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435|回复: 0

张敬伟:养老金入市之势与难破之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30 10:5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0月25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2016年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人社部新任新闻发言人李忠指出,下一步将启动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组织第一批委托省份与社保基金会签订合同,公告第一批养老基金管理机构。

  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按照公众理解,姑且称之为养老金入市--目的是为了保持养老金的增值保值。因为按照现有的稳健方式--购买国债和存款,会造成养老金增值率跑不过通胀率的尴尬情况。社科院数据显示,1993年以来,全国基本养老金年均收益不到2%,而CPI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4.8%。23年来,养老金资金池因为贬值而蒸发的高达1300亿元。

  在此之前,山东和广东两省和社保基金会进行了入市试点,两省养老金的收益情况证明,养老金市场化投资,远高于买国债和存款的收益。海外经验也可以佐证,社保、医保等带有公益性质的基金,应该采取多元化的增值保值手段。这样,才能更大限度地保障这些社会基金的公共效能。

  然而公众也存疑虑。一是收益大风险也高,这是不变的市场铁律。养老金入市,谁能保证一定能够增值保值?市场化的风险责任由谁来担负?何况,虽然养老金支付亏空是见仁见智的问题。支持入市者认为养老金入市能够解决养老金亏空的难题,反对者则认为养老金入市也可能立刻带来亏空,导致即期支付都成问题。二是拿养老金投入不确定性的股市,带给人们的是心理上的恐惧。毕竟,中国股市的紊乱让人记忆犹新,加之制度不健全和监管不到位,担心养老金投入这样不完善的资本市场,会变得血本无归。更要者,有些机构和单位,也可能将养老金视为救市的功利性工具,入市自然会引发更多的民生恐惧。

  总言之,公众对养老金入市的增值保值存在诘疑,更为关切的是养老金的安全问题。富贵不向险中求,唯有求稳才踏实,这是普遍的公众心态。当然,这一心态也折射了公众对社会保障制度性不完善的担忧,以及对市场治理缺乏足够的信心。

  还有技术层面的原因。一是养老金入市,要有委托机构,譬如社保基金会--如果委托机构的上市资质存在问题,或者治理机构不健全,尤其是社会公众对其难以监督,养老金交与这样的委托机构进行市场化操作,也不放心。二是养老金基金池属于属地管理--有些归集到省,有些则在市县,如果归集到省,然后再通过省一级的管理机构和委托机构签订投资运营合同,并非易事。必须要对各省市区的基本养老金归集情况进行摸底清查,摸清各地基本养老金的“家底”。三是资金到位之后,投资机构也需要分析市场行情,瞅准时机入市,为养老金入市选一个好的行情,而不是随性武断入市。

  以省级养老金资金池入市,也会呈现出多寡不均的市场景象。统计显示,我国只有一个省级城市结余超过了5000亿元、3个省级城市超过2000亿元、5个超过1000亿元,整体约有五成多省份有结余可以归集、投资,还有将近一半的地区没有钱可以归集。

  养老金入市是政策普惠,更应体现市场利益均沾的原则,而不能变成富者愈富贫者更贫的资本游戏。在近一半省份没有养老金结余可以归集的情势下,养老金入市如何操作就不仅仅是个技术活,而是社会经济命题。如果养老金急切入市,恐会形成新的争议甚至是不同省份间的博弈--效率和公平如何平衡,还需政策面好好斟酌。

  当然,在制度设计上,也充分考虑到了养老金入市的风险问题,譬如设定入市比例(30%)的限制,制定了更为严格的监管监督机制等等。但市场风险毕竟难以预期,可投资运营的2万亿养老金大帐,如果可入市的6000亿操作不当打了水漂,养老金入市的责任则会在民意汹汹的声讨中无限放大。

  故而,养老金入市虽是必然大势,但也存在着如何疏导民众心理、缓释民众焦虑以及何以规避市场风险、确保养老金安全的难题。

  如何破局养老金入市的一些现实难题,还需政策面斟酌深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16 08:57 , Processed in 0.09375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