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007|回复: 1

井底望天:闲话城市与洪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13 11:4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菜是旧的,今天又炒了一次。

  中国发大水,今天看到又有人出来吹捧德国防水墙了(德国下水道翻版),呵呵……啥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最后两张图,就是德国防水墙的效果。

  从自然的角度来讲,荆江平原就是用来泄洪水用的——以前的南有洞庭湖,北有云梦泽,这个基本上就是自然生态,是人类自己把云梦泽给填了住人。如果不是三峡和葛洲坝,情况会更差。

  刚刚还有个朋友圈子,说洪水是因为三峡水库,说没建水库之前,也没淹呢,呵呵……我就说,别谈1998年,也别说1991年,光1954年长江洪水就死了3.5万人;1931年和1935年,两次洪水死亡都超过14万人;最惨的是清朝道光年间1848年大洪水,洪水过房梁,次年水都不退,连续来了三年,直到1850年,基本无法统计多少人死掉了。

  【提问】:

  那时候大洪水,政府有没有组织力量抗洪救灾?

  当然有组织啊,不然不会只死十几万。灾后的疫症,可以死掉百万人的。中国从来就是政府要干很多事情的,从古至今。

  【提问】:

  井大,武汉这中心城市是不是坐不实了?

  武汉附近湖也蛮多,看来如何把这些分流、泄水的工程和生态做好,不能一阵乱填。可以趁着一些自然村消失,慢慢增加些泽地吧。

  感觉现在的人群,好像没有啥科学素养,网上看到啥,就瞎传一气,没啥脑子,发现智力水平都是海平面以下。

  综述

  人类的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不光是两河流域,还有恒河流域、黄河长江流域。其中一大原因,就是因为土地肥沃。而肥沃的原因,就是定期不定期的泛滥,尤其是入海口这种三角洲,河流任意改道。

  那么打个比方,就好像鸟儿在海边觅食,海水潮水上来,把各种微生物、小鱼小虾冲上来;然后一退潮,鸟儿就赶紧抢吃的,而且要在下一个潮水涌上来之前,赶紧跑开,不然就被淹死了。人类也是这样,要学会和大河共生。

  后来这些本来耕种的地方,就变成了人类的城市了,靠限制河流的走向——就是不断去修坝,想困住河流的走向。那么平时还行,但是碰到汛期,基本上总是会破坝的。所以不管你中国人修长江黄河的堤坝,还是美国人修密西西比的堤坝,总是有时候会被水灌过来的。

  那么这个还是河流汛期,至于你城市内涝,就更简单嘛,只要你的地方是洼地,只要天上的雨不停,呵呵……不流去你那里,去哪里?还往山上流不成?

  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个,只要你某个地方有湖、有塘,就是说明你这里是天生的洼地,所以水才会聚集到你这里。不要以为你把它给填平了,下雨之后,水看到你是平地,看到你是房地产,它就不流过来了。

  武汉的话,基本上是无解。洪水如果从河流来,解决办法,就是其他地方炸堤,死道友不死贫道。如果雨水内涝的话,就划船出去……以后第一层楼全部架起来,呵呵。我87年夏天住汉口,一样是街上水过膝盖。

  大家看一下这个地图,长江从宜昌下来,大家觉得“气吞云梦泽,波憾岳阳城”——云梦应该在哪?

  【观点】:

  云梦泽就是岳阳,江汉平原。洞庭湖与江汉平原是连在一起的。我就在岳阳,老家是湖北仙桃,江汉平原。

  不是。洞庭湖在江南;云梦泽,春秋时候的记载,应该在荆州市东边,介于长江和汉水之间。

  以前云梦泽和洞庭湖,就是长江的两个肺。所以,一旦武汉要死道友,就是要炸开荆江大坝,呵呵。

  另外,大家必须知道,洪水对河流的生态是很重要的;就好像森林里的山火,因为森林太茂盛,阳光无法照射下去,很多根都会腐败掉,所以需要山火进行定期清理。河流因为一路有泥沙,没有洪水的高速度,泥沙是无法带走,河流会越来越堵的——黄河那边,以前也是有梁山泊啥的。

  估计以后的解决方法,就是人口集中,然后公安县这些地方,就开发成为泽地;水大,就放过去。

  武汉,九省通衢,是一个非常非常晚期的城市。大家听过湖南的明朝的南疆长城吧?就是这些地方的开发——是因为明朝人口大增长,汉族移民开始开发这些地方,把少数民族赶到山里去了,修建长城来防守的。

  武汉作为大城市,也是从明朝成化年汉水改道。后来因为大批汉族移民到湖南开发,这里才成为了国家一级的中转中心,算是中国的大城市里面发展比较晚的。

  古代的时候,就是江夏,是战略要地,但没有那么大的人口枢纽的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14 20: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天道、、、、顺天而行、、、、和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9 01:45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