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494|回复: 1

张殿成:中国采购苏-35暗藏玄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5 07:3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日前,中国防部发言人证实中俄苏-35战机合同已经取得阶段性进展,但俄罗斯相关人士对媒体称,这个合同还没有生效,今年无法交付中国上关于各种国产三代半战斗机的消息也是满天飞,这种情况下,中国为什么还要购买苏-35,这种看上去已略显落伍的三代半战机(俄称4++代战机)?

  其实,关于中国进口苏-35战机的谈判早已开始。但是关于出售战机的数量,双方有所分歧:中方想尽量少买几架,而俄方坚持多卖几架(不少于48架)。据悉,数量最终定为24架,这显然是双方妥协的结果。对于俄罗斯而言,因乌克兰危机遭到美欧及其盟国的多重制裁。同时,油价暴跌导致卢布大幅贬值。若出口苏-35到中国,一方面有利于缓解西方国家施加的外交、政治等压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军工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增加外汇收入。对于中国而言,采购苏-35显然也有着多重考量。

  有很多人质疑的是苏-35战机的性能,还赶不上中国在研的三代半战机以及歼-20。事实上,俄罗斯人号称苏-35跟五代机(相当于我们的四代机)只有一步之遥。该机是苏霍伊公司最新力作,是一种进行了深度改进的第4代++超机动多功能歼击机。它采用了部分第五代战机的优势。它秉承了“侧卫”家族的强大攻击能力,可以执行空中格斗,对地攻击和海上反舰等多种作战任务。它有12个外挂点,最大武器载荷为8吨,通过挂载各种空对空和空对地武器,可将攻击能力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需要说明的是,最新推出的苏-35战斗机并非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大出风头的苏-35(实为苏-27M),尽管两者在设计过程中许多设计理念和先进技术一脉相承,但在布局上的一个明显区别在于:前者仍采用传统气动布局,而后者采用了三翼面布局。因为鸭翼作为一个重要的气动翼面,会成为雷达反射的一个主要部分,所以在隐身性能上较苏-27M更为优异,但与美国的F-22战机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同时,苏-35战机大量使用了为五代战机开发的技术,例如使用以数字信息指挥系统为基础的新航电设备,新型大功率推力矢量发动机以及新型相控阵机载雷达,能够远程探测空中目标,可同时跟踪和攻击的目标数量也明显增加。隐身性能,超机动能力,先进的航电系统以及火控雷达系统让苏-35向第五代战机的队伍靠拢。

  设计之初,苏-35为了占据第五代战斗机的竞争优势,其将新型117S涡扇发动机提供了苏-35战斗机,从而保证战斗机以1200千米/时以上的速度进行超音速巡航飞行。同时,推力矢量与气动控制结合在一起,让苏-35超机动性能大幅提升。在2014年珠海航展上,苏-35表演的原地筋斗、钟摆、悬停、“落叶飘”等特技飞行,就充分的显示了这种超机动性。

  先进的航电系统是苏-35战斗机的一个亮点,该机主要采用了全新的玻璃座舱,座舱内的战术控制系统主要由两个大型MFI-35彩色多功能液晶显示器,IKSH-1M广角平视显示器和三个小型显示器。苏-35火控雷达系统的优势在于采用了尖端的irbis-E(雪豹)型相控阵雷达系统,自称具有独一无二的目标截获距离。

  苏-35采用武器外挂方式,12个外挂点可挂载10枚射程110千米的R-77M中距空空导弹或射程200千米的RVV-BD远距空空导弹,再加2枚射程30千米的R-77E/M或射程40千米的R-74M格斗空空导弹。而F-22的腹下内置两个弹仓,可挂载6枚AIM-120C/D中远距空空导弹,而机体两侧的弹仓只能挂载1枚AIM-9L/M/X格斗空空导弹。因此,苏35战机空战火力强度比F-22高出不少。

  中国引进苏-35主要的考量在于,解决国内战机生产不足的问题。目前,随着中国周边海洋争端的激化及美国对华抵近侦察,中国空军需要采购大量的战机维护国家海空安全,国内产能不足的问题可能在短时间内难以解决。这时,少量购买丰富一下机型,既是对本国新型战斗机的一种补充和备份,也可以对周边国家,尤其是F-22战机形成一定的压制。因此,用最短的时间,使中国空军的作战能力在现有的水平上更大幅度的提高,以形成足以维护周边地区战略平衡的空中力量,不失为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选择。

  其次,引入苏-35无疑会给中国航空工业一点点压力,引入一点点竞争,中国两大战机研发生产厂家(成飞和沈飞)各自有各自的项目。苏-35的引进无疑是在提醒:军方出于对战斗力的负责,谁的飞机好,处理得快就选购谁的。

  此外,从武器发展建设的角度来看,引进苏-35战机,也可以为中国的航空工业的发展,以及技术和管理的突破提供一些借鉴。对于中国来说,尽管通过长期的技术储备和积累,已经自主研制出歼-20和歼-31两种隐形先进战机。不过,中国国产发动机的进步可能仍需要不断借助外力。特别是推力矢量技术领域,得到117S发动机,即便是借鉴其部分设计思想和技术,无疑都会对中国发动机领域大有裨益。中俄双方已表示有兴趣进一步扩大飞机发动机领域的合作。

  总之,俄对华出口苏-35基本上是“板上定钉”的事情。不过,俄总是习惯于搞“拖延”战术狠敲对方的竹杠。若在这起军售合同中故技重施,也许用不了多久,苏-35就会成为“鸡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5 10:06: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借鉴是首要原因,其次3000公里作战半径可以布置到南海人工岛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2 04:45 , Processed in 0.26568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