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645|回复: 3

林牧德道---六步读懂道德经(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6 23: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林牧“德

----- 六步读懂《道德经》

古老的中国有一位被称为老子的奇人,写了一篇被称为《老子》的奇文。

老子之奇,是因为关于老子有很多脍炙人口的神奇传说。比如老子生来老像,白眉白须,大耳垂纶,因而被称为老子。因天赋异禀任周王室守藏史。当世已有奇名。孔子曾四次受教于其人,称其为神龙见首不见尾。后骑青牛过函谷关,交与函谷关尹喜一篇五千言奇文,然后出关绝尘而去,不知所踪。据说后来得道成仙,位列仙班第三,某某真人是也。孙悟空大闹天宫里太上老君便是此人。

这些神奇的传说除了老子做过周王室守藏史和孔子受教尚有可考而外,其他大都已成悬案。但这些神奇的传说是不是真实其实并不重要,老子之所以有这么多的传奇,主要的还是因为他留下的那篇五千言的文章之奇。

这篇文章本来没有名,后世称之为《老子》、《老子五千言》、唐时又被尊为《道德经》、《道德真经》。到现世,《道德经》成了通行名称,下文,我们就以通行名相称。

《道德经》之奇,奇就奇在一万个人读它能有一万种理解,但古今中外,2500年间,竟几乎没有人能对其做出令人信服的系统解释;奇就奇在他的文中否定了人类对于世界的一些基本认知,批判了人们业已公认的一些价值观、社会观乃至世界观,但人们却无法对其从根本上做出否定,甚至都无法给出一个明确的评判;奇就奇在人们不知道他是关于什么的理论,甚至不知道他的道是虚的实的,是存在的还是不存在的,却可以在养生、修身、处世、治国、甚至在战争谋略和洞明世事等一切方面受到教益。它就象是一部被密码锁定的天书,让人难以破解,又不能摆脱。

《道德经》真的就是一部无法读懂的天书吗?

林牧认为,《道德经》难懂,但并不是不能读懂。读懂《道德经》需要六个步骤。那六步?

第一步叫甄三乱;第二步叫知局限,第三步叫识道德;第四步叫和有无;第五步叫明恍惚;第六步叫辩玄常。

这六步其实也是林牧在对老子之道领悟和思考过程中的六个心得。“在心为德”,因此,也自称六“德”。

林牧作为一介布衣凡夫,闲暇偶尔读个一两本书,有点心得这本来没什么了不得。但这六“德”还真有点了不得。不是林牧了不得,而是这六“德”就像是民间六个小偏方,六个小妙招,似得窍门般地一步步打开了《道德经》的六个诀窍。这一打开不得了,原来老子之道是如此地了不得。

因此林牧勉为其难、不辞辛苦地要把这六“德”写出来,就是要把这“了不得”与大家分享。老子之道是否了不得,如何了不得,如果你有兴趣读完这篇文章,自己去评判。先说第一步

一、甄三乱。

何为三乱?主要表现有三:

一是章节乱。我们现在看到的《道德经》,不论是传世的通行本,还是后世出土的版本,不论是竹简版还是帛书版,不论是道经在前的还是德经在前的,很可能都不是《道德经》的原貌。依据一些公认的历史事实,《道德经》的成文是在公元前五世纪,而再传于世应该始于战国中后期。也就是说,中间有一、二百年是被束之高阁或只在个别人手中传抄的。这期间出现乱简或乱抄的可能性极大。

这当然是一种推测。但就像我们无法考证老子出函谷关的历史典故是否真实一样,我们也无法还原当时老子交与函谷关尹喜的那篇文稿的真实面貌。既然无法考证,就应该从新回到文章本身。因为文章本身就能证明这种乱简、乱抄现象的存在。

首先,我们都知道,现今通行的和出土的各种版本,内容并不完全一致。最大的不同是有《道经》在前的和《德经》在前的两种,但老子不可能是各写了一种,因此,这本身就说明《道德经》在流传之前就已经乱简了。

其次,读过《道德经》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就是章节顺序很乱。比如第一章“道可道”段和第三章“不尚贤”段,就存在着明显的思想逻辑和行文层次上的错乱。

再次,同一章节中,语句之间也是存在逻辑及层次混乱的。比如,第五章中的上半段,“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应该是与下文的“绝圣弃义”,“失德而后仁”等有逻辑关联的,属于德的部分;而下半段的“天地之间…..不如守中”。是与下章的“谷神不死”有逻辑关联的。属于道的部分。

类似问题比比皆是。这究竟是老子思想混乱,语无伦次呢,还是老子笔力不行,文章差劲呢?显然都不是。读《道德经》我们能够感觉到,老子不但是个妙笔生花之人,而且其思想具有极其严密的层次性和逻辑性。这就只能说明,现今的《道德经》之乱,是因为简乱了,又被抄乱了,传乱了。这就要求我们在解读时不能死板地按照现有章节和语句顺序去生硬理解,而应该努力把握住老子的思想逻辑,把散落在各章的闪光的思想碎片按照其内在逻辑重新贯穿起来,以实现对老子思想体系更完整准确的把握。

二是字义乱:这一点不单是《道德经》,在中国的古文中算是一个普遍现象。中国的文字虽然具有较强的延续性,但在漫漫的历史发展长河中,随着一些演变字,新造字,假借字,引申义的不断出现,一些字的原义和今义产生了较大的变化,有些甚至已经面目全非。

