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821|回复: 11

2008年原创老贴:国家资本主义之前世今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28 20:2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国家资本主义
李非
                                                
从二十世纪进入二十一世纪,整个世界发生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重大变化。自上世纪40年代末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所形成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经过了46年后,以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轰然坍塌而结束。而资本主义阵营方面,在似乎取得了极其重大的胜利之后,还没有来得及陶醉,就又陷入一系列经济危机之中。先是1997年发生的,处于资本主义边缘地带的亚洲金融危机,接着又在2008年爆发于资本主义中心地带的美国次贷危机,连带整个资本主义核心地带的欧洲各发达国家及整个世界处于经济大危机的恐惧之中。危难中,刚刚兴高采烈宣布“历史终结”,马克思主义已经湮灭的人们,又不得不在垃圾堆里刨找被他们扔进去的马克思的书籍,从里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这真是构成了一幅绝妙的世事讽刺画。现在,又有不少人开始急急忙忙地宣布,资本主义已经彻底完蛋了。还有不少人坚守资本主义的教条,打死也不承认资本主义的完蛋,反而说,一切灾难都是因为没有完完全全的,彻彻底底的贯彻资本主义的教条,在执行中打了折扣造成的。孰是孰非,为了寻找一个正确的答案,我们有必要冷静下来,重新对资本主义的前世今生进行一番认真的审视。
当我们重新阅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的书籍,当我们重新阅读亚当.斯密、李斯特、哈耶克、弗里德曼等西方经济学家的书籍,当我们沿着布罗代尔、斯塔夫里阿诺斯等西方历史学者的思路考察西方社会及他们描述的东方社会时,就会发现,资本主义社会是丰富多彩的,就像延续数千年的中国农业社会,曾经先后出现奴隶制度,封建制度,中央专制制度一样,资本主义社会尽管只有几百年的历史,但各个先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他们各自实行的制度,有着显著的差别,这种差别有时甚至是敌对的,因而引发了若干次大大小小的战争,甚至是世界性的战争。沿着这条主线,我们会发现,这种差别早在20世纪初,就被列宁所发现,被称之为“自由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由此以后的百年世界发展史,都始终贯穿着自由资本主义体系和国家资本主义体系的争斗。在这期间的所有重大政治经济事件,都能从这个矛盾中得到合理的解释,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败亡,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一次又一次的重大危机,都与此有关,其最深层次的原因也在于此。为此,本文有意对这一贯穿近代历史发展的主线进行一番考察和描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8 20:26: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列宁首倡国家资本主义
“国家资本主义”这个词,在手头能够查找到的相关著作中检索,最早见诸于列宁在1917年9月写的文章《大祸临头及防止之法》。由于书是苏联1947年外文出版局印的,这个名称可能和后来的文章名字略有出入。当时俄国沙皇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三年后在东线战场上败于德军,工人和士兵通过武装的“二月革命”,迫使沙皇下台。沙皇下台后,政权却被资产阶级的政党接管,建立了一个“民主的”过渡政府。这个过渡政府非常松散、软弱,尽管面对整个国家因为战争导致的饥荒和大规模的失业现象,束手无策,一筹莫展,却还整天考虑着履行协约国条约,继续与德国的战争。在这种情况下,列宁写了这篇文章,并提出应对之策:由国家实行监督、监察、统计和调节生产和流通,规定生产中劳动力的正确分配,爱惜民力,消除对民力的浪费,加以节省。监督的主要办法是银行国有化,大型垄断公司国有化,取消商业秘密,强迫中、小工商业者实行合并,强迫人民联合于消费合作社。同时列宁指出:强迫把工业合并到组合之中,是在德国早已实行了的,这是“国家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办法”。针对一个特例,既战时最缺乏的食品面包而言,列宁专门指出德国是“最准确、最精密、最严格调节消费的模范国家”。此时离“十月革命”仅距一个月的时间。在该文中,列宁还有如下最重要的一段话:
“如果社会主义在经济上尚未成熟,那末任何起义也不会创造出社会主义,而是因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最完备的门阶,是历史梯子上的这一级,即从这一级到社会主义那一级是没有任何中间级段的。”
“十月革命”胜利后的第四年,既1921年4月,列宁又写了一篇重要的文章《论粮食税》,在这篇文章中,列宁指出当时苏联存在的五种经济成分:1.原始的小农经济。2.小商品经济。3.私人资本主义经济。4.国家资本主义经济。5.社会主义经济。在这篇文章中,列宁重申了他在1917年革命前夜的观点,指出1921年苏联的两大经济重点:一是继续加强国家资本主义,用国家资本主义挤垮和控制私人资本主义。二是把小生产和农民通过合作社的方式引导到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向。在这个时间段中,列宁领导革命的最重要的步骤是实行新经济政策,向小农经济和小商品经济做出让步,解决国计民生的基本问题。同时用新的手段加强国家资本主义。这个手段不但包括了进一步加快国家所有的大企业的建设和发展,包括了大规模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苏联的经济,还包括了向外国资本出租和出借国有的矿山、工厂等等。
列宁关于建设国家资本主义的思想有没有违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此,我们需要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共产主义原理进行必要的了解。关于科学共产主义原理,最重要的著作是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7年11月,在此之前,恩格斯同年发表了一篇重要著作《共产主义原理》,为《共产党宣言》做了理论准备。在这篇文章中,恩格斯指出:废除私有制就从根本上剥夺了相互竞争的个人对于工业和一切生产部门的管理权,这些部门改由社会管理,为了公共利益按照总的计划在社会全体成员的参与下经营。竞争将被联合取代。无产阶级将通过革命建立政治统治。革命后的措施有12条:
1.用累进税和高额遗产税来约束限制私有制。
2.没收反动分子的财产。
3.通过国营工业挤压、赎买资本家的财产。
4.劳动者在国营单位劳动。
5.实行劳动义务制,建立产业军。
6.金融系统国有化。
7.随经济发展扩大国有化。
8.全面实行公费教育,教育与劳动相结合。
9.公共住宅免费提供给工农。
10.拆除旧的不文明的建筑。
11.无论是否婚生,子女都拥有财产继承权。
12.运输业集中于人民手中。
在这篇文章中,恩格斯特别指出:社会主义不可能在一国或若干国家首先实现,原因是资本主义已经是一个世界范围的体系,只有在世界范围摧毁这个体系,才能过渡到社会主义。为此,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设想是在资本主义的若干中心国家爆发革命,从而迫使这个体系自我坍塌,然后在全球范围内向共产主义体系过渡。所以马克思讲: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够最后解放自己。这句名言的深意就在这里。后来,在《共产党宣言》中,这12条完善为10条:
1.剥夺地产,地租用于国家支出。
2.征收高额累进税。
3.废除继承权。
4.没收流亡者和叛乱者的财产。
5.金融系统国有化。
6.运输业国有化。
7.增加国营工厂,按计划开荒和改良土壤。
8.实行劳动义务制,建立产业军。
9.农业与工业相结合,消灭城乡对立。
10.免费教育。
