锋趣味,执行的是涂鸦、怪诞、毒品、同性恋、滥交程序。

……

生活的目的是生活,而非表演。

如果人人的生活都用来表演,那用什么来填充生活呢?

传统文化讲顺其自然,讲率性而为,讲中庸,讲和谐,讲过犹不及。

人际关系的最大公约数是“和乐”,如果表演行为达不到和乐的目的,那表演的意义又何在呢?

实际上,被物欲俘获的人们在大众社会中收获的是对立、隔绝、冷眼甚至仇恨。这不是和谐社会的目的与实现方式,通过物欲的媒界更不能创造另一个更为和谐的社会。

三、人与世界失联

嗜欲深者,其天机浅。

迷失于三重诱惑的人有一个共性:私。

他们迷失于自我的世界中。

宗族的断裂,使得个体与家庭替代宗族成为社会的基础细胞。

公社与集体的粉碎,个人与家庭从有序的组织变为无序的分子。

“自由”文化的兴起,社会再次裂解为个体的人。

九层之台,倾为散沙。

组织与结构的裂解导致合力的消失,方向也因此失去意义。生活降维为生存,物质由生活的能量转换为生活的目的。

生活与理想分道扬镳,国家意识、社会意识分崩离析。

天地之间,唯我独尊。

在物质追求与物欲膨胀中,人的精神再次被降维,生产活动等价为商品生产,交换活动等价为交易行为,所有“人”的要素成为市场要素,用于衡量与交易。

作为商品社会的基础分子,人也概莫能外,成为有价格与标签的商品。

注入商品的属性,抽离人的属性。

在物的社会中如何证明人的存在?

消费,以及消费文化。

用商品衡量人,用消费文化来体现价值与个性,这是商业社会所能做的全部。

在这里,人显示存在与价值的方式,就是在市场中消费商品,在物欲中迷恋自我,展示自己的趣味。

新娘的嫁妆一辆车。

新郎的彩礼一幢房。

古巴雪茄。

狗屎咖啡。

茶艺功夫。

怪诞艺术。

……

当人通过物与物的交换、自恋与趣味表演证明自己存在与价值的时候,人与物的世界清晰,
人与人的世界失联。

四、文化的断裂

世人追求此生的幸福,并希望把这幸福传承给后人。

这不是物所能承载的使命,也不是律法所能承载的使命。

市场主导的社会,物的流动与分配,并非遵循合理与可持续的原则,而是相反。

数千年的人类历史已反复证明,缺乏制约的市场行为会加剧财富与人群的背离,并最终导致社会的崩塌,它并不指向美好的未来。

所以纯粹的商品社会,是一种貌似合理的野蛮社会。

为了防止这种可能,以及这种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古人总结并固化了一个坐次表:士、农、工、商。

这里有一个值得尊重的事实:历史从来不相信偶然。

唯商品社会把社会人群裂解为分子,物化,然后榨取财富。

它从来不通向大众的幸福。

物化的对面站着文化。

人文,教化。

人化,而非物化。

节制,而非无厌。


文化是人与人的连接。

个体的文化不具有意义,文化是一种集体表述。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反过来的意思就是:天下不为公,大道不行。

公天下文化失势,物欲文化得势,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与沉重的历史惯性。

三百年蛮族统治与列强百年侵略,消解了文化对人的净化,纵容了物欲对人的侵蚀。

当初蛮族以一驭百的绝对人口弱势入主中原,纵然有夜路得金的喜悦,更有置身火山口的风险。一旦窃得大宝,一边是肉体杀戮,实行恐怖主义;一边是科技杀戮,灭绝技术的发展。领先时代的科技巨著《天工开物》,便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列为禁书的; 一边是文化杀戮,灭绝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天下意识,禁绝思想,毁弃文化载体,植入奴性文化。

奴才嘛,只要好好干活,好好上供就行了。

如此一来,世界便清净了。

所以,这个时代最发达的“文化”,是奴才文化,胡同文化,蛐蛐文化,斗鸡文化,事不关已文化,麻木文化……

当文化被包装成物的连接、趣味连接的时候。文化已褪去了人的属性而沦为物的帮凶。

名犹在,实已非。

物化的文化,其实质是人的精神阉割。

物化的文化,其实质是物与人的捆绑,人与人的断裂。

五、文化,人与历史的方向

文化是什么?