比如“道可道非常道”里的“”字,其引申义就有“恒久、永恒和“一般、平常”两种不同的字义。这样去解释原文,就会有“非永恒道”和“非平常道”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因此这也成了千百年来诸多争议的热点之一。有学者认为:原文应该是“道可道非恒道”。理由是汉文帝之前的墓葬出土的版本都是恒字,汉文帝之后的版本是为避汉文帝刘恒的名讳才改“恒”为“常”的。这有一定的道理,但问题是,这并不能证明西汉文帝之前的版本就一定是老子的原版,因为那样的版本仍然有着诸多前后不搭的纠结之处,仍然不能成为我们正确解读的范本。

那么,我们该如何解读呢?其实也简单。这句“道可道,非常道”中的“常”字,如果当“永恒”解,我们就把老子这句话理解为:“世人皆知的道理也是道,但非永恒之道。”如果当“平常”解,我们就理解为:“我的道也是道理,但非世人理解的平常之道。”中心思想是一样的。这样做看似不严谨,但对于解读这篇无法严谨的乱码之文,抓住作者的中心思想才是最大的严谨。

《道德经》的字义之“乱,还有一个特征。因为老子阐述的是超越人们现实认知能力的“非常道”,因此当世的文字语义是无法涵盖其思想境界的。通俗地说,就是老子说的事儿,现实中没有“词儿来表达。因此,老子对一些字词赋予了新的涵义,如“”和“等,甚至创新了一些字词,如”和“夷”、“希”、“微”等。老子所谓:“名可名,非常名,就是这个意思。这也是我们读《道德经》需要认真把握的一个重点。

三是解读乱:首先表现在句读上,中国的古文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因此,每一个解读者都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句读。比如头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就有“道可道,非常道”,“道可,道非,常道等等据说六种句读方式。我不知道每一种方式是如何解读的,但这些百家争鸣式的纷争确实令我们无所适从。解决这一问题没什么好办法,仍然是你有千家之说,我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就是努力体会和接近老子的中心思想。

其次表现在一些已经被公众认可了的词义的解读上也是存在偏差或根本就是错误的。这些偏差和错误的解读,因为已经被公认而更加具有误导性。如“道德”、“恍惚”等等。

作为老子思想的核心,现在已经被理解为思想修养和道德约束的一个专有名词。说它是思想修养本也没有错,因为任何一种道理和学说,都不外乎是一种思想的修养。但问题在于它的范畴被明显低估了。老子的原义:指的是宇宙万物所共同具有的最根本的和最普遍的客观规律;而指的是人们对“”这个普遍规律的认识和顺应。这是两个超越现有哲学范畴的大概念。从这个意义上理解,现今我们把道德一词理解为修身养性的小工具,显然就严重偏离了它们的本来意义。而这种偏差对我们体悟老子的道德境界产生的影响也就显而易见了。

作为老子独创的两个“新”名词,在老子的“”中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简单地说:代表的是一种开放式的动态的观察和思维方式;代表的是一种聚焦式的静态的观察和思维方式。两者既有清晰的不同,而又不可分割。这两种相反相成的重要思维方式,是对我们“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是就是是,非就是非”的传统思维方式的否定和突破,是认识“非常道”的根本方法和唯一途径。但这样两个具有革命性意义的重要概念,如今也已经被曲解为“恍惚不清”和“模糊”的代名词而固化在了我们的脑子里甚至字典里。

打破这些已被公认了的偏差和错误是困难的,但却是必须的。因为消除对这些词义的误导,回归这些词义的本来意义,是破解老子道德思想的关键。林牧对此将在下文中进一步解读.

对上述三乱之所以用“甄”不用“理”,意思就是说,并不是要恢复其原貌我们才能读懂老子。这一点现在看来是几乎不能完成的一项工作。因为这既要求全面系统地掌握老子之道,又要有深厚的哲学、历史学、文学和古文字学等专业功底。也许以后会有某些专家学者能够做到。但现状却是,我们处在一种因为读不懂而教条,又因为教条而读不懂的恶性循环之中。因此,我们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要明确这三乱,承认这三乱,直面这三乱。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打破教条,跳出这种循环,才能把老子的思想从这堆被传乱了、抄乱了、解乱了的乱码中解放出来,还原出一个鲜活的,伟大的老子思想。这是读懂老子《道德经》的一个前提。

读懂老子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要明了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思考问题中存在的一些局限。这是读懂《道德经》的第二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7 09:31:46 | 显示全部楼层
苍龙公子:老子很简单上说到的标点符号乱,应该也是一乱!以下为原文:
所以,我就冒昧地当一回老子,我觉得如果我是老子,我就会这样写“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这下老子就告诉你,同志们,道啊,没有那么神秘,道好道赖,道就摆在那里。名啊,也没有那么复杂,名好名赖,不就一个名么,它也摆在那里。盘古开天辟地的时候,啥都没有,只能用“无”来记载它,有了天有了地,就有了万事万物,我们就用“有”来记载它。我们经常在六根清静的时候,能够体察到一些很微观的奥妙,有没有?有想法有激情有灵感的时候呢,我们能够认知到一些博大的天地,有没有?这两者都来源于我们的大脑和我们的认识,但角度不一样,时候不一样,得到的结论也不一样,这就说明,我们还有很多认识不到的领域。所以同志们要努力,学无止境,艺无止境,只有勇攀高峰,才能找到那个众妙之门,一览众山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7 10:47:20 | 显示全部楼层
爱莲郎 发表于 2016-5-7 09:31
苍龙公子:老子很简单上说到的标点符号乱,应该也是一乱!以下为原文:
所以,我就冒昧地当一回老子,我觉 ...

话是绕着思想说的,明白了老子的思想,话怎么解释都跑不出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29 07:35: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迷于心物难觅心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3 04:28 , Processed in 0.09362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