更为重要的是,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给出了一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阶段论。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定义,人类社会是从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对应于这些社会的生产力而言,原始共产主义的生产力十分低下,人们靠狩猎捕鱼生活,没有剩余产品,没有阶级划分。当社会生产力从捕猎打鱼发展到农业畜牧后,产品有了剩余,催生出了奴隶主和奴隶两大阶级,这时有了基于奴隶制的国家。随着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达,农业和畜牧的剩余产品大增,出现了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封建制国家出现。接着是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资本家和工人两大对立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资本主义国家出现。资本主义国家由于无法避免的矛盾,终将爆发无产阶级革命。革命导致无产阶级的专政。但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马克思尽管提出了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后的十条具体措施,但并没有指出这就是社会主义,相反,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用很大的篇幅来批判了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为此,马克思在1882年再版序言中专门解释到“在1847年,社会主义意味着资产阶级的运动,共产主义则意味着工人的运动。当时,社会主义,至少在大陆方面,是可以进出沙龙的,而共产主义却恰恰相反。”
60年后,马克思的预言实现。1917年10月,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诞生了。这次革命的领袖列宁在这个新生国家里,完全实践了马克思的10条设想。唯一不同的是,当时的俄国是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边缘,而不是中心。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并没有因为俄国的革命而彻底坍塌,仅是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在这样的新生国家中,列宁充分注意了革命者的共产主义激情,但又冷静地考察了苏联的国际地位和发展现状,因而提出在经济上建设国家资本主义的思想。在此列宁一点也没有违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反而是实事求是地完全按照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基本原理进行了实践,使得苏联得以生存下来。
列宁之所以提出建设国家资本主义,一方面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尊重。另一方面还面对着来自“第二共产国际”的压力,该“国际”针对苏联的建立,发出这样的评判:“俄国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足以实现社会主义的水准”。第三个方面是面对党内的压力,在取得政权后,党内的激进份子已经迫不及待地,巴不得明天就宣布进入共产主义了。针对这样的狂热情绪,列宁有必要泼一盆冷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8 20:30:2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作为政体的国家在欧洲历史进程中的演化
在中国近五千年历史中,秦国一统天下的时间为公元前三世纪末,自此之后,中央专制的王朝周期性崛起,兴盛,衰亡。汉、唐、宋、元、明、清都是当时世界顶尖的强盛的中央大帝国。大一统的国家观念已经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到每个中国人的头脑。与此相反,自从公元前一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文明,公元前509年建立的古罗马帝国创造出灿烂的西方文明,并相继衰落之后,西方开始了历史性的大衰败,经历了黑暗的千年蒙昧时代。在如此长的历史时期内,欧洲再也没有走出复辟罗马帝国,一统西方天下,并循环往复的道路。古希腊的文明,古罗马的帝国成为永恒的过去,渐渐被人忘记。黑暗的看不到尽头的欧洲“世界”使得宗教兴盛起来,公元一世纪,基督教诞生,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兴起。很快,伊斯兰诸帝国强大起来,而欧洲却是教派纷争,城邦林立,商人坐大,一个又一个小国的出现与灭亡如同天上的流星闪烁。一些商人的联合体武装割据于城邦,以金钱和暴力为双重手段控制着大片地区,在教会、国王、市民和农民之间取得平衡。在这个时期,西方人的宗教意识顽固,国家观念十分淡漠。整个欧洲没有抵于外族入侵的能力,遭到匈奴人,阿拉伯人,蒙古人等一遍遍地屠杀和洗劫,欧洲成为饱受压迫的蛮荒之地。
在十五、十六世纪后,含英国、法国、丹麦、俄国、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德国等诸封建国家的集群才在欧洲形成。这些封建国家中,荷兰和德国建国最晚,对应于中国的明末清初时代,法国、英国、西班牙要早一些,但也在公元四世纪之后,对应于中国历史上的汉朝三国时代。这个地区的封建国家体系建立后,不但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比中国的春秋战国列强争霸激烈,而且还多次经历异族异教的入侵和压迫。一个个国家不断产生,又很快灭亡。十一世纪为反抗异教徒的压迫,十字军东征。到了十三世纪,被西方称为“黄祸”的忽必烈的蒙古军队开始了对欧洲的大屠杀,大洗劫,并占领和统治了欧洲很大一部分地区。在朱元璋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推翻元朝后,被称为“黄祸”的蒙古人对欧洲的统治压迫崩溃,才使得欧洲得以喘息。这时开始了被称为资本主义启萌的文艺复兴运动,基督教的地位得以确立。整个地区才迎来相对和平的时期。
按照辩证法的逻辑,最黑暗处往往生出光明。工业社会的草创,恰恰也在当时最为黑暗的西方发生。该地首先是农业生产力极不发达,一个地区往往只有单一的产品。如某地只产羊毛,某地只产咸鱼,某地只产亚麻等。这使得商贸不得不发展,商贸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的需求,商人群体壮大。由于贸易的发展,商路的扩大,商品数量和质量的要求提高,用人力生产不能满足需要,利用人力之外能源驱动的机器因此被发明出来,工商业制度由此而渐具雏型。在交易规模扩大的过程中,商人创造了保证资本运作的会计与信用制度,以及商品交易所和股份制,为商贸和工业发展提供了保证。城邦小国间的贸易使得商业得到发展,恶劣的农业环境造成产品的单一,地域间人民的生存极大的依赖于贸易,客观上造成商人的地位很高。需求的扩大使得商人与诸封建小国结盟,靠着国家暴力工具的保护进行贸易和抢劫,依靠奴隶的劳动扩大生产,使得生产力扩大。
伴随商业和贸易的发展,在商人的参与下,欧洲由国王统治的各个封建国家开始强盛起来。与中国自秦统一天下后轮番更替的中央专制王朝不同的是,这些国家的国王缺乏绝对的权力,国王、贵族、教会和商人就权势相互勾心斗角,依靠四方的利益均衡取得政权内部的稳定,并为了他们的共同利益向外扩张。这时欧洲内部各国纷争不断,霸权在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间易手。而在诸封建王国内部,已成为资本家的商人先是以金钱对抗权力,办法从公开讨价还价到暗地里行贿收买国王或者贵族,最终是通过若干次流血的或不流血的革命,争得了合法的,公开地用金钱竞争执掌统治权的国家制度。这样一种制度就是自由资本主义制度。从这个制度产生的外部与内部环境看,脱胎于封建诸国的自由资本主义有很强的封建属性。只有属地不大,国王权力受限,并与教会存在矛盾的环境下,资本主义才获得充分发展的自由,得到自己的“领地”,这个“领地”就是资本家自己的企业。在企业中,资本家就和封建领主一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他是世袭的,完全自由的。而为资本家劳动的工人是不自由的,甚至是完全丧失自由的。过去有美国农业资本家买来的黑人奴隶为资本家做苦工。今天依然有少数地区,资本家使用奴工为其劳动。这一时期是自由资本主以发展的早期,有很强的“工业奴隶社会”特征。随着欧洲地区对世界其它地区的贸易扩大和殖民占领,一个个国家开始强大,资本家日益依赖国家的力量开拓新的市场,争夺市场份额。这个时代,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诸霸权国相继兴起,霸权在诸国间不断易手。这个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恰好对应为“工业时代的封建”。在这个时期,国家开始强大,国家内商人的地位很高,国家几乎成为商人的国家,国王和王公贵族经常参与商人的买卖,与他们共享利润。像麦哲伦、哥伦布这样著名的冒险家都是靠说服国王及资本家对探险事业参股分肥,而成就了他们划时代的大航海发现的。这样一些国家,说的好听,是扩大了的城邦,城邦中的人要靠外出经商生活。说的难听,实际上就是一些匪巢,住在里面的土匪要靠外出抢劫,杀人越货生活。土匪与匪巢之间,只有利益的相互依赖关系,没有忠诚。以如此淡薄的“国家”观念,作为资本家和工匠的国民往往随某个国家的兴盛而进入这个国家,又随国家的衰亡而逃离这个国家。在各霸权国相继兴盛衰亡的过程中,伴随资本家及能工巧匠的流动,资本随之流向霸权的中心。当霸权国衰落的时候,资本体现为大规模的流出。最终,整个世界性的资本像雪球一样,跨国界的滚动,越滚越大。
