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316|回复: 0

荣跃:莫把反弹当反转 2638点非大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9 08:02: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导语:本周沪指一度重新站上久违的3000大关之上,令多头对后市产生无限想象。本轮行情到底能走多远?3100,3200还是3600,乃至牛市?欲回答此问题,关键在于本轮行情究竟是反弹还是反转?换句话说,2638会不会最终被击穿,2638最终能成为大底乃至历史大底吗?所谓大底,至少两年之内不会有效击穿。而历史大底(如325,998)则永远不会击穿。本周议市厅邀请安信证券高级投资顾问王楠介绍一下他对A股的中长期走势的看法及应对策略。

  近期随着6月份利空的释放,看多的言论又多了起来,现在听到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吃饭行情”。对于吃饭行情,我并无太多的异议,毕竟哪一年即便是08年的股灾也得给口饭吃,所以对于这次吃饭行情反弹高度是3200点还是3600点,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本文的重点是讨论一下这轮从2013年开始的牛市,到2015年6月开始的熊市,最终的归宿在哪里?在推出这个结论之前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很多,首先就是这次的牛市和熊市和以往有没有不同?历史的经验可不可以作为我们判断这轮大周期的依据?那么本文主要从几个方面来论证沪指2638缘何不是本轮行情的终点。

  1.2638非大底的基本面依据

  沪指从1990年开始,期间经历过多次的牛熊转换,如果从沪指的历史经历的前几次牛市来看,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牛市形成的根本原因就是企业盈利能力的改善,沪市是这几轮牛市的主角。
  但是从2013年开始的这轮牛市和以往大为不同,2013年-2015年中国的经济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衰退,钢铁、煤炭、水泥等产能严重过剩,有色、石油等大宗商品在下跌,为了刺激经济,中国进入了降息周期。而降息之后,加之银监会对于信托和银行理财的监管趋严,一些资金开始进入通过配资的方式进入股市,同时在国家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前提下,一波也不知道到底是改革牛还是杠杆牛的牛市汹涌而来,两融业务在这几年取得了大发展,两融余额从开始的几千亿,在2015年6月份一下飙升到2.3万亿,加之场外配资的泛滥,大约有5万亿以上的杠杆资金入市,催生了这波牛市。

  之后的事情就很清楚了,国家开始着力去杠杆,A股就好比一个撑杆跳高运动员,在达到顶峰的时候被撤了杆,那个时候按照物理学的原理势能最高动能最低,没有后续的力量推动,只能做自由落体下落,本来长痛不如短痛,和08年金融危机一样调整一步到位就好,但是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救市政策,让本来一次的股灾演化成了三次,当然中间还有一些利空政策的原因,比如注册制、比如熔断等,从而形成了一个有中国特色的L型经济下的L型走势,而且是否还有下一个L,谁也不知道。其实上面分析了这么多,可以看出一个问题,也就是这次的牛熊转换在政府的干预下,变得有些复杂化了。

  如果只是考虑上述的这些情况,市场经过了3轮调整之后国家队的救市行为是否已经可以认为市场长期底部已成?2638是否就是最终的答案?其实在国家队3373第一次救市的时候,很多人就已经这么认为了,毕竟国家队1.26万亿砸进去,不可能市场还不见底。但是最终结果市场还是见到了2638。姑且不论每次止跌反弹是不是国家队救市的结果,即便是的话,为什么指数却越救越低?可见救市和市场见底本身就是一个悖论。另一个证据就是目前沪深两市的总市值大约47.3万亿,国家队救市资金也就1万亿左右,如果仅仅不卖,对于市场到底能有多大的影响?如果高抛低吸做差价的话,那到底是救市还是砸盘?所以归根到底,市场决定的方向是新进资金的选择,和场内交易资金的选择共同决定的,换句话说,就是2638是不是底和国家队救不救市毫无关系。
  本轮牛市还有一个特点就是2013年如果认为是牛市的开端的话,那么本轮牛市主要是以中小创为代表的题材股牛市,而大盘蓝筹股的牛市仅仅是2014年9月份以后券商股的一波行情引发的,仅仅只持续了几个月的时间。其实从很多方面可以解释这种现象,因为之前提及过了,沪市所代表的蓝筹股的牛市往往是产业资本进入市场引发的,是市场经济向好的一种体现,而2013-2015年显然不具备这个基础,而由券商引领,很好理解,无论是什么牛市,万亿级别的成交量,2万亿的两融规模,新三板IPO的风生水起,互联网金融的兴起,蓝筹股里面只有券商股的业绩可以提得起来。而创业板为何在2013年引领市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个就是创业板股票大约在2010年开始上市IPO的,到了2013年,很多上市的创业板公司募投项目开始达产,业绩开始出现了爆发性增长,同时2014年开始出现了并购潮和互联网+概念,整体估值体系被颠覆,所以也就是创业板引领市场反弹的主要原因。

