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741|回复: 0

刘逸明:田纪云新书一罕见观点暗示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21 09:25: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人大副委员长田纪云的新书《田纪云文集·民主法制卷》,已经于近期由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该书汇集了他在1993年至2004年期间关于全国人大工作、人大制度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的文章、讲话、谈话共44篇,约19万字。

  值得注意的是,在该书当中,罕见收录了田纪云对于法治的看法,他认为:“决不可把法治只看做治民的工具,是用来对付老百姓的,只想让老百姓守法,自己却可以不受法律的约束,甚至任意胡为。依法治国重在依法治权、依法治官,而不是治老百姓。

  上述观点,对于那些对法治存在误解的官民而言,无疑是振聋发聩。众所周知,早在1999年3月,“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表述就载入了《宪法》,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高层再度强调要依法治国。并且在其后迅速重审和改判了呼格吉勒图案,让民众重燃起对依法治国的信心。如今,聂树斌案也大有经过重审而翻转之势。可以断言,这两大饱受关注的案件将成为这个时代的标志性案件。

  田纪云曾担任国务院副总理,1993年3月,他由国务院副总理改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并继续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众所周知,田纪云是党内坚定的改革派,以人为本、依法治国是他为政的核心理念。只是,因为时代的局限,在他的任上,好的理念并不能顺利实施,甚至连他的上述谈话都被雪藏了这么多年才公之于世。

  缺什么才会强调什么,高层强调依法治国,正说明法治水平还达不到预期。田纪云认为法治的主要目的不是治民,而是治官,其实是点到了关于法治的七寸。也明显是在暗示当前中国的法治状况还有待改善,法治水平还有待大幅提升,很多时候,呈现在公众眼前的景象不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时就曾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的确,中国的《宪法》对各方面的规定其实已经非常全面了,加上不计其数的子法,已经构成了一个相对于以前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感受却是,中国距离法治社会还依然遥远。在一些地方,人情、金钱、权力常常凌驾于法律之上。

  “十八大”之后,中纪委的反腐工作风生水起,一大批高官被调查和审判。反腐的辉煌成就可以说为依法治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今后的全面改革扫清了障碍。中国要实现民族复兴,仅仅在经济和军事上位居世界前茅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傲人的软实力,这其中显然就包括优良的法制环境,而实现依法治国就是必由之路。

  朱镕基在主持国务院工作期间,曾经先后在多个场合向官员推荐西安碑林刻录的一则明代官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可见,治国理政,需要官员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否则,必定上梁不正下梁歪,而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朱镕基说他从小就会背诵这段箴言,他希望每个官员都能明白这个道理。这段官箴在漫长的岁月沧桑中,曾成为历史先贤的为官准则。朱镕基反复推荐这则官箴,自儆儆人,成为廉政教育的格言警句。非常巧合的是,中纪委书记王岐山也曾在西安碑林工作,相信王岐山对这段官箴也应该是烂熟于心。

  田纪云已经卸任,不在其位可以不谋其政,但是,他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位公民,有权利将自己的心里话结集成书,公之于众,以这种方式启迪和督促当政者。依法治国是大势所趋,也是民心所向,只有实现了依法治国,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当然,如果不能像习总书记所说的那样“将官员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依法治国也终究是海市蜃楼。

  2016年6月20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11 06:42 , Processed in 0.28132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