历经三百年的发展,欧洲的霸权国不断更换,从葡萄牙到西班牙,从西班牙到荷兰,从荷兰到法国和英国。现代国家意识,在这样的霸权争夺战中,才逐渐成形,体现为爱国主义。爱国就是爱自己乃至家族的根本利益,爱国表现为积极参与国是,爱国表现为奋勇参加国家间的战争。一场战争的胜利,标志着国家内国民个人利益的进一步上升。进入20世纪,最强烈地想从英国及美国手中争夺霸权的国家,是德国和日本。德国统一的很晚,其实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国家,这样的国家里,国民的国家意识最强。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充分认识到了以国家形态来保护和发展本国工商业的重要性和高效率。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从哲学的高度论证了国家的神圣性,德国政治家俾斯麦则在经济上实践了李斯特的学说,开以国家体制行资本主义的先河,从而使得德国迅速崛起壮大,最后通过“普法战争”的胜利,使得德国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日本作为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是年轻的,作为农耕封建社会是最古老的。历经一千五百多年来,天皇始终都是名誉上的最高统治者,而治权在大名手上,大名对国家的统治权则是通过武士刀和鲜血进行的“战争竞选”得到的。整个社会俨然是2000年前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活化石。这样,日本以封建社会的形态接受西方同样自封建社会演变而来的自由资本主义制度相对中国来说,要容易的多。仅仅需要大名成为资本家,武装的争夺日本治权变为资本家通过和平的方式竞选治权。而日本的现代国家意识从过去武士家臣对大名的忠诚转化为对代表国家形象的天皇的忠诚。通过“甲午战争”的胜利,日本在剥夺了中国的巨大财富后,也因之而强盛起来。
自由资本主义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取得国家政权的资本家们,通过立法、民主选举制度、舆论宣传、经济政治文化理论等社会上层建筑各个方面,彻底堵死了封建社会中作为一个重大阶级的官吏能够出头的机会,使官吏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阶级而存在,名义上的“国家”始终处于弱势,决策层在资本家集团,资本家集团总是在关键的时刻才利用“国家”来号召全体国民做出牺牲,以便为自己谋得最大利益。以英国为例,历来发动的争夺殖民地的战争有许多是英国商人搞的,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大规模向中国走私鸦片,遭到清政府的抵制,为此左右英国政府的英国资本家不惜发动对中国的鸦片战争。日本发动“甲午战争”,事先与英国汇丰银行签订了分肥合约。直到现在,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也是军队开道,商人后续跟进分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8 20:30: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德国古典的国家资本主义
德国这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与老牌的自由资本主义国家最为不同的却是:国内官吏制度发达,官吏成为了独立的阶级,资本家与官吏联合起来,甚至利用国家直接搞资本主义的手段加速推动工业化的发展,总是以国家的名义对外发动战争,以此来扩展国内资本家集团和官吏集团的利益。只有这样,这两个落后的列强才能加速赶超英、法等国。德国在二十世纪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之所以有如此战力,得益于德国特殊的,有别于其它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十八世纪前,德意志民族尚未真正形成,现有的德国领土由若干小邦和城堡统治,稍大一点的小国是奥地利和普鲁士。这两个国家为争夺利益不断爆发战争。其中普鲁士的两代君王弗里德里希一世和二世奠定了德意志以军队为基础的官吏国家基础,在以奥地利政权的历次战争中,以这一基础屡占上锋。处于弱势的奥地利则一次又一次地联合波兰、俄国、法国、瑞典、丹麦等国与之对抗。这种局面就这样一直维持到法国大革命的到来,为了镇压法国推翻君主的大革命,俄、普、奥、英、荷、西、葡等国组成反法联军,对法开战。拿破仑在对多国联军的一次一次战役中,依靠新型的人民军队屡战屡胜。战争最后的结果,是除英国在外的欧洲大陆国家全部陷落,俄国则由于事先与拿破仑签订合约退出战争,从而得以幸免。在拿破仑统治下的普、奥两国,被迫进行了一系列法国式的改革,也感受到法国的沉重压迫,德意志的民族精神在压迫中被进一步唤醒。拿破仑最终远征俄国遭到惨败,奥、普、瑞等欧洲国家趁势纷纷起义,重新组成俄、奥、普、瑞四国联军,在一系列决战中取得胜利并进逼巴黎,逼迫拿破仑退位。德意志民族的解放战争宣告胜利。
解放后的德意志民族,依然维持着普、奥及若干小邦国的分裂状态。在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整个德意志地区的工业开始起步。大名鼎鼎的克虏伯兵工厂、西门子公司也在这个时期开始发迹。为抵抗英国工业品对本地区的倾销,各邦国成立了德意志关税同盟,为德国的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这个同盟的唯一特别之处,就是奥地利被排除在外,这使得德意志未来的统一,沿着普鲁士的道路前进。与此随行,德意志民族诞生了一系列光彪世界史册的伟人,黑格尔、费尔巴哈、歌德、席勒、海涅、贝多芬这些闪亮的名字就出现在这个时代。在这段时间里,持自由资产阶级立场的德意志各邦的政治家们,开始梦想通过向普鲁士国王的乞求建立一个统一的和英国政治制度一样的君主立宪制的国家,结果遭到了国王的断然拒绝。结果,在德意志各邦处于分裂,国王不肯让渡权力的情况下,由于社会的相对稳定,该地区的工业反而得到飞速发展。特别是在工业发展中,承接和自主研发了一系列当时世界工业技术的最新成果,地区工业生产力开始比肩英国,在煤。钢、铁路、机械、化工、军工等各个方面发展迅速,成为世界性的工厂,统一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战争,又是一次战争给了德意志统一的机会。俄国与土耳其的战争爆发,最终失败。这次战争削弱了普鲁士的敌人俄国的势力,打击了与普鲁士敌对的奥地利的影响力,适逢普鲁士新君威廉一世即位,一位统一德国的天才人物出现了,这个人物就是德国新任首相俾斯麦。俾斯麦以铁血手段先是通过七天战争打败了奥地利,将其排除在德意志之外。最终,在击败法国,迫使拿破仑三世投降的关键一役后,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国家的统一,人民的经济自由成为德国强大的根本保证。后面发生的一系列事实证明,在铁血宰相俾斯麦的领导下,在李斯特的经济理论指导下,德国创造性地实行了国家资本主义制度,很快就使得德国的国力与英国比肩,成为与英国争夺霸权的国家。
在俾斯麦领导时期,德国统一了货币、度量衡、邮政,建立了中央银行,大幅度提高进口关税,李斯特的国家资本主义主张得以彻底实现。由此开端,30年时间德国的工业化超过英国100年发展的成就。德国城市人口由36%发展到60%,总人口也由4100万扩大到6500万。在世界工业总产量的比重超过法国,成为欧洲大陆最强大国家。在工业、科技、教育、工人福利、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取得辉煌成就。工业方面,德国以军事工业带动重化工业全面发展,仅克虏伯一家,雇员在十年间就从7000人发展到8万人。在以西门子公司为首的电器设备制造业中,其电器产品占全球产量的34%。在军事技术方面,德军首创参谋部,将军队作战纳入了规范化的科学管理。德国的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提出“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观点,后来一系列的战争,包括各国独立战争和世界大战中,掌握了其军事理论的战略家都取得了胜利。在科学技术方面,黎曼创立非平面几何学,伦琴发现了X射线,普朗克提出了量子物理理论,爱因斯坦发明了相对论,赫芝发现了无线电波,西门子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奥托制造出第一台内燃机,本茨制造出世界第一台汽车。在教育方面,全德实行强迫义务教育制,适龄儿童入学率高达100%。文盲率从1865年的5.5降到1895年的0.3%。一系列大学比照柏林大学被建立起来,如墨尼黑大学、波恩大学等。在工人福利方面,德国成为第一个立法保护工人的国家。通过立法确立了每周6天工作制和每天劳动时间,工人治病费用由雇主承担三分之二,意外灾难保险费用由雇主全部承担,65岁退休后可领取养老金。此外,还在住房、卫生保健、公用事业等方面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工人权益。在文化艺术方面,出现了到现在人们还极为推崇的叔本华、尼采这样的哲学家,韦伯这样的大社会学家,瓦格纳这样的大音乐家。
尽管俾斯麦的德国取得全方位的发展,但德国经济上依然面临与英美激烈竞争的压力,在国家安全方面面临法国和俄国的压迫。俾斯麦后,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发动了对法、俄、英、美的战争,这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的失败使得德国割地赔款,陷入空前的悲惨境地。这样的局面造成希特勒的上台。希特勒上台后,又是利用德国国民在俾斯麦时期就打下的根深蒂固的国家资本主义理念,推行国家资本主义,使其经济快速复苏,从而能够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尽管德国彻底失败,但英国的全球霸权不再,整个欧洲的地位下降。美苏两个大国登台争霸,从双霸到美国独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8 20:3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层考察