共同的情怀。

共同的精神世界。

共同的行动指南。

通过文化理解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通过文化建立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关系,而不是借助物的编程与组织对人进行操控。这是文化与物欲的不同。

前者通向社会幸福的未来,后者通向贪欲的沟壑。

人的社会,需要人的连接,而非通过物的媒介来实现。

文化就是这种连接的工具与途径。

文化连接人与人的方式是寻求共性:同一个家园,同一个过去,同一个梦想,同一个方向,同一个未来。

文化呈现的方式为:标准同一,组织同一,理念同一,行为同一,计划同一,目标同一。

不错,就是始皇大帝的“书同文,车共轨”。

文化成为人与人组织运行的环境与方式,原本一盘散沙的自由分子成为方向一致、目标一致的有机组合,原本自由活动中无谓耗散的能量成为社会前进的动力。

物化的社会必然是分裂的社会。

三千年的史书中不乏分裂的教训。

没文化的汉高祖不知道分封的危害,然后有了七王之乱。

没文化的晋武帝无视分封的前车之鉴,然后有了八王之乱,接着是五胡乱华。

没文化的唐玄宗自作聪明地玩了把藩镇分封,然后有了马嵬之哭,接着北方的蛮族成了气候。

最近的历史,是民国的军阀混战。

国土的分裂,是政治的分裂,也是文化的分裂。

现在很多人都在景仰民国的文化大繁荣,赞美其直追两千年前的诸子百家。

事实果真如此?

诸子百家是同质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是标准与路线之争的展演与汇总,其文化内核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道、儒、法、医、兵等是其具体的实现工具。

诸子百家,是上承周初的封建天下,吸收了包括管仲“尊王攘夷”在内的大一统思想,结合春秋战国诸强的实践经验而提出的既有历史传承,又有实践基础和理论预见的,“大下为公”的文化理论体系。

分裂的春秋战国并不具备实现大道之行的现实基础,所以经历整合之后,大道之行以大一统的形式在秦汉及其以后的历史中得到验证与发展。

民国文化泥沙俱下,鱼龙混杂。虽标榜科学、民主,却夹杂着大量的宗教色彩、殖民色彩和自我矮化色彩。

蔡元培的全盘西化,钱玄同的抛弃汉字,其思想层次从来也没有超越器物、技术与制度的范畴。是一套既无历史传承,又被维新派和洋务派所证明行不通的东西。如果非要说这些就是所谓的“文化繁荣”,那这个“文化”的层次着实不怎么高。

如果民国文化果真是百姓之希望,家国之未来,也就不会有军阀混战的悲惨世界,也不会有沈阳、卢沟桥、南京诸多城市的亿万冤魂了。

如果民国文化孕育下的党国精英们真能救国救民的话,何以解释四万万国人最终选择了最最没文化的“土八路”呢?

可见,文化既不是孔雀美仑美奂的七彩羽毛,也不是胡博士头上的几十顶帽子。

文化关乎的是生存与发展,是血脉,是精神,是希望,是未来。

文化是人与人的连接,在人的世界中,人从来不是附属品,也无需借助物与“自由”、“平等”等概念来衡量与证明自己的价值。

那种衡量与证明,不是文化,而是物化。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文化通向使命,秩序天地;物欲通向无度,通向死寂与毁灭。
——————————————————————————————————————————————————————————
惟愿每一份挚诚,都能惊醒一场迷梦……
更多内容,请关注公众号“博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9 10:2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就是少了文化的土壤,让社会混乱而无方向,金钱至上的理念让我们失去了精神的家园,像一群流浪儿在荒芜的沙漠前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9 14: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30年河东30年河西就是这个意思啊!河东河西老百姓都受洪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19 10:07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