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43|回复: 0

扬韬:险资举牌的反思与下一个险资建仓标的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1 19: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前两天说过了,不想再多分析中国建筑了。怎奈每天无数的人涌来询问并涉及到其他我提到的股票,烦不胜举。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些疑问,我愿意先把自己的观点简单罗列如下,希望从此天下太平,没人打扰了:

  1、中国建筑。安邦举牌到10%之后,按照目前的成交量分析,最多只买进了9亿股左右,距离下一次举牌还有6亿股以上的数量要买进。这需要市场至少再成交30亿股。股价如果不涨,下跌时的成交量会迅速萎缩,买进难度就更大。从时间推断,买到15%举牌的时间最早也要到12月9日前后。但这种机构的行为,只可猜测,不可下定论,万一人家今年不买了呢?所以,别都指望跟着安邦赚钱。从6元多人家买进,8元多的时候第一次举牌到如今,跟着喝汤吃粥也有30%多的利润了。未来就别那么贪心了,安邦不会直接打到15元完成建仓的。这种股票,适合中线持有做做差价,10-12元,本来就是安全区间,何必在乎一日得失呢?再说,我分析过它会到12元,实际最高11.45元,短线投机应可满足,中线持仓也很安全。反正,我的组合里有它,而且短线根本没打算出来。

  2、格力电器。虽然中金公司言之凿凿说格力适合被举牌,但说老实话,这只股票的举牌价值其实不高。为什么呢?市值接近2000亿元了,流动性又不好(很多流通筹码被QFII锁定),想买到20%的举牌范围,那股票肯定要打到50元以上了,难度非常大。前海人寿在11月的8个交易日里买进的数量只有1.89亿股,占到成交量的9%,但股价却打起来近30%。这个建仓数量,我相信远低于前海人寿最初的预期。更离谱的是,明明不到5%的持仓量,公司竟然直接公告出来,那意思很明显,就是要让股价涨起来,让前海人寿的买进难度加大。此时,他们是会知难而退还是继续向上,决策很困难。我估计先买个5%意思一下的概率大。要继续增仓,需要好的市场环境。当然,如果有别家也进来,那就有意思了。

  3、保利地产。我昨天分析过,地产股而没有被举牌的,估值最低的就是保利地产。它的交易量大,买进难度低,适合被纳入财务投资举牌的标的。没想到今天市场就迫不及待将它打到涨停板。盘中所见,抛压主要来自国家队,他们卖掉的数量超过1亿股,有点像前几天卖伊利股份。国家队的意思并不是不让涨,只是希望不要涨太快。从买卖盘数量分析,国家队手里大约还有1亿股筹码,估计还能压一阵时间。这只股票已经有泰康人寿和安邦人寿驻扎,举牌的概率略大一些,但能否买到足够数量,取决于国家队肯不肯全部卖出来。

  4、伊利股份。伊利这几天成交量很大,如果要举牌,已经差不多够条件的。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它虽然股权相对分散,但就估值而言并不便宜。比格力电器差多了。

  5、太平洋。前段时间我分析举牌概念股,银行股说到了华夏、南京,券商股就重点提了太平洋。大家可以看看它的走势图,很妖异。国家队曾拿了十几亿股太平洋的股票,只是去年底股价大涨的时候,它们干脆利落地卖完了。但国家队走了,来了华夏人寿和前海人寿。前海人寿举牌一家券商的概率大不大呢?值得考虑。迄今为止,券商股还主要是被其它资本举牌,险资直接举牌券商股是否存在障碍,值得再考虑一下。

  6、温氏股份。温氏股份的第一大股东持股只有4%多一点。也就是说,如果哪家企业进来买5%,就可以成为事实上的第一大股东。温氏家族持股分散,合计也不到20%。盘面看,限售股解禁后,温氏股份的老股东卖股票的不多,有的还增持了,所以卖压不大。昨天,它公布定增获得证监会通过,这算是利好。相比其它股票的定增,我倒是看好它,因为定增价格比现在的市场价格还要高,而且是定增给职工的。会不会有什么力量进来搅和一下呢?可以观察。毕竟,它是创业板里面市值最大的股票,而且也是两市估值最低的养殖股。动态PE只有10倍。

  其它股票就不再一一点评了。我今天要回应一下有些人对于险资举牌的质疑。有的说这种手法激进,有的说拿着投保人的钱瞎搞,等等。其实,这些质疑完全不能成立。

  首先,险资重仓持有一些上市公司的股权,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中国平安就是最早的大比例持有上市公司股权的保险公司。比如,它曾控股了深发展,曾控股了云南白药,曾控股了上海家化。有谁指责过它吗?它投入了巨资在这些公司上,为什么市场的反应不强烈呢?因为它的控股几乎完全是在桌面下谈判实现的,几乎没有在二级市场买进任何股票!