德国在十九世纪出现了李斯特、黑格尔、俾斯麦这些伟人,还出现了影响更为广泛和深远的伟人马克思。现在重读马克思的诸多著作,一个新的发现是如此伟大的马克思,在当时似乎并不太关注他的祖国(德国)的命运,而是全力沉浸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国际斗争之中,为将要到来的伟大阶级斗争提供理论弹药。为此,马克思以资本主义的最大敌人身份,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转机制,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衰亡轮回。马克思的理论是否正确,他身后的一百多年的全球社会演变,已经给出最为充分的证明。直到此刻,他的理论也还是揭示了当今社会矛盾的基本根源,人们为解决问题,不得不重新拿起他的书籍反复阅读。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的代表作。在这篇短文中,马克思除指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不可调和的矛盾外,还用较大的篇幅阐述了资本主义的伟力。并用更大的篇幅批判了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并指出这些“社会主义”共有的特征是“封建的纹章”。这里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优于封建主义,最为警觉的是封建时代的统治阶级将借社会主义之名来复辟。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主体是官吏和贵族阶级。而在巴黎公社后,马克思提出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设想时,提出许多由国家管理的思想。而国家政权是必须依靠官吏运作的,对掌握新的国家机器的官吏,马克思仅提出了发给与工人相等的工资,实行工人阶级的普选制,对其可以随时撤换等不成熟的构想。进一步分析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设想,有一个基点,就是依靠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力量来制约资本,甚至由国家力量来直接管理资本。而国家是要靠官吏管理的,对国家力量的依靠必然形成对官吏的依靠。最终的问题成为谁来制约和管理官吏。对这一问题马克思有所警觉,但没有认真作答。这里最主要的原因是当时除了一个仅存在几十天的巴黎公社外,还没有出现实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结果,在马克思的理论基础中给官吏阶级的复兴留下一道被人忽视的小门。
在马克思的时代,自由资本主义制度处于上升期,在这一上升期间,资本主义的矛盾除了体现为资本家和工人的矛盾外,还体现为资本家和旧的王公贵族所代表的封建势力的矛盾。在这一矛盾中,马克思认为资本家是进步力量,而王公贵族所代表的传统国家力量是反动的。在此时马克思站在资本家一边。这样,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双重力量联合成统一战线,给予传统的国家力量以致命的长期压力,最终使得整个西方奠定了非常稳固的自由资本主义的制度基础。在实行自由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中,政府不得以任何借口干预资本家的自由,自由资本主义得以坐大并高速发展。后起的德、日两国为加速发展,采用国家资本主义的手段被指责为违规,并受到自由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压制。这一点有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一书为证。书中哈耶克指出,只要稍微动摇一点对国家的束缚,国家就会强大,脱离资本家而独立,资本家就将被国家奴役。
列宁对国家资本主义有较为清楚的定义,并指出苏联建立后,首先要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这一最为接近社会主义的工具。列宁极为推崇德国的国家资本主义形态,并且讲过:国家资本主义是迈向社会主义的唯一台阶。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资本主义与德国的资产阶级官吏领导的国家资本主义完全相反,是让这种高效的资本主义方式转过来为穷人服务。与之相对,列宁最为警惕的是千千万万的小生产者,认为他们每时每刻都在产生(自由)资本主义。列宁这样的看法,就是要防止和限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出现自发的、大规模的敌人,这个敌人就是自由资本主义势力。现在理解,列宁之所以搞国家资本主义,这是为马克思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所限。在还有私心的人群中,搞经济必然搞商品,搞商品交换,存在市场,存在市场单位的独立核算,存在利润,于是就存在剥削,存在资本。国家资本主义在这些方面,与自由资本主义的本质没有多大区别。变只变在国家的核心资本改由国家官吏(干部)控制,而在无产阶级专政制度下的官吏受无产阶级监督,必须为穷人服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8 20:31:5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斯大林和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实践
列宁于1924年去世。列宁去世后,斯大林先后与托洛斯基、布哈林、季诺维也夫等其它党内老资格的革命家就一国之内能否长期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一国之内能否建成社会主义等关系到苏联生死存亡的大问题产生激烈争论。斯大林坚持一国之内能够建成社会主义,而其它人等则持不同观点。争论的结果众所周知,斯大林取得完胜,托洛斯基被驱除出国,流亡国外,布哈林、季诺维也夫等先后被开除出党,最终被枪毙。
自列宁去世后,苏联宣布新经济政策胜利结束,开始把全部工业纳入国有轨道,在农村则全力推行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制。从1928年起,苏联开始了实施第一个国民经济5年发展计划。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实际上由纪律严明的高效率的官吏集团利用国家的力量,成功地统筹建设了一个大国的工业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这个经济建设的动力与自由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一种不完全依赖于金钱对经济的间接控制驱动的经济发展,这种发展仅依赖于类似于军队的高度纪律性,对经济进行产量、质量、比例进行全系统控制,最终目的是形成国家整体的强大工业制造能力,其过程并不排斥金钱的“润滑”,但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并也被纳入整体控制计划中。因此,这种模式的发展循环始终保证了官吏集团的绝对控制权,不给商人依靠金融夺取国家控制权的可能留下任何机会,也不受整个外部的自由资本主义体系任何影响。
苏联第一次5年计划的第二年就迎来自由资本主义世界的最大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由于苏联自身体系与自由资本主义世界分工体系的完全不同质,由于苏联作为自由资本主义体系的敌人被排斥在外,资本主义的信用体系崩溃对其没有造成任何影响,这样,苏联成为大洪水中的诺亚方舟。利用这次危机,苏联从美国和德国引进了大量技术、工程师,甚至把整个工厂都搬了过来。第一次5年计划取得了辉煌胜利,苏联又继续开始第二个5年计划。到1938年,苏联已经成为强大的工业国家。每个五年计划的基本指导原则,就是马克思所分析的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如再生产理论,生产资料生产优先于生活资料的原则,重工业生产先于轻工业的原则,不同产品生产需要取得综合平衡的原则等等。这样的生产,不可能出现自由资本主义盲目竞争的错误,只可能出现计划人员考虑不周。
为此,在一片经济萧条的自由资本主义世界,有人从中看到了光明。作为极端反共的人士,英国的绅士凯恩斯先生巧妙变通地修改了苏联的国家全盘控制经济的理论,让这个理论能为自由资本主义诸国的资本家们能够接受。办法就是由国家控制货币的发行规模和速度,以及一些投资项目或方向。由此,为受到重重约束的自由资本主义国家的官吏开启了一个能够干预经济的偏门。美国总统罗斯福据此实行新政,由国家实施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容纳失业的劳动力。英国首相张伯伦开始大规模地为工人建筑住宅,改善工人的待遇。德国则更是轻车熟路,希特勒重拾俾斯麦的政策,与大资本家联合起来,垄断了国家的工业建设,同时大张旗鼓地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使得德国奇迹般地在短时间内摆脱了经济危机。德国建造了世界第一条高速公路,德国为让每个工人都拥有自己的汽车而专门成立了大众汽车公司,大量建立工人疗养院,让普通的工人大批带薪休假疗养。
