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181|回复: 0

如松:本轮行情指数的见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8 01: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在《中国的银行患了什么病?》中曾经说到,中国经济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流动性由充沛转为逐步下降的问题。

  具体的说,就是前些年,中国由人口红利和环境红利的综合作用,形成资本生成,而改革开放开始,中国的经济规模和出口规模都处于低位,特别是本世纪初期,国有银行通过财政转移清理了死账坏账,综合作用,促生过去很多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资产泡沫的生成。

  最近三四年,人口红利和环境红利已经逐步不在,人口红利的迹象很简单,大家只要看看人口分布的数据就清楚,人工工资快速增长就是佐证,实际上按本人的观点06-07年,人口红利就进入拐点,基于人口红利的变化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这种变化是缓慢的,前些年小区的保安   宾馆的服务员等等,都是年轻人,现在都是阿姨和叔叔们,而且招工困难,都是证明;其次是环境红利已经结束,我说过,去年的什邡事件就是标志,后来又发生了宁波事件和前几天的京津冀大霾事件,这些都是标志,如果继续污染又如何?阴霾天气继续增多,逼迫工业企业强制停工,人口健康状况恶化,群体性事件急剧增加,经济的增长将出现被动中止。

  当这两个资本形成的支撑因素下降以后,中国经济面临资本形成机制转换的问题。

  新的资本形成机制无非就是通过提高效率形成新的资本形成机制,可是这需要体制改革,目的是提高国家的管理效率和行政效率;需要打破垄断,将生产要素(金融   土地)等等向下游转移,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率,最终提高经济效率,可这涉及到垄断的问题;改革这两点会引发很多其他的问题,比如石化产业链提供国家税收的三成左右,问题显而易见,地产的问题如果被打破,地方ZF的困境也很显然,体制改革的难度也可想而知,在中国现有的体制之下,得益基层根本不会主动放弃自身的利益。

  旧的资本形成机制渐渐退化,新的资本形成机制至少到现在还没看见,就形成银行今日的现状。

  资产价格已经膨胀,经济规模也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头”已经很大,可资本形成的速度在萎缩,新的资本形成因素还见不到踪迹;银行的流动性已经难以支撑资产规模和经济规模的需求,银行必须融资,目的是缓解目前的“头”大“腰”细的现状。

  这就是本轮股市行情的目的,虽然很多人说QFII买银行股,这也不假,但最主要的动力是汇金,汇金的行为有政治目的。

  一些人说本轮行情的结束,需要IPO开闸,有道理,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标志应该是国有银行开始融资,这才是最危险的信号。

  ---
  准中堂还在憧憬城镇化,可我看不见新的资本形成机制之前,就当在梦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4 21:18 , Processed in 0.09379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