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965|回复: 1

刘雪松:严打“借媒体泄私愤”的标语想说明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13 09:4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吕河镇张贴的标语

  陕西旬阳县吕河镇,一幅“严厉打击借助媒体泄私愤、谋私利、造事端等行为”的标语,赫然出现在一处道路边的围墙上,落款为“吕河镇党委和政府”。网友把这幅标语晒到网上之后,镇政府办工作人员向媒体证实,标语表述有不妥之处,目前已经撤下。

  与各种雷人标语相比,这幅标语其实严格意义上不能归为“雷人”之列,而是当地镇领导内心世界的真实表白。表明当地民众与媒体的沟通多了,给党委和政府带来的“麻烦”多了,这让领导气不打一处来,要给这方面还有想法的民众做做规矩、吃点苦头。

  然而震慑的效果还没发挥出来,震动的效果已经产生。在这幅蓝底白字的标语里,人们读到的不是党委政府与民众沟通化解矛盾的诚意,而是读到了一股威风凛凛的逼人寒气,读到了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对于民众与媒体的双重敌对情绪。

  旬阳县吕河镇这幅标准,与去年旬阳政府网的一篇“止访”文章,有着异曲同工的威胁效应。这篇文章以“将无理缠访者写入县志钉上历史耻辱柱”为题,告诫社会,“今后,凡是我县重大缠访赴省进京访者也将进入县志‘青史留名’,只不过,留下的是遗臭万年的‘恶名’”。

  公允地说,民众在与媒体沟通过程中,添油加醋、主观情绪激烈的事,生活中不是没有。同样,媒体在报道中全面掌握情况不够、客观性没能完全呈现的情况,也有发生。但这种偶然的事,如果集中出现在吕河镇,惹得吕河镇的“党委和政府”下决心要去“严厉打击”的地步,这就把民众与媒体的智商、法治水平,看得实在太低了些。媒体如果这么容易被“泄私愤、谋私利、造事端”的民众所利用,吕河镇应该把民众和媒体一并给“打击”了,而不是只打群众。由此可见,要么是吕河镇“党委和政府”在拿群众单方面撒气,要么是想通过营造一股“严厉打击”的气势,让民众在媒体面前止步。

  吕河镇的民众,遇到矛盾与问题,不往镇委镇政府跑,而是往媒体的门上跑,这一方面是法律赋予公民与媒体的正当权利,是合法正当的沟通渠道与方式;另一方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镇委政府留给当地民众的沟通渠道不畅,解决问题的空间不大。这是吕河镇党委和政府应该去反思的事情。

  习近平总书记不久前在一次谈话中指出,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各级干部要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对于互联网监督,不论是对党和政府工作提的还是对领导干部个人提的,不论是和风细雨的还是忠言逆耳的,我们不仅要欢迎,而且要认真研究和吸取。

  吕河镇的这幅标语,既是对民众权利的侵犯,也是对媒体权利的误读。他们把媒体与群众对于党委政府的监督,放在了党委政府工作的对立面,当成了与党委政府作对的违法行为;既不想与群众沟通,也不想与媒体交流。这种姿态,说到底其实就是不想面对和处理群众问题,不愿剖析党委和政府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堵路不如修路。吕河镇只有把群众路线的这条路修好了、走实了,依法办事、做群众的服务员、贴心人,群众反映问题的路径才能畅通。另一方面,吕河镇还需要修好一条通往媒体监督的坦途。群众向媒体反映的问题,是不是泄私愤、有没有谋私利、想不想造事端,党委政府可以与媒体、与群众一起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甄别。这是基层党委政府沟通民意的阳光之路。放着这些坦坦荡荡的路不走,别的路,基本上是邪路。因此,民意面前,吕河镇党委政府应该在使用“严厉打击”的思维上,尽快止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13 16: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彻底地端正官员们地公仆意识,一味地做官当老爷,欺压,鱼肉百姓,事物总会走向它地反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10 05:10 , Processed in 0.23444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