国家的快速复兴唤起了德国领导集团和德国人的复仇情绪和扩张野心,希特勒因此而能够挑起第二次大战。当他进攻包括法国在内欧洲自由资本主义制度诸国时,他的力量真是横扫千均如捲席。唯独他调头向东,进攻苏联时,咬到了一颗咬不动的铁核桃。以变相的老牌古典国家资本主义指导国家建设的法西斯德国这回碰到的是更新型的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照希特勒在准备“巴巴罗莎计划”时自己的话说,德国这一次是攻打一个比德国更有精神支柱,更有坚定信仰的国家。战争以德国的彻底失败而告终,这一次德国败的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更惨。战争是对于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制度的最大考验。这残酷的考验,苏联经受住了。战争的胜利不可辩驳地证明了这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精神力量,以及由这个制度和精神力量转化出来的坚实物质生产力。战后苏联经济又高速发展,靠着这个制度,苏联成为超级大国,与美国共同管制世界。形成了所谓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全球对峙。
马克思主义有三大来源,分别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为代表的古典哲学、以亚当.斯密和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者中,英国大资本家欧文是一个具体实践者,他作为资本家,在他的企业内创造了一整套提高工人生活水平,促进工人及其子女受教育的办法,合理地与员工分享了分配利润。欧文的做法,后来在苏联通过国家的强力得到普遍的实施和推广。苏联的分配制度和全民福利制度,使得全社会不同阶级的收入趋于平等,这样,生产出的产品总能被人消费。社会性的生产过剩现象被消灭,与自由资本主义体系完全相反的一个标志性现象出现了,这就是短缺。据此为基础,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内甚至与自由资本主义的微观经济学对应,写出了《短缺经济学》一书。并指出限制这个制度下的生产企业的最大约束是资源,而限制自由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企业的最大约束是需求。
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的经济方向被定为:在工业已经完全实现国有制的基础上,逐渐把农业中的集体所有制业转化为国有制,逐步消灭工业品作为商品与农产品的交换,从而最终消灭商品,实行全面的产品管理与调拨体制。这样,自由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就会被消灭,阶级的残余也同时被消灭,从而成为无阶级的全民的国家,共产党在这样的条件下,也由阶级的政党过渡到全民的政党。由于有这样一个方针,苏联社会的主要矛盾被解释为“不断高涨的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由于有两大阵营的对峙,不同制度国家间存在着看得见的竞争就是科学技术与军工航天领域。在这些方面,苏联以计划经济的模式搞举国动员,取得不菲的成就。从而也刺激了自由资本主义国家以政府的名义进行巨额投资,参与国家间的激烈竞争。
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考察这时的苏联社会,就可以发现这个社会还存在着商品,存在着商品的交换,存在城乡差别,存在着独立核算的企业单位,存在着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差别,这种差别就某些方面而言,甚至是巨大的。这样一种基本状态,并没有脱离列宁设想的国家资本主义,是还存在着阶级的社会。只不过是一种较为完善的,较为纯粹的由国家全面垄断经济,在内部采用社会主义措施提高和保证工人待遇的资本主义,在思想舆论战线则倡导共产主义的国家文化。因此,对于这样的国家制度,作为以共产主义为目标的政党而言,还远没有达到理想状态,还需要继续革命,需要对如此运转的国家机器进行高度的控制和利用,并为此保持清醒的头脑。但令人遗憾的是,处于晚年的斯大林却没有这样做,没有实事求是地把这些科学定义为国家资本主义,并进而承认苏联社会的阶级与阶级斗争,并在这样一种新的状态中调动苏联共产党积极投身新的阶级斗争的积极性。结果,误导了全世界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共产党人。斯大林不承认苏联经济的本质是国家资本主义,因此也就不承认和回避苏联内部存在阶级的对立和阶级斗争这一客观事实。给出的一个解释是仅在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为国家资本主义时期。这一短暂时期渡过后,就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了。而在反法西斯战争全面胜利之后,苏联则开始宣布“进入无阶级社会,全面向共产主义社会进军”。在基本理论上则认为:整个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是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完全平行的体系。平行就不会相交,两家井水不犯河水。由于有这样的见解,苏联社会内部的阶级矛盾长期得不到正视,埋下了苏联作为一个超级强国败亡的种子。
在苏联当时耀眼的光环下,各国共产党人几乎没有人敢对苏联的模式提出疑问,提出异议。只有中国历经艰难困苦革命磨砺出来的领袖毛泽东,敢于用批判的眼光看待苏联发生的一切,并对其社会进行了分析和批判。现在我们从毛泽东关于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可以看到,毛泽东讲:“社会主义制度下,虽然没有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但是还有革命,技术革命,文化革命,也是革命。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是革命,从共产主义的这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也是革命。共产主义一定会有很多的阶段,因此也一定会有很多的革命”。并重点提到劳动者享受的各种权利中,最重要的是“劳动者管理国家、管理军队、管理各种企业、管理文化教育的权利。实际上,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最大的权利,最根本的权利。没有这种权利,劳动者的工作权、休息权、受教育权等等权利,就没有保证”。他又讲:“如果干部不放下架子,不同工人打成一片,工人就往往不把工厂看成自己的,而看成干部的”。这个讲话,实际上间接指出苏联还没有消灭阶级,甚至于社会主义制度也没有上路,并敏锐地感觉到在新的社会中,官吏与群众的严重对立。
毛泽东的思想体系是一贯的,虽然不断发展,但中间没有断裂。后来,毛泽东的这个思想已经发展到了进一步提出:社会主义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还存在着阶级,存在着阶级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正是基于这个思想而发动的。在文化大革命中,毛泽东更加清醒地指出,资产阶级就在党内,运动的重点是整那些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这一下,阶级斗争的问题破题了。文革后期,毛泽东在关于资产阶级法权的谈话中更进一步说,我们实行八级工资制,和旧社会差别不大,要搞资本主义很容易。在这一期间,毛泽东和苏联彻底决裂,大搞乒乓外交,和美国改善关系,启用邓小平,批林批孔批宋江,并说了许多人们当时完全不能够理解的话。如毛泽东对江青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毛泽东对斯诺说:我没有改变什么,甚至连北京郊区的小村庄都改变不了。再过几十年,我们这些人在后人眼中都是可笑的。毛泽东对毛远新说:党的政策发生重大转折的时候,你要跟的上。等等。现在综合分析,毛泽东已经完全看清了当时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资本主义本质,而且不惜发动文化大革命,公开通过阶级斗争的办法来试图解决这一矛盾。但受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所限,仅仅靠不断的革命冲击还是无法冲破这一规律。打倒了旧的官吏,新的官吏上台后,依然还是不得不走老路。最终,他看到列宁所确立的国家资本主义道路,就是一条非常曲折的道路,他不得不对此加以实践,但他由于生命的时间所限,只能铺路,却没有实践的时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8 20:3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再认识
毛泽东的文化大革命,一方面对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的官吏阶级发起冲击,第二个方面是通过这样的大冲击锤炼了官吏阶级,第三个方面是通过树立美帝苏修两个敌人,这从客观上使得中国能够完全摆脱苏联的教条,探索一条新路。原有的官吏阶级整体下台在野,新的官吏(造反派)整体上台。在若干年的下野时期,这个原有的官吏阶级核心层开始真正与群众打成一片,了解了群众的真实想法。并对过去认为天然在手的权力有了深刻反思。一个自在的阶级通过这场大洗礼,成为了一个自为的阶级。文革后期与美国的交好,加入联合国等外交大动作,使中国完全以开放的眼光重扫世界。这时也应了毛泽东过去所说的话:“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坏,环境迫使人活不下去。”当中国真正站起来,并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回敬先生以颜色后,先生们主动到中南海拜访学生了,中国有了学习先生,并不再挨打的条件。