  老牌险资,以前是有条件通过桌面下的谈判获得股权的。新兴的一代保险公司,尤其是民营资本控制的保险公司,私下谈判的难度加大,且容易涉及到各种风险。因为,他们要想合并企业报表,只有两个途径:其一,参与定增;其二,二级市场直接购买。

  但参与定增获得控股权的难度越来越大。一方面,优质的好公司一般不胡乱搞定增,即便要搞,抢的人多,价格不低,股权比例却不高,只能做财务性投资,无法实现并表愿望。

  所以,类似于前海人寿、安邦等新兴保险公司,几乎没有别的选择,必须在股市二级市场买股票。这句是为什么最近几年一批实力险资纷纷杀进股市举牌的原因。而至于为什么在年底才来举牌,一如我此前的分析,是为了提高效率、美化报表。

  那么,作为一个投资者,你是喜欢来二级市场买股票的新险资,还是喜欢私下里搞定上市公司的老险资呢?当然是前者!安邦、前海这样的保险公司,正在引导和改变市场的投资理念,并且给投资者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是资本市场的阳光力量!

  在定增日益困难、私下搞定难度也增大的情况下,老牌险资为什么不学习新险资的做法,在二级市场直接买股票呢?难道他们就没发现类似做法的优势吗?不是的,主要是观念问题。

  对中国人寿、太保这些老牌国企险资来说,大领导都是行政干部出身,来到目前的岗位,更多是镀镀金或者养养老的,缺乏开拓进取的精神,更追求稳健和保守。虽然每年有数千亿元资金要用于投资,但这些保险公司早已习惯了流程化分工,没有人敢站出来大喝一声要集中资金去搞一个股票。

  另外,险资的投资经理,更多的与公募基金是打通的,大家在一个战壕里混,彼此都熟悉,手法也多相似,缺乏那种一掷百元的豪情和勇气。虽然说这种百亿元级别的投资,归根结底还是需要大boss首肯的,但投资经理们自己没那个意识,大领导也就懒得主动表态。大家都是但求无过、得过且过。

  中国平安本来可以例外一些。但它在云南白药上的成功,就想转而寻求在上海家化也试一把,没想到水土不服,陷入尴尬境地。目前,上海家化经营处于困难时期,估计中国平安也没那个心思出来大搞。

  于是,二级市场的举牌浪潮,便由安邦和前海等新兴险资主导。如此操作若干年(比如10年左右),中国保险市场的格局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由于这些原因的存在,险资选择的股票就必须符合下述条件:

  其一,股价必须被严重低估,以确保资金的安全性。这使得险资在举牌之后,股票价格能保持基本稳定,不会出现大幅度下跌。

  其二,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相对比较低,容易实现并表要求。以前,这需要大股东持股20%以下或者最多不超过30%。安邦今年选择中国建筑,除了其股价超低估值外,主要原因恐怕也是并表要求——如果持股20%上下并且能够达到相对控制公司的目标,险资也是可以合并报表的。或者,即便不能并表,每年的分红收益超过资金成本,也是可以的!

  其三,盘子要大一些。因为保险资金的规模比较大,如果去买小盘股,交易难度非常大,且能动用的资金规模也太小。所以,险资天然喜欢大盘股而回避小盘股。

  也正因为这些因素,所以我最近才不厌其烦地推出低估值的大公司。

  险资无论是否举牌,这些低估值的大公司都是有投资价值的。若干年后,我们也许会惊讶地发现中国的股民和机构投资者怎么会这么傻,低于7倍PE的银行股、低于PB的银行券商保险,竟然没有人要反而都不看好;一些制造业的公司,PE竟然低于10倍还被人称为是大烂臭。这是什么世道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20 02:05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