  那么分析到现在,可以看的很清楚了,那就是A股现在实际上是两个牛市,一个是沪指的牛市,一个是中小创的牛市,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沪指的牛市其实并没有真正开始,而中小创的牛市并没有完全的结束。也就造成了现在整体指数似乎不强还在寻底,但是一些题材股还在创新高的格局。那么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有疑问,既然这波行情形成和以往不同,是否未来的走势也不会按照以往的经验来运行呢?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释,如果我们把股市的每一次涨跌比喻成海水的潮起潮落,那么阳光、风力、磁场乃至游人和游船这些外部因素会改变涨潮退潮这个根本规律吗?股市也一样,经济也好,杠杆也好,国家队也好,都只是外部的因素,内因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技术分析的第一要素,历史是会重演的。

  2.2638非大底的技术面依据

  看了之前这些眼花缭乱的分析,是不是有些晕,但是如果我们要论证目前市场的格局和状态就不得不去了解这些A股背后运行的事件。做大行情大机会,就需要有更高的格局和眼光。我们下面的偏技术一些的分析可能回答本轮行情的长期底部在哪里?大道至简,技术分析可以包含一切信息,一个股票为什么会涨?根本的原因就是跌的多了,有价值了,有人买了,同样,一个股票为什么会跌?根本原因也就是涨的多了,没价值了,主力出货了。一个股票到底是5元贵还是100元贵?主要在于买入主力的成本,10倍PE高还是100倍PE高,主要在于这个股票的行业平均PE,以及投资者的心理预期,总之这些分析股票的道理,放到指数上也是一样的。

  从股市的周期(下图)来看,一波完整牛熊周期,大约在89个月左右,也就是7-8年之间,和大经济周期几乎完全一致,从月K线的角度看,月线周期沪指目前是属于熊市周期,是新一轮牛市前期的熊市阶段,我们所说的股市周期都是先熊后牛,也就是所谓的不破不立。
  而从大周期角度来看,目前这轮熊市周期才刚刚一年左右,重新进入大周期上涨还有待时日。
  从调整幅度来看,前几轮上涨之后的调整从高点算起,1993年的调整在80%,2001年之后的调整幅度55%,2007年之后金融危机的调整是72.8%,而2015年之后目前3波股灾调整下来幅度也不过49%,而杠杆的威力我们是体会到了的,如果不是国家队的救市,调整幅度可能是这么小吗?
  如果我们再仔细观察一个事实,那就是每次长期的底部出现的时候,一定是60月均线被跌破,60月均线一般被称为强弱分界线,如果连60月均线都没跌破,怎么能称之为大底,底部往往是在人们最恐慌和最绝望的时候出现的。

  3.大底或在2200

  既然认为2638不是最终的大底,那么最有可能的底部区域在什么位置呢?

  首先:从大趋势角度去测算,从沪指上市最初的月K线连接上升趋势线,我们可以神奇的发现,沪指居然几乎完美的在这个大的上升通道中运行。那么本轮调整的幅度主要取决于见底的时间,从大趋势的角度测算,大约在2200点左右。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数量化的手段去测算,从月K线的形态看,目前的走势类似一个菱形的形态,如果要测算D点调整位置,可以用B*C/A=D。而目前A和B我们都可以知道,那么D的位置主要取决于C的反弹高度,而之前做过类似的测算,大约的调整位置也在2200点左右。
  最后:从量能的角度考虑,一般真正的底部区域都有缩量再放量的过程,就好比弹簧一样,压的越狠,反弹的越高。目前四大股指除了沪指外,其余股指并未出现地量,尤其是创业板,而之前有一个判断,那就是沪指的牛市还没有真正开始(经济牛),而中小创的牛市还没有真正结束,一旦中小创开始回调,那么单单沪指很难独善其身,在技术上也有一个概念叫做指标共振,这也是为何沪指明明不是主角,但是2015年也站上了5178点。所以从中长期的角度考虑,当中小创真正见顶之后开始下跌,才是沪指真正做底之时。

  结论:我们站在这个时点上,如果只考虑短期的行情,那就安心吃饭即可,3600点也不是不可能,但是如果考虑中长线的行情,那么2638我认为依然不是底部,未来一旦冲高依然应该减仓,具体的判断可以参考我每日的观点解读。仅供参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2 21:59 , Processed in 0.23442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