以这样一个坚实的,通过文化大革命打造出来的外部和内部基础,邓小平带领着下野后重新上台的老干部集团,开始了被称为“改革开放”的经济大革命。改革开放初期,西方人士惊呼,邓小平在搞“油和水混合”的试验,成功的可能性为零。之所以有这样的认识,在于东西方两大阵营长期对峙和对抗,各自坚持自己的经济体制,并夸耀自己的体制。世上的人都认为两大对抗制度形如水火,毫无共性,殊不知两大体制有很大的相通之处,都是在阶级社会,阶级国家中统治者采用的经济手段,其核心都是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的历史大阶段中,不同类型的资本主义作为生产关系都是适应生产力的。这个历史性的生产力,就是相对于渔猎、农牧后的,人类史上第三种生产力的工业。
中国改革开放的本质,仅是国家资本主义向自由资本主义让出部分地盘,换取的是以国家资本主义的整体参加自由资本主义垄断的世界经济体系进行生死竞争,并在竞争中壮大国家资本主义。世界上没有什么平行的体系,只有相互对立,相互竞争的体系。过去在中国革命的早期,共产党人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换来的就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要想消灭枪杆子,就必须自己拿起枪杆子。今天,共产党人要想消灭资本主义,就必须自己也搞资本主义,而且要搞更先进,更强大,竞争力更强的资本主义。这个资本主义,就是当年列宁倡导的国家资本主义。所谓不争论,摸着石头过河,其真实的理论基础应该在此。后来邓小平提出的“韬光养晦”,只能是韬这个光,养这个晦。这条道路,就是毛泽东晚年所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的曲折道路。走这条曲曲折折道路的最终目的,还是实现共产主义。
改革开放的前十年到二十年,由于国家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没有动,国有和集体所有制企业人员未变,工资奖金逐年增加,国家资本主义整体的消费能力不断扩大,局部自由资本主义的生产过剩,能被中国自身消化。所以这一段时期人民生活改善,社会稳定。改革开放的第三个十年,邓小平去世后,情况发生巨变。这时有关决策层宣布中国为市场经济体系,并加入WTO。国企大量倒闭,集体所有制企业全军覆没。中国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大幅降低,内部的剩余产品消化体系被消灭了,为自由资本主义让出的地盘却越来越大。这使得中国成为全世界廉价商品的生产工厂。劳工的工资仅是东南亚各国的二分之一,美国、欧洲、日本的二十分之一到三十分之一。这种情况犹如恩格斯1872年在《论住宅问题》序言中所描述的德国当时的状况:
“首先是带着对英国说来太琐碎,对法国说来太低劣的商品挤进世界市场。德国人惯用的先送优良货样后交低劣商品的骗人手法,自然很快就在世界市场上受到了严酷的惩罚,几乎完全不能施展了;另一方面,在生产过剩条件下进行竞争,甚至渐渐促使体面的英国人走上了降低产品质量的歪路,从而帮助了在这一行里无可匹敌的德国人。这样,我国就终于建立了大工业,并且开始在世界市场上起一定作用了。但是我国大工业几乎是专为国内市场工作(只有制铁业是例外,它的生产水平大大超过了国内的需要),所以构成我国大宗出口的是大量的小商品,大工业至多只为小商品供应必需的半成品,而小商品本身则大部分由农村家庭工业来供应。于是,自己的小屋子和小块土地的占有给予现代工人的‘恩惠’就十分辉煌地表现出来了。任何地方(甚至爱尔兰的家庭工业也不见得例外)的工资都不像德国家庭工业中的工资那样低到了可耻的地步。全家人从自己的菜园或小块土地上辛苦得来的东西,被资本家用竞争从劳动力价格中扣除了;工人不得不同意接受任何一种计件工资,因为不这样他们就什么也得不到,而单靠自己的农产品又不能维持生活;另一方面,因为正是这种农业和土地所有制把他们束缚于一个地点,阻碍他们另找职业。正是由于这种原因,德国才具有在世界市场上销售一系列小商品的竞争能力。资本的全部利润都用扣除正常工资的方法榨取出来,而全部剩余价值则可以白送给买主。这就是大部分德国出口商品价格低廉的令人吃惊的秘密。正是这种情况,比其它任何情况更甚地把其余各个工业部门的德国工人的工资和生活水平也保持在西欧各国工人的水平之下。这种传统地保持在大大低于劳动力价值以下的劳动价格,象铅秤锤一样也压低了城市工人甚至大城市工人的工资,使他降低到劳动力价值之下。而且,城市中劳动报酬很低的家庭工业也占据了旧日手工业的地位,并且在这里也压低了一般的工资水平。这里我们清楚地看到:在比较早的历史阶段上曾经是工人较好生活的基础的东西――农业与工业的结合,占有房屋、菜园和土地,稳定的住宅――-现在在大工业的统治下,不仅成了工人最沉重的枷锁,而且成了整个工人阶级最大的不幸,成了工资无比地低于正常水平的基础,并且不仅个别工业部门和个别地去是这样,全国各地也是这样。”
伴随中国民工的,是比一百多年前的德国“农民工”还要更低的无耻的低工资,中国的廉价商品就像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讲的一样,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冲垮旧的自由资本主义用经济、军事、政治、文化、宗教等各个方面的坚实材料构筑的,比中国万里长城远为坚固的无形的万里长城。同时使得在整个资本主义历史发展阶段中,官吏作为一个自为的阶级在旧有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独立和壮大。在国家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中,三个阶级相互间存在对抗与矛盾,通过彼此的斗争而推动社会的发展。由于存在着三大阶级的对抗与矛盾,因此其中任何一个阶级都可利用另两个阶级的矛盾为本阶级谋取利益。三大阶级中,资本家阶级的利益最为脱离国家利益,而官吏和群众作为阶级的存在,必须依赖国界内的生存,和国家利益的关系最紧密,几乎是完全捆绑在一起的。这样的一种状态在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大国发生,是资本主义发展历史阶段中的一个伟大进步。纷乱无序的自由资本主义,开始找到一个归宿,一个崭新的时代序幕被缓缓拉开。
尽管这个时代还不是社会主义的,离共产主义更为遥远。但这个时代的工业生产力将达到一个顶峰,人们在这个新的时代将准备比工业更为先进的生产力,并不管他们出于何种意识,出于何种个人或本阶级的利益,他们所做的一切,包括个人之间,企业之间,国家之间的和平的或者暴力的行动,都将通过正面或反面的合力推动整个世界资本主义走向经济上和政治上的统一,这个统一将会像农耕生产力最终统一为中央专制的政权一样,让还是自由资本主义制度统治的全球最终统一于单一的中央专制的国家资本主义政权。当全球在政治上统一的那一天来到,就为社会主义打下了不可能后退的基础,社会主义这时会在一国发生,但这个国家已经是统一全球的唯一国家,在这样的国家里,生产力的发展已经超越了工业社会,人的基本观念将发生在今天我们觉得是不可想象的改变,阶级开始真正走向消亡。作为阶级的国家而存在的最后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国家,将会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以及千千万万已经死去或还活在世上的共产主义真正的信徒所知道的那样,将会消亡,而取代他的是若干自由人的联合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8 20:32: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七、苏联崩溃的教训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如此强大的,不可能被任何外部的敌人从军事上摧垮的国家,于和平中轰然倒塌。这可能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发生的咄咄怪事。为何那么多弱小的,腐败透顶的,如中世纪般落后的小国,穷国都没有崩溃,一个现代化的,武装到牙齿的超级大帝国却无声地倒下呢?人们在惊愕中给出了许多解释,又在冷静后进行了更多的理性思考。但却似乎都不得要领。自由资本主义制度的理论家们的最权威解释是,专制独裁的制度必然垮台。那么我们就要问,比苏联更为“专制独裁”的,实行同样制度的古巴、朝鲜为何不倒呢,为何美国和整个西方为了这些国家的倒台施加了如此之大的军事压力与经济封锁,这些国家也迟迟不见倒呢?此外,最独裁的萨达姆政权,在整个世界对其封锁制裁十年,也不见倒。而在美国超强的军事大扫帚扫到后,才不得不倒呢?中国的最权威解释是,不改善人民生活只有死路一条。此话背后隐藏的台词是过大的军事建设拖垮了苏联。那么我们要问,在戈尔巴乔夫时代,恰恰是苏联改善人民生活最多,专制彻底放开,人们自由也最多的时代,其中仅戈尔巴乔夫时代为苏联居民修建了许多住房,解决了长期欠账。苏联在这一时期还撤消了大量海外军事基地,甚至放弃了对东欧政权的保护,任其自生自灭,从而大幅度削减了军费,为何还是倒了呢?又有更为理性的解释是苏联官吏长期高高在上,搞特权搞腐败,严重脱离群众,所以被群众推翻是必然的。那么对照实行自由资本主义制度的东南亚各国和非洲许多国家,他们那里到处都是绝对的腐败,公开的贪污,毫无廉耻的特权,为何这些国家的政权到现在还活的好好的呢?
思前想后,唯一合理的解释是,早在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为了国家的生存强大,经济上只能搞国家资本主义。在国家资本主义制度下,存在着与自由资本主义本质无二的基本因素。如货币和金融制度,如八级工资制,如商品流通,如剩余价值,如资本下的人与人间的阶级关系。按马克思和列宁都说过的一句话,国家就是作为阶级的国家而存在。照这句话进一步分析,阶级的国家必然存在阶级的专政,存在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而在苏联的体制下,无产阶级的专政在宣布阶级已经消灭,国家成为全民的国家,党已成为全民的党之后,就没有专政的对象――对立的敌对阶级,照马克思的基本原理,国家就应当消亡了。但实际上苏联还没有消亡,不但没有消亡,作为国家专政工具,苏联建立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最无情的警察机关克格勃,国家力量空前加强。所有这些事实和事实背后掩盖的真相就是,苏联在实施国家资本主义取得巨大成功后,没有实事求是地向人民,向自己的党,向全世界说明真相,并因之而承认自己国家内部,党的内部的阶级存在与阶级斗争存在。在斯大林时代还存在着的党内的激烈内部斗争和外部反侵略战争,在斯大林后就不存在了。原因就是新的理论不承认内部的阶级,而在外部又由于国家的强大而感受不到压力。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这个世界上已经基本上消灭了自由资本主义内涵,只有自由资本主义国际外沿的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官吏作为其统治阶级,到了第三代、第四代时,竟然堕落为一个自为的,浑浑噩噩的存在。由于这些原因,这个统治阶级即不能像中国的统治阶级在党内的激烈斗争中得到锤炼,又不能像古巴和朝鲜那样在国外巨大的军事压力下高度警惕,因此而阶级幼稚,进而阶级腐朽了。当时苏联政治局的所有成员,几乎都是这样的典型,犹以戈尔巴乔夫为甚。此君到美国访问,和老布什同坐直升机,布什看着下面的大海,告诉客人他的数百万美元都因为寻找石油而扔在这片大海之中了,戈尔巴乔夫听后竟然对他说,你这样的行为在苏联会因为犯投机倒把罪而枪毙的,并为此而大为感叹一番。对资本主义的如此小儿科见识,出于一国最高领导人之口。国家焉能不败。
后面所发生的一切事实都只能说明,在“无阶级”的国家意识形态下,这个国家的官吏根本没有形成一个自为的阶级,不知道自己根本的阶级利益。而关于这一点,在斯大林时期的官吏阶层是知道的,斯大林本人更清楚。所以,斯大林在其他世界级的强人面前,如希特勒,如罗斯福,如邱吉尔眼中,是一个冷血的。精明狡滑的,深知自己利益的无情的商人。之所以如此,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是经历过党内党外,国内国外激烈阶级斗争磨练的,从旧的自由资本主义世界走出来的“鞋匠”。但可悲的是,斯大林领导下的整个苏联官吏集团,却没有成为冷血的、精明的、深知自己利益的无情的阶级。强大的国家力量后来竟然掌握在一群没有见过任何世面,不知道外面有狼的羊群之手。中国顶住了压力,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官吏,已从一个自在的阶级成为自为的阶级,已经有了一点狼性。正是激烈的党内和国际国内阶级斗争实践,使得中国在此次巨大政治危机冲击中避免了多米诺骨牌的倒下。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其实是一个非常宏观的理论。共产党人在一个国家夺取政权后,只要是作为国家执政党而存在,就必然是搞国家资本主义,除非他放弃对政权的夺取,任由自由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他作为其中的一个政党参与竞选。但如果他这样作,就不是共产党,而是一个主张自由资本主义理念的西方式政党了。事实证明,对于落后的大国来说,要想走到世界前列,国家资本主义是唯一可以采取的手段。近年来的事实也证明了国家资本主义远远优于自由资本主义。最终,用国家资本主义的手段可以打败自由资本主义,以国家资本主义统一全球,为社会主义的到来奠定真实的基础。而斯大林固执于他所发展的苏联经济建设理论,没有找到国家资本主义与自由资本主义的共同点,没有用国家资本主义的手段与自由资本主义进行一般商品的全球竞争,用大量物美价廉的商品去打垮自由资本主义的万里长城。他在提出了两个平行的世界体系,即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和社会主义的世界体系后,就去世了。他死后的历代苏联领导人尽管批评了斯大林的个人作风,但整个理论体系实际上仍然固步于斯大林的理论,没有进行新的思考。两个体系间只有相互的军备竞赛,相互的情报战,相互的争夺世界影响。却没有发生相互的经济战,相互的商品市场争夺。国家资本主义体系单方面封闭,不去进攻敌人,却任由敌人攻击,任由自由资本主义体系以五光十色的廉价商品和服务来争夺自己的领地。结果到戈尔巴乔夫一代已经完全不知道自己国家的经济体制是国家资本主义,其死敌是世界范围的自由资本主义。反而以敌为友,盲目感觉要和美国共同管理世界。又标新立异地杜撰全球一家亲的“新思维”,高唱“我和你,心连心”,最终反而被自由资本主义用商品把自己武装到牙齿的超强国家和平的肢解了。
一个理论的偏差导致一个世界超级大国最终走向崩溃。这个教训实在是太深刻了。农业社会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中央专制社会历经数千年,跨越了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同样是私有制社会的工业社会,算起来才不到三百年。在这三百年中,资本主义社会已经渡过了他的奴隶时代,封建时代,并悄悄地步入他的中央专制时代。人的私心不亡,资本主义怎么能亡,剥削怎么会不存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真正意义的社会主义其实始终没成主流,现在号称“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内核都是国家资本主义,只不过程度有所不同。对于这样一些国家,真正的共产党人无时无刻不在担心他们在现任领导人的下一代,下二代,是否会重演苏联,东欧各国的一幕,这个可能性是很大的。
仅仅是国家资本主义与自由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平行”,就使得自由资本主义不得不在自己的体系内搞改良,搞好社会福利,调和劳资关系。这至少世界性地大大降低了剥削程度。西、北欧也出现了一片中间地带,即号称民主社会主义的福利国家。苏联阵营与美国阵营的斗争本质是国家资本主义对自由资本主义的斗争。苏联最后败在领导层,这个领导层仅仅是一个自在的统治阶级,还没有成为自为的统治阶级。这一点和自由资本主义的统治阶级是大大不同的。斯大林是从旧的自由资本主义社会走过来的人,他作为领袖是自为的,懂得苏联国家资本主义的外延是自由资本主义,知道怎样利用自由资本主义间的矛盾来为本国谋取利益。但下面一帮吹牛拍马的精英们就不懂了,粉饰国家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的集大成者就是苏联编写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所以毛泽东要对其进行了深刻批判。后来毛泽东讲: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阶段,在这个阶段,还存在着阶级,存在着阶级斗争,还有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后来又讲:资产阶级就在党内,党内存在要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现在重新理解:更准确的说法应当是国家资本主义是准备迈向社会主义的一个长期的历史阶段,在这个阶段,还存在着阶级,存在着国家资本主义和自由资本主义之间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还有自由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8 20:3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八、自由资本主义的新进展
资本家没有祖国,这是马克思的话。在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名著《全球通史》中讲过这样一件事,列宁在1917年鼓动布尔什维克党人起来推翻沙皇政权时说:沙皇依靠13万地主能够管理俄国,我们布尔什维克党人依靠24万党员,就一定能够管理好这个国家,让这个国家为穷人谋福利,给资本家套上绞索。这时有人问,我们从那里找到绞索。列宁立刻回答,资本家会卖给我们的。的确,资本家卖绞索这档子事已经发生多次了,即便后来极端军国主义的日本,当初美国军舰之所以能够敲开日本国门,原因也在于日本本国商人的唯利是图。美国铁甲军舰烧煤,而开到遥远的日本后,煤已经烧光了,是日本的商人驾着小船,一点一点的把日本本地产的优质煤偷偷地高价买给了美国军舰,从而维持了美舰的战斗力。欧洲霸权在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不断易手,其间最大的资本家集团却从一个强国跑到另一个强国,丝毫谈不上爱国精神,只有爱钱精神,这其实就是自由资本主义所要极力维护的最重大的基本自由。在祖国和利润之间,自由资本家一定会选择利润。这是资本家们不可侵犯的神圣权利。苏联崩溃后,美国一家独霸。寄生盘踞在美国的自由资本核心,他们爱美国,是因为美国代表了他们最大利益。但美国一旦开始走向衰落,他们在美国和利益之间,一定会选择利益,还是会向他们的祖先一样,离开美国,寻找他们新的寄主国。
自由资本主义在经历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后,由于有了苏联这个完全相反的对立面,由于不经过国家干预就无法摆脱危机,因此不得不暂时放弃绝对不准许国家进行经济干预的阶级立场,对官吏集团做出让步,实行了凯恩斯所建议的政策。最终,是二次世界大战,才使得整个西方集团摆脱了三十年代经济大危机的阴霾。二战后两大阵营的出现,使得西方不得不继续坚持凯恩斯的理论,一方面采用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一方面提高工人福利,从而使得经济危机的周期被延长。与此同时,随政府的权力扩大,西方各国在政治和军事上也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形成了一个坚实的壁垒。这是基于经济立论的凯恩斯主义的副产品。当依靠凯恩斯主义的西方集团取得巨大胜利后,凯恩斯主义成为传统的自由资本主义辩护士们重点攻击的对象。而这些辩护士们换上的新装就是“新自由主义”。但它的内容和主张与老的自由主义没有任何区别。就是要政府对什么都不要管,给资本家集团最充分的自由。由于中国的改革开放,苏联的崩溃,使得资本家集团有了新的世界市场,也使得西方国家政府原先用于军备竞赛,太空科技竞争的高额投资理由丢失。因此,自由资本主义思潮再次得势。
绝对的自由资本主义制度在里根和撒切尔夫人在他们各自领导的国家实行后,初期取得较好的效果。个人和中小企业的活力再次焕发,苹果和微软这样的私营公司演义了新的个人奋斗神话。股市一片繁荣,疯狂的投机者用大把的金钱支持着只“烧钱”,不赚钱的,形形色色的,大大小小的网络公司。投机的结果,就是催生出了信息和网络技术为特征的“新经济”。持续十年的新经济泡沫破裂后,投机者挟持雄厚的金融资本,接着又到亚洲各冷战时的盟国劫掠一番,然后又转向传统的资源、房地产的投机狂潮,直到这些肥皂泡再次破灭,从而衍生出后面更大的次贷危机。纵观这一伴随新自由主义思潮崛起过程的投机狂潮,可以看到在自由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国家,资本已变的无比强大,这些资本一刻不获取超额利润就不能生存,它们从吞吃自己的人民再到吞吃盟国的人民,直到自己吞吃自己,大资本之间相互吞吃。次贷危机,使得他们失去了自我放纵的堂而皇之的理由。最后的烂摊子要政府给他们收拾,要各国官吏给他们收拾。到此为止,历史性的时间之窗给了国家资本主义一个重大的机会。
本来,自由资本主义是有一个自己的世界前途愿景的,这个愿景就是金融大鳄索罗斯在其若干著作中所披露的“开放社会”。这个“开放社会”的基本内容就是自由资本主义彻底抛掉国家的外壳,全球强国统统大分裂,国家公司化,变为大大小小的有限责任国,世界改由跨国财团的大公司直接统治。这样,企业化的国家就可以破产,以土地和人民抵债。为此“伟大的变革”,索罗斯当年竭尽全力支持苏联的“民主”势力,最终的目的就是把苏联和东欧各国大卸八块,然后继续通过分裂势力把分裂后的诸国进一步分裂,就是要最终在这一片地区解散政府,实践他这个“开放社会”的理论。因此,在苏联和东欧分裂后的诸国,不断地一次又一次地出现“颜色革命”,国家一分再分,最终就是要达到这个目的。“开放社会”不是没有“政府”,“政府”是有的,就是大的世界级金融财团,他们通过金融手段控制各个地区,视其它经济或政治的联合体为“牲畜”,届时养肥,定期宰杀。这样的一种“理想社会”,显然就是一幅中世纪欧洲的场景,甚至还不如中世纪的欧洲,因为他已经不把社会公众当人看待了。这个场景不是杞人忧天,而是隐藏在世界背后,操纵天下大势的资本家大财团的既定方针。他们经过数百年的资本积累,已经有这个力量和足够的自信,并多次视国家为玩物,成功得手了。看看现在的石油和有色金属国际期货和现货价格,再与去年同期比较一下,再看看俄罗斯现在的惨状,就知道他们是怎样玩弄一个强国的。这样的玩法,他们已经先后对日本,对英国,对韩国、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玩过了,并且玩的很开心,很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8 20:33:39 | 显示全部楼层
九、关于马克思历史发展规律的思考
人类正处在从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阶段性演进中。这就是我们过去受马克思主义正统教育所知道的经典模式。这个经典模式除了以阶级来描述的生产关系模式外,还得到坚持各种派别、各种主义观点的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普遍承认,并有客观证据的是:人类经历了渔猎、农耕、工业社会。未来学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甚至提出:工业社会已进化到信息社会。渔猎社会自有人类出现以来,已经历了万年以上,而农耕社会存在的历史有数千年,工业社会到现在为止仅存数百年。
现在有人指出,马克思的经典划分中,漏掉了重要的一环,这个环节就是以农耕为生产力的生产关系的阶段性进化中,从奴隶社会进化到封建社会后,不是一步跳到了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有一个最高进化阶段,这一阶段就是中央专制社会。凡知道一点中国历史的中国人,一定能够对此有所理解。春秋战国时代,秦国一统天下,自秦以后,中国历朝历代,除大分裂时代外,都是中央专制社会。这个社会的特点,就是不封邦,不建国中之国,而是设郡、县,派官吏进行管理。这样,农业社会就从农民和地主的对立关系中,横生出一个官吏阶级。这样的社会,是三大阶级的相互对抗和相互制约,国家有较强的控制能力。因此,汉、唐、宋、明、清这样的大朝代,都历数百年而不衰。马克思在提出历史发展的阶段论时,漏掉这一环节。这与当时西方文化强盛,西方轻视东方,因此学问家普遍对东方历史不甚了了有关系,这是可以原谅的。正由于如此,尽管马克思对自己祖国实行的中央专制痛恨无比,却没有在他的著作中对中央专制体制重点研究。后人学习马克思理论,应当补上这一环。
如果世界尚没有进化到工业社会,但已全球相通的话,毫无疑问,在农耕社会的生产力基础上,中国建立了最为适应这个生产力,使这一生产力的产出达到最高的生产关系。这一生产关系的最高表现就是中央集权的官吏统治国家。而几千年来流传中国的诸子百家学说,都为这个中央集权的制度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这里犹以孔孟之道为最,历朝历代统治者奉为圭臬的孔孟之道,其实就是为官之道,控制国家之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使整个农耕社会生产力达到最高生产效率的中央专制体制,也在新的工业生产力到来之时,尾大不掉,最不适应,最为保守,因而显得最为落后。因而近代以来,日本以中国秦以前的“化石型”封建社会,都能够迅速转型为西方自由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而步入先进国家行列,中国却不能以中央专制型的社会完成转型,却反而造成大失败,大分裂,大落后,饱受百年凌辱和侵略,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现在我们提出的问题是,既然农耕社会在生产力不变的情况下存在生产关系的演进,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到官吏统治的中央政治社会,最后以中央政治社会终结。那么,工业社会是否也存在类似的生产关系演进?考察工业社会的发生和发展,我们同样可以看到生产关系演进的清晰脉络,得出工业社会也有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类似过程。那么工业社会的中央政治社会在那里,由本文前述,这个体制从德国、日本的早期,延续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随苏联的崩溃,工业社会的中央制度延续到了中国。在这样的制度下,实际上是三大对立的阶级互相制衡,这比自由资本主义制度下资产阶级一个统治阶级内部相互制约抗衡的力量更加稳固。在这样的制度下,社会有更高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当官吏和资本的矛盾加剧时,资本会受到控制,反之,当官吏与群众的矛盾加剧时,资本会利用群众与官吏进行抗衡,避免官吏的错误在没有强有力制约的情况下走到极端,这都使得作为群众的第三方利益得到适当保护,使资本与官吏都受到双重节制。三大阶级之间的相互斗争和妥协,是保证这样一钟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石。
在自由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中,两大对抗阶级一个是控制国家力量和资本力量的资产阶级,另一个阶级是作为受雇者的广大群众阶级。在这种社会形态下,资本有成熟的手段来缓和与群众的对立。如票选制度、工会制度等等。但是,在这样的社会形态中,由于资本独大,当国家力量强大时,资本依赖国家力量进一步做大,当国家力量衰落时,资本往往悄悄抛弃本国国民出逃。当今第三世界的自由资本主义国家就经常上演这一幕。而官吏作为一个阶级而言,其最大利益体现在有地理疆域的国家之内。特别是现代世界政治体系中,国家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官吏中个别人可能会出卖国家,但作为一个阶级,这种出卖最终会使整个官吏阶级丧失基本利益。官吏如同中国三国时代的孙权,资本如同辅佐孙权的满朝文武,曹操百万大军压境,满朝官吏尽可投降,投降不过是换了一个主公,孙权则不得投降,投降意味着丧失南面称孤的地位。苏联和东欧各国当时的“降王”,就再一次被西方搞“颜色革命”轰下了台,尝到了苦果。而国破资本照样存在,个别资本家反而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得以发展。
从更为宏观的层面分析,由官吏管理的国家资本主义能够成功,这本身就说明了工业社会已经和两千年前的农业社会一样,进入成熟阶段。一种生产力走向成熟,就意味着发展和创新的停滞。事实也确实如此,近些年来,除了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外,人类已经鲜有新的革命性的技术创新和进步了。所能够发展的创新已从实际的科技发展走向所谓金融制度的创新,结果创新不成,反而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那么,唯一可行的创新在那里,其实就是政治制度的创新,新的政治制度就是国家资本主义的制度。本次金融危机将是一次历史性的转折点,标志着曾经长期统治全球的自由资本主义制度的走向终结,国家资本主义统治全球的时代将要来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6-2 21:10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